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分析學術研究在金融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文思屋 人氣:1.93W

一、學術研究在金融學教學中的作用

分析學術研究在金融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一)學術研究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主要表現在:

1、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實際運用能力。學術研究活動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主角,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空間展示自己,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主動性。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將理論知識用於分析現實問題,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大大縮小了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

2、鍛鍊學生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究過程中,學生既要留心觀察經濟社會執行,發現問題,又要大量地閱讀與思考,從例項中歸納分析出一般性結論,檢驗已有理論的正確性。通過對金融市場已經發生的或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可以啟發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交流與討論,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國外課堂常採用的小組討論方式,近年來也備受國內老師追捧。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成討論小組,根據班級的規模,每組可由4~8人組成。挑選經濟熱點展開討論,針對不同的觀點展開進一步的探討、辯論。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參與問題的各個環節,教師可以通過適時引導、簡單評論來參與學生的討論與分析。這既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也有助於學生之間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注重學術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

在引導學生進行學術研究時,教師需要關注專業領域的前沿發展,收集、更新、整理資料及案例,這就對教師的授課水平提出了高要求。要想講好金融學的課程,與同學形成良好互動,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博而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了解相關業務的實際操作,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國內外金融市場的風雲變幻和理論研究前沿。另外,在科研工作中積累的素材也可用於編寫教學案例,實現教學與科研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可見,提高學術研究在教學內容中的比例,重視學術活動的開展,不僅能使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與研究能力。

二、在金融學教學中推動學術研究的途徑

為了推進金融學專業研究型教學的開展,一方面,要轉變教學觀念,糾正師生“重應試輕學術”的觀念,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深入開展學術思想的討論與學習;另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完善硬體設施的'現代化建設,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抓住課堂互動、課外實踐和評價反饋幾個主要環節,積極推進研究型教學程序。

(一)試驗研究型課堂教學

與傳統的單向傳授課堂不同,所謂研究型課堂教學,是指以學生為主體,研究理論形成過程為主的教學方式。金融學作為一種社會科學,與現實聯絡緊密,很多理論都可以通過觀察總結得出,或者放入現實社會進行驗證。老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理論知識的產生,還原經濟學家們的思維活動,並鼓勵學生質疑反思已有理論,發表獨立見解。研究型的教學課堂有很多種實現方式,比如案例探討,頭腦風暴,問題情境,正反方辯論,小組討論等,每種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適用條件,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教師們通過掌握新型教育理念,就可以不拘於已有模式,根據課堂內容和學生特點,自主設計教學方案,藉助多媒體和資訊科技,開展研究型教學試驗,提高教學質量。

(二)完善金融學學術研究方法

在傳統金融學專業教學中,定性分析往往占主導地位,定量分析比重則十分有限。如果沒有精確的數量分析,質的規範性就難以把握;但無視定性分析,單純定量研究也會失去經濟學意義。只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得到更準確的結論,更好地揭示資金運作的內在規律。現代金融學的量化特徵日益顯現。定量分析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理論模型化,即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某一理論的基本內容;另一種是實證研究定量化,即運用統計資料來驗證理論的適用範圍與正確性。近年來,西方國家的金融領域研究多數都是通過運用數學工具來研究。國內的量化分析仍處在起步階段,可以在借鑑國外成熟模型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研發,但同時也要防止過度強調數量分析而忽視了經濟含義。

(三)推動教學手段的資訊化

程序網路通訊、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廣泛使用極大地影響著教學模式,使得高等教育的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對於金融學專業教學而言,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如實驗室教學、市場模擬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累市場運作經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學手段資訊化不僅是對新技術與新資源的有效利用,最根本的是教學理念的變革。在資訊化環境下,現代通訊手段實現了資訊與知識的瞬時傳遞,徹底改變了資訊獲取、知識傳遞的路徑,使得老師和學生能夠及時獲得市場動態。當代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具備挖掘、運用、傳播資訊的意識和能力,可以運用科學方法從複雜的金融市場捕捉有效資訊。

(四)鼓勵研究型自主學習與創新

為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適當降低課內學時的比重,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與質量。比如,通過建立自主絡系統平臺,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相關參考書目和文獻資料,撰寫讀書筆記、文獻綜述或研究報告,開設“專題貼吧”進行開放式討論也大有裨益。同時,提供網路交流、答疑、批改作業的功能,可以加強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研究型教學的終極目標可以說就是為了挖掘學生研究潛力,激發學生創新潛能。學生參與學術型研究和創新活動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組織學術研討會、夏令營,以及為學生提供助研、助教崗位等方式,使學生直接參與到學術研究的過程中來,學習資料處理方法與實驗分析技術,掌握科學的研究正規化,培養初步研究能力。在此基礎上,高校還應該鼓勵學生自主尋找研究興趣,組建研究團隊,參與國家科研計劃申報及社會企業專案招標,併為其提供必要的指導與資金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