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成本會計論文

文思屋 人氣:7.41K

[摘要]成本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商品經濟中的一個經濟範疇,是商品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成本的內容往往要服從於管理的需要。此外,由於從事經濟活動的內容不同,成本含義也不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內涵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人們所能感受到的成本範圍逐漸地擴大。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是由成本會計的目標、假設、物件、原則等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絡的整體。加強其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淺談成本會計論文

[關鍵詞]成本;目標;原則

本文對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進行初步探討,工業革命導致成本會計的產生,其理論與方法是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管理的客觀需要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需要有一個理論結構,藉以建立統一的邏輯推理體系。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是以成本會計假設為前提,圍繞成本會計物件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聯絡的目標、物件、原則等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其目的在於解釋、評價、指導和完善成本會計實務。

一、成本會計目標

1.基本目標。就是讓一定的成本帶來儘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即提高經濟效益。成本會計正是從成本費用的計量、記錄、計算及監督等方面著手,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並以經濟效益為最高目標。

2.具體目標。就是指成本會計實踐中向誰提供資訊、提供什麼資訊、怎樣提供資訊。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費用報告、統計資料及專題報告等形式,為內部相關部門和員工提供特定的和綜合的成本會計資訊,以便其進行成本規劃與管理控制。

3.終極目標。就是進行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成本會計的最重要特徵,是把注意力放在企業資源的詳細計劃和有效的控制方面。企業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資源,必須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任務來計劃資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測算這些資源投入使用後的效率和效益。

二、成本會計假設

1.成本會計主體。按照現代成本會計的觀點,企業或其他組織等獨立的經濟主體是成本開支的真正主體,其成本是指為最終實現目標而耗費或放棄的各種物質資料、勞務和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等,或者說是為爭取收入而付出的代價。

2.持續經營。是指成本核算應以持續、正常的經濟活動為前提。這樣才能使成本會計的原則、程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礎上,具體表現為各項資產以持續經營價值計價,資產的耗費以實際成本計價,各項費用成本體現已耗資產價值的貨幣反映,從而保持成本會計資訊處理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3.成本計算分期。持續經營確定了目前及將來的預期狀態,為了提供一定時期的成本會計資訊,與會計報表的週期相一致,會計分期的運用,使得成本會計在成本費用的計量方法和內容上具有了鮮明的特色,正確劃分各個時期的成本費用界限。這樣,才能有利於費用、收入、利潤的確認和計量,保證成本會計資訊的真實性,以免誤導使用者。

4.多重計量。成本一般表現為經濟活動付出的代價,這些代價中包括物質資料的耗費,人力資源體力和腦力等精神成本的耗費。貨幣計量的優點是具有廣泛的綜合性和概括能力,但由於受人們認識水平的限制,要將人力資源精神成本等非貨幣計量屬性完全轉化為貨幣計量,是難以做到的或其準確性不能保證。所以,成本會計的計量可採用貨幣計量和非貨幣計量相結合,既採用貨幣單位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成本和效益,又採用實物指標,甚至用文字來說明職工對所做出的貢獻和造成的損失。

5.公正分配。費用分配的公正性直接關係到成本會計資訊的可靠性。所謂公正,指間接費用分配標準的選擇上,應根據因果關係,選擇與所分配費用的高低最密切的標準。要求儘可能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公正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既是主觀假設,也是成本會計陳報資訊的一項基本前提。

三、成本會計物件

成本會計是以費用為物件,對資金運動過程中的耗費進行分類、計量和分配,為成本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與考核提供客觀依據的一門分支會計。從本質上看,同一般會計物件一樣,成本會計物件仍在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所不同的只是限於資金耗費方面的資金運動,並且具有既側重於單位整體的資金運動,更側重於單位內部各責任單位的資金運動的特點。就性質上來說,成本會計是合理利用內部資源的控制會計,主要服務於企業內部的成本管理,提供決策制訂和業績評價所需資訊。

四、成本會計原則

成本會計原則是規範成本會計行為的指南,是成本會計工作中應遵循的各項基本原則,提供資訊使用者所需的高質量成本資訊。成本會計在堅持一般會計核算原則的同時,又要符合其獨特的要求,拓展或改變部分原則的內涵。

1.合法性原則。它是指成本會計核算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規定,嚴格遵守成本開支範圍,從而保證資訊的準確和可靠。同時,也不能人為地混淆成本和期間費用、不同成本計算物件、不同期間成本等的劃分界限,這些從嚴格意義上講,也是違法違規行為。

2.受益性原則。成本費用的分配方法應按成本驅動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則進行選擇,體現“誰受益誰負擔”的思想。在具體選擇分配方法時,按照受益性原則的要求,所採用的方法對各分配物件所分配的費用成正比例關係,受益多的多負擔,受益少的少負擔,從而體現分配費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3.目標性原則。企業進行成本管理必然具有明確的目標,期望發生的成本支出能夠帶來儘可能大的效益,即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這就要求成本會計提供的資訊要有針對性,及時地為成本管理提供所需的資訊資源,滿足決策需要。

4.可理解性原則。既然成本會計的現實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對他們決策有用的成本資訊,那麼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一個質量特徵。所謂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證所有重要事項都能得到充分披露,又要避擴音供過分瑣碎的資訊而使使用者不得要領。從資訊提供者的角度來說,應當在保證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使成本會計資訊通俗易懂,便於使用者分析和利用看得懂的資訊資源。

五、結束語

成本會計目標屬於成本會計理論結構的最高層次,構成其理論基石;成本會計假設規定了成本會計執行的前提和制約條件;成本會計物件及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體現了成本會計目標的具體要求;成本會計原則作為成本會計工作的基本指導方針和實務處理的具體規範,是保證成本會計目標得以實現的強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