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突出問題論文

文思屋 人氣:2.55W

【論文關鍵詞】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培養模式

淺談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突出問題論文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應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本文從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實踐教學環節、師資隊伍四個方面,分析了當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建築裝飾行業突飛猛進,面對行業發展所帶來的挑戰和新形勢下就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已經成為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核心問題。目前,我國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總體發展勢頭良好,但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仍存在著認識不到位、改革不到位、特色不鮮明等問題,具體表現在課程設定、實踐教學環節、“雙師”型教師隊伍、校企聯合辦學等方面。分析來看,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脫節,課程體系的高職特色不夠突出

我國在現行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多是照搬或脫胎於本科院校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培養模式。而高職教育應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材為主要目標,只有確立了與專業人材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培養模式,教學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當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大多仍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市場人才需求脫節,教學方式趨於程式化、模式化,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不高。尤其是在實踐課程中,學生大多是以模擬專案的訓練為主,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缺乏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加強教學的實用性、減少模擬性亟待解決。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們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要從結合實際出發,通過真實的設計實踐來完成設計方案,教師再不能照本宣科。此外,除了校內的實踐課程外,要積極參與社會上的藝術設計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題與實際生產相結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豐富實踐經驗

摒棄學科型的本科“壓縮餅乾”式教學模式,構建出符合我國高職藝術教育規律的全新教學體系,圍繞專業核心職業技能的形成合理的安排理論課和實踐課,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強化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是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教學內容知識老化、教學方法陳舊落後,缺乏科學的多樣化教學

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由於現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條件的原因,大多數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依然延用傳統教學模式,依然採取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設計任務的佈置上,脫離實際、過於虛擬化,設計案例也過於陳舊,完全與社會需求脫節;在環節測試中,過於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通過對用人單位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反饋意見的調查,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專業知識過於鬆散與陳舊,動手能力偏弱、與人溝通能力不強,往往出現“樣樣通,樣樣鬆”的問題。用人單位也普遍反映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到了企業後完全不清楚自己的專長,找不到自己發展的方向,缺乏作為一個環境藝術設計師最重要的認識能力與創造能力。

所以,必須明確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前提的教育,人才培養要突出適應職業能力的形成,滿足職業崗位的需要,課程也顯然不能以學科為本位,而應是以能力為本位的。因此就業導向、能力本位是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觀的核心內容。轉變學科本位的思想,實現高職教育的課程模式向能力本位的轉換,在與時俱進和有機整合的觀念指導下實現課程開發,對於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套科學的符合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課程開發方法,是設計課程開發的重中之重。

三實踐性教學體系有待完善

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分別設定了課程設計、專業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它們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完成技能訓練的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過渡階段。但大部分實踐教學課流於表面形式,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很多實踐課程的任課教師缺少實踐經驗,依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佈置一套模擬的設計課題,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所有的實踐教學。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社會實踐的聯絡非常密切,社會實踐包含很多與實際工作相關的內容,拘泥於課堂常規教學形式,顯然無法滿足實際需要,這就導致了“閉門造車、紙上談兵”的情況。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更側重於藝術的表現,而不太重視實務性、應用性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畢竟不只是表現圖的繪製,它涉及到很多具體的材料及施工方式以及與其他技術工種的銜接與配合,還要有施工組織設計的實施等。在這樣的實際流於形式的實踐教學模式下,學生僅憑感性思維對待設計任務,沒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所以設計出來的作品經常犯常識性錯誤並漏洞百出,在實際操作當中難於實施,到工作崗位後,需要幾年時間的實際鍛鍊才能適應工作需要。

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儘可能讓學生明確本課程在實際運用中的作用,明確該課程的設定目的,少走彎路與偏差。課堂作業目的明確,針對性強,每一次作業都有一次新的目的要求,讓學生儘量探索不同的設計方法,培養其創新意識。儘可能給學生安排實際工程專案的考察實習活動,讓學生了解材料與施工工藝。加強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訓練學生與工程甲方的談判技巧。培養學生團隊實踐合作意識和分工合作理念。建立完善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可以突出培養學生基本實踐能力,突顯出高職教育的特色。

在具體實踐課程內容的設定上應深入分析各實踐課程間的內涵及內在聯絡,不能把每個階段具體的實踐教學看做是簡單的各門課程的累加。可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習階段做出科學合理的安排,加強實踐課程的連貫性和統一性。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上有取捨有重點地以能力需要進行整合,以實現實踐教學效能的最大化。

四師資隊伍結構過於單一,結構有待改善

高職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改革以及能否辦出特色,關鍵是教師,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高職教師大多數是從學校畢業後直接分配到教師崗位上,雖然在理論水平上有一定的造詣,但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經驗,這種狀況嚴重製約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也難以培養出符合高職培養目標要求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必須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專業與專業基礎課教師既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還要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作為學校,結合我們的設計專業,聘請一定比例的設計師作為兼職教師,一方面可以改善師資的結構,有利於教師成長和建設,另一方面也能靈活的適應設計專業變化的要求。作為專業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要充分利用各種實習機會和學習資源鍛鍊自己,不斷更新我們的思維,改革教學方法,多方面的提高自身素質。

綜上所述,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積極改革目前滯後的教育模式,思想要開放,立足本土文化,選擇性的學習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明確培養目標,加大學生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積極尋求企業參與,改善教學條件,豐富教學模式,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硯祖.環境藝術設計的新視界[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