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非均衡條件下的電子商務逆向選擇問題探討

文思屋 人氣:3.16W

電子商務的開展並沒有消除傳統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反而使其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電子商務逆向選擇問題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檢視。

資訊非均衡條件下的電子商務逆向選擇問題探討

 [摘要] 電子商務的開展並沒有消除傳統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反而使其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本文對傳統市場和電子商務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進行了比較分析,討論了短期市場中消費者逆向選擇對經濟效益的影響,以及長期市場中如何通過控制運營成本來抑制消費者的逆向選擇行為,最後提出瞭解決電子商務市場中逆向選擇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 資訊不對稱 電子商務 逆向選擇 影響 對策

一、資訊不對稱

所謂資訊不對稱是指資訊在交易主體之間分佈不均勻。在資訊經濟學中,我們通常把資訊不對稱與博弈論結合起來研究,根據資訊不對稱發生的時間可以界定為不同的模型。若資訊不對稱發生在交易雙方簽訂協議之前,則稱為事前資訊不對稱,研究這種資訊不對稱的模型稱為逆向選擇模型;若其發生在雙方簽訂協議之後,則稱為事後資訊不對稱,研究此類資訊不對稱的模型稱為道德風險模型。本文中主要對交易之前的資訊不對稱,即逆向選擇問題進行探討。

二、傳統市場上的逆向選擇問題

阿克洛夫通過對非對稱資訊條件下的市場效率進行分析,得出了“檸檬”原理,開創了逆向選擇理論。“檸檬”原理揭示了傳統市場中的資訊不對稱現象,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市場低效率甚至市場失靈。

傳統市場上逆向選擇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賣方為了獲得經濟利益而故意隱匿商品的質量資訊,另一方面是由於買方受到搜尋成本和自身經驗、知識的限制。對於這種逆向選擇,提供優質產品的賣方可以通過訊號傳遞來將自己的商品與劣質商品相區別,而買方則可以通過訊號甄別以做出正確的選擇。

三、電子商務中的逆向選擇問題

1.電子商務對逆向選擇的緩解。電子商務市場中,許多網站都具有目錄式的資訊集結功能,將眾多賣者的資訊彙集到一起,使買者的選擇範圍有所增大。並且,由於搜尋引擎的強大功能,使得消費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在網上對同類商品進行比較,大大降低了搜尋成本。同時,賣方也可以通過網路廣告等方式來發布資訊,使得資訊的傳遞效率有所提高。電子商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傳統市場上的逆向選擇問題。

2.電子商務對逆向選擇的加劇。由於網路交易具有自身的特點,使得電子商務如同一把雙刃劍,在對傳統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有所緩解的同時,也會在某些方面加大消費者逆向選擇的可能性。

(1)經驗產品使得消費者的識別能力被削弱。傳統市場上銷售的多為搜尋商品,其特性可以通過消費者購買時的觸控、掂量和查驗來進行確認,而在電子商務市場上,由於消費者對商品的印象僅僅是建立在經營者的描述之上,因此對產品特性的體驗還得要等到使用一段時間後才能辨別和了解。這種經驗產品的主導性使得商家釋出的資訊並不能被消費者有效識別,從而加大了逆向選擇的可能性。

(2)電子產品使得商家的訊號傳遞能力被削弱。傳統市場上的商家往往以銷售實物商品為主。通過向消費者提供產品保修、售後退回等服務,可以傳遞廠商信譽良好的訊號。然而,電子商務市場上銷售的很多是電子產品,對其提供返還和保修是毫無意義的,並且電子產品易於被複制與傳播,這些都使得傳統市場上的訊號傳遞機制部分失效,消費者逆向選擇的可能性加大。

3.電子商務中逆向選擇產生的影響。電子商務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具有其自身的特點。以下的分析中,將探討電子商務中的逆向選擇會對交易各方以及整個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1)一次交易。假設生產同類產品的廠商分別為廠商1和廠商2,其中廠商1生產優質產品,廠商2生產劣質產品;市場上該類產品的售價為P;廠商1和2的運營成本分別為Co1和Co2,運營成本包括產品生產成本,在電子商務市場中的交易費用以及日常經營管理費用等。顧客從購買產品中的得益分別為V-P和-V-P,其中V>0且V-P>0,表明購買優等品可以使消費者從中獲益,而購買劣等品只會給消費者帶來損失。

當在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進行交易時,會出現如下情形:

①當消費者選擇購買優等品時:廠商的得益為;消費者的得益為;為社會創造的總收益為。

②當消費者選擇購買劣等品時:廠商的得益為;消費者的得益為;為社會創造的總收益為。

從式中可以看出,當時,生產並銷售優等品可以創造社會價值,此時市場是有效的。而,說明劣等品的生產不僅有損消費者的利益,也會使整個社會福利受到損害。

(2)重複交易。如果交易是可以重複持續進行的,那麼情況會有所不同。第一期買到優質品的消費者可能傾向於在廠商1處重複購買,而買到劣等品的消費者可能不會再在廠商2那裡購買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並假定貼現因子為,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兩種情形:

①廠商1由於銷售優質產品,在消費者中建立起了極高的信譽度,消費者對其忠誠,將在未來期間無限次重複購買其產品,因此,廠商1所能獲得的未來總收益的現值為:

②廠商2由於銷售了劣等品,而失去了消費者信任,因此消費者不會再購買廠商2的產品,廠商2只能獲得當期收益為:。

在長期市場上,要使廠商1保持生產優等品就是要保證其在該市場上持續經營時有利可圖,需滿足條件

否則廠商1會因為利益的驅動而轉向生產劣等品,市場會完全失效。

下面對(2)式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當時,,只要廠商1在第一期能夠盈利,即,則其在長期市場上就不會被劣等品生產商2所驅逐。

當時,,則廠商1需要提高商品價格才能保證在長期市場上有利可圖,並且,的差額越大,亦即兩個廠商的運營成本相差越大,則廠商1需要制定越高的價格。而價格的提高顯然是對消費者不利的.,當價格時,消費者會因無法從商品中得益而停止購買。

(3)結論。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在買賣雙方只進行一次交易的情況下,只有生產優等品的廠商會給消費者和社會創造價值。在買賣雙方可重複進行交易的情況下,使才能在不增加價格約束條件的情況下使優質品生產商能夠在長期市場上持續經營。

四、電子商務市場上逆向選擇問題的對策

由以上分析可知,通過對運營成本的控制,可以使得優質品生產商在長期市場上佔有優勢,從而避免消費者的逆向選擇。運營成本主要包括廠商的生產成本,以及網上交易的經營管理維護費用。由於劣質品生產商的生產成本往往比優質品生產商低,因此,需要通過調節兩者的經營管理維護費用,才能使前者的總運營成本高於後者。具體說來,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信用評定與獎懲激勵。規定電子商務中的廠商須進行信用評定,並根據評定結果採取不同的措施。對受到消費者好評的優等品生產商給與較高的評定,並在網站上及時公佈,以幫其贏得更多的客戶;對受到消費者投訴的劣等品生產商予以罰款並通報批評。這樣不僅加大了其運營成本,使其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不願銷售低質商品,同時,也向消費者傳遞了廠商的聲譽訊號,避免其進行逆向選擇。

2.承諾保證金機制。在廠商開始網上交易之前,要求其先對自己的產品質量進行承諾,同時收取一定的費用作為初始保證金。並根據廠商日後的經營情況確定是沒收保證金還是逐步進行返還。這一措施會使得劣等品生產商的成本加大,並且消費者可以根據廠商的行為進行訊號甄別,從而避免逆向選擇的發生。

3.償付機制。在市場中設定償付機制。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到劣質產品時可以向廠方索賠。並且根據廠商出現類似情況的次數設定不同的賠償金額。如果廠商向市場中大量拋售劣質產品,那麼其必將因高昂的賠償費而入不敷出。這樣消費者利益得到了保護,並且劣等品生產商的營業費用增加,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投機傾向,減小消費者逆向選擇的可能性。

五、結束語

電子商務的開展並沒有消除傳統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反而使其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電子商務中的逆向選擇無論是對交易雙方還是對整個社會,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應當針對電子商務的特點,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避免市場中逆向選擇行為的發生。本文僅討論了短期市場中消費者逆向選擇對經濟效益的影響,以及長期市場中如何通過控制運營成本,來分離優等品生產商和劣等品生產商,從而抑制消費者逆向選擇行為的發生。對於交易後的道德風險問題,以及逆向選擇中的具體定價策略本文未作探討,這將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杜巨集:電子商務交易誠信的博弈分析[J].企業經濟,2007(2):153~155

[2]蘇芳荔:B2C電子商務活動中資訊不對稱問題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06

[3]潘勇:論聲譽管理的內在機理――兼論網路市場聲譽管理的特殊性[J].管理科學,2003(16):21~24

[4]潘勇:“檸檬”問題:傳統市場與電子商務市場的比較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2):5~8

[5]馬輝民辜敏郭瀟:B2C電子商務模式中資訊不對稱問題的博弈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4(4):29~30

[6]張維迎:博弈論與資訊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7]於忠華史本山劉曉紅:電子商務交易中買賣雙方誠實行為[J].商業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