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社群服務建設

文思屋 人氣:1.89W
論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社群服務建設
摘要:近年來,中國城市“空巢”家庭的數量日益增加。本文分析了城市“空巢’家庭增多的原因,探討了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所面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加強城市“空家庭老年人社群服務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城市“空巢”家庭 老年人社群服務

  老年人口群體普遍需要家人或社會的扶助,始終是社會的勢群體,隨著中國城鎮化、現代化程序加速,在人口老齡化與庭小型化過程中,城市“空巢”家庭與日俱增,老年人生活照料求增多與家庭照料資源減少的矛盾突出。解決這一矛盾,需要整合各種資源,建立覆蓋所有老齡群體的多元化老齡社群服務體系。
  一、研究背景
  (一)中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12998萬,約佔全國總人數的l0.46%。。(按照國際標準,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社會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0%,則被稱為老齡化社會。)到2008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5989萬,約佔全國總人數的12%,其中65歲及以上老人為10956萬,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3%。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特徵是速度快,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遠遠快於已開發國家。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所佔比重將達到11.92%,比2000年提高4.96個百分點,屆時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65歲及以上老年人。2020年以後老齡化程度繼續提高,到21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25%,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二)“空著家庭老齡人口大量增加
  “空巢”家庭是社會學家在研究家庭生命週期模式時提出的一個概念,一般指無子女或子女長大成人後離開家庭而只剩下一對老年夫婦的家庭。當配偶一方死亡,老人單獨居住時,家庭就從“空巢”期進入了消亡期。儘管社會學對家庭“空巢”期和消亡期有比較嚴格的區分,但從社會福利的角度來看,處在家庭消亡期的老年人與處在“空巢”期的老年夫婦所遭遇到的問題基本相似,可以將處在消亡期的家庭看成是一種類“空巢”家庭。這兩種家庭中的老年人都是社會福利關注的重點物件,也是本文的研究物件。
  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序伴隨著生育率的急劇下降,導致家庭結構出現明顯的“空巢”化趨勢。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2000年中國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戶佔全國家庭戶總數的20.09%。。在全國二人家庭戶中,“空巢”家庭佔13.41%。其中一人家庭戶中,65歲以上單身老人戶佔27.71%-超過1/4。
  由於中國城鄉二元結構壁壘仍較森嚴,城市社群和農村社群有著差別巨大,城鄉“空巢”家庭老年人的.處境及解決措施同樣存在很大差異。本文著重分析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生活狀況,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社群服務建設建議。
  二、城市“空巢”家庭增多的原因分析
  家庭的“生長”和“縮減”是個自然的程序。中國傳統社會以家庭為核心,信奉“多子多孫”、“承歡膝下”的觀念,所以傳統家庭的“空巢”期很短甚至沒有“空巢”期。但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程序加快,中國城市的“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大城市尤為明顯。根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家庭戶中“空巢”家庭的比例,上海為29.37%,天津為28.20%,北京為25%,均達到或超過了1/4,如果加上有65歲以下老人的“空巢”家庭的數量,這一比例將更為驚人。中國城市“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
  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使城市人口走向高齡化,為“空巢”家庭增加創造了前提條件。建國以來,我國醫療衛生水平日益提高,城市老年人的平均預期壽命逐步延長。目前我國60歲老年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為l8年,而平均預期帶病期約為l3年。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使得老年人陷入“空巢”期的機率上升,意味著長期的、潛在的經濟需求以及照料和福利的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