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數學教學中怎樣做到“教學做合一”

文思屋 人氣:3W
數學教學中怎樣做到“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中的教學論,用陶先生自己的話解釋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陶先生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這樣陶先生要求“教”與“學”同“做”結合起來,同實際的生活活動結合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對今天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仍然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數學教學過程中多種要素相結合體現“以教導學”、“以教促學”
        在新課程下,數學教學過程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它突出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是數學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及參與研製開發學校課程等方面,必須圍繞施素質教育這個中心,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因此,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不同學習內容,讓學生採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體驗等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依據課程標準,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書、校本資源在內的多樣化課程資源,拓展學生髮展空間,切實做到以教導學、以教促學。
        二、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新教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體現“教”與“學”同“做”相結合新教材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更適合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也有利教師於展開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能力,因此教師要圍繞以下幾點認真做好教學工作。
        1.應用實際問題引入,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新教材突出了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絡,意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教材編排上:章前圖的設計為了說明數學來源於實際;章前引言從實際問題匯出;閱讀材料很多是介紹數學模型及應用方法;習題也適當地增加了聯絡實際的題目,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設聯絡實際問題的氛圍,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2.認真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在預習中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新教材是一個綜合編排的知識體系,更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而一個善於提前閱讀教材、自我探索知識的學生,通過閱讀,對知識有了一定的理性認識,逐步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前預習、閱讀教材,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中,抓住新教材的'這一特徵,每節課都拿出10~15 分鐘的時間給學生閱讀教材,讓其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設定出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帶著問題和強烈的求知慾去閱讀;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觀點;對於有爭議問題,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嘗試在小組中得出答案,即使錯了,也要給予積極的肯定。課堂閱讀時,積極鼓勵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超前預習、閱讀教材,把尚未講過的問題作為一種興趣、樂趣,甚至同學之間進行相互競爭,從而實現了數學學習的良性迴圈。      3.適當創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創設
        適當的問題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學生產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強烈願望,進而轉化為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從教學的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背誦條文,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絡。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強調過程,就是強調學生探索知識的經歷和獲得知識的體驗。它不但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了各種能力,而且也使所學的知識更加牢固。探索這個“做”的過程,是一個人的學習、發展、創新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需要,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期效應”,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4.利用“實習作業”、“研究性課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是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而設定的,它是我國教材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教”與“學”同“做”相結合的有力體現,但由於受功利主義的影響,也是最容易被教師遺忘的角落。
        在教學過程中,這一部分內容可採用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學生的星期天、寒暑假,鼓勵學生在學習相關內容時,就做好自己假期的研究性學習計劃,並安排課時進行交流,論證計劃的可實施性。節假日進行社會實踐,鼓勵學生走向社會。
        綜上所述,課程改革不應只是停留形式上,而應該深入到教學工作的實際中,真正做到通過課程改革引發實際教育教學中思想、觀念、方法的改變,把“教”與“學”同“做”相結合的教育思想充分體現出來。學習內容應著重培養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和正確的生活態度,實現課程生活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