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聯理論關照下網路英語新聞標題中隱喻的新闡釋

文思屋 人氣:1.11W

摘要:標題是新聞的“眼睛”,隱喻作為點睛的“畫筆”備受新聞作者青睞。本文以關聯理論為關照,從明示刺激、認知語境、語境效果以及最佳關聯性四個方面定性分析闡述網路新聞標題中隱喻的運用。指出網路新聞標題中隱喻起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改變讀者的認知語境、產生語境效果的作用,並且隱喻本體與喻體之間的關聯效能夠引導讀者推匯出話語境間的最佳關聯性。

關聯理論關照下網路英語新聞標題中隱喻的新闡釋

關鍵詞:關聯理論;VOA網路新聞標題;隱喻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進步,網際網路成為了人們獲取資訊必不可少的工具。人們不再侷限於從報紙、廣播以及電視等媒介獲取新聞,網路獲取新聞以方便、快捷、省時、省力及時效性等優點備受人們尤其是青年人們的青睞。然而當今各大新聞媒體競爭激烈,網路新聞媒體為了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生存,除了採用新穎的材料外,在標題的製作上也是別出心裁。隱喻作為比喻的一種,以鮮活生動的特點備受新聞編輯的青睞,被廣泛地應用到新聞標題中去,實踐證明隱喻新聞標題吸引讀者注意力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VOA(the voice of America)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新聞網路媒體,不僅為大家提供了時新的英文新聞資訊,而且也為全球英語學習者提供了寶貴的學習素材。本文隨機選取2014年6-12月VOA網路新聞素材,以關聯理論為關照,從明示刺激、認知語境、語境效果以及最佳關聯性應四個方面定性分析闡述網路新聞標題中隱喻的運用。

二、理論介紹

(一)關聯理論

關聯理論作為語用學的重要理論,首先是由Sperber和Wilson在《關聯性:交際與認知》提出,從此將語用學研究的重點轉移到認知理論上來。

首先,關聯理論認為言語交際實際上是個認知過程,而關聯性是人類認知的基礎。人類是根據自己的認知假設去理解話語的,而人類認知假設形成的條件便是關聯性,即根據與自己相關聯的資訊認知事物。其次,言語交際涉及兩種意圖:資訊意圖和交際意圖。資訊意圖是指說話人說話時有傳遞某種資訊的意圖;交際意圖指說話人說話有傳遞這種資訊意圖的意圖。再者,聽話人之所以能識別說話人的目的或意圖是由於談話雙方具有共同的認知環境。

此外,言語交際的過程實際上是明示一推理過程。首先,發話者在其話語中設定明示刺激資訊,該刺激一方面向聽話人明示並傳遞資訊,(即資訊意圖),而另一方面又明示發話者傳遞資訊的意圖。而聽話者根據發話者提供的明示刺激資訊和相關認知語境,努力尋找話語的最佳關聯,從而推斷出說話人的交際意圖,這便完成了“推理”過程。最後,關於最佳關聯性,Sperber和Wilson認為,每個明示交際行為都應設想為本身具有最佳關聯性,即認為在正常交際中,聽者總是力圖以付出最小的努力來獲得最大的認知效果。在關聯理論中,語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和話語的關聯性以及語境效果有直接的關係,“選擇處理話語最佳語境的過程就是尋求話語最佳關聯的過程”。

(二)隱喻

英國修辭學家Richards指出“我們日常會話中幾乎每三句話中就有一句隱喻出現”。可見隱喻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之頻繁。那麼何為隱喻呢?

隱喻作為比喻的一種,是指是用一事物做本體,暗指另一事物,被暗指的事物指喻體。但是隱喻不僅是修辭學中的一種修辭現象,也是人類認知和體驗世界的基礎,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方式,是一種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思維方式。可見隱喻是一種認知表達和心理過程。

Lakeoff&Johnson提到,“隱喻的.實質是用一類事物理解和體驗另一類事物”。要想做到兩事物之間的理解和體驗,就要要求隱喻的本體和喻體具有相關性。而關聯認知原則認為:人類認知常常與最大關聯性相吻合。隱喻的本體與喻體之間存在著關聯,但是在英文新聞標題中這種關聯性是怎樣吸引潛在讀者注意力,改變他們的認知語境,本文作者接下來將結合VOA網路新聞標題進一步闡釋。

三、關聯理論對英文新聞標題中隱喻的闡釋

(一)明示刺激與隱喻

明示就是說話者把意圖明確地表達出來。關聯理論首先肯定交際者的明示行為後面一般都有意圖。新聞作為一種新聞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特殊互動交際方式,目的是把新聞資訊傳達給讀者。所以在製作新聞標題時,新聞作者在標題中設定明示刺激資訊,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隱喻作為比喻的一種,以將一事物喻作另一事物,本體與喻體之間的關聯性構成了標題中的明示刺激資訊。例如:

(1)Smartphone App Gives Sight'to the Blind

這則標題蘊含一處隱喻,隱喻本體是"Smartphone App”,喻體是“sight”。所傳達的資訊是:智慧手機的一份軟體能為盲人帶來“光明”。對於盲人來說重見光明是最為重要的,所以“sight”一詞最能吸引讀者的眼球,達到了明示刺激的效果。通過進一步閱讀,讀者會發現原來是智慧手機的一個有聲閱讀軟體為盲人帶來了極大方便。

(二)認知語境與隱喻

關聯理論認為,在語言交際中,聽話者對世界的假設以概念表徵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構成用來處理新資訊的認知語境。明示刺激發生之後,讀者會調動自己大腦中儲存的概念表徵進行推理,而先前認知語境是這些概念表徵的重要組成成分,進而對標題中的隱喻做出關聯假設,並根據這些概念表徵對標題做出真假判斷。在標題製作中,作者運用隱喻的修辭手法努力製作出與讀者的認知語境相關的標題,以引起讀者聯想。例如:

(2)In Kenya,Family Planning is an Economic Safeguard(2014-12-30)

這則新聞標題中的隱喻以“family planning”為本體,“safe-gard”為喻體。眾所周知,safegard有守衛、護衛的意思。“safe-guard”的含義構成了讀者共有的認知語境,從而讓讀者依據自己的認知語境進行聯想、推理判斷,即保證出生率,創造勞動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提。

(三)語境效果與隱喻

按照Sperber和Wilson的理論,語境效果指新舊資訊相互作用產生的語境含意,即在交際中對已有認知語境的改變,產生新的認知語境。在交際過程中,發話者所提供的資訊未必是新資訊,只要能改變聽話者的認知語境,便能產生語境效果。請看下面一則VOA網路新聞標題:

(3)Chocolate:The Food of the Gods'(2014-06-23)

這則標題運用了隱喻,隱喻的本體為“chocolate”,喻體為“Food of the Gods”。根據已有經驗或認知,讀者對巧克力可能做出如下關聯假設:(1)巧克力由來已久(2)巧克力價格很貴(3)巧克力很美味,深受大家喜愛(4)巧克力來自西方國家(5)巧克力是從可可樹的種子中的提取製作而成,不易獲得。然而作者在這裡運用“上帝的食物”喻指巧克力,這一新資訊對讀者舊認知語境做出了改變,從而可能產生了如下新的關聯假設:(1)巧克力為優質食物(2)巧克力是上帝對世人的恩惠等。通過進一步閱讀文章,讀者會發現,新聞介紹的是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食用巧克力具有預防心臟病的功效。所以說,標題中的隱喻提供了新的認知語境,改變了讀者的舊語境假設,產生了新的語境假設,通過進一步閱讀驗證了假設,從而產生了語境效果。

然而讀者還會發現,新聞中提到,可可樹的學名為“Theo-broma cacao”,意思為"food of the gods”。對於瞭解這一資訊的讀者來說,這不是新資訊,但是繼續讀文章,發現食用巧克力有益身體健康,所以即便不是新資訊同樣也改變了讀者的認知語境,產生了語境效果。

(四)隱喻本體、喻體與最佳關聯性

最佳關聯性就是話語理解時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後所獲得的足夠的語境效果。人類認知往往與最大關聯性相吻合,因而交際只期待產生一個最佳關聯性。隱喻利用一種概念表達另一種概念,需要這兩種概念之間的相互關聯,這種關聯是客觀事物在人的認知領域裡的想象。隱喻本體與喻體之間的關聯性被運用到標題的製作當中,讀者讀到,並做出推理判斷,在新舊資訊之間得到最佳關聯性。請看下面一則VOA網路新聞標題:

(4)'Electronic Heroin' Spawns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Camps(2014-9-28)

這則標題使用的隱喻的本體為Internet Addiction,喻體為Electronic Heroin。標題中沒有提到網路成癮的危害,而是通過運用隱喻,將網路成癮喻成“電子”。這樣喻體“電子”構成了明示刺激資訊,而“能使吸食者成癮,並危害身體”的常識則構成了作者與讀者之間共同的認知語境。隱喻本體與喻體之間的這種關聯性使讀者在付出有效推理努力之後,推匯出標題與讀者語境之間的最佳關聯性,從而改變了讀者的認知語境,產生語境效果,使讀者認識到上網成癮的危害性。

四、結論

正如書本是作者與讀者問交流一樣,網路新聞是作者與讀者以網際網路為媒介的一種交流互動。作者作為發話者,將新聞資訊編碼,並從中提煉出新聞的標題,而潛在讀者作為話語的接受者,在看到標題時進行解碼。首先,隱喻本體與喻體之間的關聯效能夠明示資訊、刺激讀者,從而吸引讀者注意力。再者,讀者在被標題吸引的同時,也通過自己的先前認知經驗推理判斷,做出關聯假設。第三,讀者結合隱喻本體與喻體之間的關聯性驗證假設。最後,通過驗證假設產生語境效果,改變自己的先前認知,獲得新的認知語境。

這個互動交流的過程因為隱喻的運用會更順利地進行,讀完標題,讀者因被吸引而繼續閱讀新聞的主體部分,達到了標題該發揮的作用。可見新聞編輯為什麼在標題的製作過程中鍾情於隱喻。

參考文獻:

[1]Sperber,D.D,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rd:Blackwell publishers Inc,1986:158.

[2]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207.

[3]藍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