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普通高校音樂專業學生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文思屋 人氣:1.14W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音樂
  論文摘要: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既要應付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問題,還要應付社會環境變化產生的心理矛盾和多種多樣的心理衛生問題,常常處於錯綜複雜的心理矛盾之中,因受生理、心裡、社會、就業和各種人際關係的影響,存在著不同的心理壓力,從而產生心理障礙,音樂教育和音樂活動是改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
  
  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頻率加快、範圍加大和程度加深。有資料表明:“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已達到30%,存在心理障礙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多”。使得我們不得不更加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大學時期是大學生良好心理習慣的形成和心理逐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同時也是學生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的最後時期和進入社會前的最後階段。他們離開了家長而獨自生活和學習,其中有來自日常生活的苦惱、有與同學交往過程中發生的關係與矛盾、有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以及即將畢業進入社會而產生的就業壓力,因此,大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他們既要應付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問題,還要應付各種環境變化產生的心理矛盾,而且還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心理衛生問題,常常處於錯綜複雜的心理矛盾之中。本課題主要是從平時的課堂教學出發,分析音樂活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各種不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的不同影響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使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促進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1 音樂活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當一個人處於悲傷、不滿、壓抑、痛苦中時,人們可以通過音樂的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的途徑來表達自己的內在情緒、情感、意念和思想。利用音樂可以讓人的情緒得到控制和發散,解開心中的情結,從而抒發內心的感情,淨化心靈,幫助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獲得成功感的體驗和美好的幸福感。
  1.1 音樂活動能使人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
  音樂活動能使人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這是一種理想的內部情緒體驗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能非常認真地投入到活動中,並在活動過程中產生興趣和得到享受,這是人們在學習、工作、交往中所無法得到的情緒狀態。
  1.2 音樂活動能強化人的“自我概念”,對自尊產生積極影響
  “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關於自己看法和感覺的總和。自我概念是相對穩定的,在適應社會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眾多研究表明:音樂活動可使人的自我概念清晰度明顯提高,情緒穩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現正相關,通過音樂活動,個體的自我概念顯著增強。
  1.3 音樂活動能促進認知能力的提高
  音樂的每一項活動都要求參與者對外界事物做出準確迅速的判斷與感知,從而快速協調自己的身體以保證動作的完成,比如舞蹈,長期進行舞蹈練習能促進人的知覺能力的發展,提高人的反應速度和感知判斷能力,使人變得更加靈活和敏捷。
  1.4 音樂活動能協調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係
  隨著經濟的發達、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愈來愈多的大學生感覺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而音樂活動則是一種很好的增加大學生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形式,他們在同一集體活動專案中共同鍛鍊、團結協作、相互交流、相互競爭,在鍛鍊中忘卻煩惱和疲勞、消除孤獨感,從而使身心得到舒適的體驗,產生良好的情緒狀態。
  1.5 音樂活動能有效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
  隨著學習任務的加大和就業形式的嚴峻,焦慮和抑鬱是大學生遇到的幾種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擾。有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動和長期的身體鍛鍊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鬱;音樂活動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鬱,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鬱;音樂活動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鬱。教學過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它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從而有目的來“改善和調解大學生的精神狀態,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質,為成功走向社會打好基礎。其次,大型音樂活動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總是與人群發生著交往和聯絡,在活動中要努力控制和約束自己的內心衝突,這對培養協調人際關係,擴大社會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為規範起著積極的影響”。不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緩解心理矛盾、消除憂鬱和焦慮等各種心理問題、調節心理狀況、維持心理平衡。
  
  2 音樂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2.1 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心理健康所產生不同影響
  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個體在心裡上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教學方法得當,會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心裡健康,如:把學生分成小群體互助學習,極大地促進了學生間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加強了對責任感、創造力、協同意識、競爭意識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適應及調節能力,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其獲得積極的感受和認識,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並最終內化為認知結構,培養出良好的思想品質;教學過程的啟發,能從根本上解決了如何使學生學會;不同時段進行調整,可以使學生的心情平靜,緩解緊張的情緒,舒緩學生的心理。
  2.2 不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心理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教師在教學中,採用不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心理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如:加強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和地位的互換,可以培養他們的應變能力、適應能力和善處人際關係的能力,以及樂於助人的良好行為;利用在異性中組織練習,使學生在異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從而弘揚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並發展他們健康向上的人格;引入競賽的競爭機制,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成就動機,而起有利於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提高自身的獨立意識和能力;改變練習的環境,可以提高學生心理的抗干擾能力和生存能力。
  
  3 在音樂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
  根據在校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特點,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評價納入考試體系,能促使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較全面評價,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使學生及時瞭解自己的狀況以及如何完善自我。這一措施的實施,不僅能夠及時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動態,為有效地培養大學生心理素質提供科學依據。
  
  4 結語
  各種音樂活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音樂教學過程可以挖掘各種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過不同的內容、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藉助科學可行教學評價從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計劃的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從而促進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 徐光興.臨床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高等師範院校公共課心理學教材.心理學基礎[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普通高校音樂專業學生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範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