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議英語諺語的翻譯

文思屋 人氣:3.06W
淺議英語諺語的翻譯
  一、 引言      英國作家和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曾經說過:“The genius,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in its proverbs.”諺語是一個民族天賦、智慧和精神的體現。諺語是語言詞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種手段的集中體現,是語言中的某些部分經過長期反覆使用後自然沉積而形成的形式固定,簡潔明快,寓意深刻的語言精品。諺語是人類語言文化大樹上碩果累累的一枝,是語言白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何為諺語呢?《諺語·歇後語概論》給諺語下了如此定義:“諺語是人民群眾生活鬥爭的經驗總結,具有傳授經驗和教訓勸戒功能,流傳於人民群眾口頭的話語”。英語一則諺語告訴我們:“Proverbs are the daughter of daily experience。”(諺語是日常生活的產物)英國蒐集家Thomas Fuller曾對諺語作過描述:“眾多的事理經過煎熬,凝練成寥寥數詞,這便是諺語。”英國首相John Russel認為諺語是:“眾人的智慧,一人的妙語。”   以上觀點雖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諺語的特點:1、智慧的閃光2、經驗的結晶3、精美的語言4、人生的啟迪5、無翼的飛翔6、真實的寫照。一般我們對諺語的含義理解為諺語是意義相對完整的句子,是語言中一種重要的熟語。大部分諺語是人民生活經驗的結晶。人類智慧的閃光,它啟迪人生,指導人們的行為 。   學習英語語言不可能不學習英語諺語,但是英語諺語是幾千年英美文化的沉澱,特別是英美文化與漢語文化的差異增加了我們學習和理解的難度,尤其是諺語的翻譯對於我們正確理解諺語本身的含義及其折射出的民族文化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人試圖從影響英語諺語翻譯的因素和英語諺語的翻譯方法兩個方面對英語諺語的翻譯策略做一些淺層次的探索。      二、影響英語諺語翻譯的因素      諺語是語言的核心和精華,是人類文明的積澱。諺語的翻譯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為了能夠反映其特有的文化特色,我們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從歷史背景,地理環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寓言神話等方面全方位考慮影響其含義的因素,正確理解和翻譯諺語自身所蘊涵的深刻含義。   歷史背景   社會歷史的發展對語言的影響是巨大的。隨著時代的變化,舊的語言逐漸衰亡,新的語言不斷產生。在歷史的程序中,諺語好比一面鏡子,能清楚地反映其歷史的變遷。因此我們在翻譯諺語時需要考慮其歷史背景,才能正確理解諺語的含義。   公元前55年,古羅馬統帥愷撒征服不列顛島,而英國曆史上真正的“羅馬人的征服”(Roman Conquest)是在公元43年開始的。從此羅馬人佔領不列顛400年之久。羅馬人的文化對不列顛的影響仍留在島上,在今天的英語諺語中仍然可以找到歷史的痕跡。例如: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在羅馬就要過羅馬人的生活。(喻:入鄉隨俗。)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喻:偉業非一日之功。)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條條道路通羅馬. (喻:殊途同歸。)   這三條諺語足以反映出“羅馬人的征服”(Roman Conquest)對英語諺語的影響,足以反映出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   地理環境   諺語的產生與人們生活和勞動的地理環境習習相關。英國是一個島國,位於歐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顛諸島上,南面有英吉利海峽(the English Channel),多拂爾海峽(the straits of Dover),東面隔北海(the North Sea)。這裡的海上運輸業和漁業特別發達,因此留下了不少與航海業和漁業有關的諺語。例如:   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his net. 進到網裡的都是魚。   這條諺語的比喻意義是“任何有用的東西或有好處的東西都來者不拒”,含有貶義。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教魚兒游泳。   這條諺語的比喻意義是“不要在行人面前賣弄自己”。相當於漢語諺語“不要班們弄斧”。   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t not mind getting wet. 要想抓魚就不能怕弄溼衣。   這條諺語的比喻意義與漢語諺語“要吃龍肉,就得親自下海”的比喻意義相似。   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l. 大魚吃小魚。   這條諺語形象的描繪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激烈鬥爭,相互傾軋的狀況。   He that would sail without danger must never come on the main sea. 誰在航行時不冒險,他就永遠不要來到大海上。   這條諺語比喻“不付出就沒有收穫”,相當於漢語諺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大不列顛島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雨量充沛,風大霧多,降雨量特別大。因此產生了一條諺語: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雨則己,一雨傾盆)。   這條諺語的比喻意義是“倒黴的事情總是一起發生的”,相當於漢語成語“禍不單行”的意思。   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是一個地區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的東西很多,涉及生活的各個地域。它既受到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學等方面的影響,又必然反映出該民族的風俗習慣,諺語更是與風俗習慣緊密相關,英語諺語的翻譯離不開對英美風俗習慣的瞭解。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喜歡的動物,因此寵物文化有鮮明的地域性。中國人一般都鄙視狗,常用狗來比喻壞人壞事。但英美國家大都對狗有好感,認為狗是忠實可靠的朋友,其中一部分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而含有貶義外,大部分沒有貶義。在英美文化中,“狗”經常用來比喻人的生活,派生出許多諺語。   Every dog has his own day. (每隻狗都有他的好時光。)   這條諺語比喻“人人都有得意的一天。”   An old dog barks not in rain. (老狗不亂吠。)   這條諺語比喻“老年人做事有經驗。”   Dog does not eat dog. (狗不吃狗。)   這條諺語比喻“一個人不應該攻擊或傷害同夥,或賺他的錢。”與這條英語習語相近的漢語有:“同室不操戈,同類不相殘。”   Love me, love my dog. (喜歡我,也要喜歡我的狗。)   這條諺語的比喻意思是:任何希望與我保持友誼的人,都必須接受和容忍所有屬於我的東西。我的`個人愛好和我的觀點意見。同這條諺語相近的漢語習語有“愛屋及烏。”   He that lies down with dogs must rise up with fleas. (與狗同眠的人身上必然有跳蚤。)  這條諺語的比喻意義近似與漢語諺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貓也是英美文化的寵物,多用來比喻女人,貓和狗一樣,常被比喻成人,自然也引出不少諺語。   All cats are grey in the dark.(所有的貓在黑暗中都是灰色的。)   這條諺語比喻“人在未成名時,很難看出有什麼區別”。   A cat has nine lives. (貓有九命。)   在英美文化習俗中,傳說貓天資聰明,動作靈敏,在很多其他動物會被傷害的情況下,貓都能逃脫劫難。這條諺語比喻“生命力極強”。   A cat in gloves catches no mice. (戴手套的貓捉不到老鼠。)   這條諺語比喻“四肢不勤的人,什麼事也做不出來”。   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諺語與文化的關係極為密切。更能折射出宗教對諺語的影響。英美國家,基督教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諺語源自《聖經》,或與基督教有關。瞭解英美人的信仰對翻譯相關諺語起重要作用。   The heart knows his own bitterness. 《聖經·箴言》   一顆心知道它自己的痛苦。   Every man must carry his own cross. (每個人必須揹他自己的十字架。)   這條諺語來自《聖經》,cross(十字架)是耶穌走向死亡之地所帶的十字架,釘上十字架而死。cross一詞就有了“苦難”的轉義。這條諺語的意思是,人人都要忍受生活中的苦難,承擔自己的生活負擔。   Forbidden fruit (禁果)一語也出自《聖經》,併為眾人所周知。在《創世紀》中,亞當在伊甸園所吃的蘋果是禁果,這個典故使“Forbidden fruit”一語獲得“因被禁止反而想弄到手的東西”的轉義。從而產生: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禁果是甜的。這句諺語表示“不讓得到的東西格外有誘惑力”。   在英語諺語翻譯的過程中,除了以上四個主要的因素需要認真考慮外,我們還要考慮到寓言神話、文學藝術和體育美術等因素還會影響到我們對英語諺語的翻譯和理解。      三、 英語諺語的翻譯方法      盧梭說過:“諺語是一個人的機智,所有人的智慧”。既然諺語反映的內容是經驗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