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論文

文思屋 人氣:2.16W

1物件與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論文

1.1研究物件將2013年1~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納入研究,納入標準:

①明確的腎臟疾病診斷;

②符合血液透析治療指徵;

③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合併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

②未取得知情同意者。共納入580例,男334例,女246例。

1.2院內感染定義標準參照衛生部頒佈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並結合明確的微生物學證據判斷院內感染的發生情況,並根據樣本來源不同分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切口感染。

1.3調查方法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和衛生系統反應性》量表中的相關內容自行設計院醫院感染險因素調查表,通過信度和效度檢驗後,由同一組高年資醫護人員進行調查。2013年7~12月間入組病例採用上述問卷進行前瞻性調查,並給予健康教育干預,具體內容:針對血液透析患者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強透析過程中的管理,並組織患者學習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使患者增強自身的醫療技能和護理能力,在透析過程中可以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並注意鍛鍊、加強營養等。2013年1~6月間入組病例採用回顧性調查研究,資料來源於出院後的病歷及電話隨訪。

1.4調查內容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非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時間、合併糖尿病情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情況、自我護理能力,並按下列標準進行分類量化:術後院內感染髮生情況:未發生=0、發生=1;性別:男性=0、女性=1;年齡:<55歲=0、≥55歲=1;非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時間:<5d=0、≥5d=1;合併糖尿病情況:否=0、是=1;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情況:否=0、是=1;自我護理能力:<92分=0、≥92分=1。

1.5統計學方法資料採用SPSS18.0軟體進行分析。單因素分析採用2檢驗,多因素分析採用二分類Logistic迴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醫院感染髮生情況580例入組患者中,發生醫院感染82例,醫院感染髮生率14.14%。

2.2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2.3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Logistic分析。

2.4健康教育干預前後住院患者感染情況比較。

3討論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疾病替代治療的主要方式,通過把血液引出體外並在透析器內血液與透析液進行物質交換,排出體內廢物、過多的水分和糾正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血液透析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會引起一系列併發症的發生,其中醫院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以及導管均可成為病原菌侵入的部位。根據不同的流行病學資料,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在10%~50%不等。本研究對580例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分析可知,共發生醫院感染82例,醫院感染髮生率為14.14%。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在上述研究中,首先通過單因素分析的方法發現,不同年齡、非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時間、合併糖尿病情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情況、自我護理能力患者的醫院感染髮生率有差異(P<0.05)。這就初步提示以上因素參與醫院感染的發生,也可以反映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①高齡患者的全身情況較差,抵抗力和免疫力均開始退化,在接受血液透析後抵禦病原菌入侵的能力較弱,易發生肺部感染;

②合併慢性疾病的患者容易發生醫院感染,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③非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時間延長直接增加了病原菌入侵的風險,接受各類醫療操作時也容易發生醫院感染;

④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可導致菌群失調、耐藥菌產生、二重感染的發生。血液透析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過程是一個受到了多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僅用單因素對其發生的風險進行解釋存在一定的侷限性,應當對可能參與醫院感染髮生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並明確不同因素在醫院感染髮生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作用程度。在本研究中,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還利用Logistic迴歸分析的方法明確了諸多因素在醫院感染中的綜合作用,由結果可知:高齡、非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時間超過5d、合併糖尿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醫院感染髮生的危險因素,自我護理能力強是醫院感染髮生的保護因素。這就要求在臨床實踐中針對以上危險因素注意以下幾點:

①嚴格掌握中心靜脈置管的指徵,在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原則;

②針對高齡患者加強營養支援,針對糖尿病患者嚴格控制血糖水平;

③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大規模使用廣譜抗生素所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是發生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這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透析治療需要侵入性的操作,非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通道,增加醫院感染髮生的風險;

②患者本身存在腎功能衰竭,某些營養物質的吸收減少,再加以血液透析過程中大量氨基酸丟失,會進一步加重患者抵抗力低下的情況;

③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破壞菌群平衡、造成二重感染。醫院感染髮生後可導致患者的病情迅速惡化,並在終末期腎臟疾病的基礎上出現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徵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並增加院內感染的病死率。正確認識血液透析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有助於針對性地給予預防造成的二重感染和耐藥菌感染;

④加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提高和養成。本研究針對危險因素制定健康教育干預,通過分析干預前後的醫院感染情況可知進行健康教育干預後,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低於干預前。綜合所述,高齡、非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時間超過5d、合併糖尿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醫院感染髮生的危險因素,自我護理能力強是醫院感染髮生的保護因素,在健康教育干預能夠有效控制感染髮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