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用“資料文化”創造新的管理思維

文思屋 人氣:1.64W

要培養“資料文化”,使注重、使用和分析資料成為一種內在的習慣,要在海量資料中建立符合知識認知的資料體系和模型

淺談用“資料文化”創造新的管理思維

我們正在經歷從IT時代到資料時代的變革和跨越。資料治國、資料理政、資料管理將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大資料”時代的潮流中,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基礎既離不開“網際網路+”平臺,也離不開“大資料”的應用。

“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思維在國家戰略層面的一個思考和佈局。“網際網路+”的意義在於幫助傳統產業提高效率,讓全社會的資訊流動更快、更透明,使社會資源的匹配和經營效率大幅提升,從而對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產生強大推動力。而網際網路化的核心和特徵就是資料化。資料化不但是以數字形態記錄一切事物,還將一切事物之間的聯絡透明地展現在人們面前。這樣,網際網路就是把人們的社會政治、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完全資料化的過程,通過“連線一切”的資料化,由“雲+網+端”形成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一系列更快捷、更便利、更有效率的資料化系統。

資料化不只是一種技術體系,更是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調整,是一種更新中的社會體系。通過資料所描述的關係,它又會重構人們的社會生活,形成了一種新的發展推動力。正如美國社會學教授加里·金所說:“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資料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程序,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程序。”未來,“大資料”將成為一種新常態,資料技術的發展會成為輔助人們分析判斷、科學決策、解決複雜問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我國是一個數據大國,但不是資料強國。原因在於資訊加工能力的不足,資訊傳遞轉換的遲滯,使得一些決策還是徘徊在非理性判斷與經驗決策的範圍,不能有效地實施管理和對社會突發事件進行危機干預和控制。資料時代的到來,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建立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治理過程資料化的要求。通過對大規模的資料進行處理,可使“大資料”技術在最短的時間內,為不同政府部門的管理決策提供知識支援,在管理決策中佔有及時、完備的資訊,從而突破決策的資訊困境。

國家治理體系的建立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礎在於政府管理的變革。“大資料”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資料分析平臺的不斷優化,而在於人們如何創造新的管理思維,如何提升管理者捕捉資料、利用資料分析決策的能力,這就需要培養政府決策者和管理者的“資料文化”和“大資料”理念。

目前,我們用3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已開發國家100多年才走過的道路,但還沒有形成“資料文化”的認同和實踐,把資料僅僅看作“工具”。如果把資料看做是資產、資本、資源進行開發,那麼,“資料文化”就形成了。

“大資料”正在改變國家的'治理結構,改變社會各層面的關係,改變政府部門管理的理念。如果我們不能在資料時代悄悄來臨之際,創造新的與“大資料”相適應的管理思維,把“大資料”融入治國理政的全過程,那麼,國家治理體系就難以真正建立,治理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全面提升。

稅務機關幾乎每個人都與資料打交道,稅收的職責決定了我們對於資料有著特殊的偏好,但關鍵是要有資料意識,培養“資料文化”,即習慣運用資料進行管理和決策,用資料形成共識,使注重、使用和分析資料成為一種內在的習慣,從而培養“資料文化”的意識。另外,要從制度、機制建設等方面融入“資料文化”的內涵,並在稅務部門的海量資料中建立符合知識認知的資料體系、資料模型,以“倒逼”機制來反哺納稅人、公民的“資料文化”,使“資料文化”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