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論文

文思屋 人氣:1.53W

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分人文社會科學類、數學科學核心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前兩類主要是對人文素養和基礎知識的培養,後兩類課程在文章中作重點討論,主要培養土木工程專業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論文

摘要:研究性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與能力。基於研究性教學,提出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課題化策略,並探討其在教學實踐中的實際應用和實踐過程。通過實施教學內容課題化這一研究性教學方法,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獲得了持續學習的能力和素質。

關鍵詞:研究性教學;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內容課題化

獲得知識的方法以及持續獲取知識的能力是伴隨學生一生的。在教學中採用研究性教學方法,在教會學生掌握現有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具備學習新知識、探索新領域的能力。華東師範大學張華教授說過,教學即研究,它不是現成知識和技能的傳遞,哪怕所傳遞的知識技能是最好的。研究性教學[1-2]就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積極探索新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特點

土木工程是一個強調工程應用的專業,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這些人才要能適應未來挑戰,要有工程學識、領導能力和服務意識,要有創造、發展和傳播新知識的能力,因此,土木工程專業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既要結合工程實踐,又要體現創新[3-4]。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分人文社會科學類、數學科學核心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前兩類主要是對人文素養和基礎知識的培養,後兩類課程在文章中作重點討論,主要培養土木工程專業能力。專業課程相互間有著較多的相似性,實踐性非常強,既要以工程實際應用為導向,使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又要以培養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本位,增強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形象設計、建造能力、統籌規劃管理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持續學習的能力[5-6]。

二、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研究性教學模式及課題化策略研究

針對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特點,從“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綜合能力”的研究性教學思路出發,在近些年的研究性教學實踐基礎上,文章提出教學內容課題化、系統化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即對教學內容以課題化為導向,對每個研究性教學課題提出“課題的知識準備―課題主體內容的研究學習及實踐―課題對後續內容及其他專業課程的價值”三位一體的課題化、系統化相結合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課題化策略以兩種形式展開研究。

(一)由點到面式

土木工程專業每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無論是章節編排次序,還是各知識單元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或步驟,既相對獨立性,又相互關聯。研究性教學過程中,針對課程知識單元的相對獨立性,每章節設立研究性教學課題。

在課題教學中,著重強調三個環節:環節一,學生根據知識單元內容的邏輯性和系統關聯性,尋找課題的相關知識基礎,即尋找課題和已學知識的關聯,以獲得探究新知識、新領域的知識體系支撐;環節二,學生根據課題研究學習課題的核心知識,其間,可藉助教材、網路教學平臺、網路、模型、實物(實際工程)等多種學習途徑和工具,這一環節要圍繞課題的中心展開,不能偏題,但可以豐富課題的內涵,拓展課題的外延;環節三,學生探尋課題研究的價值,要求能舉出例項,這也是一個必備的環節,即找出該課題與後續課程知識、後續專業課程及專業的關聯,增強學生對後續課程及專業學習的期待心理,使整個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系統有機聯結,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情與慾望,提高學生對課題內容深入學習的主動性。

將教學內容課題化的同時,不能忽略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在以上三個環節中,環節二是課題的主體部分,是一個個獨立的知識點;環節一、環節三確保在研究學習課題的同時,將課題化內容與已學知識和後面待學知識聯絡起來,確保課題化的知識單元在課程中的系統節點地位,保證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從而實現由點到面的課題化策略。為了清晰、準確理清知識單元的內容及其在課程中的地位,便於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課程的教學內容,在課題討論交流及未入選課題內容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強化三個環節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三個環節中研究學習到位,使課題內容精準化、系統化。

學生學習的一般程式為“個人自主、探究學習為主―發現問題後小組討論―小組總結學習過程―課堂討論交流―提交課題總結小論文”,學生通過學習、分析、實踐、交流和總結,不僅學會了應對疑難的方式、方法,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習能力,提升了自主學習管理能力。同時,學習內容更具開放性,學習過程更具靈動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7]。

(二)由面及點式

土木工程專業每一門課程都與工程實踐有著密切聯絡,每一門課程學習完成後,都培養學生的某項專業技能,都能有相應的實踐成果。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先給定關係整門課程(或者課程大部分內容)的實際課題專案,即課題牽涉的是課程面上的知識,但在研究課題時需要涉及到課程各部分的知識點,由課題統領或鞏固課程內容,在課程的考核或者課程設計中使用效果較好。文章採用由點到面式的課題化策略,研究土木工程專業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此方式適用於課程的學習過程。

三、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課題化的實踐過程

(一)教學內容課題化學習實踐動員

1. 讓學生了解課程的教學方法

學生只有瞭解課程的特點和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才能更好地學習課程內容。該課程採用研究性教學方法,注重自主學習法、發現教學法、探究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等與研究性教學模式相匹配的教學方法的運用,引導學生培養研究性教學意識,增強學習自主性。

從土木工程專業培養卓越工程師及創新人才這一培養目標看,學習能力的培養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該課程圍繞“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綜合能力”的宗旨展開研究性教學,根據研究性教學特點,對研究性教學過程精心設計,設計了相應的教案、研究性教學實施方案表、研究性教學案例、研究性教學學生須知、研究性學習成績評定細則等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研究性學習。

講解研究性教學方案,做好研究性教學模式實踐動員。課程採用“教學內容課題化”的研究性教學模式。選題時只選前後內容影響程度不大、相對獨立、學生易於掌控、易於探索實踐的章節作為研究性教學課題。比如在土木工程製圖課程教學中,將點線面綜合題的解法(解法探討及空間模型分析)、換面法模型製作(研究投影體系變換的空間分析及其變換規律)、立體表面取點線及模型製作(加強體的意識,探索基本體的投影特性及表面取點線的本質)、相貫線的畫法、形體分析法讀圖、線面分析法讀圖、軸測圖的繪製方法、剖檢視的種類和畫法、標高投影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專業圖的識讀與繪製、AutoCAD的綜合應用等選為研究性教學課題。未選入研究性教學課題的章節,根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作圖方法和步驟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課程特點展開,力求在自我思考、探討、交流的氛圍中,並適當引導,由學生總結出來,以此進一步將教學內容加以完善、系統化。

2. 做好研究性教學實踐的分組工作

研究性教學實踐性一般每組5人左右。本著志願的原則,小組成員由組長召集,或是自由組合,組長通過自薦或小組成員選舉產生。小組間的成員互幫互學,組長與成員實行雙向選擇,互相協調督促做好課題,但如果個別無法協調時,就重新調整。課代表及時統計好分組情況,並報告給教師。組長準備記錄本,做好學習過程的全記錄(包括時間、地點、活動內容、討論的問題、分工情況、完成進度、完成效果、總結),記錄下表現最好的和最差的學生。

3. 小組認選課題

每組在教師設定的課題中選出一個作為重點研究課題,其餘為一般研究課題。小組對照教學日曆,按教學順序對各課題展開研究學習,各組必須在組長協調下學習相關知識。學習過程中,首先小組討論,擬定學習提綱,分派任務,商量課題討論交流的時間、方式、地點等,接著小組成員有序地投入研究性學習,並適時交流討論。

(二)教學內容課題化的學習實踐過程

1. 小組的研究性學習

(1)學習內容。每個小組須按擬寫的學習提綱、學習任務,認真組織學習,及時組織討論交流。學習內容按照“蒐集本課題的相關知識基礎(包括過去學習過的所有有用的知識)―學習本課題內容(課題的研究學習核心)―瞭解本課題學習對課程以及本專業的作用和影響(課題的研究價值)”三位一體的研究性學習思路展開。

(2)學習途徑。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教材是最基本的學習資料;各種標準、規範、手冊等是準繩;網路教學平臺、歷屆研究性教學成果、網上有關學習資料是豐富視野、拓寬知識面的有效途徑;作業、案例分析、工程實際、模型、實驗(實踐)指導書等實踐性內容,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提升設計、建造、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組內交流、組間交流、師生交流使課題研究得以深化、昇華,往往會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解難釋疑是非常重要的,必須有相應的策略。互助――組員間互幫互學,互相督促;答疑――各小組在學習過程中,組內相互討論釋疑,並及時和教師交流,以便教師做好適時互動指導;質疑――教師預約部分學生質疑,以隨時檢查研究性學習的效果;課堂交流――研究性學習成果在班級彙報,以保證各小組成員的知識得到及時的鞏固和交流,並解決學習中的疑問。

(3)學習成果。重點研究課題要求有創新點,儘可能結合例項工程(可網上查詢,也可與實際工程聯絡),將學習過程、課題主要內容等要求製作成電子講稿。根據研究性學習情況,選出優勝的一組或多組,或由小組自薦(鼓勵各小組積極自薦),在課堂上向全班學生彙報;準備一些課題的重要問題,主持全班學生交流討論;提交學習報告或論文一篇,須緊扣主題,根據課題學習情況和內容書寫。一般研究課題要求通過研究性學習過程,熟練掌握相應教學內容;就課題彙報組的不足補充;準備一些有創新性的問題,在討論時質疑、提問。

2. 課堂交流

(1)彙報、補充、問題交流。彙報組彙報後,對課題進行提問,由其他組組員討論作答;接著由其他小組補充課題彙報不足處;各小組將準備好的問題或即興提問,由彙報組作答,其他組員也可積極參與;指定學生提問或作答。教師在每一個問題中都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及探究的方向。

(2)教師導問。教師的問題一般為兩種:一是教師在備課時預設的,既有教材中的基礎知識,也有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二是藉助課堂交流適時提出突發性問題。這兩種問題對課堂交流的補充和課題的'導向起到導問的作用,可以補充和深化課題的學習。例如在土木工程製圖課程形體分析法讀圖課題討論交流中,圍繞形體分析法讀圖的四個步驟“分―找―想―合”[8],預設好問題:一問為什麼用形體分析法讀圖;二問形體分析法讀圖的策略是什麼;三問讀圖時“分”什麼,如何分,“找”什麼,如何找,“想”什麼,如何想,“合”什麼,如何合;四問形體分析法讀圖是否可以解決所有組合體檢視識讀問題。教師導問應以學生思維培養為目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或提出其他相關問題,提高授課效率。

(3)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只有主動提問,積極思考,才能真正主動學習。因此學生能提出問題本身就是研究性課堂的價值所在,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質疑。但學生提出的問題並不一定都有實際探索意義,教師要引導駕馭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在問題的探討中有效、主動地學習了課題的知識,思維也更加開闊、靈活

學生思維比較發散,對所研究內容也把握不好,提出的問題經常和課題無關,需要教師適當引導,保證學習效果。通過引導,學生會在課題學習時更有針對性,能抓住學習的重點內容,保護學習過程中的發散思維。

3. 小組總結反思

在課堂彙報交流後,小組及時討論總結學習情況、存在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完成作業後,再進一步討論交流,並互相點評,組長記錄。重點課題組最終形成一個共同的課題學習成果,提交學習報告(或論文)一篇,以供各小組進一步討論交流。

(三)研究性教學考核

對各小組的研究性教學考核,強化研究性教學過程意識,充分反映考核對研究性教學的導向作用,同時綜合考慮研究性教學成果與效果。考核評價結果須有效地體現各小組研究性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以及研究性教學成果,能充分展現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水平情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期末考試和研究性教學相適應,著重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研究性教學考核標準

各組均以小組形式記載考核成績,同時記載最差的(可以沒有)和最好的,對參與彙報的小組給予適當加分。對錶現良好的組長給予適當加分,否則要扣分,甚至記為不及格。研究性教學成果以20%計入期末總成績中(平時作業30%、期末考試50%)。

2. 研究性教學基本考核內容

(1)組長記錄本是研究性教學過程考核的基本依據。記錄本不僅要記載課題計劃與分配及完成情況、學習內容、交流討論情況,作業交流情況等;而且還要客觀地自評和評價小組成員,組員、組間監督、課代表、學習委員檢查確認,教師權衡。

(2)課堂交流。據彙報材料完成及修改情況、課堂彙報情況、補充、提問、回答問題情況綜合評定。

(3)總結成果。據作業、學習報告(或論文)綜合評定。

(4)綜合素質考核。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責任意識、團結協作意識、學習熱情、演講能力、創新能力、正確的審美意識、動手製作能力、積極進取、迎難而上的精神都得到了有意識的培養,對學生人格養成、全面發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為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綜合能力”,增強考核的導向作用,強化過程考核意識,對學生的這些綜合素質也納入考核內容中。

四、結語

在教學內容課題化的教學中,大多數學生都能認真投入到課題的學習中,學到的知識比較紮實。學生學習的熱情比較高,主動參與意識強,不僅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思考,而且能在學習中互幫互學,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習能力,鍛鍊了團結協作能力,增強了自信和責任意識。學生學會了主動學習,獲得了持續學習的能力和素養。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了他們自主發現問題、獨立判斷、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獲得了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參考文獻:

[1]張華.研究性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2]洪銀興,談哲敏.研究型大學的研究性教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林峰,顧祥林,何敏娟.現代土木工程特點與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J].高等建築教育,2006,15(1):26-28.

[4]劉榮桂,蔡東昇.土木工程大類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高等建築教育,2012,21(2):21-24.

[5]朱海華,楊為民.土木工程製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山西建築,2011,37(25):248-249.

[6]賈影,於桂蘭,徐豔秋.結構力學研究性教學初探[J].高等建築教育,2011,20(3):116-118.

[7]王紅.素質教育與教育創新[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0,4(1):15-18.

[8]欒蓉,王紅,竇春濤.建築設計製圖[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13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