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碩士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分析論文

文思屋 人氣:9.66K

工商管理碩士是1908年美國哈佛大學首創,目的為培養高層次實用型管理人才。我國從1991年開始實行MBA的培養機制。至2014年,已經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但是MBA作為新興事物,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培養體系。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對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與此同時,我國MBA師資力量不足,培養速度和規模跟不上,教育質量也沒有保證等諸多問題就變得極為棘手。在這種背景下,校企聯合培養MBA就顯得尤為重要,聯合培養研究生作為一種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的新型教育模式,有助於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發揮高校學科和人才優勢,幫助企業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實現高校服務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工商管理碩士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分析論文

一、校企聯合培養MBA的主要模式

有效整合資源發揮高校與企業各方優勢,最終真正實現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機制和模式是關鍵。從目前已有的實踐來看,校企聯合培養MBA研究生有以下四種典型模式。

模式一:雙導師制。所謂雙導師制的聯合培養模式是指在學校和聯合培養單位各選定一名導師,校內導師偏重於對研究生基礎知識學習的指導,聯合培養單位導師負責研究生專業技能的指導,兩位導師分工協作,共同完成研究生培養工作。這種培育模式不僅能夠有效彌補高校自身師資的不足,而且能夠加強高校和企業界的聯絡,讓學生在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的同時獲得書本外的實踐經驗。該專案實行“1+1”雙導師制,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學員和企業零距離接觸,根據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提升實戰能力。雙導師培養模式已經在越來越多的高校中得到實踐,高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協商MBA的培養方案、培養目標、科研選題等,在校企雙方共同的努力下達到多方共贏的效果。

模式二:校企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基地”以高校名義招收研究生,課程設定和學位授予在高校進行,而學位論文可由企業導師指導並在“基地”完成。高校在企業等單位的高階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中遴選導師,企業導師享受高校導師同等學術待遇。這種讓學生積極走出校門,深入企業、工廠等單位,加強同他們的合作的培養方式,對於MBA研究生來說是一種職業訓練,特別強調在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商業案例分析、實戰觀摩、分析與決策技能訓練等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使學生接受知識與技能、目標與願望等方面的挑戰,更具有職業競爭的實力。

模式三:校企專案合作。這是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與企業之間就某一具體科研專案展開合作。因為這種模式程式簡單、針對性強,所以被較多地應用。高校與企業的合作課題就是研究生的科研選題,高校調整學生的培養方案,制定符合專案需求的教學和實習實訓體系。校企專案合作,對於MBA學生來說是一系列的實踐鍛鍊,在進行合作課題研究中,更加明確學習和實踐的方向和重心,做到有的放矢,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生的學位論文的質量也能得到顯著提升。這種模式的難點在於合適的`專案不太容易找到,適用範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時校企之間的合作不夠穩定,往往隨著專案的完成而終結,導致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不具有連續性。

模式四:接受企業委託定向培養研究生。這種模式是指高校受企業委託,為其培養管理人才。企業會選派積極上進,有一定專業基礎的業務骨幹進入高校深造,以期日後更好地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企業委託方與高校培養方之間、企業委託方與接受委託方之間分別簽訂委託培養合同。委託生的培養經費和工資或助學金由企業提供,畢業後學生重回企業。這些學生除了在高校接受系統的理論教育以外,還直接將來自企業最新的課題帶入學校,在高校導師的指導下開展科研工作,其培養質量能夠得到有效保證。我國高校每年都會招收大批委培研究生,但是該模式往往會因為委培學生資質條件的參差不齊和攻讀MBA的基礎和動機等複雜原因導致培養效果不佳。

二、校企聯合培養MBA存在的問題分析

縱觀上述幾大主要模式,可以發現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且具有互補性,但是它們都存在著共同的問題。

首先,無論哪類培養模式都離不開高校和企業間的合作,由於資訊的不對稱,使得高校與企業之間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工作缺少連續性,造成教育資源不能夠有效得到配置,使得高校的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時,也不能對企業所緊缺的人才形成有效的滿足,形成高校和企業存在對人才培養觀念的較大分歧,而且這種分歧已經逐漸固化下來,造成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適應企業的用工需求,浪費現有的教育資源。

其次,聯合培養模式都離不開導師,無論是校內導師還是校外導師,他們對聯合培養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可是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考查導師的培養水平,特別是對於校外導師的考查。由於校內導師長期紮根於學校科研與教學的工作一線,他們的業績是比較容易考核的,但對於校外導師,他們的時間不固定,而且其科研及教學水平在短期內不易衡量,同時對於校外導師又不能強制約束,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也有很大的差別,要形成更加和諧的教育培養方式,還需要有更多的制度保障。

最後,校企聯合培養MBA的動力不足,對高校和企業來說都缺乏有效的激勵,同時沒有形成統一的模式。各種模式都有優點和不足,在聯合辦學體制還沒完全成型、執行機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高校在尋求合作企業時處於被動位置,很難找到合適的合作物件,而企業會基於某種考慮而被動答應。校企聯合的雙方對合作專案的重視程度不同,可能會導致溝通渠道不暢通,遇到問題時沒能有合適的執行機制來解決問題,導致合作培養名存實亡。同時,在進行雙導師、共建培養基地或者專案合作培養的過程中,也會存在因為沒有建立統一的聯合培養標準,對校外導師的考核不規範,課程設定針對性不強或缺乏校企合作特色等而造成課程執行不力、科研成果歸屬權等問題。

三、校企聯合培養MBA機制的建議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校企聯合培養MBA已經形成一定的模式,並且每種模式在實踐中都存在一定的優缺點。如何發揮校企各方優勢,切實做到多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要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關鍵在於從全程入手,切實加強基於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質量保障機制建設,主要建議如下。

一是要注重把握研究生招生質量。為保證質量,研究生招生要寧缺勿濫,特別是注重研究生的基本道德素質,強化研究生的責任意識,在招生之前應大力宣傳招生規則,認真考核每個生源的入學條件,不僅僅考查學生的入學成績,還要從態度、認知能力、責任感等方面進行考核,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嚴格按照標準執行。

二是慎重甄選校企合作伙伴。對於校企合作專案和校企共建基地模式,應從提高學生個人綜合能力方面考慮,選擇注重實際能力應用型的企業,建立與企業的良好互動,定期到企業進行考察參觀,關注企業的用人動向和用工標準,建立企業的人員檔案,充分了解企業的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設定培養課程或合作專案,既要發揮企業對培養基地或合作專案的建設作用,又能體現高校的科研能力,使得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達到高校、企業與學生共贏的良好局面。

三是堅持高標準遴選企業導師。特別是對於校外導師的遴選問題,不能拿校內導師的標準來要求他們,遴選標準可以先從簡單的設定開始,再逐漸擴大到深層次的考核標準,比如導師教學效果的體現或導師對科研成果指導的貢獻等方面。對校外導師候選人要進行專業知識、教學指導能力、課程設計能力、創新型思維等方面的考核。密切關注其教學過程,給予支援和肯定的同時,提出意見讓其修正,定期進行教學檢查,建立導師評價體系。

四是狠抓各項日常管理工作。逐漸完善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政策支撐體系,建立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以及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把好科研論文和學位論文關。應明確聯合培養中涉及的智慧財產權歸屬問題,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解除企業在核心技術專案上進行合作的後顧之憂,充分調動企業參與聯合培養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總結與展望

通過對校企聯合培養MBA模式的分析,針對目前普遍存在的共同問題,本文提出了相關的建議。校企聯合培養MBA模式是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是未來的必然趨勢。高校和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也多種多樣,高校在選擇合作方式時應根據所處的大環境、自身的資源,以及學生的需求來選擇最適合的企業。同時在合作中,注重導師考核、課程創新、日常管理等,對培養高質量MBA畢業生、促進校企深層次合作以實現多贏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