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策劃書>

2017國中新生開學第一課教案

文思屋 人氣:1.06W

新學期開始了,國中的新生來報道了,那麼在國中的新生的開學第一課應該如何準備好教案呢?下面就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17國中新生開學第一課教案

2017國中新生開學第一課教案【一】

教學目的:和七年級新生談語文學習的價值、意義、重要性與要求

教學時間:兩課時(2017年9月1日星期五)

教學內容:

一、自我介紹

介紹姓氏,家鄉、愛好。

都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16個班級,偏偏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就恰巧分到十二班裡來,彼此成了同學甚至同桌,16個班級我就偏偏被領導指派擔任你們的語文老師,讓我們成為師生,用流行語說“千萬人之中,沒有早一分,也沒有晚一秒,我們就這樣相遇了……我想這沒有五百年的修煉是做不到的。

通常,人們喜歡把老師比喻成蠟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雖然是對老師職業的極至讚美。但我你們的佘老師卻一點也不喜歡,蠟燭是以犧牲自己為代價的,並且含著淚,過於悲壯。可我做教師想快樂的點亮你們的一生,卻不想毀滅自己,而且現代科技看來,蠟燭的光太暗了,不如日光燈亮,我更喜歡把老師比喻成撐船的水手,三年一調頭,送走一批學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

老師、學生,水手、渡客,這就是緣分。將來的生命中,你還會不會記得這三年的生活,還記不記得三年的生活中有個我,這很難說,生命是個變數。希望你們倍加珍惜朝夕相處的三年寶貴時間,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倍加珍惜你們的友誼。

二、關於語文

(一)什麼叫語文?

語文=語言+文字,就是學會用語言進行交際,表達自己的思想,也可用文字進行表述自己的思想火花,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提升人們生存的質量。

1、為什麼要學語文?(同學說說看)

(1)學好語文能熟練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表達自己的思想火花。

遠古時期沒有文字,為了記住自己重要的事,智慧的先民想出了用繩子打結來提醒自己的方法,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以及不同顏色的繩結等,這種方法被後世稱為結繩記事。雖然也有記事的作用,但它只是繩結,不是文字。所以結繩記事不是人們使用的最早的漢字。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並不顯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

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上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黃帝知道後,大加讚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麼,形成了文字。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讚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裡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這話傳到黃帝耳朵裡,黃帝很惱火。

他眼裡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裡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覆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還有相傳說倉頡造字成功,發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聽到鬼哭魂嚎。為什麼下粟如雨呢?因為倉頡造成了文字,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自然值得慶賀。但鬼為什麼要哭呢?有人說,因為有了文字,民智日開,民德日離,欺偽狡詐、爭奪殺戮由此而生,天下從此永無太平日子,連鬼也不得安寧,所以鬼要哭了。

(2)在我看來,語文就是生活,學語文就是學做人。

①學做一個善良的人。

講幾個案例,真人真事。

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劉海洋把硫酸潑向黑熊的事件震驚了全國,他有生理、心理方面的問題嗎?專家檢驗結果:沒有。他這麼做只是想看看黑熊會有怎樣的反映。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他學習過程中無數實驗課中的一節,有什麼大不了的。在坐的各位,你們認同他的觀點嗎?從他的行為中你有沒有反思過社會的根源是什麼?能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什麼我們的年青人會虐待各種動物,或者對虐殺動物事件不以為然。

緊接著我們把目光聚集到去年暑假全國關注的雲南大學馬家爵殺人一案,這位國全重點大學的高材生,把鐵錘冷靜地砸向自己的舍友,事後不慌張不失態,幾天之內連殺三人,再製定逃跑計劃……我們拋開他與同學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想想他的人格精神上又出什麼問題了?能找到答案嗎?

還有六年前浙江17歲的高中生徐力因考試不理想遭到母親數落就把母親殺掉了,事件暴露前他照樣正常上課下課與母親的屍體共處一室而鎮定自若。

這些學生,有的是各種理工科的知識和技術,他們的日常生活也沒有問題,他們得的是另外一種病:人類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質缺乏症。他們有知識,卻沒有是非判斷力,他們有技術卻沒有良知。他們不懂:什麼是尊重生命。老百姓的話就是:缺德失德用現在最前衛的詞語來總結:他們沒有精神家園。

據資料統計全國參與調查的學生中,心理存在健康隱患的高中生為20%-25%;大學生中則為25%-30%。多可怕的隱患,也就是說全國中學生與大學生中,患這類病症的人比例非常的高。所以,全國教育終於開始重視“人文素養、人文精神與精神家園的建設”了。

一個人的個性和人格的養成的青春歲月裡,最離不開的基礎是“語文文學”而這些在數理化等純科學的領域裡你是看不到個性、人格精神這些內容的。

教了這麼多的書,我發現兩種學生是常見的。一種接受了12年的系統的語文學習,但仍然沒有學會讀書既沒有讀書的興趣,也沒有讀書的方向,更沒有讀書的方法與審美意識。我稱他們充其量只能算識字。另一種學生功課優秀,能順利考入大學,並且大部分是進修文科之外的專業,有可能,他們一生的人文功課,就是中學時代的這幾本教科書,所以他們才沒有自己的精神家園,所以才會有劉海洋這一類的“優秀學子”出現。

由此可見:高學歷≠高道德≠高素質,甚至高智商、高學歷犯罪的社會危害比普通百姓更大,更可怕。同意我的觀點嗎?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為什麼學習語文為個問題了。在中學的歷程裡,語文文學作品,他能通過寫作者真實的生活經驗與心理歷程與你交流,向你展示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醜惡,什麼是人生,什麼是人生的價值取向,怎樣活著才有意義……你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園,中學裡沒有哪一門功課是。這樣的內容,在精神上為你做引領。(板書)

②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學的門,可你必定要跨入社會的門,你可以不懂數理化,沒有任何特長,只要領工資會籤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會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沒能失掉尊嚴。

例子一:歌德(1749-1832)是近代德國的著名詩人、劇作家和思想家。這裡要講的,是一件頗能反映歌德道德修養的小事。

有一天,歌德在魏瑪公園散步。當他走在一條僅容一人通過的小徑上時,迎面走來了一個曾經把歌德的所有作品都貶得一文不銘的文藝批評家。那位批評家站在歌德的對面,胸膛朝前一挺,傲慢地說:

"對一個傻子我決不讓路!"

批評家的姿態使歌德感到十分有趣,他把頭一點,微笑著說:

"我正好和您相反,先生。"

說著,歌德站到了一邊。頓時,那位批評家滿臉通紅,羞得無地自容。

歌德因他的善良用文字化解了尷尬,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2017國中新生開學第一課教案【二】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基本法律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守法觀念。

2、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了解並知道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3、通過案例分析與學生的討論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合: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宋:我們今天班會的主題是國小生法制教育

李:1、我們中國的法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為什麼會有法律的產生?

(錢錦春朗讀)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會,是沒有法律的。那個時候,當一個部落和另一個部落出現矛盾時,往往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方式來解決,而不是依靠法律來解決。如果一個部落的人殺了另一個部落的人,那麼另一個部落的所有人都會為被殺的那個人報仇。這樣整個社會非常混亂,大家的人身安全每天都受到威脅。只有在夏朝建立後,才通過制定法律來防止這種混亂。所以法律是從夏朝開始的。

宋:2、我們國家的法制宣傳日是幾月幾日 ?

答:每年的12月4日

李:3、你知道嗎?我們每天來學校學習是受法律保護的哦 ,為什麼?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條規定,凡是年滿6週歲的兒童,不分年

齡,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任何單位和個人

都不能阻止國小生上學,這是每個青少年依法享有的權利。

(姜雨孜朗讀)故事分析

小花13歲了,按道理應該讀國小四年級了。但是,她爸爸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本來就不主張送小花讀書。但是小花的媽媽還是希望小花能讀點書,小花於是走進了學校。

但不幸的是,小花家裡種的五畝西瓜,因為連日大雨,所有的西瓜都爛在地裡了,連成本也收不回來;餵養600只鴨子也因為染病都死去了。這讓原本不太寬裕的家庭,經濟更加拮据。不管小花的媽媽怎麼樣的勸說,小花怎麼樣地苦苦哀求,小花的爸爸最後還是逼著小花退了學。

宋:大家來說一說,小花爸爸的做法對嗎?如果小花是我們的同學,我們應該怎麼辦?

李:我們身邊的法律還有哪些 ?

比如說保護環境。我們有很多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等等

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還有不在牆上,路上亂塗亂畫等等。我們一定要增強環保意識,學習保護環境的法律,為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