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成語大全>

成語典故作文300字集錦六篇

文思屋 人氣:4.32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語典故作文300字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典故作文300字集錦六篇

成語典故作文300字 篇1

以貌取人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叫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子羽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後來,子羽遊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他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釋讀】以:根據;貌:外貌;取:衡量。根據外貌來判別人的品質才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成語典故作文300字 篇2

鵬程萬里

傳說,在遙遠的北方,有塊不毛之地,那裡有個無邊無際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裡有一種魚,其身寬達幾千裡,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鯤。鯤變成了一隻大鳥,就是鵬,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開雙翅,宛如遮天的烏雲一樣。

大鵬鳥乘著旋轉的狂飆盤旋向上,搏擊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著旋風,直向高飛去,扶搖直上,衝入雲霄,一下子就可以飛出幾萬裡。如此遠的距離,大鵬鳥要過半年才能飛回到原來的住所休息。

沼澤中有隻小小的雀兒,看見大鵬在高飛,不以為然地笑笑說:“它將飛到哪裡去呢?我跳躍飛騰,悠然向上,不過幾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叢中飛來飛去,自由自在,這也是極得意的飛行啊。它飛飛向幾萬裡外的地方,是為什麼呢?”

後來,人們常用“鵬程萬里”作為祝賀或自勉的話。李白在《上李邕》中,寫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漁家傲》中,寫道:“九萬里風鵬正舉。”

成語典故作文300字 篇3

安然無恙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於趙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處理,趙威後是一個很能幹的婦女。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後。趙威後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齊國使者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後面嗎?“趙威後笑著說:“不是,如果沒有收成,怎麼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麼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捨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趙威後和使者的對話的原文是: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這也就是後來演化出的“安然無恙”這個成語。

成語典故作文300字 篇4

百發百中

【成語】:百發百中

【拼音】:bǎifābǎizhòng

【解釋】: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語故事】:

這故事記載在“史記”這本書中。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對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養由基。

養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夠在一百步遠的距離,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寬度的柳葉,同時,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葉,他都能夠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沒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誇讚他的箭法,有的人說“百步穿楊”,也有的人說“百發百中”,都是用來形容他射箭的絕技。它的意思是在稱讚別人做事要有絕對的把握,有時分析事情,對將來的發展也一如所料。

雖然現代的人們,已經很少人再對射箭會發生興趣,但是“百發百中”這句成語,可以用在不只是箭術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歡玩箭的人,他的射擊技術很高明,他拔出箭,並不需要花時間瞄準,就可以在射程的距離內準確的命中目標,這樣,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人的射擊術“百發百中”。

又譬如說某人對事物的發展,因為觀察很仔細,並且瞭解它的規律,推斷很正確,我們這個時候,也可以說他是“百發百中”。

成語典故作文300字 篇5

半夜雞叫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裡學雞叫,然後把剛剛入睡的長工們喊起來下地幹活。日子一長,長工們對雞叫得這樣早產生了懷疑。小長工小寶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裡,他獨自躲在大車後邊觀察院內動靜,不一會兒,只見周扒皮悄悄來到雞窩跟前,伸長脖子學雞叫,隨後又用棍子捅雞窩,直到公雞都叫了起來,他才離開。

小寶把看到的情況告訴了長工們,大家非常氣憤,都到地裡睡覺去了。天亮後,周扒皮到地裡一看,長工們都在睡覺,他舉起棍子又罵又打。長工們不甘心受壓迫,他們想了個對付周扒皮的辦法:當天夜裡,正當周扒皮在雞窩跟前學雞叫的時候,躲在暗處的小寶喊了聲:“捉賊!”早已準備好的'長工們紛紛跑來,對著周扒皮一陣亂打。地主婆聞聲趕來,說明被打的是老東家,大家這才住手,並故意表現出驚訝的樣子。地主婆無可奈何地扶著狼狽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裡去,長工們見狀都高興得笑起來。

成語典故作文300字 篇6

不恥下問

解釋:

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好學。恥:羞恥。

這個成語來源於《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聖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諡(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諡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