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成語大全>

形容說話議論的成語

文思屋 人氣:9.51K

談笑自若

形容說話議論的成語

【拼音】:tán xiào zì ruò

【釋義】:自若:跟平常一樣。指能平靜地對待所發生的情況,說說笑笑,不改常態。

【出處】:《三國志·吳書·甘寧傳》:“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後漢書·孔融傳》:“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

【例句】:上面雖有傾盆大雨淋著,我們還是~,邊走邊談,愈談愈有味。 鄒韜奮《經歷·初出茅廬》

滔滔不絕

【拼音】:tāo tāo bù jué

【釋義】:滔滔:形容流水不斷。象流水那樣毫不間斷。指話很多,說起來沒個完。

【出處】:五代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義正詞嚴

【拼音】:yì zhèng cí yán

【釋義】: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出處】: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四》:“子玄之論,義正詞嚴,聖人復起,弗能易矣。”

【例句】:本大臣、本部堂聲罪致討,~,斷斷不能再緩矣。 清·林則徐《會諭同知再行諭飭義律繳土交凶稿》

大幹物議

【拼音】: dà gān wù yì

【解釋】: 物議:眾人的議論。引起眾人的`議論或引起輿論的不滿。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他面子上雖然處處讓正欽差在前頭,然而正欽差遇事還得同他商量,不敢僭越一點,恐怕他擺出老前輩的架子,那是大幹物議的。”

讜論危言

【拼音】: dǎng lùn wēi yán

【解釋】: 公正的議論,無畏的直言。

【出處】: 宋·曾鞏《和酬趙宮保致政言懷》詩:“讜論危言望素隆,獨於聲利性偏慵。”

集思廣議

【拼音】: jí sī guǎng yì

【解釋】: 指集中眾人智慧,廣泛進行議論。

【出處】: 清·昭槤《嘯亭雜錄·錢南園》:“國家所以設立衙署,蓋欲諸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視,難以挾私,賢者亦集思廣議,以濟其事。”

力排眾議

【拼音】: lì pái zhòng yì

【解釋】: 力:竭力;排:排隊;議:議論、意見。竭力排除各種意議論,使自己的意見佔上風。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舉例造句】: 他在這次會議上力排眾議,終於使自己的觀點得到了與會代表的支援。

TAGS:議論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