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戰國經典成語故事

文思屋 人氣:9.76K

戰國時期,,諸侯並起。也由此誕生了許多經典的成語故事,下面本站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些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戰國經典成語故事

溫人之周

戰國時代,諸侯並起,周朝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

有一次魏國溫城有一個人要去周朝,周朝邊境不准他入境,問他:“你是外國人嗎?”那人說:“我是周朝人。”可是問他的周朝的住處,卻答不上來,於是官吏就把他拘留起來。這時周天子派人來問:“你既然不是周朝人,卻又不承認自己是外國人,這是為什麼呢?”

那人說:“我讀過《詩經》,書上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今既然周天子君臨天下,那麼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又怎麼能說我是外國人呢?”周王聽了,便把他放了。

“溫人之周”比喻對的事情要堅持到底。

月懷一雞

孟子善於運用比喻來說明自己的主張。孟子說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問題,並不是他能不能做。齊宣王問:“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有什麼區別?”孟子說:“挾著太山跨越北海,告訴人說:‘我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若是為長輩折條樹枝,告訴人說:‘我做不到’,是不願意做,不是做不到啊!治理國家沒有挾太山超北海那樣難,只是折條樹枝那樣簡單。贍養我的父母,從而贍養別人的父母,愛護我的孩子,從而愛護別人的孩子,那麼治理天下就像翻一下手掌那麼容易……”

宋國大夫戴盈之決定減免百姓的部分捐稅,但又說:“今年年內還辦不到,請讓我先稍微減一些,等到明年再徹底實行,怎麼樣?”孟子說:“現在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一隻雞,有人勸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行為!’他便說:‘好吧,我知道這不好了。這樣吧,請允許我少偷一點,原來每天偷一隻,以後改為每月偷一隻,到了明年,我就徹底洗手不幹了’—如果知道這種行為不合於道義,就應該趕快停止,為什麼要等到明年呢?”

“月懷一雞”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故意拖延時間,不肯及時改正的人。

(出自《孟子》)

樹欲靜而風不止

一次孔子在路上見到一個人坐在路邊哭得很傷心,便問他為何如此傷心。那人說:“因為我犯過三個錯誤,想起來就傷心。年輕時忙著做學問,沒有好好侍奉父母,反而要他們照顧我。我自命清高,做事不夠盡心盡力,妨礙了我的升職。從小對朋友不友善,大家都不願親近我,現在年紀大了覺得孤單。樹欲靜而風不止,現在我想好好彌補這一切,可是歲月已經過去了,父母去世了,朋友不再來了,我年齡也大了。每每想起,我就禁不住傷心。”

“樹欲靜而風不止”比喻客觀環境不以人的主觀意願為轉移。

(出自《韓詩外傳》)

歧路亡羊

楊朱是戰國時代的`人。有一天,楊朱的弟弟楊布穿了一件白衣服出門。回來時,因為天下雨,就在朋友處借穿了一件黑衣服回來了。他家的狗追著他狂叫。楊布很生氣,拿了棒子要打狗。楊朱勸他說:“不要打狗了,你平心靜氣的想一想:假使你的狗出去的時候,是一條白的,回來時變成了一條黑狗,你是不是就能認出來呢?”

楊朱的鄰居走失了一隻羊。鄰居全家出動去找尋,又來找楊朱的學生幫忙。楊朱說:“只是丟了一隻羊,為什麼要那麼多人去找呢?”鄰居說:“因為岔道太多。”晚上大家空手回來了,楊朱問:“怎麼去了這麼多人還找不到呢?”鄰居說:“哎,岔道上還有岔道,我們不知道羊跑到哪條路上去了。”楊朱一整天都沒有說話。

“歧路亡羊”比喻事物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