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赴湯蹈火成語故事

文思屋 人氣:5.89K

赴湯蹈火成語故事1

【成語】:赴湯蹈火

赴湯蹈火成語故事

【拼音】:fù tāng dǎo huǒ

【解釋】:赴:走往;湯:熱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成語故事】:

西漢時,晃錯曾是太子劉啟的老師。劉啟即位後,升任晃錯為史大夫。由於漢景帝非常尊重晃錯,對晃錯的話是言聽計從。晃錯主張削弱諸侯王,加強中央集權,使許多諸侯懷恨在心。其中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等人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兵反叛,把矛頭直接對準晃錯。景帝為了緩和危局,竟把晃錯處死了。晃錯曾說:對能打勝仗和堅守城池的人要提拔;對攻破敵陣的人要獎勵。這樣將士才能奔赴湯池,投人烈火也在所不惜。這個成語比喻奮不顧身,不畏艱險。

【造句】:

1、無數革命先輩懷揣著必勝的信念,哪怕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2、為了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他願意赴湯蹈火。

3、為了珍貴的友誼,他願意為朋友赴湯蹈火。

4、為了實現人類的偉大目標,人們不得不赴湯蹈火、前赴後繼。

5、哪怕是赴湯蹈火,我們也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

6、他願意為我赴湯蹈火,我自然是感到非常欣慰。

7、為實現遠大理想而赴湯蹈火,是人生的一件快事。

8、為了早日建立新中國,解放軍戰士赴湯蹈火,不惜犧牲生命地投入到戰鬥中。

9、只要能打敗對手,我什麼事都願意做,哪怕是赴湯蹈火。

10、在這個和平而文明的'時代,過去那種赴湯蹈火、刀光劍影的日子已經不復存在。

11、他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為了朋友,他願意兩肋插刀、赴湯蹈火。

12、哪怕是赴湯蹈火,戰士們也毅然決定完成這項任務。

赴湯蹈火成語故事2

【拼音】fù tāng dǎo huǒ

【典故】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 《荀子·議兵》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晉·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釋義】赴:走往;湯:熱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用法】作謂語、狀語;比喻奮不顧身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出生入死

【相反詞】貪生怕死

【押韻詞】同浴譏裸、如花似朵、冥行盲索、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濃妝豔裹、優劣得所、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濃妝豔抹、細批薄抹、收園結果、......

【年代】古代

【謎語】燙

【成語故事】漢景帝時,御史大夫晁錯看到各地諸侯勢力日益膨脹,威脅中央政權,建議漢景帝削減他們的勢力,防止他們作亂,因此得罪了諸侯。晁錯父親勸晁錯注意明哲保身,晁錯說:只有大家赴湯蹈火,才能保家衛國。

【示例】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赴湯蹈火,同死同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

【成語造句】

◎ 漢語的"湯",原泛指一切熱水,在成語"赴湯蹈火"中還可看出"湯"的原義,現在只用來指煮好的一種流體食品;"臭"古代泛指一切氣味,因此有"其臭如蘭"(《易·繫辭》)的說法,等於現在說"氣味象蘭花一樣地香"。

◎ 章太炎的佛學思想突出了"平等"、"獨立"(自貴其心)、"自由"(依自不依他)、"民主"(眾生皆佛)等觀念,要求破"人我""法我",敢於赴湯蹈火與封建專制抗爭,表示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精神。

◎ 這種在斯威夫特看來,大概算得上是赴湯蹈火的勇氣,寧陷於水深火熱而義無返顧的熱忱,恐怕老先生也會動搖他定下的這個信條的。

◎ 他說,我們要學習越南南方戰友在戰鬥中表現出的堅強意志,高度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和不怕犧牲、赴湯蹈火的大無畏精神。

◎ 如今侄女被拐騙,我們赴湯蹈火也要把她救出來。

赴湯蹈火成語故事3

東漢末年,劉表擁兵十萬,稱雄荊州。他外表儒雅,但內心多疑。當時曹操和袁紹都想拉攏劉表,但劉表卻不知道該歸順誰。

有一天,劉表的屬下韓嵩說:“曹操他一旦擊敗了袁紹,就會移兵進攻我們,那時將軍您就難以抵抗了。所以歸附曹操乃是萬全之策。”

劉表說:“如今天下大亂,未知所定,我也難以適從。目前曹操住在許昌,你替我前去探一下他們的虛實如何?”

韓嵩說:“我是您的臣下,自當為您效勞,就是赴湯蹈火,我也勇往直前,在所不辭。如果將軍已作出歸順曹公的決策,那麼派我進京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進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義就不能再為將軍效勞了。那時,將軍就不要為難我了。”

劉表含糊其辭地要他去一趟再說。

韓嵩到了京城後,受曹操控制的漢獻帝封他為零陵太守。

劉表得知後,認為這是韓嵩對自己的叛逆,準備等韓嵩回來後就殺了他。韓嵩一進門,劉表大罵:“韓嵩逆賊,竟敢叛我!”

韓嵩說:“我早已有言在先。今日是將軍辜負我,不是我辜負將軍!”

劉表啞口無言。劉表的妻子見此情景,便悄悄地勸諫道:“韓嵩是本地頗有影響的人物,況且他理直氣壯,誅殺他恐難以服眾。”

劉表自知理虧,只得下令赦免了韓嵩死罪。

赴湯蹈火成語故事4

東漢末年,劉表擁兵十萬,稱雄荊州。他外表儒雅,但內心多疑,當時曹操和袁紹都想拉攏劉表,但劉表卻不知道該歸順誰。

有一天,劉表的屬下韓鬆說,曹操一旦擊敗了袁紹,就會移兵進攻我們,那時將軍你就難以抵抗了,所以歸順曹操乃是萬全之策。

劉表說,如今天下大亂,未知所定,我也難以適從,目前曹操住在許昌,你替我前去探一下他們的虛實如何?

韓鬆說,我是您的屬下,自當為你效勞,就是趕湯蹈火,我也勇往直前,在所不辭,如果將軍已做出歸順曹公的決策,那麼派我進京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進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義就不能再為將軍效勞了,到那時將軍就不要為難我了。

劉勞含糊其辭讓他去一趟再說,韓鬆到了京城後,受曹操控制的漢獻帝封他為太守。

劉表得知後,認為韓鬆是對自己的叛逆,準備等韓鬆回來後就殺了他。

韓鬆回來一進門,劉表大罵,韓鬆逆賊,竟敢叛我。

韓鬆說,我早已有言在先,今日是將軍辜負我,不是我辜負將軍。

劉表啞口無言,劉表的妻子便悄悄地勸勸他,韓鬆是本地頗有影響的人物,況且他理直氣壯,誅殺他很難以服眾啊!

劉表自知理虧,只得下令赦免了韓鬆死罪。

後來人們就用赴湯蹈火來形容,即使面對滾燙的熱水和熊熊大火也勇往直前,比喻不避艱險,湯是熱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