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若隱若顯的成語故事

文思屋 人氣:1.91W

若隱若顯的成語故事1

作為四大名著,紅樓的爭議一直是最大的,為了研究它,大家甚至成立了紅學會,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麼吸引了大家,什麼使得大家有了這種熱情只為了研究一本書。但是看完了全書以後,我明白了,原來真的有這種書,讓人慾罷不能啊!

若隱若顯的成語故事

其實書中寫的不外乎就是一個很平常的愛情故事,我喜歡的不能娶,娶了的我不喜歡。但就是這樣平常的故事,曹雪芹硬是寫的這樣非凡。小說裡那麼多人物,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有自己的個性,那麼多人裡竟沒有一個重複的。就衝這點他就值得被人這樣的追捧。小說裡我喜歡的人物太多了,喜歡的情節也太多了,多到自己都說不過來了,比如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子,寶玉捱打等等,每個場景就好像真的發生在我眼前一樣,既真實又讓人難忘。真的很喜歡曹雪芹的文筆。一直都在遺憾為什麼後四十回的紅樓夢沒有流傳下來,一直不太喜歡高鶚續寫的那個,那不是最初最美的紅樓,不是完整的。

在曹的筆下,寶黛註定是個悲劇,這在前八十回有著很多暗示,其實黛玉本就不是最適合寶玉的人,不管她怎樣懂得寶玉的想法,不管他們怎麼相愛,他們永遠不會在一起,這不只是因為家族的反對,更多的是性格使然,因為他們的性格最終一定會走到這一步,黛玉太脆弱,太敏感,她太容易因為寶玉而生氣,但是寶玉的性格就是這樣,喜歡和那些小姐丫鬟逗樂啊,說笑啊,這樣的她也許寶玉一時可以接受,可是時間長了,試問哪個男人可以容忍呢?所以他們註定了一定會分開。其實分開也沒有那麼不好,最起碼黛玉活著的時候,他們是相愛的,她也還了欠他的眼淚,可以沒有遺憾了。而在高鶚的筆下,黛玉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太不像我們認識的那個孤芳自賞的她,自卑到了極點的她。所以我說高鶚寫的紅樓沒有表達出曹雪芹真正的意思。 再來說說寶釵吧,這個我不得不佩服的女人,試想一下在那個年代得有多大的氣度才能容忍自己的未婚夫那樣為了別人付出一切,而且還不嫉妒?最後竟然還會嫁給他。

這就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且更難得的是,她還能做到連情敵都說她的好話,這份心計就不是一般人有的。一個人能做到讓一個人滿意很簡單,但要讓所有人都滿意就難了。可是她卻做到了,還做得津津有味,就憑這她也應該得到她想要的。這樣一個奇女子也有遺憾的地方啊,因為她就算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歡,卻始終沒有贏得寶玉的愛,不管後來寶玉有沒有娶她,她還是有遺憾的啊,林妹妹永遠是他們倆之間的障礙啊!一個女人一生所求不過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罷了,可是她卻沒有得到最該得到的那個人的心,這樣的她即使有了寶二奶奶的名稱又如何呢? 讀完全書,自己一直在想的就是這個問題,到底愛情該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到底該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還是最適合自己的人在一起呢?每個人的答案都不會相同吧,不然不會這麼多年了,這還是個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啊。如果是我呢?我會怎麼辦?我不停的在問自己這個問題,我覺得其實愛情本就是有些虛無飄渺的東西,而且走到最後都會變成親情,都會變成一種習慣,問題是我們能不能找到那個想攜手走一輩子的人,我覺得最美的情詩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吧,那樣的才是真正的愛情,不管那個人是你愛的還是適合你的,只要你們可以走下去,一直走,是誰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你是幸福的,只要你是開心的,這不就夠了嗎?有些事情其實真的沒有必要弄的那麼清楚。人要學著讓自己解脫一點,要學著活的瀟灑一點。寶玉要是能想明白這件事也許就不會出家了吧?但這也是假設罷了。遺憾是無法彌補的,就像我們再也看不到曹雪芹的真正版本的紅樓夢一樣,寶玉,黛玉,寶釵也只能這樣遺憾下去了吧?但誰又能說遺憾不是美呢?難道這不是最適合他們的結局嗎?只要我們讀懂了曹雪芹,就會發現這樣的結局已經算是最好的了,也是唯一的了。

這樣的紅樓才是最美的!才值得我們這樣去愛它!就如一場夢一樣的紅樓就這樣結束了,可是我想它會在我的記憶裡停留很久很久。

若隱若顯的成語故事2

【成語名字】若隱若顯

【漢語拼音】ruò yǐn ruò xiǎn

【近義詞】:若隱若現、隱隱約約

【反義詞】:清清楚楚

【成語出處】宋趙佶《宣和畫譜山水三》:“作《風煙欲雨圖》,非陰非霽,如梅天霧曉,霏微暗靄之狀,殊有深思,使他人想象於微茫之間,若隱若顯,不能窮也。”

【成語解釋】似隱藏不露,又似顯現出來。

【若隱若顯造句】黃昏時分,眼前的景物若隱若現,彷彿一幅完善的卷軸畫。

【若隱若顯的成語故事】

宋朝自建國初期,即重視開展古書畫搜訪工作。徽宗時,內府收藏日趨豐富,於是將宮廷所藏的歷代著名畫家的作品目錄編撰成《宣和畫譜》,以備查考。《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是姊妹篇,作者不詳,學術界有人認為作者是趙佶,也有人認為是由蔡京、米芾所編。然就書中內容和文風考察,似應是在宋徽宗的授意和參與下,由官方組織人力,集體編寫而成。《宣和畫譜》,20卷,成書於宣和庚子(1120)。書中共收魏晉至北宋畫家231人,作品總計6396件。並按畫科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10門。每門畫科前均有短文一篇,敘述該畫科的起源、發展、代表人物等,然後按時代先後排列畫家小傳及其作品。此書不僅是宋代宮廷繪畫品目的記錄,而且還是一部傳記體的繪畫通史。主張繪畫的社會教育作用。雖然本書存在不少缺點,但仍是一部繪畫著錄方面的重要典籍,對於研究北宋及以前的繪畫發展和作品流傳,仍有一定的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