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對創業而言到底什麼是成功

文思屋 人氣:1.92W

人們常說冠軍並不是與生俱來,都是自己拼出來的。但是,每個冠軍的成功之路卻各有千秋。同樣,企業的成功也沒有可以照搬的藍圖。有些企業家靠的是突然發跡,且一路坦途;有的則一路坎坷,他們從失敗、錯誤中不斷學習進步,還要傾盡全力把握第二次機會。

對創業而言到底什麼是成功

人們常說冠軍並不是與生俱來,都是自己拼出來的。但是,每個冠軍的成功之路卻各有千秋。同樣,企業的成功也沒有可以照搬的藍圖。有些企業家靠的是突然發跡, 且一路坦途;有的則一路坎坷,他們從失敗、錯誤中不斷學習進步,還要傾盡全力把握第二次機會。

企業在成形階段的成功往往會帶來持續性,這句話出自Ian H。 Robertson 之口,他是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該校神經科學學院的創始主管。在他的 《贏家效應:神經科學的成功與失敗》(The Winner Effect:The Neuroscience of Success and Failure)一書中,Robertson向我們講述了很多知識,比如成功會影響人類大腦中的化學物質,使他比其他人更聰明、更鎮靜,同時又更具侵略性,從而讓他可以在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制訂出更“高大上”的目標。

不過還有一種觀點,同樣也是失敗交流大會(FailCon)創始人兼全球策劃人Cass Phillipps的觀點,他認為最終的成功來自於殘酷的失敗。失敗交流大會是一個會議組織,它於2009年在芝加哥創立,主要研究和探討商業失敗以及一些負面的經驗,通過與會者的溝通交流,告訴創業者如何把自己塑造得更明智、更具思想深度。除此之外,失敗交流大會還會給予初創公司一些指導,必要時還會給他們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援。

我們將Robertson與Phillipps的觀點進行了一對一的比較。對於企業來說,成功是最佳的助力器,還是失敗是最好的發射臺?

成功是勝者效應?

前重量級拳擊手冠軍邁克·泰森也許並不能成為商界的成功典範,但他出獄後的捲土重來印證了“勝者效應”。

1995年,在結束了3年監禁後,泰森重新回到拳擊賽場,具有傳奇色彩的拳擊經紀人唐?金為他制訂了復出計劃——一場迴歸大戰,泰森的對手是老將Peter McNeeley,其實這位綽號“番茄罐頭”的拳手當時已經不復當年之勇,這個“罐頭”也鏽跡斑斑,人們甚至調侃就算身材走樣的泰森把雙手綁在背後都能擊敗Peter McNeeley。實際上,這場拳擊比賽只持續了89秒,Peter McNeeley就在拳擊賽場的角落裡認輸了。從那開始,泰森接連戰勝了眾多挑戰者,包括Buster Jr。和Frank Bruno,並最終於1996年3月重新贏得了重量級拳擊比賽的金腰帶。

“勝者效應是發生在人類身上的普遍現象,如果一個人戰勝了一個較弱的對手,他們將更有希望贏得下面比賽中那些更強勁的對手。”Robertson解釋,“如果不是打敗了‘番茄罐頭’,泰森也許不會打贏接下來的比賽。當你與別人挑戰時,身體的睪酮水平會有所上升。上升越高則獲勝的機率越大。與失敗相比,成功會使身體中的睪酮水平迅速上升。大腦中存在與進攻和動機關聯緊密的睪酮接收點,而成功的體驗會提高這一部位睪酮接收點的數量。當再次比賽的時候,睪酮的驟增將會產生更加顯著的效果,因為大腦中有了更多的接收點。”

“‘成功帶來更多成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可行的。”Robertson說。他指出,那些很早就獲得成功的人,在他們以後的職業生涯中往往會贏得更大的成功。“成功的主要因素,就是不斷取得成功。”Robertson說。他引用了社會學家Robert Merton的.馬太效應理論,實質內容就是講“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Robertson還認為,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自信。“臉譜的馬克·扎克伯格清楚地知道他很聰明,這並不需要別人的認可,而且他對自己感到很滿足。”他說,“你可以發自內心產生成功的體驗,而且大腦中也會產生有益的生物效應。成功和力量可以使你更加聰明,因為睪酮可以提高多巴胺水平,而多巴胺可以影響大腦前半部分的創意功能。成功在幫助你更加聰明的同時,還能使你很容易產生一些新的想法。”

每個人都可以體驗成功,Robertson斷言,它可以簡單到只是一種心理狀態。

“如果你偽造外部的成功和力量,同樣可以欺騙你的大腦,讓它相信自己是成功的,刺激機體產生多巴胺和睪酮,從而使你更加自信。”Robertson說,“這個時候,你需要雙肩平齊、雙臂擺動,自信地說‘我是企業家——我可以做到’。這樣你會更容易地想到創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最成功的那些人都是自己大腦的工程師。”

失敗帶來更好的結果?

Cass Phillipps的初創公司一開始做得很糟糕。她和合作夥伴創辦了一家社交媒體聚合器公司Trogger。僅僅在6個月之後,這家公司就做得一塌糊塗,頹勢已經無法逆轉——但Phillipps並不想承認這件糟糕的事情,至少不想對外承認。

“我們幾乎犯了創業者首次創業的所有錯誤。”她回憶道,“但我仍然告訴每個人,我的創業公司是非常棒的。”

Phillipps本應該討論如何解決Trogger公司的問題,但她卻缺席了會談,並選擇自己創業。2009年,失敗交流大會正式成立。不管是在美國本土還是海外地區,失敗交流大會每次的重大討論都會邀請技術企業家、軟體開發人員、產品設計人員和投資人蔘加,這些人會共同探討初創公司如何渡過難關,並交流如何通過採取相關措施以促進經濟發展。

“失敗讓我們變得更加自信和堅韌。”Phillipps說,“很多人失敗後很難恢復過來,他們對新風險充滿了無盡的恐懼。這也正是失敗交流大會試圖去改變的狀況。我們告訴人們:‘不要把這件事看得過於個人化,失敗其實是非常了不起的。’”

Phillipps認為,創業失敗實質上就像是一堂抵抗挫折的MBA課程。“那些在失敗後更成功的人,會把失敗看作學習經歷和認知。‘嗨,我克服它了,沒有比這更艱難的了。為什麼不重新開始呢?’但另外一些人面對困難卻這麼說:‘我不可能再克服這樣的困難了。’還有的人會說:‘我失敗了,但我依然活著,還能發生更糟糕的事嗎?讓我們勇敢面對新的挑戰吧。’”

TAGS: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