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婦女創業典型材料三篇

文思屋 人氣:1.34W

篇一:農村婦女創業典型材料

夏紅霞,女,漢族,國中文化,生於 1975 年6月,家住**西省**縣**鎮中鎮村四組,全家 5 口人,父母、丈夫、孩子和本人。

婦女創業典型材料三篇

她是計劃生育家庭中湧現出來的一個典型,她創辦的布鞋作坊以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得到各級政府和計生部門領導的充分肯定,用實際行動為廣大農村家庭婦女創業致富樹立了榜樣。

她帶頭響應計生政策,爭做新時代青年女性。夏紅霞原系**縣**鎮東南鎮村人,國中畢業後走上社會,在一次同學聚會中結識了現在的丈夫,1998 年11月兩人正式辦理結婚登記手續,於1999 年12月生育一男孩。她親身感受到父母抓養她們的艱辛,也親眼目睹到農村中一些多孩家庭的艱難境況,說服父母,打破農村傳統的婚育觀念,動員丈夫響應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決定不再生育,並於 2012 年申報領取了獨生子女證。現在全家三代五口人,互敬互愛,美滿>幸福,日子過的紅紅火火,村鄰稱讚!

夏紅霞在家庭是一位賢妻良母,在村裡她是一位精明能幹的女強人,她身上,既有中國農村婦女善良,純樸的美德,更有新時代青年婦女敢闖敢幹的魄力。婚後,看到當地皮毛生意紅火,她就和丈夫做起了皮毛手套,好景不長,就在兩年後皮毛生意走向了下坡路,他們的生意也走向了低谷,經濟上也是負債累累。可是這對於夏紅霞來說這並沒有把她打到,雖然皮毛生意是不好了,但可以轉行。通過兩年的皮毛生意讓她掌握了很多市場資訊,她感覺布鞋生意是很有發展前景的,再加上自己畢業後在一家鞋廠工作過得經驗,就幹起來布鞋加工的生意!

勤勞創業,帶動群眾!從最初的她和丈夫兩人的生產,發展到今天百餘人,帶動了周圍村莊一些家庭婦女,解決了一方婦女就業問題!最初兩人的生產已經是供不應求,想擴大生產的她們在經濟上已經無法走下去,這時找到了我們鎮黨委政府,找到了我們計生協會,通過我們的跑辦為她們獲得了農村婦女創業小額貸款!讓他們的生產擴大夢想得以實現!同時也帶動了周圍村莊的婦女,解決了當地婦女的就業問題,贏得了政府和計生部門的充分肯定!

篇二:婦女創業典型材料

王東親,浮山縣東親食用菌生產基地的負責人。每當人們談起她成長的經歷、創業的艱辛和對科普惠農工作的執著,都會唏噓不已,從而對這位柔弱的女子刮目相看。

鍥而不捨,打工妹終圓蘑菇種植夢。

說起王東親和她的食用菌,還有一段辛酸的往事。王東親就出生在浮山縣北王鄉北茨莊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93年,王東親國中畢業後,16歲的她為減輕家庭負擔,毅然輟學,到附近的臨汾市闖天下,開過出租車,經營過飯店,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她事業小有成就,儼然成為都市裡的一名小老闆。每當她開著小車回到家鄉,左鄰右舍無不羨慕,都誇這女娃子有出息,把她當成村裡的“天使”。2006年,年邁的父親患病在床。作為老人家的獨生閨女,她只好轉讓了城裡的生意,回到鄉下照顧老人。可做慣了生意的她,總是不甘寂寞,在照顧老人的同時還能做點什麼事情?於是她就在網站中仔細搜尋致富資訊。一天,一則種養蘑菇的資訊引起了她的注意,尤其是種養蘑菇佔地少、效益高、適合家庭經營的特點,更是讓她著迷,於是她決定種養蘑菇。

第一年,她選擇在自家的窯洞裡種平菇,結果由於產量低,沒有見到多少效益。第二年,她決定引進高產的雞腿菇,並擴大了生產規模,先後投資了60餘萬元,建設了場房,購置了裝置,買回了菌種,僱了五六個工人,開始了生產。有了第一次種蘑菇的經驗,又有這麼大的投資,她豪情萬丈,憧憬著大把大把地採摘蘑菇,利潤如洪水般蜂擁而至。誰知,這次的衝動,卻讓她栽了一個終生難忘的大跟頭。儘管她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地照顧這些食用菌,下種、澆水、通風,剛開始,這些雞腿菇長勢還可以,但到了後期,卻怎麼也長不壯實,一片片的蘑菇像缺了水的豆芽,細高細高,黃撇撇的。看到這種情形,東親知道情況不妙,她的心涼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十幾年的積攢就這樣眼睜睜的打了水漂。耗費金錢、時間不說,家人信心的受挫尤為致命。同年,他的父親離開人世。接踵而來的打擊使她心力憔悴,年輕的她,頭頂生出了一圈白髮。

然而,倔強的她,並沒有被挫折擊倒。她翻閱資料,外出考察,認真學習蘑菇種養的實用技術,查詢失敗的'原因。經過學習,他對各種蘑菇的生長習性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原來,蘑菇的生長對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很高,自己種的蘑菇極有可能是室內溫度超過了28℃而被“燒死”。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她貸款5萬元,重新添置了通風、調溫等設施,購回了雙孢菇菌苗,重新開始了種養。有了前車之鑑,她更加細心地照料蘑菇,每天都要測溫度、溼度,並作好記錄,不知經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幾個月下來,她種植的蘑菇喜獲豐收,捧著肥碩的雙孢菇,她喜極而泣。

發展壯大,食用菌生產示範帶動作用初步顯現“一枝獨放非勝景,萬紫千紅春滿園”。初步實現了致富願望的她,又把心思放在怎樣擴大生產規模,帶動群眾共同致富上。可群眾是最講求實際的,要想發動群眾共同發展食用菌產業,自己必須先把產業做大,只有真正看到效益,才能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2008年,王東親又貸款20萬元,承包荒地14畝,建起了6座3500平方的雙孢菇栽培棚,吸收了本村採菇女工16人,擴大了生產規模,並當年收回全部投資。2009年,王東親又投資了100餘萬元,新建了15座大棚,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當年盈利超過100萬。同年,成立了東親食用菌生產基地,基地被浮山縣列為全縣重點專案之一。

有了她的模範引領,同村的老百姓不少人願意種蘑菇。可她知道,雖然自己種蘑菇成功了,但如果把這一產業推廣到千家萬戶,還有一些制約因素必須解決,比如,購買菌種、成本較高、原材料選擇、資金等問題。如果急於求成,再犯以前的老毛病,一旦失敗,老百姓就會和自己以前一樣蒙受巨大經濟損失,自己不但負不起這個責任,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的計劃也很有可能中途夭折。

王東親絕對是一個有心人。在經營好自己菇場的同時,她又開始了實驗。首先,她覺得從外地購菌種,一方面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另一方面,購買量大,成本也價值不菲。於是,她認真翻閱有關資料,並從福建買回了菌種,備齊了培養菌種所需的各種物品,建立了一個簡易“育種室”,自己開始培養菌種,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她終於掌握了菌種培育的方法。其次,為降低成本,她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半窯洞”式生產方式,即在土地上挖壕,再在上面砌一段牆,然後封頂,類似以前的防震棚。這種“半窯洞”式的場房比磚瓦房式場房每個棚減少投資3萬元,不但不影響通風,而且容易保持溫度和溼度。三是在原材料選擇上,她分別用麥秸、玉米芯和棉花殼三種原料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麥秸最便宜但出菇率較低,棉花殼效果最好但原料不容易獲取,於是她選擇了出菇率較高、原料易得的玉米芯。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就掃除了制約食用菌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最大的關鍵障礙。接著,她又與村委會一班人商量,解決農戶資金缺乏的問題並主動聯絡鄉政府、信用社,爭取小額信用貸款。對一些特困戶,她還為他們提供擔保,並免費為他們提供菌種。

在她的努力下,食用菌基地迅速發展壯大,2011年,基地已輻射到4個鄉鎮,21個村,164個農戶,培育科技示範戶56戶,建設了305個雙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積達12.3萬平方。談起基地的效益,王東親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農戶建2個雙孢菇栽培棚,栽培面積為1000平米,每年出菇4個月,產量為2萬公斤,每公斤賣4元,一戶每年可純增收5萬元,基地內所有農戶每年純增收615萬元。並且,這樣的收入是在很少佔用耕地的情況下,主要靠女勞力來實現的。

面對榮譽她有著更加長遠的打算現在的王東親,事業小有成就,各種榮譽和獎勵也紛至沓來,臨汾市勞動模範、巾幗建功標兵、科普帶頭人,浮山縣優秀鄉土人才、政協委員等等不勝列舉。面對成績,她沒有滿足,“下一步,我準備在豐富菌種、擴大產業、創出品牌、搞好服務等方面做文章。食用菌產業具有很多優點,市場銷路也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國家現在提倡發展現代農業,縣委、縣政府又把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列入浮山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給予了大力支援。我相信,有政府的支援、有科技部門的幫助,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這一產業一定能夠做大做強”。

目前,王東親正在致力於食用菌產業的規模化發展。針對大學生村官人年輕、有闖勁,接受新生事物快、示範帶動作用強等特點,王東親積極鼓勵並支援大學生村官創業。2010年,協助北王鄉大學生村官創立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食用菌種植基地),並免費為他們免費提供部分場地、食用菌種植技術和菌種。現在,北王鄉大學生村官已經成為食用菌種植技術推廣的一支生力軍。在她和這幫大學生村官的引領下,浮山的蘑菇種植業如雨後春筍般的迅猛發展,成為當地帶動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篇三:婦女創業典型材料

黃愛群,女,生於1980年7月7日,遠安縣鳴鳳鎮南門村三組村民,漢族,中專學歷,現為遠安縣金喜佳緣慶典公司經理。

主要事蹟:1999年畢業於宜昌財貿學校的黃愛群,未能搭上畢業分配的末班車,既沒端上公家碗,也沒捧上鐵飯碗,走上了自主擇業的就業道路。經過十多年的打拼,她由一名農家女孩成長為婦女創業帶頭人,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闖出了一條小康之路。

一、立足服務業,敢想敢幹,由打工婦女成長為創業帶動人

畢業踏入社會的黃愛群從酒店端盤子的服務員幹起,她先後從服務員到主管,再從主管到管理幾十號人的賓館客房部經理,賓館改制後自主創業幹餐館老闆,創業失敗後到成衣店打工當售貨員……從走出校門的兩眼茫然到歷經風雨的日趨成熟,黃愛群在服務行業摔打了近十年。2008年初,經過外出考察的黃愛群瞄準了遠安本土的婚慶服務市場。當時遠安的婚慶市場一片空白,很多人對這一行業感到陌生,對其服務內容和專案不甚瞭解,家人也提出了“究竟有沒有潛在市場,遠安人有沒有消費能力”的質疑。許多人認為這一行業市場前景不太明瞭。眼光獨到的黃愛群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定投資婚慶行業,做遠安本土婚慶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她覺得憑她在服務行業從業的經驗和市場洞察力,遠安婚慶行業一定有市場需求。創業初,她四處找親友借錢,還賣掉了丈夫老家的一棟舊房子,湊齊資金購買了婚慶道具,高價盤下了城北商城的門店,開起了遠安第一家婚慶店。憑著以誠為本,細緻入微的服務,耐心向客戶推介婚慶專案和服務內容,使她創辦的金喜佳緣婚慶社迅速火了起來,成為客戶口碑相傳的本土婚慶品牌。短短几年,黃愛群由一名打工婦女變成了一個帶動3名婦女,4名男青年就業的帶頭人,還光榮地成為對地方經濟有所貢獻的納稅人。

二、開拓進取,不斷創新,以服務為社會創造價值 在婚慶行業小有名氣的黃愛群不固步自封,堅持不斷學習婚慶行業新知識,創新服務專案,力求為追求時尚的新人提供最完美的婚禮服務。她先後投入30多萬元更新婚慶裝置,及時瞭解武漢、宜昌婚慶市場動態,每每有新產品、新專案推出時,她想法設法及時跟進,推陳出新,不讓自己在市場潮流中淘汰出局。她曾經為來自臺北、北京、上海、深圳的新人成功舉辦了風格獨特、個性化的婚禮,婚禮的成功以致於來自大都市的客人由衷地讚許:“沒想到遠安這樣的小縣城能辦出如此高水準的婚禮,比起大城市毫不遜色。”在婚慶市場站住腳跟的黃愛群並不滿足於僅立足婚慶市場,她將目光又投向了行業要求更高,更具價值的慶典服務和品牌促銷活動市場。她添置了舞臺桁架、燈光、音響等專業裝置,為縣內重點專案、重點企業開工、投產慶典提供優質的專業化服務。近年來,她成功策劃了星河水岸地產專案開工典禮、盛世中央專案開工慶典、森源香菇文化村百億百村專案啟動儀式、沮河一橋改擴建和安鹿渡改橋專案開工儀式、2013年遠安縣第二批重大專案集中開工儀式、宜昌人福藥業國家基本藥物產業園、吉星化工精細磷化工專案等重大專案開工慶典儀式。嚴謹、細緻、周到的服務受到市縣各級領導的好評,黃愛群帶領她的員工以誠信服務和精心勞動為社會創造了價值。

三、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夢想帶動更多農家姐妹奔富路在創業路上奔跑的黃愛群,雖然用辛勤勞動獲得了應有的回報,但她從未忘記與她一同在創業路上揮灑汗水的姐妹。她從不以老闆自居,善待員工,在她店內上班的姐妹一干就是幾年,從未跳槽,而黃愛群也儘量從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等各方面關心在店裡務工的姐妹。在經濟下行的大氣候影響下,黃愛群所從事的行業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雖然行業塊頭與其他行業相比微不足道,獲利也不算豐厚,但她一直堅信,她所投身的服務行業作為第三產業的代表,一定會有欣欣向榮的好光景,而黃愛群也有一個心願,就是將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農家姐妹就業,共同撐起婦女創業的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