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專家:大學生經驗技能要與企業需求相匹配

文思屋 人氣:1.77W
專家:大學生經驗技能要與企業需求相匹配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招聘本科生,上崗後發現他們只會說、不會做,狠狠心抬高價碼,招聘了研究生,上崗後發現他們更會說,還是不會做。”??

  “我們班34人,到目前為止,找到工作的不足一半。女生找到工作的更少,只有1/5左右吧。”中國傳媒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小李情緒很低落,“我放棄了所學專業,去了一所高校做行政工作。我不敢提月薪要求。”

  為了就業,很多大學生都像小李一樣一再降低自己的待遇要求。有專項調查顯示,1.58%的學生為了職業理想可以接受“零工資”,有66%的學生將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2000元之間。

  據國家發改委釋出的就業形勢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二、三季度就業形勢趨向嚴峻。問題最突出的首先是高校畢業生,原因是就業總量大,結構性矛盾突出。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13萬人,比上年增長22%。

  過去,很多企業對大學生找工作難的解釋是:“他們自我估計太高了,我們開不起那麼高的工資。”但現在,隨著就業難的`加劇,大學生的月薪期望也一降再降。大學生早已降低了自己對待遇的要求,甚至連“零工資”都出現了。但是,降低期望並沒有為他們迎來更寬鬆的就業環境,有些學生反而因為“要求太低”讓用人單位覺得“沒能力才不敢提要求”,從而被拒之門外。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大學生順利實現就業呢?

  中科院勞動和人口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認為,大學生之所以就業困難,其主要原因是勞動力能力與需求不匹配。大學教育重視理論,輕視技能,重視課堂,輕視實踐……因此,必須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實踐經驗和技能,培養技能型、生產型的人才。

  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是:在一些招聘會上,許多企業打出了“不招應屆畢業生”的牌子。為什麼會這樣?

  清華IT學習認證中心主任孫元凱博士透露:“我們曾經與400多家IT企業用人單位的主管進行過訪談,期間我們聽到過這樣的調侃: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招聘本科生,上崗後發現他們只會說、不會做,狠狠心抬高價碼,招聘了研究生,上崗後發現他們更會說,還是不會做。”

  “然後我們做了一項調查,對這400多位IT企業HR經理的調查結果,令我們茅塞頓開。”原來,在企業招聘IT人才關鍵標準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專案經驗,比重佔到了42%,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對技術技能的要求,比重為24%,然後是理論知識佔18%,職業規劃佔9%,面試素質佔7%。

  “於是我們明白了:企業不是不招聘畢業生,而是畢業生‘技能與經驗’缺失,不能滿足‘上崗即工作’的基本要求!”孫元凱稱。國家資訊學奧林匹克總教練吳文虎教授說:“對於職業教育,很多人都很陌生,甚至看不起,覺得不是正統。這種觀點是不對的。我認為緩解中國大學生就業矛盾的有效手段,就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讓人們學會做事情的能力,而不是說事情的能力。”

  作為中國計算機教育界的權威學者,吳文虎對“教育的類”的理解,充分滲透到了清華IT培訓的教學理念之中。學生接收的不單單是理論知識的再夯實,還要在“理論”之上,認真去學習“技能”,去積累“經驗”———這便是清華IT培訓一貫倡導“T型人才”培養理念。

  孫元凱認為,實際上職業教育承擔的任務,就是通過技能和經驗的訓練,把“準人才”變為“現實人才”。如果說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是未來的“準人才”,那就應該由IT職業教育機構來給他們補這堂“經驗、技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