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國家對殘疾人創業主要的扶持政策

文思屋 人氣:1.41W

現在國家為了殘疾人做創業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殘疾人創業主要的哪些扶持政策呢?

國家對殘疾人創業主要的扶持政策

國家對殘疾人創業主要的扶持政策

1、殘疾人的所得,經批准可以減徵個人所得稅(注意:是減徵不是免徵,要申請當地地方稅務局審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五條規定)

2、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第八條規定)

3、對安置殘疾人的單位,實行由稅務機關按單位實際安置殘疾人的人數,限額即徵即退增值稅或減徵營業稅的辦法。(財稅[2007]92號)

4、單位支付給殘疾人的實際工資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據實扣除,並可按支付給殘疾人實際工資的100%加計扣除。(財稅[2007]92號)

5、國家對從事個體經營的殘疾人,免除行政事業性收費。(《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三十六條)

6、國家鼓勵扶持殘疾人自主擇業,自主創業。對殘疾人從事個體經營的,應當依法給予稅收優惠,有關部門應當在經營場地等方面給予照顧,並按照規定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國家對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的殘疾人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小額信貸等扶持。

殘疾人創業的優惠政策

目前,我國針對殘疾人創業,國家頒佈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的成功夢。殘疾人創業優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內容:

下列事項免徵增值稅或給予優惠:由殘疾人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供殘疾人專用的假肢、輪椅、矯型器;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由民政部門、街道、鄉鎮舉辦的福利企業,安置“四殘”(指盲、聾、啞和肢體殘疾)人員比例佔企業生產人員35%以上,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四表一冊”,持有合法有效的社會福利企業證書,可享受增值稅優惠政策。但從事商品批發、零售的民政福利企業不能享受。

安置“四殘”人員比例不同,享受的優惠程度不同:“四殘”人員佔企業生產人員總數50%以上的,其生產增值稅應稅貨物,採取先徵後返的辦法,即企業先繳納,經稅務機關稽核後再全部返還。“四殘”人員佔企業生產人員比例為35%~50%的,若企業發生虧損,可給予部分或全部返還已徵增值稅,具體比例的掌握以不虧損為限。

一營業稅:殘疾人員利用自己的技能為社會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

二城市維護建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是隨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附徵的。所以,如果免徵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也就免徵了城市維護建設稅。

三企業所得稅:對民政部門辦的社會福利工廠和街道辦的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凡安置“四殘”人員佔生產人員總數35%以上的,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佔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10%未達到35%的,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四個人所得稅:殘疾人員所得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減徵個人所得稅。

五城鎮土地使用稅:民政部門舉辦的安置殘疾人員佔一定比例的福利工廠用地,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殘疾人專用的特製車輛免徵車船使用稅。

國家創業扶持政策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將通過教育部新聞辦官方微博進行微訪談,圍繞“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這一主題回答網友的問題。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稱,近幾年,每年大學畢業生都在700萬左右,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已採取多種措施支援大學生就業和創業。教育部門的主要任務:一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創新創業能力;二是加強就業指導,鼓勵到基層就業;三是完善就業服務,提供就業資訊,宣傳就業政策。

國家計劃

“大學要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專業設定和招生人數,就業不好的專業經過考察該淘汰的就應被淘汰,這樣才能保證培養的人才是社會所需要的。”全國政協委員、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劉吉臻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大家採訪時這樣表示。劉吉臻委員認為,要增強學生的就業,學校的培養方式至關重要。學校應通過抓學風、抓就業和抓獎助,推動學校辦出水平和特色,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需求、更具競爭力。

“另外,大學要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展,不是簡單地教了知識就夠了。”劉吉臻說,“大學應成為大學生成長的地方,四年過去後,他應該被培養成一個可以應對挑戰的人。”

創新必須從學校抓起

檀潤華委員是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他認為要解決就業問題,學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多企業邀請我們為他們培養掌握創新方法的創新工程師,可以說現在我們的企業缺乏創新能力,關鍵是缺乏創新人才。”檀潤華委員對大家這樣說,他認為高校應進一步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培養模式,與企業和社會需求積極對接。

既然企業有需要,為何學校不能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大學生?檀潤華認為,“我建議高校將學科設定、畢業設計等環節加入實踐因素,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鼓勵創業才是雙贏

“我認為國家應把用在就業問題上的錢拿來鼓勵小微企業發展,小微企業做好了,即鼓勵了創業,又解決了就業,這才是雙贏。”全國政協委員、大連市工商聯合會主席馬世俠在接受大家採訪時這樣表示。

談到大學生創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表示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優化大學生創業環境。“我們的創業率不高,且高素質生源創業意願不強。”吳江說,“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屆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分別只有1.2%、1.5%、1.6%,而歐美這一比例在20%至30%左右。”吳江委員還向大家介紹了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知曉率和受益率不高、創業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的問題。

吳江認為,要想鼓勵大學生創業首先要把握需求,提高大學生創業政策迴應性。不僅要將促進大學生創業提升到國家發展高度,還要調整政策關注點,擴大政策受益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建立普惠性的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體系;同時要建立政策需求調查機制,根據政策需求,以大學生創業者認為比較重要同時又亟待優化的政策為突破口,加強政策創新。

其次要健全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全方位的大學生創業服務。一要加強宣傳,提高政策普及率。二要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作用。逐步建立並完善創業資訊釋出服務機制,依託資訊化平臺,及時釋出創業政策、創業專案、創業動態、創業成功案例與經驗、創業服務資源等方面的資訊;三要培育大學生創業中介服務市場。鼓勵有關市場組織開展大學生創業資訊諮詢、創業培訓與指導活動,提供融資、工商註冊、稅務登記、人力資源、法律、專利申請、商標註冊、報關等各類代理服務。

最後,吳江建議相關部門要優化工作體制機制,提高大學生創業工作質量與效率。一方面強化巨集觀管理,將大學生創業工作績效納入就業工作績效考核範圍。另一方面加大扶持投入。通過強化政策性間接投入,建立並不斷完善大學生創業扶持資金投入補償機制,調動各類主體對大學生投入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