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女大學生做洗腳妹不僅僅是創業的勇氣

文思屋 人氣:3.19W
某地一女大學生畢業後,到某洗腳城做了一名洗腳妹,該大學生立志從給客人洗腳一步一個腳印做起,將此作為今後創業的基礎和磨練。

有人對女大學生頂著“非議”,勇敢地從最底層幹起的精神大加讚譽,美其名曰,這是“有志向、勇於挑戰大學生精英情結、勇於轉變擇業觀念、就業心態良好”的表現,並鼓勵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向做洗腳妹的女大學生學習。

女大學生做洗腳妹不僅僅是創業的勇氣

放眼看看我們的社會現實,其實,女大學生做洗腳妹的現象並不少見,早就不是什麼稀奇事了,我也曾經見到過男大學生在洗腳城做服務生。

如今,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轉型,大學教育已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如今的大眾化教育,大學生不再象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樣,畢業就是國家幹部,有著一份優越的工作等著他。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據一項資料表明,2007年的大學畢業生,一些熱門學科的就業率僅僅為百分之七八十,而一些冷門學科的就業率甚至不足百分之四十。如今,不僅僅是一般的低學歷人員就業難,大學生畢業就業難,也是擺在社會面前的一個嚴峻現實。

以前,在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上,不論是從新聞媒體還是社會公眾中,常聽到這樣的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引導:現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大多是大學生就業心態不好,“高不成,低不就”造成的,所以,大學生要努力轉變就業觀念,學會“先就業後擇業”。這樣的說辭咋一聽來,的確有其道理。原因很簡單,現在大學生都大眾化了嘛,你還用一個精英心態來挑剔工作,那豈不是不合時宜。但這樣的說辭聽多了,感覺就不那麼對味了。

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問題,單就大的層面而言,就涉及國家的教育政策、就業政策、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機制和制度、經濟政策、供求對接問題、就業文化、社會公平、正義等等,可以說,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問題,絕非所謂的“轉變擇業觀念,先就業後擇業”就能解決的。

雖然,現在的高等教育已走向大眾,但從資料反映的資料來看,大學畢業生在我們龐大的.社會群體中,所佔的數量仍處於少數,比率也比較低。至少在現在,大學生雖然難以歸於精英的範疇,但仍可以歸於人才的範疇。在很多時候,所謂的“先就業後擇業”觀念,造成的其實是對大學生人才資源的浪費和閒置。

我覺得,女大學生到洗腳城做洗腳妹,未必就是一件好事,雖然,她有創業的勇氣和志向,但至少她的人生起點很低,至少她在社會競爭中輸在了起跑線上。我相信女大學生做洗腳妹,從最底層一步一個腳印做起,也許,將來正如她所願,能夠在服務行業成就一番事業,可是,即便她能成就事業,並不代表其他人就能。畢竟,從最底層成就一番事業的,相對於她那個起點的人而言,是鳳毛麟角,女大學生所走的並不是一條很有發展前景的道路。做洗腳妹,對於她花費數萬元,在大學所學的知識而言,也是一種閒置和浪費。

其實,開洗腳城只要資金足夠,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就可以了。一般的洗腳城並不需要多少知識含量,也不需要多少現代高階的管理知識。莫說女大學生,就是一般的國中畢業生,也能夠在這個行業闖出一番事業。在這樣一個行業,有時候,女大學生未必就能競爭得過一個國中畢業生。自己飽學多年,而且,父母花費了大量的教育資金,如今,以這樣的方式來參與社會競爭,這對女大學生而言,難道不是一種損失嗎?

當然,人各有志,我相信女大學生選擇做洗腳妹,自有自己的打算和憧憬,有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而且,也可能是心甘情願的。但是,這樣的現象,有必要用來讓某些人炒作嗎?這就能夠說明“大學畢業生降低就業要求,先就業,後擇業,”意義重大、選擇明智嗎?我看未必。

我相信,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到很低端的工作崗位,甚至到所謂的“血汗工廠”辛苦勞作,掙那麼點微薄的薪水,僅僅為了糊個嘴,有時,沒有父母的接濟,連嘴都糊不上。這些大學生未必就是在“先就業,後擇業”觀念支配下做出的選擇,更多的是在殘酷社會現實逼迫下的無奈選擇。

所謂“先就業後擇業”觀念固然對推動大學畢業生就業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怕就怕這樣的觀念成為大學生就業不公平的“遮羞布和幌子”。

我身邊有一領導私下談論大學生就業問題時,曾這樣說:“現在大學生就業很難,很多人提出大學生應先就業後擇業,我不這麼看待。我的女兒馬上也要大學畢業了,到時候,我一定會幫她弄一份好工作,就業起點一定要高,我不能讓她輸在起跑線上。”當然,領導所擁有的社會資源廣泛,他肯定有能力讓她的女兒“高起點”的就業,可是,那千萬個正為就業問題愁眉苦臉的寒門大學生們呢?他們怎麼辦?他們就活該“先就業後擇業”?

我相信“先就業後擇業”不乏有成功者,即便不再擇業,也不乏有幹出一番事業者,可是,這只是鳳毛麟角。更多的是先就業,再也擇不到一個好的職業了,更多的是,先就業,之後永遠在社會底層掙扎,忍受生活的磨難。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社會現實吧。

從小就聽說,“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如今,這樣的說辭在我們的社會現實中是否能夠找到其影子?那些家境優越的大學生,有幾個人是“先就業後擇業”的,而那些毫無社會背景的寒門子弟,有幾人不是在就業的路上辛勞奔波,苦苦掙扎?

當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時,“先就業後擇業”未必就能理想地解決就業難的問題。當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時,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都應該擔起應有的責任,因為,當大的就業環境不理想時,任憑你大學生有三頭六臂,也絕非個人之能力就能夠有效解決的。當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時,我們更應該突出就業的公平建設,我們有必要也應該,將越來越多的“優越崗位”,拿出來,通過一定的形式,面向大學生統一招考,公平競爭,給予更多寒門大學生“高起點”就業的機會,這是大學生們的現實需要,也是社會公平的現實需要。

我也贊同大學生“先就業後擇業”。畢竟,走向社會,參與就業,哪怕起點很低,總比呆在家裡“啃老”強。當人生變成一種無奈時,我們就要接受這種無奈的選擇,這也是一種面對社會的良好心態。

但是,我希望所謂的大學生“先就業後擇業”,不要成為某些人“高起點”就業,而更多的人被無情推向“低起點”就業的“藉口和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