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旅遊>導遊詞>

瘦西湖導遊詞5篇

文思屋 人氣:1.92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遊,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遊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那麼什麼樣的導遊詞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瘦西湖導遊詞,歡迎大家分享。

瘦西湖導遊詞5篇

瘦西湖導遊詞1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詩說的正是揚州。今年金秋十月,我們一家人便來到了揚州。

“借瘦西湖的一角誇堪其瘦”就描繪的是瘦西湖。走進大門,看著瘦西湖如畫般的美景,我如痴如醉。草坪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花朵五彩繽紛,格外美麗;柳樹的細枝在微風中輕輕飄拂,美得如同春姑娘的長髮一般,格外雅緻,把瘦西湖點綴得分外嫵媚動人。站在湖邊遠眺,這湖水清澈明亮,瘦西湖雖不如西湖那般大氣、璀璨,倒也很清麗、素雅。瘦西湖細長苗條,恰似少女亭亭玉立的柳腰,瘦西湖美稱由此而來。

我們走在長堤上,長堤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間而植,煞是好看。柳樹低低地垂向水面,彷彿和魚兒喃喃私語;湖面波光粼粼,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現出金色的水光。

游完長堤,我們欣賞完精緻別雅的徐園、小金山後,又來到著名的五亭橋。五亭橋是由五座挺拔秀麗的亭子組成的,亭角掛著風鈴,微風一吹,便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仔細一看,就像朵美麗的蓮花,所以五亭橋又叫“蓮花橋”。五亭橋既有北方之雄偉,又有南方之秀麗,真是北雄南秀的完美結合呀!我們登上五亭橋,朝下俯視,看見湖邊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美不勝收。湖面遊船點點,遠處煙霧迷濛,給人一種如入仙境之感。

在如夢如幻的美景中,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了二十四橋。這時爸爸低聲吟誦一首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調。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十月了,十月的瘦西湖仍透著綠色,透著春色;仍生機盎然,美不勝收。

走出瘦西湖的大門,我回頭凝望著“瘦西湖”三個大字,覺得它像是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正以清瘦、淡雅、秀麗多姿的風采,吸引著我們。

瘦西湖,真是人間仙境啊!

瘦西湖導遊詞2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佔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風景區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盛況。清代錢塘詩人汪沆將揚州西湖與杭州西湖作了對比,寫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為人們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風景區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古典園林群融南秀北雄於一體,組合巧妙,互為因借,構成了一個以瘦西湖為共同空間,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藝術境界,歷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稱於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攬勝、長堤春柳、荷浦薰風、四橋煙雨、梅嶺春深、水雲勝概、白塔晴雲、春臺明月、三過留蹤、蜀岡晚照、萬鬆疊翠、花嶼雙泉諸勝,顆顆明珠鑲嵌交織在玉帶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體山水畫卷,而小金山、五亭橋、二十四橋景區是這幅畫卷的神來之筆。

瘦西湖的美麗景緻,很早就為人們所向往。清人劉大觀言:“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另一位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讚道:“奇思幻想,點綴天然,即閬苑瑤池,瓊樓玉宇,諒不過此。其妙處在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為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歷史上李白、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歐陽修、蘇軾、王漁洋、蒲松齡、孔尚任、吳敬梓、郁達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這一帶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和眾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煙花三月下揚州”、 “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珠簾十里卷春風”、“綠楊城郭是揚州”等數不清的名言佳句,流傳千古,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濃墨重彩。

瘦西湖風景區正因其悠久、豐富的人文景觀、秀麗典雅的自然風韻,成為古今中外賓客紛至沓來的著名的遊覽勝地。

瘦西湖風景區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揚州的重要對外視窗,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殊榮。近年來,瘦西湖風景區不斷開發建設景區、景點,面積已達168.32公頃,食、行、遊、購、娛等旅遊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隨著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的'認證,將為新世紀的可持續發展和走向國際旅遊市場注入新的內涵。

十里湖光,清澄縹碧,花木扶疏,連綿滴翠,亭臺樓榭,錯落有致。人文景觀,獨具風韻。瘦西湖正向八方遊客敞開懷抱,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佳賓高朋。

五亭橋

瘦西湖在全國園林中獨樹一幟,五亭橋又是瘦西湖的標誌,在全國園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點是陰柔陽剛的完美結合,南秀北雄的有機融和。該橋建於蓮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鹽御史高恆所建,是因為建於蓮花堤上,還是因為形狀象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它又叫蓮花橋。

據說,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嘆它象瓊島春陰之景,這就點出了該橋是借鑑北京北海之景。確實,該橋受北海五龍亭的影響很深,五龍亭五亭臨水而建,中日龍澤,重簷下方上圓,象徵天圓地方;西為湧瑞、浮翠,湧瑞為方形重簷,浮翠為方形單簷;東為澄祥、滋香,澄祥為方形重簷。五亭皆綠琉璃瓦頂,亭與亭之間有石樑相連,婉轉若游龍,另龍澤、滋香、浮翠三亭有單孔石橋與石岸相接,珠欄畫棟,照耀漣漪。

揚州五亭橋無北海開闊水面,當然無法把五龍亭照搬。但聰明的工匠別出蹊徑,將亭、橋結合,形成亭橋,分之為五亭,群聚於一橋,亭與亭之間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橋亭秀,橋基雄,兩者如何配置和諧呢?這裡關鍵是如何把橋基建得纖巧,與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造橋者把橋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種不同的卷洞聯絡,橋孔共有十五個,中心橋孔最大,跨度為7.13米,呈大的半圓形,直貫東西,旁邊十二橋孔佈置在橋礎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圓形,橋階洞則為扇形,可通東西。正面望去,連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狀各殊,這樣就在厚重的橋基上,安排了空靈的拱卷,在直線的拼縫轉角中安置了曲線的橋洞,與橋亭自然就配置和諧了。難怪後人把橋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橋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這是力與美的結合,壯與秀的和諧。

白塔

揚州至今還流傳著“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該故事出於《清朝野史大觀》。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覽,船到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裡多象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開軒一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為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連忙跪奏道:“是鹽商大賈,為彌補聖上游西湖之憾,連夜趕製而成的”。據說,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請畫成圖,然後一夜之音用鹽包為基礎,以紙紮為表面推成的。儘管只可遠視,不可近攀,但乾隆不無感慨地說:“人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

瘦西湖導遊詞3

各位遊客,非常歡迎到瘦西湖參觀遊覽。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長春河。有文獻可翔實稽考為《宋書》記載:“廣陵舊有高樓,湛之更加修整起風亭、吹臺、琴室、月觀,果竹繁茂,’花葯成行。”這是瘦西湖最早見於史書的記載。其規模最盛時期為清乾隆年間。由於康熙、乾隆兩朝皇帝的屢次南巡,揚州鹽商在沿河兩岸爭地構園,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勝境。湖上園林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最盛時期有二十四景著稱於世。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橋為大虹橋,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是一座紅欄木構橋樑,故名紅橋。後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為石橋,如臥虹于波,故改名為“虹橋”。康熙年間王漁洋任揚州司理,留下了許多著名詩篇,其中一首“虹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杆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最為出名。

“長堤垂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入迷。”現在我們正在漫步的這段長堤叫做長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長一里多,東西兩側,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間成行。每當煙花三月之時,桃花盛開豔麗繽紛,柳絲婀娜起舞,似青煙綠霧,雨絲煙霧之中,漫步其間,確是遊人銷魂之處。這段長堤在園林藝術手法上,合理地運用了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在進入較大的景區前,以長堤作為過渡,漸漸拉開全園的“序幕”。

現在我們走到長堤的盡頭。首先看到的這座園叫做徐園。它是1915年於清桃花塢舊址改建的,為祠祀原駐揚州的第二軍軍長徐寶山而建。園門形如滿月,門額上草書“徐園”二字是晚清著名書法家吉亮工題寫的。園中聽鸝館過去是徐寶山的享堂,現為遊人休息場所,取詩人杜甫:“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意。館內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圖案,是揚州現存罩隔中的精品,體現了晚清揚州的木雕工藝。聽鸝館門口的兩口鐵鑊,是揚州的出土文物,據《鐵鑊碑》記載是南北朝蕭樑時代的鎮水之物。每隻鐵鑊重約3噸,由此可見當時揚州冶鐵-業的發達。徐園雖名為祠堂,實質是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園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為客座,宜於客人小憩;“疏峰館”為客廳,宜於宴請賓客;“冶春後社”為詩社,宜於吟詠詩句。繞過徐園,我們現在站在小虹橋上,大家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較開闊的景區,回過頭來再看徐園,就知道它是整個瘦西湖的屏障,這就像看戲一樣由序幕而進入高潮。

現在請大家轉過來往東看,前面這一景叫做“四橋煙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當“山色空瀠雨亦奇”之際,領略的景緻是“四橋飛跨煙霧裡”。站在這座樓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橋、大虹橋,北面有長春橋,西面有蓮花橋。可貴的是四座橋的形狀和色彩各不相同。這座樓通過對景手法把咫尺之內的不同橋景展現在遊客面前,同時又將湖上風光銜接起來,時放時收,有分有合,使每一個景區都呈現出不同的風韻。這裡得到乾隆皇帝特別賞識,詠詩作賦多篇,御筆親贈“趣園”。

過了小虹橋,我們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說:杭州有西湖,揚州有瘦西湖,鎮江有金山,揚州有小金山。一個是“瘦”,一個是“小”,怎麼揚州人這麼謙虛,從等級上來說,似乎總是比別人差了一等呢?為此,我們揚州國畫院的老院長李亞如撰寫了這樣一副對子:“借取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這裡需要指出的是“瘦為苗條,小得精巧。”揚州人的特點就是在摹仿他人的東西時能不落因襲,有自2獨到之處。實際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島嶼,俗稱小金山,實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嶺春深”。現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築最緊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建築“風亭、吹臺、琴室、月觀”,現在全部都集中在這個島上。小金山頂上的建築風亭是瘦西湖的至高點。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說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頗得宜的地方。”風亭上面有一幅楹聯“風月無邊,到此胸懷何似;亭臺依舊,羨他煙水全收”。風亭這個名字就是取自於上下聯。第一個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見,站在小金山頂上所領略的景緻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貴在層次。水不在寬,曲折則妙。”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處。

梅嶺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開挖蓮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據說當初推土成山時,犀堆屢塌,三年不成,督工也非常著急。一次睡夢中看見關帝帶領士兵打梅花樁,即將木樁幾個一組打入河心,然後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驚醒,立即按關帝所示去做,十天後果然堆成。為感謝關帝託夢,督工特在此建造了關帝廟。光緒年間重修時改關帝廟為湖心律寺。後來有人將湖心律寺的山門拆除,題名小金山。關於“小金山”這個名字,有這樣一段傳說。當年揚州和鎮江的兩個和尚閒聊時,鎮江和尚賦詩說:“青水也厭揚州俗,多少峰巒不過江。”而揚州和尚不同意這種說法,於是兩人就下棋打賭,結果揚州和尚棋高一著,讓揚州鹽商將此景改名為“小金山”,並在庭院中掛了這樣一幅對聯:“彈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帶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過江來”。只用了一個“小”字,就把“金山”引渡過來,變“揚州俗”為“揚州雅”了。

現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這塊石頭是宋代花石綱的遺物。古代運輸都是用船,編號計數十船為一綱,這是用船運送花和石頭,所以稱之為“花石綱”。北宋皇帝趙佶特別喜歡奇花異石,在他六十大壽之時,命人在京城開封建造萬壽山,這塊鐘乳石是廣西巖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運輸過程中,由於方臘起義,被遺落揚州。

轉到小金山的東面,我們來到的這一組庭院,它由“桂花廳”“棋室”“月觀”三組建築組成。這個庭院的名字叫靜觀。“靜觀”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鄧石如所題。遊覽中國的園林很有講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馬觀花。總的說來,賞園講究大園動觀,比如大家可以邊走邊看,也可以坐船遊覽;而小園宜靜觀,最好坐下來靜靜觀賞。現在各位來到的這個小園名字就叫做“靜觀”,我們一進門的地方是整個院子最大最開闊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處則最窄,它採用了時放時收的手法,似乎是無限深遠。從名字上看園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卻還沒看到它的盡頭,這就令人產生懸念,轉過去到底有多深多遠呢?從而吸引遊人想要走進去觀賞。從造園藝術來說,這個小院造得最成功的當屬是它的圍牆。這座花牆隨勢彎環,很自然地被處理成一座摺疊的屏風形狀,像一把扇子一樣漸漸拉開,使人產生無限深遠的感覺。花牆上設定了不同幾何圖案的花窗,透過花窗可借到窗外不同的景緻,給遊人的感覺是園外有園,景外有景。同時小院還設定了四時不謝之花:春有牡丹、芍藥;夏有結果的枇杷;秋天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臘梅和天竺。總的來說,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細細觀賞的話,就會有詩一般的聯想。

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這個廳叫做“木樨書屋”,因周圍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書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園林與古建專家陳從周教授所題。接下來大家看到的這個廳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這裡大家可以看到的兩隻棋盤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蘇州監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兩邊陳設的一套清花瓷屏風,燒製於清代康熙年間,全國僅存此一套,所以非常珍貴。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點有三個:一是畫面圖案非常清晰;二是立體感相當強;三是瓷的顏色燒出了深淺,使畫面顯得有層次有生氣。

轉過來我們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廳館——月觀了。揚州號稱“中國的月亮城”,揚州的月色美,觀月的地方也多,“月觀”是其中之一。“月觀”三楹坐西朝東,前面臨著開闊的湖面,每當皓月東昇,開啟門憑欄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雙月交輝。不禁叫人感嘆“今月古月,皓魄一輪,把酒問青天,好悟滄桑小劫;長橋短橋,畫欄六曲,移舟泊煙渚,可堪風柳多情!”現在月觀裡面掛的這一幅對聯是鄭板橋撰寫的“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我們都說月色如水,這裡假水和真的湖水連成一片,於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雲起一天山”就是說小金山雖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雲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連成一片,就滿天是山了。通過把實景虛化,小景變大,把有限的園林空間化為無限的意境。月觀觀月不僅景緻好,它的陳設也可稱得上是湖上園林之最。這裡面陳苧的一套海梅傢俱,工藝精緻,式樣古樸,真切地體現了乾隆年間揚州的木雕工藝,同時傢俱上雕刻之內容也和觀月有所聯絡。

揚州的市樹有兩種,一種是柳樹,因為楊州白古右“綠楊城郭是揚州”的美譽;第二種是銀杏,因為它的樹齡一般都比較長,能夠體現揚州的歷史,前面這棵大樹請大家仔細看一下,到底是死樹還是活樹呢?這棵樹是唐代的時候種在揚州古木蘭寺的銀杏樹,到現在有一千多年,建國以後,下雨打雷把這棵樹劈開,這一半小的死了,以後被放在這裡作為木樁景觀供遊人觀賞。後來有心之人在它的後面種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必須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長,到夏天凌霄長出葉子,開出黃花,讓人以為這棵樹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

提到木蘭寺,在揚州有這樣一個故事:唐代,揚州曾出過一個狀元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雙亡,他的父親在世時和木蘭寺院的主持和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這樣他就寄住在寺院裡。和尚吃飯之前都要敲鐘,王播聽到鐘聲就去吃飯,其他時間用來讀書。後來住持和尚嫌王播坐吃寺院,就叫小和尚飯後再敲鐘,每到王播聽到鐘聲時別人已經吃完,只能常常餓肚子。王播非常生氣,於是在牆上題了兩句詩:“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閣黎飯後鐘。”以後就離開了木蘭寺,發憤讀書,二十年以後出任“淮南節度使”。在他赴官上任路過木蘭寺時,王播發現自己臨走時題的兩句詩還在,並且已被和尚用碧紗把它罩起來了。於是就感慨今昔,續題兩句:“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這就是揚州的“飯後鐘”的故事。後來宋代蘇東坡路過揚州,聽了這個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說王播讀書讀昏了頭,殊知飯非鍾,應當感激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會像凌霄一樣攀附在銀杏樹上不能成材。

瘦西湖導遊詞4

各位遊客:我國以“西湖”命名的景區有三四十處之多,而“瘦西湖”僅揚州一個。那麼她為什麼要定名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處揚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稱“保障河”,是隋唐時期由蜀同諸山之水,匯合安徽大別山東來的洞水流人運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頃的遊覽面積,6公里多的遊程,一條曲水如錦帶,時展時收,猶如嫦娥起舞時拋向人間的五色飄帶,形態自然動人。後來改稱“瘦西湖”,是因為乾隆年間詩人汪沆將揚州保障河與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較,寫了一首詠贊保障河的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從此“瘦西湖”作為正式名稱,名聞中外。

“揚州好,第一是虹橋”,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就是名聞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橋。這座橋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建於明崇份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為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元年改建為石橋。十五年後,巡鹽御史吉慶、普福、高恆相繼重建,並在橋上建橋亭,改“紅”為“虹”,意思是橋如彩虹。現已改建為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虹橋在歷史上曾經名噪一時,乾隆皇帝遊揚州時也作詩讚賞虹橋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遊船到虹橋,見一乞丐手執長竿,長竿端頭置一布袋,口中唸唸有詞,便門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紀曉嵐(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專在河邊吟詩乞討為生。乾隆聞聽下旨命令乞丐當面吟詩,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煙花風流在,一代天君過紅橋。錦帆徐牽碧鏡裡,落霞貧賤照天燒。”乾隆不得不感嘆:“揚州乞兒尚能作此詩,果然不愧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動詩興,出詩應和:“綠濃春水飲長虹,錦纜徐牽碧鏡中;真在橫披畫裡過,平山迎面送春風。”今日大虹橋已成為進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橋遠望,不僅可見湖水如帶,桃紅柳綠,畫航籤歌,更可見遠處小金山上的山亭,隱隱約約,似在招引我們,步入佳境。

瘦西湖導遊詞5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叫張寧娜,大家叫我小張就可以了,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遊世界聞名的瘦西湖。

瘦西湖是揚州非常著名的景區。今天我們去兩個景點遊玩,在遊覽過程中,大家不要掉隊呀!

遊客們,我們首先來到了五亭橋前,五亭橋是一座拱橋,一共有五個橋洞和五個亭子,所以稱它為五亭橋。五亭橋是一座灰色的橋,亭子是紅色的,充滿了古典文化氣氛。五亭橋下是瘦西湖,有時湖面上有許多的小船,有興趣的遊客下一次來這裡遊玩的,可以試一試。

讓我們再來看看瘦西湖吧!瘦西湖的水很清,像一條淡藍色的絲帶,讓人看到就像到了一個人間仙境一般,讓人流連忘返,遊客們請注意,不要再湖邊玩耍、打鬧。

好了,各位遊客,下面可以自由活動了。記住不要隨意在橋的柱子上亂刻亂畫,要注意安全,也祝大家在這裡玩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