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精華】社會調查報告錦集七篇

文思屋 人氣:2.2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調查報告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社會調查報告錦集七篇

社會調查報告 篇1

三天的農村實踐活動讓我們對於三農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幾天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思考總結,得出農村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報告。

第一部分:現狀特點

珠江鎮五里村是一個當代農村的典型。在五里村調查三天,我們從五里村的發展現狀看到了我國當代農村發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我認為,當代農村的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生產結構有所調整。幾十年來,農村的生產結構發生過多次變化。目前,以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生產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我們調查採訪的農戶中,大部分農民種植蔬菜等糧食的目的是自己食用,且規模不大。而像柿子、玉米等非主食類作物的比例較多。另外,棗子等乾果的種植也有一定的發展。

二、生產方式發生不同程度變革。目前農村的生產種植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變革。這種變革的程度主要有生產的規模決定。既有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大棚種植,也有規模不等的私人種植。我們採訪的農戶由於種植規模有限,所以沒有過多地使用現代化耕作裝置;但是我們瞭解到,在大型的農場中,大型機械的運用還是非常廣泛的。

三、農民素質普遍提高,農村基礎教育顯著發展。農民是農業生產的直接參與者,他們的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

五里村的馬飛是一位有名的棗子大王。他培育的超級大棗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一切都是憑藉對科學知識的鑽研精神,加上踏實的作風。他們都是當代先進農民的代表,他們是我國農業向科技化、專業化發展的干將。而普通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則是我國農民整體素質提高的表現。在短短三天中,我們接觸到許多當地農民。他們和我們交談時,對一些現狀的分析都比較客觀和透徹,闡述了他們對於我國基層農村政策的看法和意見。他們的觀點充實了我們的調查報告。

農村基礎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援下,也有了顯著的發展。我們實踐基地所在的行知國小就是當地的著名的農民子弟國小,招收附近六個村子的農民孩子。學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所裝置先進、師資力量優良的學校。許多農民孩子不但圓了讀書夢,還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樣的待遇和教育資源。

四、農民經濟收入增加及收入結構的變革。目前農村農業人員的收入已不僅侷限於農業生產。許多農民選擇外出打工等方式來增加收入。同時,由於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深入,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為城市的建設出力。這樣,豐富了農民的收入結構,農民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同時,農村勞動力也加快了城市的建設。以農戶李伯伯家為例,他的兒女均在縣城打工,他自己在農閒時也偶爾外出做活。這樣,他們的收入就大大增加,並且,他們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城市,也大大開拓了他們的視野。

農民收入結構的變革也使他們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我們採訪的若干農戶中,電話、電視的擁有率高達九成;有四成的農戶家中有摩托車、拖拉機等交通工具;電扇、洗衣機等電器已比較普及,我們還能看到農民從腰間取下手機發簡訊。這一切說明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和改善。

五、先進的大型種植基地逐步興起。在五里村,我們參觀了浦禾園果樹基地和藝蓮苑水生花卉基地。這兩個基地都是國家級的重點基地,許多先進的品種、技術在這裡進行試驗,然後推廣到普通農業生產中。先進種植基地的發展帶動了周邊相關農業的發展,同時形成連鎖反應,提供了旅遊、教育等一系列資源,無形中又增加了農村其他產業的產值。這也是我國農業向專業化、大型化發展的表現。

第二部分:存在的問題

農村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多個方面。由於調查程度有限,僅從幾個方面舉例說明。

一、農民權益保障問題。保障農民權益是三農問題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國政府十分重視的問題。然而事實上,侵犯農民權益的事件太多。僅在五里村,農民普遍反映他們的權益受損。當地工廠建設宿舍,徵用農民土地,補償十分不合理,甚至使一些農民覺得生活無依靠。而工廠在申報徵用時,竟稱農民的良田為荒地!這一現象引起當地許多農民的不滿。而對於這種現狀,農民大多抱悲觀絕望態度,沒有想到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也無形中助長了此類現象的發生。

農民採取忍氣吞聲的態度是有深刻的社會原因的。一定數量存在的行政問題為農民威權設定了障礙。這是短期無法解決的。正如一位農民說的,中央、省、市的政策是好的,但在村、縣落實時,有時發生了差錯。所以,農村問題更多的是基層工作的開展和改進,這也正是三農問題的難點和重點。中國的農村人口太多,範圍太廣,僅五里村就發生這些問題,放眼全國,農民維權工作任重而道遠!

二、農村城市化問題。隨著農村的發展,農民對於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勢必使農村逐步過渡到城市。目前看來,這種過程似乎還不是很明顯,但在農村中已可以看到許多城市化的現象。僅從環境角度看,農村中也有了高聳的煙囪。雖然現在環境問題還不明顯,沒有影響到農村的發展,但是從長遠角度,農村環境的保護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如何從開始做起,發展農村環保經濟,避免重走城市汙染的老路子,是不久將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社會調查報告 篇2

在大部分上班族每天工作8小時的同時,這個城市還有一部分人群——護理工每天卻要工作19至24小時,但高強度的工作沒有給她們帶來高收入。

為了解上海護理工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上海市婦女學學會、復旦大學婦女研究中心和交通大學醫學院婦女研究中心課題組在對瑞金、靜安區中心醫院、淮海地段醫院等30家醫院的護理工調研後,釋出了首份《上海女性護理工現狀調查報告》。

護工職業認同度較高

調查顯示,有74.3%的人認為自己做護理這份工作非常滿意和滿意,有24.3%的人認為一般,認為不滿意的佔1.4%。他們中有44.2%的認為“工作中最大的快樂是掙到錢”,有28%的人認為“為了病人的康復”,有27.4%的人認為“是得到病人的尊重”。被調查者中有54.1%的人認為護理工作能給自己提供很多學習和發展機會,也有26%的人持不同看法。此外,還有80.3%的人認為從事護理工作能認識更多的人,能建立社會關係。上述情況表明,護理工本人對這份職業的認同度較高,認為這份工作能積累知識和經驗,崗位比較穩定。

工作強度大收入低

護理工每天的工作時間較長,工作強度較大。調查顯示,有10.5%的人每天工作8小時,有30.9%的人每天工作9至12小時,有5.9%的人工作13至18小時,還有52.7%的人工作時間每天達19至24小時。另一方面,有47%的人平均每天護理2至3個病人,而每天護理4個或5個病人的分別佔11.3%和13.4%。

相比之下,護工的月平均收入卻偏低。在被調查者中,月平均收入在500元以下人佔3.5%,500至1000元的人佔59.9%,1000至1500元的人佔31.6%,1500至20xx元的人佔3.8%,20xx元以上者佔1.2%。但是本市女性與外地來滬女性從事護理工的收入差異較大。從研究結果看,本市女性從事護理工的收入明顯高於外地女性,其原因與接受知識的能力,與病人溝通、服務等方面有關,而病人也喜歡有上海生活背景的人護理。

社會調查報告 篇3

調查時間:20xx年2月27日

調查物件:樹木和水的汙染

調查方法:觀察周圍的環境,訪問過路的人,查資料

調查過程:首先,我們去金色華庭小區,那裡的花草樹木,還有清澈見底的河水,但我們不知道樹木在減少,也不知道河水在變髒,於是我們就訪問了小區裡的叔叔阿姨們,請問你們這兒的樹木減少了嗎?叔叔阿姨門回答道:現在的樹木不停地在減少。接著,我們又訪問了一位老人:老太太,憑你多年的經驗,你覺得,這裡的河水清澈嗎?那位老太太說:這裡的水啊!不是髒,就是臭,而且我發現,這裡的魚兒死的死,髒的髒,讓人人們見了就噁心!

調查結果:我們應該多種樹,少砍樹,這樣子的話,如果每人種一棵樹,那麼全中國就種了13億棵樹,如果每人砍一棵樹,那麼,光是中國就砍去了13億棵樹木。當然,也有保護環境的人,比如說:清潔員阿姨或清潔員叔叔在幫忙掃垃圾,有的人隨地吐痰,人們就提醒她說要保護環境,不要隨地塗痰了

我們那兒的樹木比較少,但人們都喜歡在人行道上扔果皮紙屑,導致路上垃圾多。希望大家多種樹,少扔垃圾,多騎自行車,我們應該要節約水,我們可以把洗澡水,洗臉水用來沖廁所,洗車子,淘米水可以洗臉,洗頭髮,洗碗,所以我們要節約水源。

社會調查報告 篇4

本調查主要涉及民眾生活壓力感、社會安全感、社會支援感、社會信任感,分析主要的社會關係及社會衝突。

資料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主持的全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社會心態部分,調查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全國28個省市130個區(市、縣),260個鄉(鎮、街道),520個村(居委會)抽取7063個家庭戶,然後在每個被抽中的居民戶中按規則隨機選取1人作為被訪者,由調查員手持問卷對該被訪者進行訪問。調查時間為20xx年4~6月。本文主要涉及公眾對社會狀況的感受、主要的社會關係、社會矛盾和衝突。

(一) 生活壓力感——遇到最多、感覺最大的生活壓力來自經濟方面

近年來,教育、醫療、住房負擔過高是民眾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調查顯示城鄉居民遇到最多的生活問題是“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難”,其次是“醫療支出大,難以承受”,再次是“住房條件差,建/買不起房”,比例分別為51.3%、45.5%和45%;排在第四到第六位的生活問題分別是“人情支出大,難以承受”、“子女教育費用高,難以承受” 和“家人下崗失業或無穩定收入”,比例分別為34.8%、34%和30.1%; 排在第七到第九位的生活問題是“社會治安不好,常常擔驚受怕”、“社會風氣不好,擔心被欺騙和家人學壞”和“贍養老人負擔過重”,選擇的比例分別為24.5%、23.3%和22.3%;選擇比較少的問題是“家庭成員有矛盾,煩心得很”和“家人與鄰居有矛盾,擔心發生糾紛”,比例分別為9.8%和5%。

城鄉居民對所遇到的壓力評價由大到小的順序是住房、醫療、下崗失業、教育、家庭收入低、贍養老人、人情支出、社會治安、社會風氣、家庭矛盾和鄰里矛盾,民眾感到生活壓力大的依然是經濟壓力,其次是社會壓力,人際壓力較小。

(二) 社會安全感——食品安全感最低

安全感是人們對於目前處境的一種主觀判斷,是一種面臨風險大小的判斷。調查發現,居民安全感最高的是個人資訊、隱私安全,最低的是食品安全,其他各項由高到低分別是人身安全、勞動安全、財產安全、交通安全、醫療安全。

社會調查報告 篇5

一,網咖現狀不容樂觀

該鄉網咖目前還處於粗放發展的起步階段,其特點主要體現為:小型,簡易,分散,隱蔽.規模很小,電腦數量從十幾臺到二三十臺不等,如鄉政府辦公樓旁邊的某網咖內只有18臺電腦;有的農村網咖仍然以撥號上網為主,條件十分簡陋;一般分佈在經濟比較發達,生活比較富裕,資訊比較靈通,交通比較便利的.鄉鎮中心乃至村莊,如某網咖就選址於農村的集市旁;大多數網咖採取家庭化,作坊式的經營模式,如在某網咖內就只有父女二人經營管理.農村網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黑網咖多,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的多,安全隱患多.

二,網咖經營問題不少

1,環境衛生較差,安全堪憂 農村網咖大多屬於個體經營,業主從節約投資成本的角度出發,普遍是蓋幾間簡陋的房子,或租賃幾間偏僻的房屋,有的則是在自建房中,購回電腦,便對外開張營業,硬體設施差,安裝不規範.農村網咖基本上只有一個通道,門窗緊關,不通風不採光,加上允許吸菸,空氣汙濁不堪.少數素質不高的人隨地吐痰,脫鞋翹腳,網咖裡充溢著各種氣味,令人窒息.有的電腦鍵盤和電腦桌長時間都未清洗,黑汙斑斑,灰黑難辨.有的農村網咖只設一個出口,窗戶緊閉,無任何滅火,防火裝置,一旦出現火災或其他危急情況後果不堪設想.還有一些社會閒散人員經常進入,常因一些瑣碎之事或言語不合便大打出手,造成極壞的影響.

2,違規經營普遍,隱蔽性較強 調查發現目前農村網咖經營存在著許多違規違法行為,其主要表現為:一是無證經營.有些農村網咖只是購回計算機,拉通網際網路,便開始對外營業,並未經過主管部門稽核批准.二是為有些顧客大開方便之門.網際網路上的資訊良莠不齊,有的網咖雖設有網路淨化器,但大多是形同虛設.一些人肆意瀏覽黃色,暴力等非法網站,網咖老闆為賺取錢財,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三是隱蔽性較強.有的農村網咖,為躲避執法部門的檢查,一般不設牌匾,不貼任何標誌,隱藏在村民家中.有的農村網咖有人來便營業,無人來便關門.有的在深更半夜之中,緊鎖大門開始營業,執法人員很難發現.

3,未成年人大量湧入 農村網咖的營業收入絕大部分靠青少年支撐.很多中國小生課餘就泡在網咖裡,且一泡就是幾個小時,對學習和身心健康均造成了較大影響和損害.同時還讓家長們提心吊膽,憂心忡忡.青少年因進網咖發生的事件讓人觸目驚心,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迷戀網咖,鋌而走險;二是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三是嚴重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管理漏洞和利益驅使成問題根源 農村網咖目前存在的上述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上漏洞較多,造成盲點.一是審批制度不健全,主管網咖的文化部門與訊號輸送單位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的審批程式,造成網咖"先上車,再買票".二是網咖管理機構鞭長莫及.農村網咖隱蔽性較強,網咖業主根本不到審批單位辦理手續,我行我素.三是農村網咖地處偏僻,分散性較強,鄉鎮對網咖的管理基本處於空白的狀況,區縣(市)主管網咖部門力量薄弱,經費缺乏,無力顧及偏遠的農村地區.

2,宣傳力度不夠.雖然國務院《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頒佈已久,但在農村很少有人知道該條例的具體內容,再加上多數群眾思想認識不足,導致查處網咖的行動得不到農民的支援,給農村網咖的治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3,農村網咖經營戶唯利是圖,違規操作.農村網咖經營戶法制觀念薄弱,為收回投資,獲取利潤,將網咖管理的規定置之腦後,既不張貼"未成年人禁入"標示,又不嚴格執行網咖進入登記制度,反而對未成年人進入大加歡迎,提供吃飯,住宿等"優質服務".有的專門傳播色情,暴力等方面的有毒資訊,引誘未成年人經常光顧.

四,多渠道努力共建農村健康網咖 農村網咖的現狀已引起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學校,家長已表示強烈不滿,為此,治理農村網咖刻不容緩.

1,要進一步加大對《網際網路上網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的宣傳力度.要根據農村特點,發動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對青少年進行宣傳,將《條例》張貼到各班級.要在農村網咖的入口顯著位置張貼舉報電話.學校要將舉報電話和《條例》印發到家長手中.

2,加大對農村網咖的管理力度.要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的作用,將農村網咖管理納入到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中來.要建立社會監督網路,可在村一級聘請網咖監督員,分片對網咖進行監督,逐步形成社會監督網路.要嚴格執行網咖營業時間的規定,訊號輸出方在每天規定的營業時間以外應停止對網咖的訊號接入,徹底解決超時經營問題.

·社會實踐報告的大綱格式 ·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高中社會實踐報告 ·超市社會實踐報告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最新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3,要加大疏導力度.各鄉鎮學校要不斷加大投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校園網,給農村青少年提供在網上學習的條件.

社會調查報告 篇6

每一年的寒假都有莫大的收穫,今年的做了一名家庭教師。在這之前,我沒有做過家教,這算第一次吧。雖然沒有什麼經驗。

實踐過程

叔叔和阿姨熱情的招待了我,與我在客廳裡誠懇的交談了很久。在交談中,我瞭解到以下情況:小孩有厭學情緒,懶於學習,貪於玩樂。同時我可以感受到父母心中那種望子成龍,很鐵不成鋼的殷切的心情,父母對子女的那種期望是炙熱的,無私的。他們看得很遠,看到了子女的未來;他們做的很無私,甚至會由於子女的不才而深深自責。我被父母對子女的這種情已深深打動,同時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她,對於沒有任何家教經驗的我來說。

我幫扶的物件是一個五年級的國小生。剛開始可能是由於之間不熟悉,小孩還是很聽話的,做什麼都很認真,無論是寫作業還是背單詞,都有耐心。沒過多久,我們之間的說笑增多時,他也就表現出調皮相,不想學習。佈置的一點點作業也只是勉強完成,更不願意多聽我講。回來後,總結這幾天家教的經驗教訓,覺得真有些失敗,可能是小孩沒有和自己好好配合,沒有做好這幾天的家教,小孩子的調皮、貪玩在這個年齡階段是不可避免的,大多原因在於自己的教學方法的不正確性,沒有適應孩子心理的發展,使小孩對自己產生一種排斥心理。我想應該多用引導的方式來教他,比如在數學方面。我開始意識到:現在的首要任務不是講課,而是幫助她端正學習態度後來的幾天比前幾天好多了,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多了表揚和鼓勵,找到孩子的優點,激發他對學習的興趣。

在後來的幾次中,我也不斷的總結經驗,並向同學請教一些方法,在家教結束時也取的了比較滿意的效果。此後,我也經常給她上類似的課程,她也慢慢有所改變。她還沒領紅領巾,從言語中聽出她對紅領巾的渴望。我便慢慢培養她那顆上進心,讓她得認真學習才能獲得獎賞(紅領巾),一步一步向更高的目標發展。她很聰明,題目一點就明,很快便把它的寒假作業完成了。我也遵循我的諾言,她每上完一堂課就像一個新遊戲陪他玩,她也高高興興的願意聽我的話,我為之感到欣喜萬分。學習態度比以前端正了許多,學習也知道使勁了,以前的疑難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這就是我家教的成果。她的父母跟感激我這段時間對她的幫助,要我不定期的給她帶電話來督促她。我會堅持這樣做下去。

實踐體會

轉眼間,暑期實踐活動就過去了。驀然回首,發現原來匆匆的假期裡多了一份沉沉的充實。雖然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短短几天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參加暑期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雖然短短的十天社會實踐一晃而過,但給我的啟示不是那麼一點點,而是非常的多,而且這些東西是我在書本上學不到的。這次實踐學到的經驗是我一生中的寶貴財富,我會好好利用這筆財富的。我學到的不僅僅是在實踐中學到的一點點知識,而是在實踐中學到的總的工作策略和為人處事的方法,這不只是一次實踐那麼簡單。

社會實踐帶給我的不僅是能力的提升,還有更多在書本上讀不到的道理。知識沒有高低,工作不分貴賤。實現人生價值,回報社會,需要做出切實的努力。實踐出真知,理論的全面掌握也同樣重要。汲取知識,提升能力,健康而全面地發展,這是一名大學生在進入社會前所要做的。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實踐之行,讓我們走出了校園的避風港,踏入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經受酷暑的考驗,檢驗知識,鍛鍊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

雖然義務家教並未給我帶來一絲物質上的利益,但我知道,我把我的愛心傳遞給別人,當自己身處困境時,也定會有人向我伸出他們的援助之手。

同時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存在,教育不是單方面的,家長應該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絡,學校也可以通過開家長會、組織老師進行家訪等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家長與老師之間必須保證能隨時取得聯絡,以便不時之需。家長應該注意對孩子的疼愛方式,多給孩子買零食並不是對孩子的正確的疼愛方式。家長應該以冷靜的頭腦來思考該如何對待孩子,怎樣去愛自己的孩子。家長平時要多主動的與孩子進行交流,不能因為忙著掙錢養家就忽視了與孩子的交流。可以利用吃飯的時間或者孩子寫完作業後與孩子交流。

馬上就開學了。期待下一次社會實踐的來臨。

社會調查報告 篇7

社會實際活動是大學生“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作貢獻”的重要途徑。離開社會實踐,大學生的成長便失去了源泉、陽光和土壤。如果我們將課外實踐活動侷限在校內和書本的狹隘範疇,必然會因為忽視操作性訓練、忽視應用理論於實踐而大大侷限學生的發展,而社會實踐為大學生提供的卻是海闊天空的鍛鍊舞臺,是探索真理的發展的源泉,能全方位促進其成長成才。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引導學生走出校門、接觸社會、瞭解國情,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良好形式,已成為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和新農村建設、服務基層和群眾的重要渠道,在提高思想覺悟、培養鍛鍊才幹、促進健康成長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經過了為期5天的調查活動,我們小組圓滿的完成了這次的社會實踐任務。針對論讓座的得與失的調查,我們小組旨在通過這次社會調查,分析當今社會,人們的道德情況與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

通過調查顯示:

1、 公民社會公德狀況有所改善,但總體上不太樂觀。

眾所周知,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擁有超過13億人口的大國。先不論經濟和軍事實力怎麼樣,就全民素質而言,我們國家的公民道德素質正在不斷地上升著。這是毋庸置疑的一個事實。但是,現在的社會中還存在著少數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在,這些人不但擾亂了社會的正常秩序,甚至也給我們國人的臉上貼了黑。

還記得幾十年前,中國人在外國人的眼中是油尖嘴滑的形象。那時的一些留學生為了佔小便宜,甚至在公用電話投擲的硬幣上拴上了線,投進去又能拽出來,而後來的防盜公用電話就是專門因為這些留學生應運而生的發明。在我們現在的眼光看來,那時的有些人做的事情是令人髮指的。

而在如今國民素質逐漸攀升的現在,有些現象的發生還是會令我們心寒。

在我們對公交車的讓座情況的統計資料來看,現今讓座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人能夠主動自覺地為他人讓座,並且公交車上的不文明現象也減少了許多。得出這個結論是利用幾年前的資料與我們的資料以及我們親眼所見的事實對比所得出的。但情況只是有所好轉,不讓座、不文明的現象還是存在的。這讓我們體會到公民道德素質的提升任重而道遠。

2、 讓座成了年輕人的一種主流。

通過我們調查可以看到,現今在公交車上主動讓座的人中有90%以上都是年輕人。由此可見,讓座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良好道德品質表現的一種主流趨勢。這是大家很樂於看到的,我們通過這次實踐調查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年輕一代的善良與蓬勃的朝氣。我們同時也相信,這種主流一定引導社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社會重視年輕一代,同時年輕人也有著回報社會的強烈信念。一個人道德的提升是社會進步的一小步,而整個民族的道德提升則是社會進步的一大步。我們堅信,我們國家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3、 讓座的得與失。

這是我們調查的主題,也是我們感受頗深的內容。讓座,這個小小的舉動會有什麼得失呢?有句俗話講到:“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讓座的舉動,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是良好道德的體現,而從社會的大角度去看則體現了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國家道德水平。

讓座者,不僅讓自己的品質得到了昇華,也對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起到了推進作用;不讓座者,失去的不僅是自己的道德底線,更失去了別人對於他自己的尊重。這種失去,是追悔莫及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也體會到了許多在學校裡無法學到的東西。公民道德是一雙無形的大手,通過它的約束與塑造我們才有瞭如今的和諧社會。在此真摯地希望大家能夠攜起手來共同構建更加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

1、 公民社會公德狀況有所改善,但總體上不太樂觀。

眾所周知,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擁有超過13億人口的大國。先不論經濟和軍事實力怎麼樣,就全民素質而言,我們國家的公民道德素質正在不斷地上升著。這是毋庸置疑的一個事實。但是,現在的社會中還存在著少數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在,這些人不但擾亂了社會的正常秩序,甚至也給我們國人的臉上貼了黑。

還記得幾十年前,中國人在外國人的眼中是油尖嘴滑的形象。那時的一些留學生為了佔小便宜,甚至在公用電話投擲的硬幣上拴上了線,投進去又能拽出來,而後來的防盜公用電話就是專門因為這些留學生應運而生的發明。在我們現在的眼光看來,那時的有些人做的事情是令人髮指的。

而在如今國民素質逐漸攀升的現在,有些現象的發生還是會令我們心寒。

在我們對公交車的讓座情況的統計資料來看,現今讓座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人能夠主動自覺地為他人讓座,並且公交車上的不文明現象也減少了許多。得出這個結論是利用幾年前的資料與我們的資料以及我們親眼所見的事實對比所得出的。但情況只是有所好轉,不讓座、不文明的現象還是存在的。這讓我們體會到公民道德素質的提升任重而道遠。

2、 讓座成了年輕人的一種主流。

通過我們調查可以看到,現今在公交車上主動讓座的人中有90%以上都是年輕人。由此可見,讓座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良好道德品質表現的一種主流趨勢。這是大家很樂於看到的,我們通過這次實踐調查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年輕一代的善良與蓬勃的朝氣。我們同時也相信,這種主流一定引導社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社會重視年輕一代,同時年輕人也有著回報社會的強烈信念。一個人道德的提升是社會進步的一小步,而整個民族的道德提升則是社會進步的一大步。我們堅信,我們國家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3、 讓座的得與失。

這是我們調查的主題,也是我們感受頗深的內容。讓座,這個小小的舉動會有什麼得失呢?有句俗話講到:“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讓座的舉動,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是良好道德的體現,而從社會的大角度去看則體現了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國家道德水平。

讓座者,不僅讓自己的品質得到了昇華,也對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起到了推進作用;不讓座者,失去的不僅是自己的道德底線,更失去了別人對於他自己的尊重。這種失去,是追悔莫及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也體會到了許多在學校裡無法學到的東西。公民道德是一雙無形的大手,通過它的約束與塑造我們才有瞭如今的和諧社會。在此真摯地希望大家能夠攜起手來共同構建更加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