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就業狀況社會調查報告範文(通用6篇)

文思屋 人氣:1.28W

在某一情況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時,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並且最終的調查結果會寫在調查報告中。調查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就業狀況社會調查報告範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就業狀況社會調查報告範文(通用6篇)

就業狀況社會調查報告1

護士的定義是什麼?護士,是指經執業註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本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護士一詞來自1914年鍾茂芳在第一次中華護士會議中提出將英文nurse譯為“護士”,大會通過,沿用至今。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和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就業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當畢業大學生都為工作發愁的時候,護士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怎樣呢?

1.我省加大護士就業量

針對目前各大醫院護理崗位普遍缺編的現狀,今年我省將逐步增加臨床一線護士數量,清理非護理崗位佔編人員,最大限度地保障臨床護理崗位的人員配置。全院臨床一線護士佔護士總數的比例不低於95% ,普通病房床位數與護理人員之比應達到 1:0.6,重點科室應達到 1:0.6-0.8(設定條件為全院床位使用率 85-95%),重症監護單元(ICU 、NICU等)為1:2.5-3,CCU 為 1:1.5(設定條件為床位使用率75-85% 或使用有創呼吸機治療病人不超過40%的情況下)。醫院應建立一定數量的機動護士庫,以滿足節假日和突發事件應急調配使用。根據《山東省 20xx年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活動方案》要求,相關醫院要建立健全臨床護理工作制度、護士績效考核制度、疾病護理常規、專科護理工作標準和臨床護理服務規範、標準,明確崗位職責,規範執業行為。加強全員培訓,強化服務理念,明確臨床護士應當負責的基礎護理專案及工作規範並履行到位,逐步解決依賴患者家屬或者家屬自聘護工承擔患者生活護理的問題。引入患者和社會參與評價的機制,將臨床護理服務內涵、 服務專案和工作標準納入院務公開,向患者及家屬公示。推行臨床護理責任組工作模式,結合實際探索實施護士分層次使用,以實際工作量為基礎,實行具有專科特點的彈性排班,為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無縫隙的護理服務。在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滿足患者知情需求(環境、治療、用藥、膳食營養、康復、心理干預、手術、檢查等)。

2.我國護士就業發展局勢

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應予以重點扶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在我國,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嚴重失調。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應是1:4。而目前全國1:0.61的醫護比例遠遠達不到衛生部的要求,與1: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與已開發國家1:8.5的比例相差更遠。根據衛生部的統計到20xx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將增加到232.3萬人,平均年淨增加11.5萬人,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另外,專門為個人服務的護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大。我國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改變,家庭結構卻呈現出小型化趨勢。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譜發生了改變,慢性病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在重視身心健康的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社群醫療保健工作面臨著難得的機遇。社群護理在社群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為21世紀社群服務的重點。社群護理的中心任務是提高全民的身體、心理、社會整體水平,服務物件是長期處於社群的整個群體。社群護士工作範圍廣,要求綜合素質高,常需對個人或家庭進行訪問和護理工作,除了要應用醫學、心理學、社會學、關係學等學科知識去護理患者外,還需運用流行病學的知識去發現社群中存在的健康問題,並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我國護士走出國門的趨勢

隨著國際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荒”現象已日益突出地擺在各國醫學介面前。未來10年,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國家將急需200萬護理人才。國際人力資源公司已經把目光瞄準中國。世界性的護理人才資源的短缺,給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更多邁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就業的機會。業內專家介紹說,護理職業一直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如護士在美國平均年薪達5萬美元,而美國缺護士30萬人。在澳洲,護士最容易找工作或獲得升遷,同時,只要擁有了澳洲註冊護士的資格,等於拿到了通向英聯邦國家工作的“綠卡”。英、法、德等西方已開發國家對護士均有許多優惠的政策。

因此,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流暢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護士在國際上就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護士只扮演醫師的助手角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有受過研究生課程教育的高階實習護士,越來越需要具備過去只是要求醫生才需要的條件,如參加診斷病因考試,寫論文,管理麻醉品和治療普通的疾病。護士的工作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目前國內很多大中城市的醫院都設有涉外門診,而一些合資醫院以及“洋”醫院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紮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護理學人才在具備護理學、護理人際溝通、護理禮儀等專業知識外,還能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那麼就業選擇將更為寬廣,可以從事在華的涉外醫護服務、國際技術合作交流和資料傳遞等。

4.護士就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今年山東省將在全省各級各類醫院,重點是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增加臨床一線護士數量,逐步解決依賴患者家屬或者家屬自聘護工承擔患者生活護理的問題,進一步規範和加強基礎護理工作。到 20xx年底,在全省範圍內建立 20所“優質護理服務示範醫院”、 100個“護理服務示範病房”和500名“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建立垂直護理管理體制,護理部直接參與全院護士的人員調配、績效考核等,實現護理部責權統一。提高護士福利待遇,在分配機制上向臨床一線工作量大、技術性強、風險高、夜班多的崗位傾斜。也就是說,護士就業前景一片大好。

但挑戰往往與機遇並存。現今護士為了能夠有效地為病人實施整體護理,同時又使各班工作之間能夠很好地銜接,每日都要書寫多種護理檔案,但內容往往重複,為此護士總要用去大量的時間。同時隨著醫院病房的擴大、新病區的建立,病房護士人數有限,加之輔助支援系統不健全,面對每日繁重的護理工作,護士還要承擔許多非護理性的工作,更加劇了護士資源不足。與此同時,面對醫院新知識、新技術的更新及隨時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無形中都加大了護士的工作量,加重了工作負擔,也帶來了工作壓力,嚴重影響著護士的身心健康。

5.成為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

護士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主動服務意識,在工作中不僅能夠服從領導安排,接受批評,還應有良好的協作精神,工作勤奮,不怕苦和累,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南丁格爾曾經說過:護士其實是沒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那麼我們就應該和患者多溝通,用微笑為病人服務,在於患者溝通時要講究語言藝術,把握說話分寸,通過得體的微笑,使患者感到關愛。護士不僅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應善於和病人交流,能夠了解到有關疾病的健康知識,切實為病人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應尊重患者的人格,維護患者的權力,注重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小結

作為一名臨床護士,我們與病人接觸最密切,我們應該給予病人親人般的關懷,時刻了解他們的要求,滿足他們的需求,為病員分憂。人們把護士喻為天使,我們帶著這頂特殊的白帽子,把天使的一身用潔白來譜寫。我將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做到博覽群書,多閱讀一些積極樂觀、催人奮進的書籍,提升個人覺悟,以高度的工作熱情,用更多燦爛的微笑服務患者!

就業狀況社會調查報告2

2月25日至3月20日,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專門抽調人員成立調查組,依託全區人力資源保障服務平臺,對全區企業用工需求和未就業人員進行了摸底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為掌握全區就業第一手資料,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先後走訪調查企業585家,召開專題座談會6次,發放調查問卷及宣傳材料1萬餘份。對未就業人員的基本情況逐一進行了登記,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臺帳,錄入電子資訊平臺,構建了“企業用工需求庫”、“就業人員資訊庫”和“就業組織人事管理資訊庫”,為用工企業與求職人員的有效對接架起了橋樑。

(一)企業用工需求情況。

在調查走訪的585家企業中,可提供就業崗位8545個。其中,民營企業377家,提供就業崗位6125個;國企83家,提供崗位1125個;三資企業27家,提供就業崗位285個;個體企業98家,提供崗位1010個。從這次調查情況看,民營、個體企業為吸納就業人員的主體。從提供的崗位看,服務類崗位人才需求居首,市場行銷類崗位人才需求第二。其中,餐飲服務類3311個;管理類3205個;機械操作類2029個。從文化程度和年齡要求來看,大部分企業需要高中以上學歷,50%以上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詳見表1)。

(二)未就業人員情況。

這次摸底調查共登記未就業人員13309人。其中,男5904人,佔未就業人員的44.4%;女7405人,佔未就業人員的55.6%。從求職者學歷構成來看,大專以上學歷1248人,佔未就業人員的9.4%;高中、中專5260人,佔未就業人員的39.5%;國中以下6801人,佔未就業人員的51.06%。從求職者年齡結構來看,35歲以上為求職者主力,佔求職人數50%以上,其中,16-34歲佔44.3%,35-44歲佔24.8%,45歲以上佔30.9%。從人員類別看,高校畢業生489人;失地農民11177人;就業轉失業1643人,失地農民是這次求職者的主要群體。(詳見表2)。

二、問題和分析

當前就業工作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經濟在由數量擴張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的轉變過程中,對就業的影響也呈現出複雜性和不穩定性。必須根據時代的要求,客觀全面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為正確決策和開展工作提供可靠依據。

(一)部分企業出現招工難現象。在這次調查過程中,許多企業普遍反映存在“招工難”的問題,特別是服務行業更為突出。造成部分企業“招工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社會層面分析。“招工難”反映出了我區經濟向好發展,特別是西部新城建設,企業用工需求增加。從企業層面分析,“招工難”反映了部分企業在用工理念上存在著偏差,企業用工存在短期行為、薪酬偏低和員工權利得不到保障等問題,造成了勞動關係緊張,必然導致“招工難”。從政府層面分析,政府在加強資訊引導、解決企業招聘與勞動者求職資訊不對稱問題,加強職業培訓、解決企業要求與勞動者素質不匹配問題,加強環境建設、解決企業規範用工與勞動者體面就業問題等需進一步研究解決辦法。

(二)就業質量偏低。近年來,我區通過認真貫徹落實就業政策,積極開發崗位等措施,保持了就業形勢的穩定。但從這次調查來看,全區新增就業人員中,靈活就業人員佔到50%以上。據統計,在區職介中心代繳養老保險的近4萬人,已經成為一種主要的就業形勢。為穩定就業,政府雖然採取了給予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的就業援助,但靈活就業人員、年內失業人員就業兩次以上的比例仍在30%左右,由於這種就業方式抗風險能力較弱,容易形成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三)城市化程序加快帶來新的困難群體。全區未就業人員中,失地農民佔到了一半以上。即便是在目前實現就業的人中,靈活就業比例也高達60%。被徵地農民從心理到技能都難以應對市場競爭的挑戰,對政府救濟依賴性強,缺乏就業的主動性。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這部分人的數量還會增多,對就業形勢的影響不容忽視。

(四)群體性就業矛盾凸現。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失地農民是我區就業服務的重點人群,圍繞促進三大群體就業,我們通過相關政策進行了重點幫扶,但隨著幫扶工作的深入,幫扶難度越來越大,當前救助的城鎮就業困難人員5000多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就業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更為特殊,該群體就業問題被社會各個領域所關注。今年我區預計畢業生1500多人需要安置,雖然政府採取了購買崗位的措施,但就業安置壓力仍然很大。

(五)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本次調查的13309名未就業人員中,國中以下的6801人,大專以上的只有1241人,僅佔9.5%,總體文化水平明顯偏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方式的轉變,特別是西部新城建設的加快,社會各方面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招工,對求職者的文化要求較高,基本上都招聘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輕人。而從這次調查中可以看出,國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佔50%以上,年齡超過40歲的也佔到50%以上,很明顯,目前失業人員的文化素質不能適應招工的要求,造成有人無崗和有崗無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六)就業意識淡薄。本地勞動力就業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改變不了就業觀念,他們對工資要求、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工作時間等都有著自身的主觀願望,挑肥揀瘦。這與外地人員“低報酬,肯吃苦”的優勢形成了鮮明對比。

三、對策與建議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為政府調配人力資源的職能部門,為企業服務,滿足他們的用工需求,為勞動者服務,解決他們的就業難題,既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落實十八大精神的具體體現。針對這次調查工作所反映出的問題,經過認真分析研究,建議探討實施相關措施:

(一)服務企業穩定就業。企業是全區經濟發展的脊樑,企業發展壯大是實現“三三五五”發展戰略的強大引擎,也是解決就業的根本。要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大局的理念,把服務好企業作為優化全區經濟發展環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把駐區企業當作我們同甘共苦、攜手共進的親密朋友,千方百計為企業謀發展。要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用足、用好各項就業政策。要加強調查研究,掌握人才需求,實施重點人才引進工程,建立健全企業後備人才制度。積極開展勞動用工指導服務活動,與駐區企業建立直接聯絡,在一線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建立企業用工資訊溝通機制,及時瞭解企業用工需求,提供相關資訊和服務。

(二)專案超前運作安置就業。借西部新城建設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大專案帶動就業的主渠道作用。在專案落地的同時與企業溝通協調,將就業與專案建設統籌考慮。探索專案建設就業影響跟蹤服務機制。從招商引資環節開始提前介入,對專案進行就業評估,把就業崗位增加和人力資源配置結合起來,在專案實施方案中必須明確增加就業的數量;在專案開工建設時,同步啟動對從業者的技能培訓。同時搞好招聘登記、職業指導、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險關係接轉等全程服務工作。

(三)政策扶持推動就業。充分發揮各項政策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援助就業困難群體的長效機制。重點做好睏難家庭及高校畢業生、失地農民、就業困難人員的幫扶工作。把符合條件的“4050”困難人員全部納入社保補貼體系。通過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開展公益性崗位安置,確保高校畢業生、困難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同時,鼓勵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失地農民等有創業願望的各類群體自主創業,對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提供5-10萬元的貼息小額擔保貸款,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四)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要按照專業設計與本地產業相銜接,培訓內容與求職者需求相銜接,開設專業與用人單位需求相銜接的原則,引導培訓機構改革培訓課程,豐富培訓方式。組織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勞動者就業素質和就業質量。大力開展創業培訓,推動創業帶動就業。

(五)優化服務保障就業。充分發揮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橋樑紐帶作用。準確掌握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及時維護“就業資訊庫”,為勞動者和企業搭建有效對接平臺,實現“資料集中、資訊共享、一點登入、全區查詢”,促進人才供給和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進一步完善區、街道、社群三級聯網業務資訊平臺。充分利用區人力資源保障網,建立由區職業介紹中心、人力資源保障服務中心、社群經辦人員組成的QQ群,從而進一步提高就業資訊的利用率和就業崗位的對接率。通過組織專場招聘會,供需對接見面會等方式,為企業和求職者無縫對接提供全天侯服務。同時,將企業招工資訊編印成冊,在企業招聘會和街道人力資源保障中心免費發放,向求職者提供用工資訊。開展向企業“三送”(送政策、送資訊、送專案)服務活動,切實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就業狀況社會調查報告3

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 ,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資訊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2%,其中選擇就業的佔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資訊獲取方面:就資訊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5%,不關心的佔5%;就資訊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資訊獲取資訊的人最多,各佔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願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願意回到生源地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工作報告。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於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資訊獲取方面:就資訊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7%,不關心的佔11%,瞭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資訊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資訊獲取資訊的人最多,佔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資訊收集、彙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鍊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只有4%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崗位的多元化和發展機會要大,其次則是工作待遇和國際化水平。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政府部門,外企、事業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學願意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五成同學選擇1000——XX,極少數選擇800--1000或XX——30000。

3、資訊獲取方面:就資訊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27%,不關心的佔9%,瞭解比較少的共有65%;就資訊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院張貼通知公告獲取資訊的人最多,佔24%,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6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76%的同學已經簽約了3個以上的單位

四、調研結論:

1、縱向比較

對於熱能專業,目前仍有過半的同學沒有簽約就業,有的選擇出國留學或考研。除了金融風暴對於產業的影響,大學階段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招聘資訊、區域產業發展資訊流通不暢也是主要原因,同學們在學校訓練的資料處理能力、獲得的專業職業證書並不如交流溝通能力、資訊蒐集處理能力重要,特別是同學們並沒有在大學期間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對於環境專業,與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學沒有就業,其中多數選擇考研,另外多數同學認為自己欠缺資料出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較低。對於建環專業就業,同學們的就業率突破七成,但仍認為學校的就業資訊支援比較匱乏

2、橫向比較

1、比較實際就業情況,建環專業的同學就業率最高,其次為熱能和環境,其中環境專業的同學考研人數最多。

2、在大學期間,有自己職業規劃的同學不足三成,其中環境專業最高為21%,其餘同學對於未來沒有明確的認知。

3、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學們的普遍認識實現就業後擇業,能夠接受工資待遇較低的工作,專業是否對口已不再成為同學們擇業的首要標準,國有企業依然是同學們的首選。

4、歸納同學們的經驗教訓,學校的資訊支援、在校期間職業規劃教育的普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首先需要重視的方面。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應當在職業規劃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實習實踐教育以及資訊支援方面加強工作;作為同學自己,應當為自己的未來早作準備,認清當前的外部環境,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理想與現實的交匯點,通過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有利的位置。

就業狀況社會調查報告4

一、調查背景

隨著20xx年我校XX級大二同學的實習生涯拉開帷幕,各種各樣的就業情況也擺在了我們面前。針對這一情況,特作出一份畢業生就業情勢分析報告。

二、調查目的

對這一情況進行調查,從而使畢業生能夠看清當前社會的就業現象、認清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找工作的時候能有所準備,很好地應對各種情況。

三、調查方法

1、調查地點:校園內

3、調查物件:淮北職業技術學院XX級實習生及在校生

4、調查方法:抽樣調查

四、調查內容

今年3月份剛來到學校就已經感覺到那種就業的氣氛了,學校開始向我們介紹一些以前我校畢業生的實習單位並且零星的有一些企業來我校招聘了。但一開始的招聘會最終被招走的人很少。通過了解原因有以下幾點:

(1)那時候的我們大多數其實還是沒太在意的,反正知道了這學期就要出去實習了那就在學校多呆一些日子吧,而且也從上屆學長、學姐那裡聽說不管在哪,後來都覺得還是在學校最好。所以,就多享受一下當學生的好吧。

(2)開始的招聘會對於我們來說只能像是一個對以後找工作所做的一個鋪墊吧,知道找工作是怎麼回事,漲點找工作的經驗。

(3)對於校園招聘,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從一些人口中知道,其實是把沒有一點工作經驗的我們當苦力,根本學不到一點東西。所以,我們都在等,等有好一點的工作。就像買東西“貨比三家”一樣。

(4)還有的是因為家裡面可以幫忙找到工作、或是嫌遠,還有的就是要有一些考試等。

介於這些種種,學校最終留下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之後,一次算是比較大型的`招聘,在我校財經系就招走了六七十人,可能這時候大家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了吧,而且和自己的專業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聯絡,算是專業對口吧。招聘的人是以前的學長,可靠,且有他的成長經歷可以有動力去那裡拼搏!

而4月25號我校組織的一場擁有154家大小企業參與招聘的招聘會為我校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60%~70%當時沒有找工作的都去參加了,其他同學也都去奔赴各大人才市場。在五月中旬XX級的我校學生基本上都有了實習單位。

就業狀況社會調查報告5

摘 要:高校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錯位是導致結構性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調整專業規模、使就業市場供需平衡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的有效途徑。高校專業調整的盲目性、滯後性和市場“失靈”導致就業形勢越來越來越嚴峻。

關鍵詞:專業設定;市場需求;均衡;就業

大學生就業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高校培養出的人才沒有跟上社會的需求,導致出現結構性失業。

一、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的現狀及原因

(一)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的現狀分析

據教育部統計,自1999年我國高校擴招以來,大學招生逐年遞增,其增長速度遠遠大於就業市場需求的增速,加劇就業形勢的嚴峻。

通過資料可以看出,近十幾年來,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有增無減,雖然增速逐年下降,但是總量仍然保持較高水平。由於高校教育與市場經濟發展存在種種錯位,導致畢業生就業壓力加重,失業人數越來越多,從2007年開始超過當年畢業生人數,致2010年,累計未就業總人數已將近是當年畢業生人數的兩倍,就業前景不容樂觀。預計2015年湧入就業市場的畢業生有相當大一部分會加入失業大軍,造成大量人力資源的擱置和浪費,就業形勢嚴峻不容小覷。

(二)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的原因

1.高校專業設定的缺陷。高校的專業設定要結合市場需求來安排,這就要求高校對市場的需求及其變化具有靈敏的反應和及時的調整,但很多高校不能正確把握和預測市場需求規模及其變化,導致形成思想觀念型、知識技能型、區域差別型等結構性失業[1]。

a.專業設定的盲目性、滯後性。在各方利益的驅使下,各大高校往往青睞就業率高、工作條件好的專業,但我國很多高校對市場機制不夠了解,盲目調整專業結構,擴大招生。而培育出當時市場需要的人才需要四年時間,四年後有的熱門專業人才出現飽和或者不再熱門,企業也對人才的需要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造成相當大一部分學生找工作非常費勁,也不能再達到四年前所期望的工作崗位和公司待遇水平。

b.規模、結構、比例的不合理。由於高校很難在巨集觀上了解各專業就業形勢及趨勢,盲目的擴招和不合理的專業設定會導致小範圍內比例失衡、大範圍內結構錯位。如果只強調規模,就無從真正考察到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導致專業結構脫離市場需求,就會出現人才的短缺與過剩並存。

c.專業設定的雷同性與高校之間的競爭性。各個高校只根據社會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而盲目同時集中開設某一個專業,造成專業設定高度雷同,人才培養的過分“扎堆”,使得高校人才培養教育趨同與社會需求多樣化之間存在距離,也是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2]。同時高校間的無序競爭也是專業雷同設定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個高校為了提高自身教學質量、提高就業率,增強自身競爭力,著重培養社會需求旺盛的熱門專業人才,造成某熱門專業供給過盛,導致畢業大學生就業率降低。

d.高校專業具體課程設定的問題。課程內容重疊與老舊,如本年度設定的學科內容與下年度學科設定內容有很多方面的重複;課程設定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社會需要的新興學科發展滯後,課程內容部分老化,不能及時反映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課程結構不合理。課程內容設定較為單一和巨集觀,不能提高大學生的實際操作、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課程內容不具體,微觀研究方法較少,方法比較單一和巨集觀,缺乏可操作性[3]。

2.市場失靈。我國的就業市場尚未發育成熟,法律和社會保障制度均未完善。造成很多市場失靈的現象。在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存在兩點缺陷。首先,市場本身固有的缺陷不可避免,市場只能夠反應當期的就業狀況,卻不能充分地指明將來的就業需求。冷門熱門專業之間不斷的交替變化,加大了高校對市場機制把握的難度。其次,我國就業市場發育過程中的缺陷,就業資訊的不對稱性使得就業的市場需求曲線尚不能科學全面地反映真正的社會需求,必然會誤導人們對於人才需求做出錯誤的判斷。

二、解決的途徑和建議

(一)政府和社會的巨集觀導向

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要和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相結合,政府的巨集觀調控在調整高校專業結構、提高就業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教育部應當對歷年大學生就業率和失業率進行詳細統計,分析影響因素,才能對就業市場進行科學準確的分析和預測,為高校招生和專業調整提供更加可靠的資訊,避免盲目擴招。政府還應當建立健全大學生的失業保障體系和社會保險制度,為大學生尋找工作創造條件,建立完善的網路就業資訊平臺,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可靠資訊。

(二)學校和學生微觀調節

1.學校教育改革和就業指導。學校應當深化教育改革,在專業設定方面,根據政府的巨集觀指導和就業形勢,準確預測專業形勢的變化,調整專業規模、結構和比例。專業課程的設定應當更加註重能力培養,合理搭配各個課程之間的比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也要加強對畢業生的擇業技能等方面的指導和培訓,注重畢業生實踐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聯合企業舉辦大型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2.市場需求與社會需求。市場的需求絕對不能成為高校專業設定的惟一尺度。如果完全以就業市場為導線,那就意味著一些學科將面臨被削弱,甚至是被取消的命運,更意味著我們的學科建設將殘缺不全。科學發展史告訴我們,沒有基礎研究學科的發展,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教育也勢必成為跛足的教育。

3.引導學生建立健全的就業觀念。高校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首先,高校或者教育工作者應當率先以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武裝自己;第二,要以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開拓創業教育,為畢業生創業提供指導和政策支援;著重應該培養學生自身的能力,包括:瞭解自己的能力、職業生涯設計的能力、主動獲取就業資訊的能力、就業應聘的能力、自主創業的能力;第三,社會是最好的大學,時間是最好的課堂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這對於大學生了解社會現實狀況,提高社會適應的能力,轉變就業觀念更直接、更有效。

三、結論

通過對大學生的結構性失業的現狀、原因、影響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只有政府,社會和高校共同發揮作用,才能有效解決這一難題。社會是基礎,政府巨集觀調控是關鍵,高校改革是根本。“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就業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是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全面奔向小康的重要環節。

就業狀況社會調查報告6

印度有12萬MBA畢業生湧向求職市場,不過他們中大多數對薪金期望閉口不談。印度一些專家預測,MBA 將會成為繼IT業後印度第二大慘淡“職業”,甚至印度外貿研究所安置顧問Munish Bhargava表示,“目前印度多數MBA畢業生認為他們反倒不如其他專業的本科生好找工作。”—作為和中國“龍象之爭”的“象”的印度是這樣一番景象。職撤雜誌做了相關調查,共有923 名應屆MBA 參與了此次調研,他們中有28%的人蔘加工作已經5年以上,73%的人花的是自己的積蓄來念MBA。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參與調查的MBA 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畢業生對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幫助不滿意。

四成MBA期待薪酬“只求保住昔日薪情”

該結果不難發現應屆MB A 畢業生對自己的薪酬預期顯得比較“務實”。

從這幾年的資料可以看出, 基本上MBA的平均薪酬遊走在1 0 萬到2 0 萬之間, 且除了2 0 0 7 年上半年以外,跟此前年份相比反而有不同程度的“跌幅”。這從一方面可以看出這幾年MB A 就業初期的薪資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趨於理性,浮動範圍並沒有明顯的變化;另外也許因為經濟危機的緣故,MBA不再謀求自己的薪酬漲幅要“與前一年相比增長多少個百分比”。從調查結果來看,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只需要達到之前水平就符合預期了。

MBA 畢業後你對自己的期待薪酬是多少?

43% 年薪 10萬 ~20 萬

29% 年薪20 萬~30 萬

15% 年薪30 萬~50 萬

7% 年薪50 萬~100 萬

6% 年薪100 萬以上

四成MBA求職不易因為“理想企業和理想崗位比往年少”

你覺得找工作難在什麼方面?(多選 )

41% 理想企業和理想崗位比往年少

38% 薪酬福利職位達不到往年標準

32% 同一崗位競爭對手太多

26% 企業提供面試的機會比往年少

中歐商學院的一位畢業生表示,“在最終確定自己的工作意向前已經拿到了7 個Offer,但不是企業規模太小就是崗位不太合適,再不然就是薪酬太低,總之與去年自己學院畢業的師哥師姐相比有不小的落差。”除了理想企業和崗位比往年少外,還有38% 的受訪者認為“薪酬福利職位達不到往年標準”,32%的人認為“同一崗年薪10萬 ~20萬位競爭對手太多”。

MBA畢業生就業心態呈兩極分化

近年,MBA畢業生的就業心態呈現兩極分化,一部分人認為高素質人才的就業市場即便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波及也會在很快的時間內出現回暖,所以不要太屈就,可以慢慢找,前方總會有好工作。另一部分人則覺得不是挑三揀四的時機,先保住一個就業位置比什麼都強,危機一來“瘋滿樓”,趕緊降低各方面期望和要求, 找到“驢”之後再找“馬”吧。

你現在的薪酬與此前相比的變化是多少?

29%幾乎沒有增長

23%增長5%~30%

14%增長30%~50%

9%增長100%~300%

9%增長50%~100%

8%增長300%以上

8%反而下降了

近四成MBA薪酬與入學前相比幾乎沒有增長

因為經濟危機,很多工作人選擇了讀MBA的方式充電,有媒體釋出資料“2019年全國MBA報考人數約有超過20%的增長,而個別學校更是翻番。與招生火爆對應,各高校的MBA學費也有不小的漲幅,最高的漲了12萬元。”而現在很多商學院的學費動輒就在10萬以上,這不由地讓人擔心:以前商學院所標榜的“兩年學費一年打平”對今年的MBA就業行情來看要如何實現?

你今年的就業心態是?

36%順其自然,按自己的原計劃去找工作

34%就業行情不好,必須降低各方面的就業期望,趕緊找到一份工作

18% MBA還是挺好找工作的,要好好選擇

12%不著急找工作,我相信經濟危機很快會過去 ,高素質人才的市場馬上會緊俏起來

七成MBA獲得面試機會的次數至少為其投出簡歷份數的六分之一

調查顯示,50%的應屆MBA畢業生在求職期間總共投出的簡歷數量不到10份,還有24%的MBA投出的簡歷數量在30份以下。

並且,有1 0% 的MBA 投了“數不清”的簡歷,同時,同樣有10%的受訪者獲得“15次以上”的面試機會。在《職撤的調查訪問中不難發現,大多數的MBA 選擇“針對性、廣撒網”兩種方法整合求職的方式來找工作,即以自己希望的目標崗位和職位為圓心,放寬企業行業的選擇半徑來求職。同時手裡有4到7個Offer還在瘋狂找工作的MBA還有很多。

你在MBA畢業後,求職期間總共得到了多少次面試機會?

31% 3~5次

27% 1~3次

26% 5~10次

10% 15次以上

6% 10~15次

從找工作始,你多久拿到了第一個Offer?

28% 不到一個月

22% 1~2個月

20% 目前還沒拿到

14% 2~3個月

9% 3~6個月

7% 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