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城鎮化調查報告精選

文思屋 人氣:2.63W

一、概述

城鎮化調查報告精選

十八大後,我國城鎮化進入新一輪發展階段。雖然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0%,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背後潛藏的諸多矛盾、問題也日益凸顯。而解決當前的矛盾和問題是城鎮化提升的重要內容。本文淺析了中國城鎮化過程中一些問題,並就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對策給予了相應的分析。60年城鎮化發展,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城鎮化之路在一個農業分量很重、正在加速工業化的大國,如何發展城鎮化,是一個沒有任何先例可循的全新事業。60年間,我們根據自己的國情,走出了一條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道路。60 年前剛剛建立的新中國,面對貧弱的局面,首先升騰起的是工業化的夢想。正是工業化的發展,帶動著城鎮化的程序。第一個五年計劃156項重大專案帶動了城鎮快速發展,城鎮化水平提高了5個百分點。而在改革開放後,城鎮化的步伐明顯加速,關於城鎮化路徑的選擇也成為議論的焦點。

二、什麼是城鎮化

“城鎮化”,是由我國學者創造的新詞彙。1991年,辜勝阻在《非農化與城鎮化研究》中使用並拓展了“城鎮化”的概念,在後來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國的城鎮化概念,並獲得一批頗有見解、影響較廣的研究成果。與城市化的概念一樣,“城鎮化”也有眾多解釋。一般學者定義城鎮化,就是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數量增加,城鎮規模擴大的一種歷史過程。城鎮化作為一種歷史過程,不僅是一個城鎮數量與規模擴大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城鎮結構和功能轉變的過程。這一歷史過程包括四個方面:一,城鎮化是農村人口和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過程;二,城鎮化是第二、三產業向城鎮聚集發展的過程;三,城鎮化是地域性質和景觀轉化的過程;四,城鎮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識在內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擴散和傳播過程。概括起來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轉移和職業的改變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演變;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城鎮人口和城市數量的增加、城鎮規模的擴大以及城鎮經濟社會、現代化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城鎮化的核心是人口就業結構、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化過程和城鄉空間社群結構的變遷過程。城鎮化的本質特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農村人口在空間上的轉 換;二是非農產業向城鎮聚集;三是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勞動力轉移。對城鎮化的特徵,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這對進一步理解其本質特徵是有益無害的.。

三、城鎮化發展的問題

1.城鎮人口增長過快。從一定意義上講,農村城鎮化既可使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 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但同時也會加重城鎮水、電、燃氣等資源消耗的負 擔,增加生活垃圾、廢氣、汙水等廢棄物的排放。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自然伴隨著 人口增長。但增長過快,一旦其產生的各種廢棄物排洩量超出了城鎮環境的承載能 力和自淨能力,就會帶來城鎮環境汙染。然而據調查研究表明,近幾年來我國的小 城鎮人口急劇增長。大量的人口流進小城鎮,這無疑給小城鎮的交通、住房、教育 醫療等基礎設施帶來嚴重的考驗,同時大量的待業者就業困難,這將給嚴重影響城 市的社會治安。

2.小城鎮建設缺乏巨集觀規劃,土地資源浪費嚴重。目前我國的都市計畫仍侷限 在大城市,新興小城鎮的建設基本處於缺乏規劃的無序狀態,小城鎮的建設帶有很

大的隨意性,城鎮佈局零亂,工業區、居民區等交錯分佈,沒有明顯的功能分割槽, 不僅給城鎮的管理帶來不便,同時也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增加了環境治理的 難度;有的小城鎮甚至放棄已經形成的原有集鎮,重新徵地建設新城鎮。城鎮的水、 電、煤氣、通訊等基礎設施佈局、存在重複佈局、施工的現象,不僅造成人力、物 力和財力的巨大浪費。城鎮建設用地的集約化程度降低,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使 農村人與地之間的矛盾變得更為突出。

3.鄉鎮企業中的環境問題。農村城市化發展的核心是鄉鎮企業。鄉鎮企業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我國鄉鎮企業的顯著特點是佈局分散,在環境管理不便、汙染治理困難的難題。此外,鄉鎮企業一般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落後,裝置陳舊,職工和管理人員的素質低,企業短期行為嚴重,往往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效益。由於鄉鎮企業自身的特點,建立完善的環保設施和配套的汙染治理設施是鄉鎮企業在經濟上所不能承受的,同時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也缺乏應有的環境意識,致使現今眾多鄉鎮企業中嚴重環境問題的產生難以避免。

4、謂“被城鎮化”,可分解為土地的“被城鎮化”和農民的“被城鎮化”。最近輿論熱炒的“鬼城”蔓延,就是土地“被城鎮化”的集中體現;而農民的“被城鎮化”,則是指一些地方的農民被強制交出原有的承包土地、宅基地和住房,得到的只是新型社群的一套樓房和少量補償,社保、教育、醫療、衛生、就業等都付諸闕如。這樣一種“城鎮化”,實際上演變成了一場新的“圈地運動”,其本質是對農民利益的剝奪。它一方面加劇拉大了貧富差距,製造和激化官民矛盾,埋下社會不穩定的種子;另一方面又製造出大量“空城”、“鬼城”,放大並積累了房地產業本已存在的泡沫,催生出產業危機和金融危機,與中央推進城鎮化的宗旨和目的南轅北轍。

四、城鎮化過程中婚姻問題

我們根據問題釋出了調查問卷

如果您選擇戀愛物件  [矩陣單選題]

您父親對您選擇結婚物件的意願

五、問題分析:

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在兒女婚姻的問題上有些許的小改觀,北京的家長都願意自己的兒女找北京的物件,同時也有部分家長的觀念改變了,同意自己的兒女找個外省事的物件這是一個觀念的轉變,然而兒女的個人意願,也有所轉變,婚姻是一般社會人的人生中必然經歷的階段,美滿幸福的婚姻離不開對婚姻本身恰當合理的認識,作為高階知識分子的當代大學生,他們是如何看待“婚姻”這一概念的呢?對於婚姻與愛情的關係,0.74%的受訪者認為“婚姻必須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其餘9.26%的受訪者認為“婚姻中有愛情最好,沒有也無所謂”。同時在如何定義婚姻的問題上,81.48%的受訪者選擇“婚姻是愛情的昇華”,

3.7%的受訪者選擇“婚姻是愛情的墳墓”,1.85%的受訪者選擇“婚姻是繁衍後代的義務”,另有12.96%的受訪者發表了其它看法,在此不一一列出。另外對於婚姻與金錢的關係,88.89%的受訪者表示“要累積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與相愛的人結婚”,5.56%的受訪者表示“只要有愛情就可以結婚,不需要考慮金錢”,5.56%的受訪者表達了其它觀點,在此不一一列出。由此不難看出,在大多數當代大學生的心中,“愛情”仍然是決定婚姻的關鍵性因素,但這個“愛情”並不是獨立於其他一切存在的,而是與現實環境緊密相連的,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保證才能做出結婚的決定。當然也有小部分人(5.56%)把婚姻看做“純粹的愛情”,不需要其他東西,這種看法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但我們並不提倡,因為無數事實證明只有愛情的婚姻其實是難以維繫的。在回答“結婚是否只是兩個人的事”這一問題時,72.22%的受訪者選擇“不是,要考慮家人或朋友的感受”,20.37%的受訪者選擇“是”,7.41%的受訪者選擇“不是,要為下一代著想”。而在看待大學戀愛與婚姻的關係上,87.04%的受訪者表示“真心相愛的話,大學戀愛有可能會發展成婚姻”,7.41%的受訪者表示“大學戀愛只是玩玩而已,與婚姻無關”,5.56%的受訪者發表了其它看法,在此不一一列出。可以看出,大多數當代大學生在大學戀愛時就已經多多少少地考慮以後會不會結婚的問題,在考慮這一問題的時候,他們還會顧及身邊其他因素,而不光是兩個人之間的感覺。在戀愛的時候我們只是與對方的“現在”相處,只認識他或她目前的一切或大部分。一旦結婚,就意味著不僅要接受對方“現在”的所有,而且要接受對方的“過去”並與之一起開展新的生活。“過去”包括他或她的父母至親、生活習慣、成就或挫折,以及可能影響現在的一切往事。戀愛不必涉及家庭,而婚姻必須涉及家庭,並且婚姻本身就是為了建立新的家庭。這樣看來,用概念來形容戀愛和婚姻更為妥當,這是人生的兩個有密切關係但很不相同的概念,互相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替代互換。雖然都是以兩個人,即使是相同的兩個人為主體,但涉及的內涵卻有很大的差別。戀愛與婚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各自針對兩個不同的範疇,如果在一個範疇裡運用屬於另一個範疇的概念,並被這個錯位的概念引導行事,則做錯事的機會就會大增。也就是說,如果在戀愛的時候要考慮很多在結婚時要考慮的問題,那麼你的戀愛就難以得到真正的快樂。例如,交男女朋友時就要立即考慮家裡人是否同意接受,而不是關注兩個人本身是否真的適合一起生活?如何使兩個人相處得更快樂甜蜜?等等。反過來,到了結婚的時候考慮的問題卻與戀愛時仍然一樣的話,婚姻也難以圓滿。

六、結束語

城鎮化的更好發展將推動我國城市與農村、第二三產業與第一產業合理發展。因此,認識好城鎮化發展的問題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其中存在的問題。建設生態的、和諧的發展模式,以推動我國城市、農村的發展,推 動我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