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高等教育調查報告

文思屋 人氣:1.1W

教育調查報告要怎麼寫IE呢?下面本站小編整而來高等教育調查報告,歡迎閱讀!

高等教育調查報告

  高等教育調查報告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擴大教育開放,加強高等教育大資料建設,全面瞭解我國高校國際化發展狀況,受教育部委託,今年5月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正式開展“2017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狀況調查”工作。此次調查收到556所本科高校填報的問卷,內容包括國際化戰略、組織與管理、教師、學生、課程與教學、科研、中外合作辦學、境外辦學、國際交流與合作等9個方面的57項指標。

報告介紹了高等教育行業相關概述、中國高等教育產業執行環境、分析了中國高等教育行業的現狀、中國高等教育行業競爭格局、對中國高等教育行業做了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及中國高等教育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您若想對高等教育產業有個系統的瞭解或者想投資高等教育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014年,全國高等教育在校生3431萬人,較2013年3460萬人減少29萬人;畢業生人數達到727萬,比2012年的699萬人數增加26萬。其中,普通高等學校教職工234.46萬人,比2013年增加4.83萬人。普通高等學校校舍總建築面積87196.1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裝置總值3731.08億元。此外,我國高等教育招生數和在校生規模持續增加。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發展空間巨大。

國內高等教育中不但存在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之間的競爭、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競爭,同時隨著留學熱高漲,國內高等教育業面還臨著國外高等教育的競爭。為此,教育部不斷加強和促進中外高等教育的合作。

當前公辦高等學校和民辦學校都走特色化道路,但公辦高等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又有國家政策的扶持,產學研一條龍,比民辦學校起點高、速度快。我國高等教育市場的市場集中率仍然非常高,民辦高校無論是從學校數量還是從培養學生數量上都只佔絕對少數,在校生與招生數量的增長以及實現大眾化的絕對主力是公立高校。另外,我國高等教育區域化特徵和矛盾日益顯現,在和諧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政策環境引導下,近些年來,我國對於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發展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著力完善高等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區域間和各類高等教育的和諧發展。

中國高等教育在經過大規模擴招以後,已進入了一個比較穩定和更加有序的發展階段,這對於高等教育的協調健康發展走非常有利的。到2017年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將達到3350萬人,在校生3080萬人,其中:研究生17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36.0%."十二五"期間,將優化高等教育巨集觀佈局結構。將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加快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重點學科建設為基礎,繼續實施"985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繼續實施"211工程"和特色重點學科專案。按照國民經濟佈局和城鎮化體系建設要求,完善中央部屬高等學校和重點建設高等學校的戰略佈局,加強區域高等教育中心建設,形成與國家生產力佈局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銜接的高等學校佈局結構。推進高等學校有特色、高水平發展。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強化特色,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為高等學校創造開放、公平、有序競爭的發展環境,使各類高等教育都能湧現出一批有特色的一流學校。

報告目錄:

第一部分 高等教育產業環境透視

第一章 高等教育行業發展綜述

第一節 高等教育行業定義及分類

一、高等教育定義

二、高等教育分類

三、高等教育的社會地位

第二節 高等教育行業特徵

一、幾種高等學歷教育方式對比

二、教學理念

三、課程綜合

四、發展歷程

五、學歷認證

第二章 高等教育行業市場環境及影響分析(PEST)

第一節 高等教育行業政治法律環境(P)

一、行業管理體制分析

二、行業主要法律法規

1、《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

2、《教育部關於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4、《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

5、《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

三、行業相關發展規劃

四、政策環境對行業的影響

第二節 行業經濟環境分析(E)

一、巨集觀經濟形勢分析

1、GDP執行情況

2、財政收入分析

3、居民收入分析

4、中國CPI波動情況分析

二、巨集觀經濟環境對行業的影響分析

第三節 行業社會環境分析(S)

一、高等教育產業社會環境

1、中國人口規模

2、中國人口就業情況

高等教育調查報告二

國家十三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制定中,對於教育的長期規劃,我們需要有更長遠視野,這其中基本資料,基本依據,就是我們基礎教育的發展情況。近日,中國教育線上根據教育部以及國家相關部門釋出的近數十年,尤其是近20年的資料,進行了梳理,整理,釋出了《2017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希望從較長時間維度上,反映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與情況,為教育的長遠發展與規劃,以及決策,提供一些參考,一些資料支撐。

《2017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按不同教育階段,即學前教育,國小階段,國中階段,高中階段以及教育投入等進行了介紹。同時,針對重大的留守兒童問題,報告做了專門的關聯分析。考慮到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的對等性,對於中等職業教育也進行了梳理分析。

根據報告可以清晰地看到,雖然人口出生率不斷變化,但我國人口下降的大趨勢不可逆轉,雖然在2000年以後,我們迎來一個新的人口出生高峰,但是,近10餘年,每年新生兒數量長期維持在1600萬左右,比上一個高峰少了1000萬,這也構成了我國基礎教育與教育的基本供給構成。

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的各個階段的招生人數與在校生數均呈下降趨勢,近年基本探底,趨於穩定,雖有區域性反彈,但並未形成根本性的逆轉。這裡面比較特殊的是學前教育,在國家的大力重視與支援下,學前教育經歷了一個歷史上最大快速的大發展時期,無論入園率與在校生數,都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讓人欣喜。

從1997年開始,國小招生人數從2500萬減少至2014年1658萬,國小教師數量在這一時期也同步減少。伴隨國小招生數量下降,國中招生人數從2001年也開始直線下滑。已經從最高峰時每年招生2263萬人,下降至2014年的1448萬人。與招生人數和在校生總量的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中階段教師數量保持了平穩,甚至略有增長。

伴隨學生數量的增長,普通高中階段教師數量近年來一直呈增長趨勢,2014年教師數量達到166萬人。與基礎教育其他階段相比,是唯一明顯增長的一個群體。到2014年高中階段師生比下降至14.4,但仍然明顯高於國中的12.6。

資料顯示,近年中職教育下滑明顯,無論是招生數,還是在校生數量,遠遠低於普通高中,中職招生人數佔高中階段招生人數比例連續5年下滑,已經由51.1%下滑至43.8%。在校生達到1802.9萬人,這距離2017年預定目標值差距達20%。

因為生源的絕對減少,高等教育已經從大眾化快速邁向普及化,近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明顯加速增長,近3年增長了10.6個百分點,達到37.5%,遠遠高於前10年的增長速度。

資源均衡問題實際不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與地方經濟直接相關。2013年北京地區基礎教育階段生均經費平均28668萬元,而河南僅為5458元、貴州為6872元,差距達到5倍左右。與此相關,2017年北京高招本科錄取率約為71.8%,位居全國第一,遠遠超過河南44.4%,廣東37.1%,貴州39%,而全國的本科平均的錄取率則為38.9%。上海也同樣,遙遙領先於全國其他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國家的教育投入多數都投入在基礎教育領域。培養一個國中生國家投入是9258元,但是一個大學生僅有15592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城鎮化比例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父母進入城鎮務工。隨之而來,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數量越來越多。到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共1294.73萬人,佔全國兒童數量比例9%。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農村留守兒童共2075.42萬人,佔全國兒童數量比例14.5%。留守兒童已經成為中國發展中的矚目問題,困難問題,亟待解決。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隨遷子女在當地學校就讀政策。北上廣是典型的人口流入地,也最具代表性。報告顯示,2013年義務教育階段非京籍學生佔比43%,達到47.3萬人,而高中階段減少至11.4%。廣州義務教育階段非本地戶籍學生比例達51.2%,高中階段比例為27%;三地相比,顯然廣州或者說廣東的政策明顯更有利於孩子隨父母就讀,而不是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