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合集5篇

文思屋 人氣:2.42W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合集5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除了我們調查內容的收穫,我認為這些調查中所碰的壁也教會了我們許多。在隨後的實踐日子裡,它能使我們更快的調整過來,真正的走向社會去實踐,在陽光中收穫快樂。20xx年7月7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它是盧溝橋事變紀念日,但是對於我們公共管理學院三下鄉隊伍來說,今天還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下鄉”。‘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們的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並不是“下鄉”,因為我們所服務的解放街道屬於定海城區。但是我覺得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這是一次思想上的“下鄉”。從小到大,我們都被灌輸著這樣一種思想,那就是學生的任務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掌握好,其他的基本上與我們無關。所以我們主觀上往往認為書上的知識才是正確的,而對於社會這個大課堂,我們卻嚴重缺乏瞭解與關注。

此次我們解放街道社群調查分隊主要圍繞社群老人養老、外來人員子女管理等三個課題依次展開。可以說,這些群體都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也是我們國家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問題存在比較多的群體,同時也是我們一直以來比較關注的群體。由於種種原因,基層政府部門的決策往往很難落實。通過走訪群眾,我們瞭解到了一些現實的無奈,比如一些老人對社群娛樂設施的建議和對老年大學的嚮往,由於種種原因卻不能實現。這更激發了我們為基層發聲的強烈願望。

但是走出課堂,走到夏日的陽光下,走到社群群眾裡,我們又發現了我們所學知識的匱乏,反而是社群的一些居民給我們上了課。在我們發放調研課題問卷的過程中,我們才真正對自己設計問卷的幼稚程度有了最為直觀的認識。“可以多選嗎?”“我家沒有老人怎麼填?”一句句問話毫不留情的揭示出了我們問卷中的種種漏洞。在相互的經驗交流中,隊員們普遍反映自己經常吃到閉門羹。其實,排除一些居民不願配合的個別客觀因素,我們的調查方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一些居民不識字,有些受訪人員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如個體經營戶),他們自然不會積極的來配合你的調查活動。

當然,除了我們調查內容的收穫,我認為這些調查中所碰的壁也教會了我們許多。在隨後的實踐日子裡,它能使我們更快的調整過來,真正的走向社會去實踐,在陽光中收穫快樂。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大學生都開始面對現實,走向社會。打工無疑是很好的途徑,甚至在校園內形成潮流。這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的觀念變化。觀念的變化帶來的各種現象則值得我們關注。

89%的老師和家長支援大學生假期打工,他們認為大學生通過打工不僅可以鍛鍊適應社會的能力,還可以讓課本知識得到實踐。僅有11%的家長和老師不支援孩子平時打工,他們認為那樣會耽誤孩子的學業。有78%的人認為大學生打工是為了鍛鍊自己,17%的學生認為打工是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也減輕自己的壓力,有5%的老師和家長認為大學生打工是為滿足自己的個人慾望。

在打工時是自己找還是通過中介機構?有的同學是通過中介機構的,他們認為中介還是比較可靠的,雖然收費有點貴,最終還是找到了比較滿意的工作。不要被一些中介矇蔽,要慎重。有的是自己在外面貼傳單,自己宣傳,效果也挺好的,

打工受騙:

一:中介詐騙 有一些非法的中介機構,抓住了大學生缺少社會經驗、同時又掙錢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額的中介費卻不履行合同,不及時地為大學生們找到合適的工作。

二:亂收押金 有些用人單位聲稱為了方便管理,嚮應聘者收取一定數額的押金或者保證金,並許諾工作結束後退還,然而工作結束時大學生只能領到工資,保證金卻不見了蹤影。

三:直銷、傳銷本來是以銷售人員的名義上崗工作,公司卻讓應聘者如法炮製去哄騙他人,

騙力:

一:剋扣工資

二:網上欺騙有的在網上釋出資訊,要求應聘者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工作,比如翻譯、創作等。然而學生從網上把內容發過去之後,就會被告之不能採用,其實他們已經利用了學生們的資訊或智力資源,但是在網上很難取證。

騙色:一些不法之徒往往把目光盯在女學生身上,利用大學生社會經驗少、輕易相信人的弱點,進行犯罪活動。

 規範打工問題: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社會上打工兼職的在校大學生一旦合法權益被侵害,勞動監察部門一般情況下不接受其維權投訴,大學生要維權,只能上法庭打官司。但昂貴訴訟費用、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往往令貧寒學子望而卻步。

在校大學生打工維權難是一個普遍性問題,癥結之一在於現行《勞動法》並未將在校大學生包括在調整範圍內,在校大學生只能通過法律訴訟來維權。一般情況下,大學生所要爭取的不過幾百上千元錢,但訴訟成本可能高達好幾千元。並且還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打官司打不起,只好忍氣吞聲。但他們的合法權益如何來維護呢?四川大學法學院教師、法學博士莫小雨認為,解決在校大學生打工維權難,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制度保障,對現行《勞動法》進行修改,把在校學生包括進其調整範圍,切實降低他們的維權成本,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此外,一是政府加大力度宣傳勞動法律法規;二是假期到來之前,高校讓大學生們掌握相關知識以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三是工商等職能部門在企業辦理或換髮相關證照時,通過培訓或簽訂責任書等形式,督促其遵守勞動法的相關規定,必要時將這一內容作為“市場準入”門檻。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時間:20xx年2月1日---2月8日 人物:20名大一-大三年級學生 內容:關於壓歲錢的金額與用途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家人、親朋團聚,歡天喜地的日子。人們走訪親戚,互相送禮也是不可少的。每到除夕之夜,我們將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

春節給孩子壓歲錢是我國的傳統習俗,體現了長輩和晚輩之間的情感溝通。中國小生的“壓歲錢”使用問題已成為各種媒體關注焦點問題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壓歲錢也水漲船高,少則幾十,多則數百。如何用好“壓歲錢”,已成為家長、孩子和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那麼,青少年們會用壓歲錢做一些什麼呢?他們用壓歲錢用得恰當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利用寒假期間對我的朋友們進行了一次壓歲錢使用情況調查。

我在調查前精心設計了幾個問題,分別從“收到壓歲錢的金額”、“如何分配使用壓歲錢、是否理性對待壓歲錢以及壓歲錢由誰保管”等方面。

我共採訪了20位朋友,經過細緻研究,得到以下調查結果:

收到壓歲錢金額調查表

調查顯示:5%的同學壓歲錢在200-300元之間和400-500元之間,10%的同學壓歲錢在600-700元之間,25%的同學壓歲錢在800-900元之間,30%的同學壓歲錢在1000-1500元之間。15%的同學壓歲錢在1500-20xx元之間。20xx元以上佔10%。調查得知,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學們的壓歲錢也比較多,其中1000~1500元之間的居多。

關於壓歲錢用途調查表

調查顯示:20%的同學會把壓歲錢用在購買學習用品上;15%的同學會把壓歲錢用在吃、喝上;10%的同學會把壓歲錢去旅遊;30%的同學會把壓歲錢存入銀行;25%的同學會把壓歲錢用在其他方面。經調查得知:在這些收到壓歲錢的同學中,多數都能合理使用,有的上繳給父母一部分,多數由父母將壓歲錢存入銀行,當然也有的往往出手很大。

能拿到壓歲錢當然很高興。可以用壓歲錢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看重壓歲錢數額的多少,他帶給我們的是節日的氛圍和親情的`感動。隨著年齡的增長,壓歲錢越來越多,說明長輩們已經看到了我們的成長,壓歲錢的使用更要科學、合理,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針對同學們對壓歲錢合理使用的問題,我給同學們提了以下幾個建議供參考:

(1) 把過年期間收到的壓歲錢用來交保險費,這樣不但可以減輕家長們的經濟負擔,又可以培養我們的家庭責任感,在家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小主人。

(2) 可以把壓歲錢其中的一部分用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對他人付一份關愛,從小成為一個有愛心,愛幫助別人的人。

(3) 可以把壓歲錢的一部分用來買一些有益的書籍,增加課外知識的閱讀,從小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4) 可以買一些水果或食品來孝敬長輩。因為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通過這次調查,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壓歲錢雖然是對我們是一種獎勵和鼓勵,但我們卻不能因自己的願望而亂揮霍壓歲錢。我們應該崇尚節儉,不隨心所欲、學會理財,不亂花錢財。把壓歲錢用在有用的地方,這樣壓歲錢才顯得更有意義。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之後,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為了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隨著全國大學擴招完成,“大學生就業難”也成了一個突出的問題,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實踐報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訊會議上就說: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說XX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XX年可能是最複雜的一年,整個巨集觀層面就業形勢就很嚴峻。XX年的畢業生人數630萬,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之大可想而知。

面對“大學生就就業難”的現狀,政府通過多方面措施幫助大學生就業。拓展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通過國家投資促進就業之外,同時大學生自主創業被視為解決就業難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大連市是一個高校聚集的地方,目前有22所高校,在校大學生近26萬,如何解決每年數量巨大的大學生就業成了大連市政府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大學校園裡,有大學生一心想找到好的工作卻不知道該怎麼起步,有些同學嘗試著接觸社會,還有一些同學已經開始利用學校社會提供的一些資源開始進入企業實習。“就業”對大學生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也不再抱著高不可攀的神祕感。但是對於大學生如何找到心儀的工作大家還是很迷茫,雖然有許多成功的學長來學校傳授經驗並給予我們中肯的建議。但是“實踐出真知”,大學生到底在校期間需要培養怎樣的技能,大學生該如何選擇企業,國家對大學生就業有怎樣的扶植政策?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實踐團隊開始了我們的探索之路,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實踐報告》。

主題1大學生就業觀調研時間:XX年11月1日

要想解決問題,就要先從原因下手。我們通過各方面渠道瞭解了當前的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相關資訊,以便更準確地分析應對就業問題的方法。

XX年11月1日,我們在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發放調研問卷,本次調查問卷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涉及範圍較廣。

我們將團隊分成三組,各自有各自的地點,物件。在發放問卷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深入寢室,耐心講解來意,同學們的反應大不一樣,有的同學積極參與,但也有少數同學積極性不高。當我們敲開一個個門,喊住一個個路人的時候,都要攢足足夠的勇氣,我們也在過程中鍛鍊了自己,這種機會很難得的。當我們說出問卷的內容時,他們表示希望能從我們這裡得到一些關於大學生就業的資訊,對此我們給予了積極迴應,並將我們瞭解的資訊告訴他們。

經過分析和總結,我們認為當前大學生對就業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對於第一份工作的態度,選擇積累經驗和精挑細選的同學明顯多於不惜代價找以一份高收入的同學。這說明大學生對於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定的規劃,眼光都比較長遠,較以前只顧眼前利益有了很大提高。

2、在企業型別選擇上,學生對政府機關、外資企業、私營民營、國有單位、事業單位等都有自己的選擇。但在自己創業上同學們都紛紛表示希望先進入企業中獲得一定的經驗及支援才會考慮。

3、在就業城市中,選擇留在畢業城市和去大城市發展的同學佔多數,並紛紛表示在這些地點有較大的發展機會。但很少人會主動選擇去西部等欠發達企業,這表明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還有待於提高。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筆者於xx年12月對jy大學的學生做了愛情觀的問卷調查和網路調查。在對jy大學各系、各年級學生關於愛情觀的抽樣調查中顯示:當今的大學生的愛情觀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談戀愛這在大學校園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學生有自己的戀愛觀,約91%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戀愛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贊同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談戀愛,68。5%的女生認為大學生戀愛可有可無,一切天註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為主佔55%。佔80%的學生認為大學的愛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在談到愛情的標準時,佔71。5%的學生認為愛情應以感情為基礎,70%的男生認為愛情應是隨緣的,而只佔6。5%的女生相信隨緣,但相信以金錢,外貌等為基礎的愛情佔了一部分,主要表現為女生佔11%。儘管多數人認為大學生談戀愛很正常,但對愛情的信任度上佔70%的學生認為大學生的

愛情可信度不高,畢業意味著分手,很難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認為大學的愛情是忠貞的,可信度甚高;佔18%的文科女生認為大學生戀愛可以發展為婚姻。

綜上,通過對jy大學生的抽樣調查表明:愛情表徵著兩個相愛的人連成的心,神聖不可侵犯,體現為大學生對愛情的認識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愛情,而現實的殘酷又給愛情加了矛盾的枷鎖,絕大多數的大學生不能很好地處理愛情與現實的諸般關係。同時,大學生對大學期間戀愛的認識又是片面的。

一、大學生的愛情代表著浪漫、理想化,但又無法擺脫現實的羈絆及殘酷

從jy大學網上調查蒐集的資料看:既有對現實的美好愛情的憧憬,如“愛情是神聖的、堅貞的”、“愛情如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愛,簡單而又簡約!我們的愛是建立在相互之間的需要上的!我們身邊的愛是輕輕的來,而又輕輕的走!沒有線,沒有頭,一切都是那麼的簡單而又簡約!”又有對現實

殘酷的無奈,如“難得一身好本領,情關始終闖不過,柔情蜜意,亂揮刀劍無結果。流水滔滔斬不斷,情絲百結衝不破。刀鋒冷,熱情未冷,心底更是難過。無情刀,永不知錯,無緣份,只嘆奈何,面對死,不會驚怕,離別心悽楚。人生幾許失意,何必偏偏選中我。揮刀劍,斷盟約,相識註定成大錯。”又有對愛情的無奈,如“愛情如流沙”,“愛是什麼?相愛,不就是兩個人你愛我,我愛你,還有我現在想的是現在相愛,以後會怎麼樣呢?會結婚嘛?所以我很猶豫,我很彷徨”。因此,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充滿著浪漫與高尚,又逃不脫現實的殘酷。無怪乎,有人說:“大學不談戀愛,大學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現實的愛情從來就沒有“世外桃園般的愛情”。

二、大學生的愛情觀既讓人充滿嚮往,又很脆弱

大學生朝氣蓬勃,有理想,有上進心,而對永恆的話題──愛情,既嚮往,又缺乏理智。在調查中佔41。5%的女生認為大學談戀愛是一時的好奇,經歷了十二年寒窗之苦、大學聯考的艱辛、無硝煙瀰漫的戰場的拼搏,進入了象牙塔,青少年壓抑久的心終於得到了釋放,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已經改變了高中的那種只有讀書為大學聯考的觀念已不復存在了,思想放鬆了,再由於處於青春騷動期的大學生終於找到了釋放情感的方式--談戀愛。由於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日趨成熟及對人生認識的完善,自然對愛情有了現實的變化。在調查中,佔13%的男生認為大學戀愛的一個目地是為了生理的需要,佔20%的男生認為大學生戀愛同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58%的學生則反對同居,認為同居是對道德的一種敗壞;而約9%的文科類的女生認為同居無所謂,感情已達某種程度的時候,那也無可非議,只要雙方合適就可以,這可能與其所接受的知識、認識及感性思想的濃厚等有關。約佔60%的學生則認為愛情應該專一,忠於彼此,這成了主導思想,看來當代的大學生還是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思想道德觀趨於良性化發展。一部分的女生認為如果可以找到更好的,會考慮換男朋友,追求更加完美的愛情,體現了對愛情的理想化,缺乏理性,談戀愛只是憑著自己的感性認識,缺乏成熟的分析。這樣一來,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愛情信任度的下降。佔70%的學生認為大學生談戀愛可信度不高,但不會完全、堅決地反對戀愛,因為對消費者的大學生而言,婚姻是遙遠的事情,還談不上責任與義務,大學時代談戀愛也無可厚非;對愛情的認識,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比較成熟的表現,在被調查的大三、大四的學生中,佔60%的人主張戀愛應結合社會現實,家庭實際,經濟能力等,少了魯莽和隨便,多了成熟、理性的思考。三、大學生的愛情觀又是不協調的

在調查中表明:佔30%的學生認為找男(女)朋友必須有“為共同理想奮鬥的決心”,其中藝術類的學生佔了10%,而佔60%的理科類男生認為女朋友必須是純潔堅貞的,佔20%的文科類的女生希望找個“在無聊時可以談談心的伴侶”……這些結果顯示:男、女學生對愛情伴侶的取向有著很大的不同,而文、理科又有明顯的差別。追究原因,可能是各自的文化知識層面、接受教育程度、道德觀念、對現實的瞭解認識和對未來的計劃等不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