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中國留守兒童調研報告

文思屋 人氣:1.21W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越來越多的出現老齡化以及幼年化,形成了一種年輕力壯的青年奔向大城市去賺錢,家裡只留下年邁的父母以及幼小的孩童,下面是YJBY三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中國留守兒童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中國留守兒童調研報告

中國留守兒童調研報告【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轉型,在如今特殊的歷史時代中,大量的農村勞力湧向城市,在這股社會洪流中,堡子鎮這個小鎮自然也融入了社會大潮。大量的剩餘勞動力走出了家門,只剩下了老人與小孩子們,留守的爺爺奶奶與留守兒童太多太多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牽扯著老師們的心,留守兒童的教育被學校高度重視,為更好地教育好祖國的新一代,讓留守兒童在健康的環境中學習成長,堡子國小在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並就這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調研,這次調研重點針對四、五、六三個年級進行,因為這些年級感知認知能力較強了,對於父母外出的感受更加深刻,並且能表述清楚自己的感情。

一、 堡子國小留守兒童基本情況。

堡子鎮在會同縣來說是一個相對較大的鎮,全校學生共861人,其中留守兒童有569名,佔全校總人數的66。而四、五、六三個年級的留守兒童只這幾個年級總數的58。出現了低年級留守兒童相對較多,高年級的相對較少的情況。老師行了分析,其原因可能有這些,首先是因為孩子的原因,因為長年的在外打工生活,父母與孩子的距離遠了,起初並不太引起父母的關注,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因為長期缺少父母關愛而長大的孩子,性格方面與父母所期望的相差太遠了,家長們感覺已經管不住孩子們了,想在他們這個時候努一把力,挽回一點,儘自己為人父母的心意吧。另一個原因是經過幾年資本的積累,早年出去打工的父母現在有了一定的本錢,回來自己家鄉發展了,少掙點錢,孩子是最重要的。

本次重點調研的孩子在9到12歲之間,從孩子們生活的家庭環境、學習狀況、心理狀況三個方面進行調。首先家庭環境方面,在這些留守兒童中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佔了三分之二,這此孩子百分之九十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其餘是和親戚住在一起,這種隔代教育或者隔了一層山的教育最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父母一年回來一次的佔了百分之八十多,其餘是半年回來一次,雖然孩子們表示自己的父母每個星期都給自己打電話聯絡溝通,但因為長期不見面,電話上的話有的也少得很。但另一方面又都強烈是自然地想念遠方的雙親。但內心有的已經慢慢地疏遠了。所以他們一遇到困難,就只能向同學和朋友訴說,很少選擇向父母訴說的。而與他們玩得最多的是同學和朋友,父母遠在天涯,而爺爺奶奶老了,有的還要照顧好幾個孫子孫女,能管好吃喝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經過調研總結出留守兒童的特點有:

(一)學習積極性不高,自控能力差

因為留守兒童是祖父母與親戚帶的,他們一般只管好孩子的吃穿住就行了,沒有精力出沒有責任去管理孩子們的學習,學習上沒有人督促與監控,加上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這種能力得到了空前的膨脹,很容易形成學習上懶散的習慣。在學校違犯紀律,拖欠作業,不愛學習的留守兒童佔的比例很多,是一大片。老師們感覺,現在教書壓力很重,學生真的好難教。

(二)性格孤僻但暴躁,內向而易逆反

在調研中與老師們交談中發現,每個班都有幾個這方面極典型的例子,內向的學生一問三不理,與同學老師都不願意交流,對一切失去興趣。一旦遇到什麼事情卻又不能冷靜對待,而是以極端的方式發洩,或者更加沉默,或者極力反抗,有的甚至一怒就動武。就算是老師也一樣的頂撞不誤,長幼觀念全無,難以疏導。

(三)物質上的富有,感情和親情的淡漠,

其實他們本來就是在這種缺少關愛的環境下成長,儘管監護人如爺爺奶奶也疼他們,但哪比得上父母的愛呢?這是一種世間最親最本能的感情,從小就讓他體會得少,又怎麼能指望他們對周圍的人與事產生多麼深厚的感情呢?有的父母為了彌補對孩子們的虧欠,有的每天給孩子五元或者三元的零花錢。但這錢不是感情的縫合劑,只會讓孩子養成對物質過分的追求與依賴,更加地缺少感情。

二、 學校針對留守兒童進行的一些教育方法。

其實這幾年來,為了教育好這些留守兒童學校是想了很多辦法,花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具體大的舉措有如下這些。

(一) 開展“關愛貧困留守兒童,百名老師下農莊”的大型家訪活動。

這個活動已經在堡小進行了兩年了,每個學期,學校規定每個班確定家訪物件,特別是留守兒童作為重點家訪物件,老師們對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進行全面的瞭解。經過家訪,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很不容樂觀。祖父母表示對孫子孫女的教育力不從心,事務多,孩子們不聽管教,反而把全部希望寄託在學校。有的監護人則根本不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家訪的老師在田間地頭找家長們說了幾句話,他們又忙著去做事了,根本沒時間和老師們溝通孩子的教育問題。說隨其自然吧。但有一部分還是起作用了的,家訪的老師與監護人互相把孩子在學校與家庭的情況做了溝通,達成了教育共識,找到適合教育孩子的切入點,這樣對留守兒童好一些。儘管如此,堡子國小一如既往地堅持大型家訪活動,終於讓家長們瞭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答應與老師共同管理好孩子。另一方面我們也更加理解孩子們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個性了,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了,而是想辦法耐心疏導與教育他們。

(二) 對留守家長開培訓會,讓他們掌握教育留守兒童的一些方法與技巧。

學校每個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其實就是留守家長會議,會和留守家長們溝通,建議幾種能讓他們接受的一些教育子女的建議,如提醒他們,要怎樣不溺愛,做到愛得有度,孩子們使性子爺爺奶奶一定得怎麼辦等。學校還召開了寄宿生家長會議,因為寄宿生其實基本上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了,而寄宿的話有老師管理,有的還有生活補貼,乾脆放學校寄宿算了。這些留守兒童是最讓老師們費盡心思的學生,對於調皮的難管的學生除了學校就沒地方管了。於是又專門召開寄宿生家長會議,讓學生輔導員與家長面對面談話,互相瞭解學生在家在校的情況,做好家校教育的銜接工作。

(三) 師生結成一對一幫扶物件。

每個老師都指定兩名到三名左右的留守兒童結成幫扶物件,就象母子父女一樣,抽一定的時間陪他們談心,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好有的放矢進行及時的教育,讓他們的困難得以及時有人發現,有人訴說,有人解決,儘量讓問題兒童不成為問題。

留守兒童問題不光是老師的問題,也是全中國的問題,是時代造成的,但原留守兒童時代早日結束,還孩子們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社會也會更加安定和諧。

中國留守兒童調研報告【二】

社會實踐時間:

社會實踐地點:

一、 基本情況

為了更多的瞭解留守兒童的心理道德素質等方面,加強與留守兒童的交流,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全面發展,以及增加我們的責任心,鍛鍊我們的能力。

我們小組十三個人策劃了這次關注留守兒童的活動,我們當時想到留守兒童大多在農村,所以目標就定在了農村。我們把目標定在了六安金寨,我們準備好了策劃書,每個人交二百作為費用。我們也上網查了很多關於留守兒童的資訊,瞭解到了現在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外出打工人員越來越多,這導致了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加。而父母在外出打工中,與孩子聚少離多,溝通少。由於沒有父母的關心和監督,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心裡及性格上出現偏差。留守兒童過早的承受了他們不該承受的東西,承受沒有父母陪伴的孤單,心理上的孤單等。事想,如果長期這樣下去他們會變成什麼樣?真的很令人擔憂。

我們這個小隊對留守兒童很有感觸,當時我們十三個人不約而同的決定關注留守兒童,這次暑假活動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我們隊長程東碧的大伯是他們那一所國小的'校長。我們瞭解到那所國小在山區,相當貧困,且留守兒童很多。經過多次討論和對那所學校的瞭解,我們最終決定去那所學校。

在準備的幾天裡,學校給我們統一了服裝,我們買了一些本子、筆和糖。我們還算了一下我們所需要的用費,還確定要走的路線。一切都準備妥當,準備出發。

二、 活動內容

我參加了暑期社會實踐,感觸頗多,我們這次活動的的主題是“宣傳科普知識,關注留守兒童。”我和我的隊友一起去了六安的金寨縣,那裡是山疊著山,除了山還是山。那裡由於山的阻礙,發展確實落後別的地方許多。雖然我在農村長大的,但是我的生活不算貧困,山裡的生活我從未體驗過,這次去了才知道,那山裡農村的生活很艱辛。正是因為山裡的貧窮,山裡的人們都出去打工了,留下自己的孩子給爺爺奶奶照顧,所以那些留守兒童需要我們社會的關心。

我們到了山區,我從來都沒有見過如此多山,孩子們對我們買的糖很感興趣,一個個都吃的津津有味。要是城裡的孩子看見這些糖果恐怕是理都不理。這次社會實踐讓我認識到我們身邊有許多需要關心的孩子們,他們需要愛,需要社會的關心。

我們小組的十三個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6月28日早上出發了,我們先從巢湖坐火車到合肥,這次火車早點了,有一位學姐由於睡過了頭沒能及時趕上火車而被丟下了,她去不了了,讓人遺憾。我們到了合肥,還有一個小時動車才來,我們一大批人就在街頭轉悠。從合肥到金寨坐動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動車真的很快,這是我第一次做動車。到了金寨縣城,我們感覺縣城挺破的,金寨縣城就坐落在大山環抱之中。交通閉塞,給人一種壓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