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2020年幹部春節回鄉調研報告範文(通用3篇)

文思屋 人氣:1.81W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0年幹部春節回鄉調研報告範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0年幹部春節回鄉調研報告範文(通用3篇)

幹部春節回鄉調研報告1

在春節期間,我按照縣直屬工委《關於在全縣機關組織黨員幹部開展春節回鄉調研活動的通知》要求,利用回鄉走親訪友的機會,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瞭解和掌握了不少來自家鄉的第一手資訊。現將回鄉調研成果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家瑤上村,位於小松鎮東南部,東與聳岡村隔河相望,南接琴江鎮湖下村,西接羅源村,北接石田村。村部駐瑤上,距鎮政府7.5公里。距縣城10公里。全村總面積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6.9畝,山地6165畝,水域690畝,人平耕地0.77畝。2003年轄13個村民小組,有總戶數420戶,總人口1494人。該村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菸葉、白蓮為主。該村貧困人口居多,為我縣“扶貧重點村”。

二、發現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仍然不夠完善。

藉著蘇區振興發展的東風,我村基礎設施建設已有極大改觀,劉坑至石田通村公路、三吾至城江、羊角寨至交壩等通組水泥路相繼修通,但與新建村路功能發揮不相適應的是村路管理養護方面的滯後。路修好才五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現嚴重破損了。可是,鄉村道路管養的主體責任與路政管理工作並不到位,誰來誰負責協調管理?誰來組織維修隊伍?誰支付維修資金?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棘手問題。俗話說,“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養護”,真不知這條承載著鄉親們美好願景的希望路能發揮多久作用?

(二)村民經濟收入來源單一

村民對集體活動參與度、積極性不高,村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教育重視不夠,就業、從業門路較窄,經濟來源主要靠農業收入,靠天吃飯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轉變。

(三)農村建設主體實力不強,新農村建設後勁不足

農村農戶之間個體條件的差異,給新農村建設的專案實施帶來困難。農民對新農村建設認識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農民由於小農思想的影響,不願將自己的舊房拆除,進行新農村建設,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農村建設的順利推進。

春節返鄉,真正深入到中國農村的最基層,雖說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卻足以讓我感受到這個小山村由裡到外的變化和日復一日的進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豐富了,幹群關係更加融洽了,黨和政府的許多強農惠農政策都落到實處了。但同時也必須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還很薄弱,農業經營方式依舊粗放,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鄉村的發展阻礙重重,農村人力資本存量嚴重不足等問題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老家的發展。相信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正確引領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鄉的面貌會越來越好,人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幹部春節回鄉調研報告2

今年過年,我們家人特別齊,兄妹親戚都回去了,真是個團圓年。這次回鄉過年,一改往年假期整天在家聊天、打牌的習慣,而是全家人一起來了個訪親出遊,看了看家鄉的變化。

家鄉交通

老家在吉安縣指陽鄉,屬於山區,發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頸都在路。前幾年,藉著新農村建設的東風,村幹部才終於在鄉村道路建設上花些心思。村裡那條夏天泥濘、冬天顛簸的土路終於真正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別看只是一條水泥路,它給老家人們帶來的可不僅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變,村裡有些年輕人買了車,搞短距離載人載物運輸等。路修好之後,鄉親們致富的途徑更加寬廣了。但與新建村路功能發揮不相適應的是村路管理養護方面的滯後。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現嚴重破損了。可是,鄉村道路管養的主體責任與路政管理工作並不到位,誰來誰負責協調管理?誰來組織維修隊伍?誰支付維修資金?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棘手問題。俗話說,“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養護”,真不知這條承載著鄉親們美好願景的希望路能發揮多久作用?

家鄉文化生活

每年過年,村裡最熱鬧的地方就在村上的小店裡,麻將、撲克、骨牌樣樣有,往年特別多。今年,村幹部倡議全體村民大年七年級進行宗族集會拜年,並舉辦了一些拔河、扛菩薩等積極健康的過節方式。因為外出務工人員多,年輕人回鄉結婚特別集中,新式婚禮流行,強調節約、低碳的文明方式正在散播。

家鄉教育

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農村老家培養出一個真正走出農村,脫離農業的孩子雖說要不了上百年,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鄰村黃老師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總是感嘆:這些年,學校裡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學,留在城市工作的學生十個手指數得過來。十多年前自己就讀的國小校園已經被廢棄。緊靠公路新建了一所村小,修了圍牆,蓋了新校舍,換了新桌椅,配備了微機室,學校教學的硬體設施完備,環境優良,圖書、文體器材、教學儀器等也都有相應的配套。可是越來越好的教學環境並沒有激發起孩子們學習熱情,目前國中畢業,高中沒念幾天就輟學在家的農村學生特別多,讀書無用論在農村抬頭。

家鄉養老

平日裡村裡人口少,留守農村的大多數都是老人小孩,春節人氣空前旺盛,一改往常的冷清氣象。在家駐守多年的老人們這個時候是最開心的。但是,年過到了初七、八,農村青壯年又都回到了大城市,留下來的長輩、小孩子們,他們缺少溫情關懷,精心呵護。他們的困境該怎麼走出?

春節返鄉,真正深入到中國農村的最基層,雖說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卻足以讓我感受到這個小山村由裡到外的變化和日復一日的進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豐富了,幹群關係更加融洽了,黨和政府的許多強農惠農政策都落到實處了。但同時也必須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還很薄弱,農業經營方式依舊粗放,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鄉村教育的發展阻礙重重,農村人力資本存量嚴重不足等問題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老家的發展。相信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正確引領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鄉的面貌會越來越好,人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幹部春節回鄉調研報告3

“追憶往昔,楊柳鬱郁繞溝渠,今歸來兮,雪花紛紛裹天地。”今年回東北老家過年,迎接我的再不是小時候凜冽刺骨的寒風,而是銀白色天地間和暖的冬陽。這也恰似老家的現狀,日子雖然還有些許不易,但是畢竟一天天好起來。回鄉幾天,漫步在倍感親切的雪景裡,踏著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土地,感受到這方水土滋養出的質樸、善良、樂觀和希望,這一切始終在無形中默默地感染我、激勵我。

[鄉村公路]

老家發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頸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喊了不知多少年,連村頭屋牆上的標語都已被歲月腐蝕得不再清晰,鄉親們始終望眼欲穿地期盼著。聽說到去年,藉著新農村建設的東風,村裡領導們才終於在鄉村道路建設上花些心思。村裡那條夏天泥濘、冬天顛簸的土路終於真正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一條寬闊敞亮的水泥路也終於姍姍來遲。別看只是一條水泥路路,它給老家人們帶來的可不僅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變。自從修了水泥路,村裡通了公共客車,人們出行方便了,貨物運輸也容易了,村裡超市的老闆再也不用自己開三輪車去鄉里縣裡進貨,公共汽車可以直接捎貨上門;來往商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裡進行買賣,鄉親們再也不用為手裡有好東西賣不出去發愁了;另外,村裡有些年輕人買了車,搞短距離載人載物運輸等等。路修好之後,鄉親們致富的途徑更加寬廣了。

但與新建村路功能發揮不相適應的是村路管理養護方面的滯後。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現嚴重破損了。可是,鄉村道路管養的主體責任與路政管理工作並不到位,誰來誰負責協調管理?誰來組織維修隊伍?誰支付維修資金?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棘手問題。俗話說,“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養護”,真不知這條承載著鄉親們美好願景的希望路能發揮多久作用?

[鄉村教育]

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農村老家培養出一個真正走出農村,脫離農業的孩子雖說要不上百年,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親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總是感嘆:這些年,學校裡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學,留在城市工作的學生十個手指數得過來。春節抽空回到十多年前自己就讀的國小校園,發現變化很大,修了新圍牆,蓋了新校舍,換了新桌椅,配備了微機室,學校教學的硬體設施完備,環境優良,圖書、文體器材、教學儀器等也都有相應的配套。可是越來越好的教學環境並沒有激發起孩子們學習熱情,目前國中畢業,高中沒念幾天就輟學在家的農村學生特別多,讀書無用論在農村抬頭。

在全國高校都緊鑼密鼓擴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們為何在升學的路上停止了腳步呢?仔細想想,這與農村教育長期被定位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沒有立足鄉村生活與鄉村社會發展的需要關係極大。除了為升學做準備,農村教育並沒有發揮其他更多的功能。鄉村教育的發展該何去何從?我想在現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鄉村社會與鄉土文明,除了為鄉村孩子提供現代性價值中必不可少的發展機會,更應該給他們提供鄉村社會的精神滋養,促進他們對鄉村文明與鄉土價值的內在理解,增進他們的鄉土認同,厚實他們的鄉土精神底氣,提升他們的文化自信,使他們獲得一種在與現代化接軌的過程中又不失鄉土精神資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鄉村教育也可以為浮躁的現代社會與現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鄉村大地的質樸與寧靜,為置身現代化之中的每個人提供一份鄉土自然的清心與慰藉。

[鄉村的低碳生活]

回老家過年最直接的體會是花費低,能耗少,而且任何物品物盡其用的程度遠遠高於城市。不浪費似乎就是父母一輩子生活的.準則。拿拖布來說,他們還是不會去超市買現成的拖布,母親都是將廢棄衣物等剪成的布條兒釘到使用多年的t字形木棍上,這樣自制的拖布雖然不及工廠製成品那麼精緻,卻是十分好用的。還有,這次在老家吃到了在市場上根本買不到的“晒乾菜”。東北秋末霜期快到的時候,自家菜園種的蔬菜一般都吃不完,母親為了能讓這些自家產的好東西免受霜凍,便早早地就把茄子、豆角、土豆等新鮮蔬菜或生或熟的切成條狀、塊狀,晒乾,裝袋儲存起來,待轉年春天自家沒有新鮮蔬菜的時候吃。節約無疑是父母生活內容的最佳詮釋。比如用水,母親經常是洗過衣服的水接著洗抹布,然後用來拖地,最後再用來沖洗院落,反正都是用到無法繼續使用為止。春節期間,好些剩飯剩菜,母親捨不得扔掉,於是就仔細分類、裝袋,拎好遠送去給養豬的鄰居。

對於父母親的生活方式,大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估計無法理解,從前我也不明白,日子一天天好起來,生活也並非如此拮据,還有必要這樣嗎?現在我懂了,父母這種傳統的、甚至說有些原始的生活方式不是摳門,不是愚昧,而是健康的、可持續的,或者用時下時髦的話說,是低碳的。

[後 記]

春節返鄉,真正深入到中國農村的最基層,雖說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卻足以讓我感受到這個小山村由裡到外的變化和日復一日的進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豐富了,幹群關係更加融洽了,黨和政府的許多強農惠農政策都落到實處了。但同時也必須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還很薄弱,農業經營方式依舊粗放,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鄉村教育的發展阻礙重重,農村人力資本存量嚴重不足等問題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老家的發展。相信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正確引領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鄉的面貌會越來越好,人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正月初五早晨,老家下了一場小雪,雪後的村落顯得格外清亮。再過些日子,氣溫慢慢回升,冰河漸漸融化,又是一年春來早,又要開始新一輪的忙碌了,鄉親們的臉上都流淌著春天的笑意和喜悅。候鳥般回城的身影又都一個個背起行囊準備出發了。其實,在外闖蕩的人們真的像風箏一樣,飛得再高再遠,線的另一端還是牢牢地系在老家的那塊土地上。讓更多的人知曉南嶽,瞭解南嶽,來嶽觀光許願,帶動南嶽旅遊經濟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