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當前就業形勢情況調研報告

文思屋 人氣:1.29W
當前就業形勢情況調研報告

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就業工作,需要全面分析當前所面臨的形勢,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又要把握促進就業的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切實增強做好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一、我市就業工作基本情況
(一)建立就業協調機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並把促進就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強力推進。為了加強我市就業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成立了由24個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組成的市促進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出臺了“消除零就業家庭”等若干項促進就業政策措施。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也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從而自上而下建立了促進就業工作的協調機制,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了促進就業的目標責任制,進行年度考核。
(二)落實就業優惠政策。按照《就業促進法》和中央、省、市促進就業的各項決策部署,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等政策認真實施。去年以來,全市發放就業服務卡2萬多份,發放再就業優惠證6660份,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60筆、金額3485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50%,直接扶持創業者760人,帶動6500多人實現就業。累計發放扶持創業小額擔保貸款2855筆、金額10285.5萬元,發放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31筆,金額2043萬元。20xx年,全市落實主輔分離政策安置下崗人員1620人,減免企業所得稅544萬元;落實穩定就業政策,辦理出口退稅2.38億元;落實鼓勵吸納招收下崗人員中就業困難人員431人,減免增值稅4412人次,減免稅額594.28萬元;落實殘疾人就業政策減免稅收262.8萬元。
(三)構建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近年來,我市建立了市、縣(市)區、街道(鄉鎮)、社群(村)、村民組五級服務網路平臺,已建成勞動保障事務所272個(其中街道18個,鄉鎮154個),勞動保障工作站
1579個(其中社群220個,村1359個),在村民組設立資訊員43681名。與此同時,全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市各級勞動部門主辦的區域性中心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已達13家,市、縣勞動部門舉辦的公共培訓機構14家,在鄉鎮共建立公共及民辦職業介紹機構100多家,建立縣、鄉就業培訓機構60餘家,為城鄉勞動力資源配置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推進統籌城鄉就業。我市堅持科學發展、統籌兼顧的原則,在穩定城鎮就業工作的同時,把就業工作重點快速向農村富餘勞動力和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方面轉移。大力實施農民工素質就業計劃。開展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緊緊圍繞勞動力需求和本地企業用工緊缺工種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培訓,同時還積極為參加培訓的農村勞動力提供技能水平鑑定評價服務,不斷提高農民工素質。全市農民工技能培訓人數達39103人,共有近3萬人通過培訓成功實現就業,就業人數佔培訓總人數的84%。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市針對返鄉農民工的特點,積極開展調查摸底,瞭解返鄉農民工的技能情況、求職願望和技能培訓需求,對有創業願望的積極組織創業培訓,有一般技能培訓需求的及時安排培訓。大力實施“1511”工程。即培養1000名創業者、解決500戶“零轉移農戶”轉移就業、建立100個充分就業鄉村、建設100個培訓基地,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渠道。
(五)以創業促進就業。我市將鼓勵創業作為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手段。20xx年市委、市政府開展全民創業行動以來,全市共建立了創業園區13個、創業街10條,園、街吸納創業者507人,帶動11885人實現了再就業。在創業培訓上,全市共組織了186個班次的創業培訓,
80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和有創業願望人員參加了培訓,已有3087人實現成功創業或自謀職業,累計帶動再就業人數達萬餘人。
(六)推進就業援助。我市將零就業家庭就業幫扶和建立充分就業社群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在城區先後開展了“建立充分就業社群”、“消除零就業家庭”、“再就業百日幫扶”等專項援助活動,在農村開展了“春風行動”、“消除零轉移就業農戶”、“建立轉移就業鄉村”等活動,從而建立了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的就業援助體系。全市(含縣區)共走訪下崗失業人員困難家庭3200多戶,確定援助物件2812位,簽訂服務協議2812分。截至目前,幫助272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98人安置在公益性就業崗位;為71戶“零就業家庭”開展了就業援助,並有129位“零就業家庭”成員成功就業;援助“零轉移就業農戶”524戶,有703人實現就業。全市共舉辦專場招聘會126場,發放政策宣傳材料14.5萬份,2萬餘人實現就地就業。
二、當前就業形勢分析
(一)就業局面複雜、壓力大。“新增就業壓力大、轉移就業壓力大、再就業壓力大、總量規模壓力大”是我國就業的特點,而且未來一段時間就業壓力將繼續增大。人口基數大、新增就業人口不斷增長,加之產業結構升級帶來的就業結構性矛盾和農業現代化程序加快等,是現階段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權威部門統計,“十一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的人口勞動力增長高峰,5年新增勞動力總供給將達5000多萬,特別是高校畢業生人數會持續增長。但勞動力就業需求崗位只能新增4000萬個,勞動力供求缺口將達1000萬個左右。
(二)經濟結構調整影響就業。國內經濟週期進入減速通道,經濟調整將影響就業。相關資料顯示,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的就業已由“九五”時期的94萬人,減少到“十五”時期的80萬人,並且呈持續下滑狀態。自2000年以來,國內經濟持續保持了8年的擴張勢頭,從20xx年3季度開始,我國經濟已經由持續的擴張轉為收縮,gdp增速逐季回落,儘管20xx年下半年中央已連續出臺了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但經濟下行的趨勢並未改變。20xx年,面對空前嚴重的世界金融危機,中央已經和將要採取一系列刺激內需的巨集觀經濟政策,但巨集觀調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調整的力度和時間,而不可能消除經濟調整,經濟增長放緩勢必要影響就業。
(三)金融危機對就業形勢衝擊。全球金融危機已對我國就業產生了不利影響。一是國外需求下降,出口企業訂單減少,導致企業停產或裁員。從去年下半年,我市對返鄉農民工的監測可以看出,提前返鄉的農民工大多是來自“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依賴出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二是影響投資信心,導致就業崗位增長減緩。有的企業雖然未受大的影響但本來打算擴大投資,增加就業崗位,卻選擇了觀望。三是影響消費信心進而影響就業。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沒有消費,就業能促進消費、拉動內需,這也是中央將“保增長”與“保就業”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原因。
三、我市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受國際、國內大環境影響,以及我市市情特點,當前,我市勞動力就業存在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四個矛盾 ”:
一是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根據城鄉統籌就業的要求,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大了我市新增勞動力與新增就業崗位的矛盾。我市又恰恰是典型的就業困難城市。首先是農業和人口大市,農業人口480多萬,有130多萬農村富餘勞動力常年在外務工,受金融危機影響,截止到春節前,全市返鄉農民工達到110萬人,春節後有100萬農民工重新外出務工。截止到3月底,外出務工中有2.33萬名農民工又重新返鄉,返鄉農民工數量多;其次我市作為發展中老工業城市,下崗失業人員較多,同時受金融危機影響,截止3月底,我市企業新招聘員工32358人,新裁減員工3130人,企業新增加崗位29228人;停產、半停產企業113戶,涉及職工6063人;採取措施穩定崗位175家企業,涉及職工19102人。再次是教育大市,大中專畢業生數量多,“三多”給xx就業工作帶來了極大壓力。
二是結構性的矛盾。從我市當前產業轉型看,一方面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比例下降,第三產業發展緩慢,新上的能源化工、機械製造等專案科技含量和機械化程度高,使普通勞動者選擇就業的機會減少,體力型勞動者就業空間越來越小。另一方面勞動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勞動力數量龐大但整體素質偏低,一般勞動力數量嚴重過剩,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就業難”和“招工難”的'問題並存,“有事沒人幹”和“有人沒事幹”的現象同時存在。而且隨著我市經濟結構性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逐步加快,這些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尤其“4050”下崗職工因年齡和技能原因,再就業更為困難。同時,福利企業經營比較困難,殘疾人下崗失業增多。
三是勞動者就業觀念與市場機制不相適應的矛盾。多數失業人員參加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看重眼前利益,寧可去競爭技能要求不高,工資待遇低的崗位,也不願意花時間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當前由於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斷蔓延,我市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用工不足,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崗位供求的矛盾,使得我市就業再就業工作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四是就業多元化與管理培訓落後的矛盾。當前就業工作呈現用工單位多元化,就業渠道、就業方式多元化的特點,各級政府在管理與服務中存在諸多困難。目前我市就業服務機構尚不健全,服務條件、手段落後,勞動力網上市場即無形市場尚未形成,就業培訓體系不完善。特別是就業培訓種類繁雜,質量不高,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尤為突出,加之一些企業用工行為不規範,合同簽約率不高,社會保險的參保率低,勞動監察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待於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