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新型農民培訓調研報告

文思屋 人氣:1.82W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型農民培訓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型農民培訓調研報告

新型農民培訓調研報告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徐徐清風伴我行》。

古往今來,有多少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們的品質代代弘揚、他們的故事久久傳頌。這說明,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社會怎樣發展,風清氣正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廉潔從政永遠是人民的期盼、反腐倡廉永遠是社會的需要!

提到“廉潔”和“正氣”,我們不難想起大公無私的包拯、兩袖清風的于謙……我們更會想到一代先賢諸葛亮,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秉公執法,廉潔奉公”,他“一身正氣,勤政愛民”,他用盡一生忠誠踐行廉潔正氣的宗旨,成為萬世仰慕的楷模,千秋傳誦的典範。

廉潔如高山流水一樣,處處可敬。今天,在我們的周圍也湧現出一批批令人肅然起敬的優秀楷模。遠有楊善洲、任長霞,近有蔣寶生、吳朝義,他們都被群眾譽為“活著的孔繁森”。他們對黨忠誠,一心為民,淡薄名利,用實際行動彰顯著人民公僕的風采。

廉者,可敬。記得剛剛工作時,我的一位領導就常常告戒我,不貪不佔,並不等於廉潔。要敬畏人民、敬畏歷史、敬畏法紀,要心中裝著群眾,忠誠於黨,敬業愛崗,要珍惜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留懷念於民心、留清白於後人!

正是有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正是有這樣一批批的幹部,正是有他們默默無聞的奉獻和矢志不渝的堅守,才築牢了我們共和國大廈的堅實基石。

在我的身邊,有這樣一位同志,他,並非XX縣本土人,但卻把根深深的紮在這方平實而厚重的土地上。80年代初作為“第三梯隊”後備幹部被省委組織部選調來到XX縣工作,在多個不同崗位任職,任勞任怨,默默奉獻,這一干就是25年。他平易近人,熱心幫助他人,是幹部和群眾的貼心人。他認真工作,以身作則,帶頭加班加點地工作,像老黃牛一樣,從不叫苦叫累。長期的勞累使他患上了腸胃炎、腰脊勞損、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可他為了不貽誤工作,常常帶病堅持開展工作。無論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壓力有多大,他從不懈怠,從來沒有降低過對工作標準和要求。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時時刻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廉潔律己,克己奉公,時時刻刻展示著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應具備的思想覺悟和優秀品格。他在多個重要崗位擔任領導職務以來,從未為自己和家人謀取過私利,妻子單位破產,成為下崗職工,他也始終沒有向組織提出過非分要求,依舊保持旺盛的鬥志和良好的精神狀態戰鬥在工作一線。

在我們周圍像他這樣的同志,還很多很多,他們僅僅是我們共和國大廈的一粒沙,他們身處平凡崗位,但他們的事蹟震撼人心,可歌可泣,他們堅定鮮明的政治品格,為民謀利的執著追求,無私無畏的高尚情操,展示著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

如今,我國經濟建設有了巨大的成就,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們的思想水平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當今社會中出現了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一個個腐敗大案浮出水面,一個個貪汙的官員紛紛落馬,一個個慘痛的教訓訴說著反腐工作的嚴峻形勢。這充分說明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廉潔從政的真情呼喚和迫切要求!

大家應該記得“土地奶奶”、“許三多”這些腐敗典型吧!他們無不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他們幹工作像猴子一樣,公款消費像餓狼一樣,遇到困難則像兔子一樣溜之大吉;他們喝茅臺一斤兩斤不醉,下舞池三步四步都會,打麻將五夜六夜不睡,收禮物,那可是成千上萬不退啊!

這些問題雖然只是領導幹部隊伍中的個別現象,但是嚴重損害了我們黨和政府的形象,割裂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影響著我們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一直以來,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我們的黨面臨的最大威脅還是腐敗。反腐倡廉任重道遠,刻不容緩!它關係著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關係到我們黨的民心得失和興衰存亡啊!

同志們,也許你會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沒有貪汙的條件;也許你會說,我只有一丁點兒的權力,沒有腐敗的途徑。但是,一位哲人說過,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腐敗這枚癌細胞其實潛伏在每一個人身上,只要稍不留神,放鬆警惕,它就可能蠢蠢欲動,興風作浪!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應經常對照“八榮八恥”,時時警惕,刻刻反思,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要經受得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永葆共產黨人和人民公僕的革命本色,在勤政廉潔的道路上走得更踏實、更穩健,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對得起家人和自己。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而這反腐倡廉的活水就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讓我們一同用公正之劍,斬斷貪念,用嚴明之氣,盪滌腐朽,讓清風正氣,化為甘霖,潤澤我們的神州大地。

謝謝大家!

新型農民培訓調研報告2

為深入瞭解鄉鎮農民接受培訓的需求意願,根據xx縣A鄉鎮戶數印製下發調查問卷14132份,發放到戶13256份,最大程度確保調查工作達到村莊100%覆蓋、農戶100%覆蓋。包村幹部和村“兩委”採取入戶訪談和問卷調查形式,共得到有效問卷13119份。經整理分析,得到如下調查結論。

(一)農民參加培訓的願望強烈。

在接受調查的農民中,76.6%的農民願意參加培訓,23.1%的農民不願意參加培訓,0.2%的農民對參加培訓持無所謂態度。其中,71.0%的農民希望通過培訓增加收入,15.9%的農民希望通過培訓提高技能,此兩項培訓目的佔到被調查者的比例達到86.9%;通過培訓獲取政策扶持、獲得學歷、獲得證書等目的所佔比例分別為3.7%、0.5%和1.6%。63.7%的農民更加傾向於點對點的培訓型別。以上資料表明,農民普遍對參加培訓具有較高的積極性。結合面談訪問發現,隨著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認識到提高科技文化素質對於增收致富的重要性,越來越感受到自身的知識和技能的不足,迫切希望通過接受培訓以適應日益變化的形勢,特別是希望能學到一技之長,提升增收致富的能力。

(二)農民最希望學習的內容。

調查問卷顯示,農民最希望學習的內容是實用技術,佔56.9%,政策方針、電子商務、個人創業分別佔3.6%、10.6%、17.0%,、其他類佔1.9%。在證書類培訓中,農民則傾向於電工、焊工、心得體會家政等實用技能,所佔比例分別為11.5%、18.9%、19.1%,對於新興技術面點師、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財務類、營養師的需求意願相對較低,認識不足,所佔比例分別為6.0%、9.2%、4.3%、0.3%、0.6%。調查表明,像A鎮這樣經濟發展處於中等水平的農業大鎮,實用技術仍然是廣大農民最希望學習的內容。

(三)農民對於創業基金的認識。

調查資料顯示,39.0%的農民表示願意申請創業基金,53.5%的農民表示並不願意申請創業基金。願意申請創業基金的農民中,98.4%的農民對於創業基金服務較為滿意,1.6%的農民對創業基金服務不滿意。農民申領創業基金是政府立足當下、著眼長遠推出的一項惠農政策,旨在給予農民創業資金支援;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農民認識並接受創業基金,相關部門應當不斷更新改善服務質量和水平,自我完善,使創業基金服務更好地惠及更多民眾。

(四)農民喜歡的培訓方式

調查問卷顯示,農民喜歡的培訓方式依次是集中授課與現場教學相結合(佔29.8%)、現場教學(佔29.6%)、集中授課(佔26.4%)、其它(佔3.6%)。由於農民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接受新的資訊和技術,主要是靠直觀感受,因此,農民最願意接受的培訓方式是專家學者或技術人員在生產經營現場的指導。調查資料也表明,集中面授也是農民願意選擇的培訓方式,體現在政策方針、電子商務等的學習方式上。錄影和多媒體教學具有教學成本低、覆蓋面廣、形象直觀的特點,培訓教師在集中上課的同時,再輔以錄影或多媒體教學,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農民喜歡的培訓教師。

在接受調查的街道農民中,9.8%的農民喜歡的培訓教師是高校教授,26.2%的農民喜歡的培訓教師是市內農業專家,30.9%的農民喜歡的培訓教師是點對點教師,23.4%的農民喜歡的培訓教師是當地土專家。市內農業專家和點對點教師所佔比例較大,主要原因在於當地土專家雖然實踐經驗豐富,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對事情的認識程度存在侷限性;高校教授雖然專業知識很強,但由於理論性、專業性較強,農民往往不易接受;而市內農業專家和點對點教師由於長期服務於農民,瞭解他們的生產經營狀況,既有理論性,又有豐富的實踐,講課的內容更能符合農民的需求,因而最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六)農民最希望接受的培訓時間。

在接受調查的農民中,25.3%的農民選擇最希望參加半天的培訓,36.7%的農民選擇最希望參加1天的培訓,6.4%的農民選擇最希望參加2天的.培訓,12.4%的農民選擇最希望參加3天的培訓,11.5%的農民選擇最希望參加5天以上的培訓。調查表明,目前農民對培訓的需求以短期為主,一是農民最希望學習的內容是農業新技術,而單項農業新技術學習不需要太長時間;二是從農民難以抽出更長的時間參加培訓,即農民接受培訓存在一定機會成本;三是從培訓的供給來說,鄉鎮可能受培訓資金、組織難度的影響,較難開展較長時間的培訓。

(七)農民喜歡的培訓地點。

在接受調查的農民中,59.9%的農民喜歡的培訓地點是在本村,17.6%的農民喜歡的培訓地點是在鄉鎮,15.7%的農民喜歡的培訓地點是在縣城,2.1%的農民喜歡的培訓地點是其他。絕大部分農民認為適合的培訓地點是在本鄉鎮範圍內,主要是因為本鄉鎮範圍距離近,節約時間和金錢,既能參加培訓,又能照顧到生產,符合農民的實際要求;但是,仍有一些村民能夠接受到鄉鎮範圍之外參加培訓,因此,對於這些參訓需求意願強烈、層次要求較高的生產大戶,新型農民學校應當適當開展一定比例的高層次培訓,組織當地農民到市外參觀學習,汲取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帶動當地農戶發展。

(八)農民獲取培訓資訊的途徑。

在接受調查的農民中,獲取培訓資訊途徑由高到低依次為村幹部通知、身邊的群眾、鄉鎮新農校辦、其他和培訓資訊,所佔比例分別為60.2%、17.1%、13.8%、1.2%和1.1%。資料表明,目前,鄉鎮新農校辦宣傳較為到位,往往通過下發通知至各村、村幹部轉達、群眾相互傳達等方式,將新型農民培訓資訊通知到村民。

(九)影響農民培訓的因素。

在調查問卷列出的影響農民培訓的影響因素各選項中,69.0%的村民選擇沒有時間,21.1%的村民選擇培訓內容不感興趣。資料表明,新型農民培訓的開展,要充分考慮當地農民生產、生活實際情況,依此分批次、分時間段、安排不同內容型別的培訓課程,個人簡歷以滿足現代農民的多樣化需求。

新型農民培訓調研報告3

農民是我縣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目標和基礎保障,培育新型農民是我縣當前及今後較長時間農民培訓的重要任務,也是擺在我縣農民教育中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要做好此項工作的前提必須要了解農民對培訓的需求情況。因此,為進一步推進我縣新型農民培訓這項民生工程實施工作,深入瞭解我縣農民對培訓的實際需求,便於更進一步提高培訓效果,按照省農委《關於開展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培訓需求調查工作的通知》檔案精神,開展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培訓需求調研工作:

一、總體部署

我縣農委高度重視此次調查、摸底工作,接通知後由縣農委牽頭召集農機局、畜牧獸醫站、水產站、農村能源辦公室等與培訓工作密切相關的行業部門相關負責人,召開會議並部署任務。要求各行業依據自身職能,圍繞我縣“三農”工作重點,結合我縣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依託鄉(鎮)和村組深入農戶進行調查摸底,廣泛徵詢村幹部和農民對培訓產業(專業)、內容、時間和方式方法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摸清培訓需求人群和數量,確保上報材料真實、準確。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摸清我縣新型農民培訓需求情況,為我縣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的申報、具體實施方案提供依據,以實現培訓需求與供給有效對接,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科學發展,為我縣農業全面轉型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人才支撐。

三、調查物件及方式

1、調查物件。結合我縣農業“十二五”期間發展規劃以及我縣農業發展提點,重點調查一是糧油棉大宗作物種植面積達100畝的大戶;二是蔬菜陸地種植面積達20畝以上、設施栽培(包括草莓)面積達10畝以上、食用菌種植面積達1萬平方米以上的經濟作物種植大戶;三是生豬年出欄達50頭以上、奶牛存欄達10頭以上、肉牛出欄達10頭以上、蛋雞存欄達500只以上、肉雞出欄達2000只以上的養殖大戶;四是指擁有2臺套以上動力機械及配套農機具(價值10萬元以上),能承擔2項以上農田作業服務,年作業服務面積500畝以上,農機服務收入佔家庭總收入70%以上的農機大戶及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五是主要作物病蟲草害發生的關鍵時期,統防統治服務能覆蓋兩個鄉鎮以上的機防合作社的機防人員;六是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大戶和其他畜牧養殖大戶,原則上為種養規模是當地農戶平均種養規模的3倍以上的種養大戶;七是對村級動物防疫員、農村建築工匠、沼氣工及其他農村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等服務人員受訓願望進行摸底、調查;八是對村民組組長、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等特定群體進行走訪,瞭解他們對培訓的想法。

2、調查方式。一是實地走訪調查,根據我縣農業區域特色及專業的不同,隨機選擇2-6個鄉鎮,每個鄉鎮隨機選擇1-2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選擇1個種養大戶或農機大戶,以及1個村民組組長,通過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瞭解他們對培訓的意願、需求等;二是進村入戶調查,在實地走訪調查的基礎上,每個行政村隨機選擇農戶5戶,細緻瞭解他們對培訓的內容、時間、地點、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需求和意願;三是深入農民專業合作社調查,特別是植保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專業合作社,選擇三個合作社,深入瞭解社員的培訓需求。

四、調查結果

根據三天的系統摸底、調查,在充分尊重被調查人的意願基礎上,結合各行業機構上報的調查資料,現將調查情況彙總成表。

五、意見與建議

一是種植大戶、植保合作社社員和絕大部分農民均表示迫切需要植保方面的培訓和指導,希望在三月份以前農閒期間接受技術培訓,以及農作物關鍵生育期給予田間技術指導,尤其是田間管理和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方面的指導,同時建議多請縣級專家,使得培訓效果更好。

二是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一致建議,培訓時間最好在農閒時節(種植之前或收穫之後),培訓時間7天以上,培訓內容最好是新型農機具的使用與維修知識,並有新型農機具能現場操作、故障排除指導。

三是基層農技人員要求接受更深層次的學習培訓,主要形式以集中培訓和參觀學習;例如,在走訪村級動物防疫員中,要求避開春秋兩次集中防疫時間,加強學習疫病防控、法律法規,集中學習時間達5天以上、現場指導達2天以上;在走訪養殖戶中,要求避開農忙季節,通過分片集中培訓,學習畜禽疫病防治和養殖實用技術,培訓時間7天以上,飼養中遇到問題能通過邀請到現場指導或電話諮詢的形式解決。

四是已建沼氣池的農戶中大部分不懂沼氣的日常管護和沼氣、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對沼氣工進行培訓是發揮沼氣環保的重要舉措,建議分重點鄉鎮、分片,集中7—10天的時間對沼氣工進行培訓。

五是建議適當增加培訓經費,為農民學員多發一些物化補助,為指導教師多發一些津貼,便於更進一步深入開展培訓和指導工作。

新型農民培訓調研報告4

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加大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培育壯大農村技能型、知識型人才隊伍,是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程序的需要。為更好地加快培育繁峙縣新型職業農民,繁峙縣農機局抽取一部分農戶,對農戶的產業現狀、文化素質、就業及培訓狀況等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繁峙縣職業農民培育的狀況

繁峙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總面積2369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全縣總人口數量約為26.68萬人,農業人口約為18.66萬人,耕地面積為76.9萬畝。繁峙縣屬於典型的丘陵地貌,除神堂堡鄉、巖頭鄉以外,其他各鄉鎮均耕地平坦;在大營鎮、橫澗鄉、金山鋪鄉、杏園鄉、集義莊鄉5個鄉鎮佔全縣80%的農機大戶和種植大戶;其中千畝以上的種植大戶有30戶,農機保有量佔全縣的75%以上。

今年來,繁峙縣通過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民田間學校、送科技下鄉等專案,廣泛開展職業農民教育,為全縣培育和儲備了一批優秀的農村實用人才,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全縣農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促進了我縣現代農業的快速持續發展。

二、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問題

繁峙縣通過對農民多年的職業技能培育,雖然使部分農民系統地接受了農業專項技能的培育,但從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以及農村建設的發展來看,還遠遠不能適應農村城鎮化發展需求。從調查情況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人員專業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隨著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農業新技術、新資訊、新品種層出不窮,這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人員的專業素質、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縣農機局師資人員缺乏,而且存在有的知識老化,過去所學知識已經跟不上現代科技水平的發展,在培訓過程中遇到農民提到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往往面臨知識的缺乏,不能給予有效回答,挫傷農民參加教育培訓的積極性。

2.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渠道不夠順暢。儘管現在對農民科技培訓的渠道很多,方式也多樣,例如有著名的“陽光工程”、“基層農技推廣示範縣建設與改革”等培訓專案和方式,這些培訓專案和方式的開展,為農民科技素質的提升作出很大貢獻。但是這些專案和方式都具有自身的弊端性,不能全面、獨到的服務於農民。在平時開展的農民教育培訓下鄉活動中,基本上都是通過鄉鎮及行政村的幹部組織受訓人員,如果遇到鄉鎮和村組幹部工作繁忙,他們往往加以推諉,從而影響農民教育培訓的開展和實施。

3.農民教育培訓資金缺乏。農機局作為事業單位,財政沒有專門下撥教育培訓經費。現在資訊傳播新技術不斷湧現,傳統的教育培訓方式枯燥、不生動,農民不願接受,難以滿足對培訓的需求,需要現代多媒體教學工具,購買新技術書籍及光碟碟片進行培訓技術支撐。在沒有經費支撐的農廣校,對這些硬體和新技術書籍及光碟碟片的添置,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教育培訓的效果大打折扣。

4.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受訓人員難以組織。農民整體素質不高,有大部分農民不能主動參加培訓,沒有認識到通過培訓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耕作技術和水平,這也影響了培訓效果。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深深的感覺到,通過農機局等部門的不懈努力,這種情況已經比前幾年有了很大的改變,也有一部分農民還是很願意參加這種培訓班,有了這些人的帶動,培訓單位提高培訓效果,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會主動參加培訓.

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探索

1.落實扶持政策是重點。調查表明,農業生產經營風險大、效益比較低,是導致高素質勞動力棄農、轉業的重要原因。我國現有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中,專門針對種養大戶等新型職業農民和生產經營主體的還不多,制定扶持政策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的重要環節,只有配套真正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打造一支用得著、留得住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主要包括土地流轉、生產扶持、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社會保障等方面政策。我縣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過程中進行了此方面的探索。從土地流轉、生產扶持、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社會保障等方面針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了明確規定。如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專案資金的投入、農機購置補貼等方面向新型職業農民予以優惠。同時把新型職業農民納入金融信貸重點扶持物件,拓寬農村信貸投入渠道,解決新型職業農民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融資困難。從調查來看,專業合作社對政府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土地資源不足,土地流轉困難等方面,個人獨立經營的種植大戶主要是農田基本設施建設力量不足。

2.硬體建設是基礎。抓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地建設,完善教學培訓條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要緊緊圍繞我縣農業大發展這個中心,開展多種形式培訓,加大培訓單位必要的硬體設施投入,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基地。同時在全縣不同鄉鎮或村進行現場指導,方便農民就近培訓。

3.制度完善是關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一件關乎農業農村發展方向性、全域性性的大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做好頂層設計,並最終形成一整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

4.更新培訓內容,培育教師隊伍建設是保障。進一步宣傳新科技在生產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在平時的教育培訓過程中,要有意識多向農民灌輸現代農業技術在生產中產生巨大效益的典型事例,組織農民參觀新科技運用的示範園區,讓農民對現代技術有直觀的感性認識。農民對新科技有了感性認識,才能深化農民的科技意識,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新技術的積極性。教育培訓專案內容設計要符合當地生產實際。農民認為對自己的生產有實際幫助,才有興趣參加培訓。如果教育培訓專案設計的內容不符合當地實際,參訓農民認為和自己的自身利益無關,沒有參加培訓的興趣,不積極參加,也挫傷培訓實施者的積極性。師資人員是教育培訓專案的實施者,更是黨和政府惠農、助農、富農政策的宣傳者和執行者,他們科技知識如果匱乏,往往使培訓流於形式,不能發揮培訓專案實施的效果和深度。尤其是現在科技知識更新換代加快,師資人員經常感到過去所學知識跟不上時代發展要求。因此對師資人員進行常態化地培訓,增加師資人員的知識儲備,更新知識內容,提高知識水平非常必要。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過程,就是啟用農民自身活力和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的過程;就是培養高素質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者的過程;就是培育“三農”事業發展未來的過程。繁峙縣將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為契機,堅持科技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認真總結經驗,借鑑各地的成功經驗,加大人力、財力投入,抓好典型示範,創新性開展工作,全面打造全縣職業農民培育升級版。生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讓老百姓買的放心吃的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