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800字>

將軍衚衕讀後感(4篇)

文思屋 人氣:5.51K

《將軍衚衕》以兒童的視角,生動流暢的故事,講述了老北京一段民國往事,展現了抗戰時期中國人民在民族氣節、品德大義上的果敢與正義。下面本站為你們獻上將軍衚衕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採納。

將軍衚衕讀後感(4篇)

將軍衚衕讀後感【一】

史雷的中篇小說《將軍衚衕》意蘊深遠,回味悠長。作品由一曲喜慶的皮影戲《二度梅》開場,雖然熱鬧卻令人擔憂,結尾以一段悽慘的《祭塔》與開頭相呼應,繼而又轉為激昂的《陽平關》,圖將軍的死催人淚下,卻讓人看到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希望。小說裡,作者以從容不迫的語言娓娓道出老北京傳統文化的精髓與意趣,寫出了國家危亡之際,以圖將軍為主的“平民英雄”的靈魂覺醒和精神成長故事。可以說,《將軍衚衕》是一曲慷慨的悲歌,對侵略戰爭的控訴、對民族精神和文化傳承的思索盡在其中。

《將軍衚衕》的敘事風格樸實莊重,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每一章的內容既可獨立成篇,串聯起來又是一個背景完整、人物形象豐滿的故事。作者將主人公圖將軍塑造得有血有肉。圖將軍祖上三輩都戰功赫赫,然而圖將軍卻並不是以一個英雄的姿態出場的。他開始只是一個紈絝子弟,在王朝沒落的年代裡,守著花鳥蟲魚等玩物、靠著典當家產度日,是一個典型的“多餘人”形象。“我”的姥爺充滿善意和包容的舉動喚醒了圖將軍耿直、善良、好勝的天性,讓他過上了靠拉車自食其力的生活。圖將軍與“我”的父母、舅舅等革命者不同,他沒有明確的民族意識和革命目標,所有的舉動都出於天性中質樸而強烈的愛憎觀念。他有一股來自民間的“俠氣”,看不慣侵略、壓榨與欺凌。蟋蟀“鐵彈子”、“老黃忠”、獾狗“鐵蒼狼”等,既是圖將軍調教出來的得意寵物,也是他的朋友,或者說是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動物雖然沒有保家衛國的意識,但它們有忠誠、剛烈的氣性,正是“鐵彈子”和“鐵蒼狼”的犧牲促成了圖將軍的成長,讓他變得不一樣了。他或許並不明白“我”舅舅等革命者的巨集圖大志,但他願以自己的犧牲換取革命者的生存,把祖國的命運交付給這些他信任的人。他死得悲壯,既不拖累任何人,又完成了自己捨身取義的使命。從“多餘人”到“平民英雄”,圖將軍的每一步轉變都有情節的鋪墊,顯得毫不突兀,真實可信。

作為一部抗日題材的兒童小說,《將軍衚衕》沒有空洞的口號和說教,也沒有過分拔高任何一個人物,甚至不寫戰火硝煙。在作者沉鬱平靜的敘述中,讀者彷彿親臨那個風雨飄搖的戰爭年代,看到侵略戰爭給人民生命和精神帶來的巨大破壞,體會到普通百姓們在面對家國存亡時表現出的凜然氣概。除了圖將軍,小說還塑造出一系列形象鮮明的人物,例如作為開明商人的姥爺,他雖然並不太理解子女們的革命行動,卻不干涉、不阻止,給他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在涉及民族大義的關鍵時刻堅持原則,毫不退讓,是一個可敬可親的長者形象。

整部作品雖然悲壯,卻仍充滿希望,究其原因,在於對幾個孩子形象的塑造上。圖將軍的精神在覺醒,敘述者“我”也在一起成長,作為所有事件的見證者,“我”已經成長為一名勇敢、正義、有擔當的少年:秀兒唱著她的皮影戲,傳承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小海子生在漢奸家庭,卻有自己明確的是非觀念,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當圖將軍溘然逝去,一群孩子卻巋然立起,他們正是整個民族與國家嶄新的希望。

小說的另一個特點是充滿了京味濃郁的傳統文化元素,時時出現“冷月”、“飛雪”等意象,讓作品帶上了鮮明的個人特色,與其他兒童抗日題材的作品區分開來。唱戲、鬥蛐蛐、獵獾、看猴戲、養金魚……若不是戰爭的破壞,這些傳統文化活動何嘗不是逸趣盎然?史雷在小說中花了許多筆墨寫到他對文化的思考。秀兒爹演得一手好皮影,卻因為戰爭只能去幹苦力,他的悲慘死去是戰爭破壞傳統文化的一種隱喻。

另外,作者並沒有簡單粗暴地把日本人都描述成凶狠貪婪的壞人,老橫澤和美香就是熱愛中華文化的日本友人。然而也是因為戰爭,老橫澤誤死於抗日人士之手。“我”和圖將軍並沒有因為老橫澤和美香是日本人而憎惡他們,美香也沒有因為父親之死而怨恨中國。這種寬容而有大智慧的態度,更凸現出人性之美並無國界、種族之分,而貪婪的侵略惡念則是人類文明共同的大敵。

將軍衚衕讀後感【二】

開啟史雷的新作長篇小說《將軍衚衕》,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北京味”———故事在戲班與衚衕中慢慢展開。

2015 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 週年,各類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書籍等相繼展播、出版,緬懷先烈、追求和平。與眾不同的是,北京作家史雷選擇以兒童的視角, 描述了抗戰時期老北京百姓的錚錚民族氣節, 將老北京的風物、節令、人情、習俗等與人民的抗戰情懷,別出心裁地融於一體。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個性鮮明、別具一格的主人公———八旗後代 “圖將軍”。他的祖上跟隨康熙皇帝打過仗,曾授封“奉國將軍”爵位。圖將軍生活在民國時代,朝廷更替,家道衰落,他什麼都不會,卻又喜歡看戲、玩摔跤、養鳥、鬥蛐蛐等,玩得精通,開銷又大,只好靠典當、變賣家裡的寶貝度日,家產賣光後,他不得不去當車伕。

說白了,他是紈絝子弟、敗家子。

當日軍入侵北京,在大是大非面前,圖將軍的言行凸現出其骨子裡的民族氣節、義氣、俠氣和愛國精神。他把家傳寶貝賣給商人劉家姥爺的原因, 是不想它“漂洋過海,不歸咱中國人了”;他幫助“我”與小海子鬥贏蛐蛐, 原因是小海子的父親和爺爺都是漢奸;他收養了流浪獾狗“鐵蒼狼”,最終,獾狗為了救“我”的大舅而被日軍打死,他雖然心痛卻捨得, 原因是我的大舅是抗日誌士。

圖將軍意外救了日本小姑娘美香的性命,與美香的父親橫澤成為朋友,他恨日本侵略者,但不僅沒有恨橫澤父女,反而向橫澤學習怎樣養金魚。

作者藉助這些故事情節, 襯托出圖將軍愛憎分明的鮮明個性。

小說並沒有從正面描寫北京人的抗戰鬥爭, 卻從另一個角度描寫了日本侵略者在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日軍在北京郊外的石景山建制鐵所造槍造炮,那兒發生了霍亂,許多中國勞工相繼感染,日軍不給治療,將病死的勞工扔進

石灰坑埋掉,對外封鎖了訊息。秀兒的父親也死於石景山,圖將軍憐憫秀兒成為孤兒,便將她收為養女。

使人感到意外的是, 圖將軍的死有點偶然———兩個日本便衣在衚衕追趕革命者,他看不過眼,使出摔跤技藝先後摔死他倆,但自己也被對方開槍打死。圖將軍的死本來可以避免———只要他放過日本便衣就行,但這個結局,卻是圖將軍性格發展的必然結果:他對日本侵略者的恨,一點點累積起來,當滿腔的怒火不可遏制,便似火山爆發,烈焰噴射而出!

圖將軍的心中並沒有明確的革命理想, 但他的潛意識具有強烈的正義感與民族感,他的言行舉止,緣於其本性的愛憎觀念。小說通過一系列事件的鋪墊,一步步將圖將軍對家國、民族的忠烈氣概襯托、展現出來,並不會顯得臉譜化、突兀,反而真實、可信、豐滿。故事發生在北京, 作品中便隨處可見北京方言和特色物產,比如:拍花子、抹不開面兒、光屁溜兒、掌掌眼、老幫菜、糊塌子、豆汁兒、沙燕兒、嘟嚕幡等;同時,還有不少北方常見的“玩意兒”與玩法,如碧玉鳥、鐵彈子、淡白青、紅蘭壽、紫獅頭、鐵背蒼狼、賞蟲會、掌茨等,更是南方人極少見甚至聞所未聞,那些相關的細節,讀起來有聲有色,令人宛若身臨其境,也猶如欣賞一幅內容與形式都十分豐富精彩的北方民俗畫卷,頗有吸引力。

小說的主人公雖然是圖將軍, 但通過“我”站在兒童的視角來描述,對圖將軍形象的塑造、演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我”對怎樣養金魚、對美香和秀兒的友誼,對自己父母不得不隨學校南遷昆明、兩個舅舅參加抗日活動的解讀等, 由於與大人不同,讀起來更顯出其童心、童性、童趣,使這本小說既適合兒童閱讀,也適合大人閱讀。

作品還有一個特點, 除了對圖將軍作精準的描寫之外, 作者對其他人物形象的描寫、刻畫,按照其身份逐步展開,去臉譜化。小子海的父親和爺爺雖然當漢奸,但是他骨子裡還有正義感; 秀兒的父親石唐山以前靠表演皮影戲謀生,後來皮影戲沒落,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日本的兵工廠幹活賺錢;橫澤雖然是日本人,但他對姥爺一家和圖將軍等人都友善。芸芸眾生,皆因人生角色的差異,在生活這個大舞臺,粉墨登場,演繹本色人生。

尋常衚衕, 講述不尋常的百姓精彩故事,那一幕幕情景,彷彿浮現在眼前。作品在故事情節、語言運用、人物描寫、形象塑造等方面,宛然一體,氣韻悠然,娓娓道來,親切自然。一書在手,靜心翻閱,彷彿那些事發生在自己身邊。

2015 年3 月,首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揭曉,《將軍衚衕》脫穎而出,獲得最高的“青銅獎”,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