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800字>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800字讀後感

文思屋 人氣:3.08W

篇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800]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800字讀後感

最近電視劇基本看完,閒來無事又看完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到題目的時候認為這肯定是一部驚心動魄的探險經歷,一定會給人心靈的震撼。開頭部分因為是敘述,所以基本沒怎麼細心,當回憶道與那隻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的時候,喚起了我的意識。

派,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是一個商人,開了一家動物園,但因為一些原因必須把動物賣掉,因此坐上了一艘日本船隻,將動物運到北美等國家,計劃著賣掉動物後可以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但船行駛在海上幾天後遇上了大暴風雨,派的家人不幸遇難,他有幸掉落在了救生艇上,同時有一隻斑馬、鬣狗、大猩猩和孟加拉虎,經過一番爭鬥之後船上剩下了最凶猛的孟加拉虎和派,派只能與這隻老虎相依為命,也正是這隻老虎成為了他繼續生存下去的唯一理由。

在茫茫大海上,派需要學會如何生存,如何馴服這隻凶猛的老虎,在這個過程中,讓我看到了人類的智慧,看到了人類頑強的生命力,明白了任何事情只要去想,只要想做,肯定有辦法做好,肯定能夠做好的。就像這隻老虎,無論是開動物園的父親還是凶猛的鬣狗都對他十分懼怕,但在海上無助的派,因為必須取得船上的食物,又必須跟老虎面對面,因此一次次地跟老虎搏鬥,但最終發現硬碰硬是行不通的,馴服動物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形成一種習慣,因此他不厭其煩地培養老虎的習慣,最終終於能夠跟這隻孟加拉虎相安無事地共度一艘救生艇。

中途他們遇到了一個小島,在那裡能夠獲得身體所需的能量,也有淡水可以喝。但是發現,白天很平靜的小島,晚上確實另一番景象,淡水突然變成了食人酸池,島上所有的沼狸都會爬到樹上,當派見到樹上一顆人類的牙齒的時候,意識到這裡不能久待,必須離開,無論死亡或者生存,那是他唯一的活路,因此又一次等生了救生艇,繼續海上漂泊。終於到了岸邊,看到了希望,但再一次讓他失望及絕望的是那隻孟加拉虎竟然頭也不回地離他而去。這讓他明白任何動物之間是不可能真正成為朋友的,動物缺少不了的是它的野性。

整個過程不斷地牽人心絃,但是也同樣給人以哲理。正確地看待生活,正確地對待人生,面臨死亡並不畏懼,畏懼的是面對死亡束手無措,所謂人類就得具有徵服一切的勇氣,具有徵服一切的能力,不要為任何事情找藉口,也不需要為任何情況找理由,做好現在,就是王道。

篇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800]

如果全片比作一棵大樹,那麼前述即枝節,下述為主幹。關於信仰與生存的思考,想必觀影之人都能領會並感悟的。

對於無神論者來說,宗教信仰是虛無縹緲的夢幻,而對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信仰即生命。一個人心中若是無所神信,是否可以理解為是泛神論的種子在萌芽。反過來說,如果你什麼都相信,等於什麼都不信。這是派父親的原話。

在泛神論、無神論或者單一信仰之間,派到底做何選擇?若真要站隊,我可能會傾向泛神論一說。畢竟在少年時期烙下的印記在一生之中都是很難抹去的,且在派與作家的交流時,其禱告、吃素等細節也是可以支援這一觀點的。不過,電影中仍有諸多情節讓我很是迷惑,其一為派在暴風雨中發狂地高呼看見了神蹟,並解開帆布讓理查德拜見神,可當見到後者狼狽的躲藏及惶恐的眼神,派滿是憤怒地對著神吼道,你為什麼要嚇它。這不足以證明派的宗教信仰泯滅,卻能說明他確有所動搖。至於派在之後的情節中有殺生、食葷,那只是說明在生存面前,宗教的儀式感微乎其微,而不能佐證派已失去了虔誠、毀滅了信仰。

應當說,在派的奇幻漂流過程中,生存即最大的信仰。

活下去,是少年唯一的念頭,而如此強烈的求生慾望,實屬罕見,也可能是因為我從未預想過我會遇上少年派的經歷。誠然,僅憑這個念想自然不足以支撐整個意志,於是,出現了理查德,以及它帶來的恐懼與專注。這才完整了特別時期的特別信仰。

當你專注於某一件事的時候,時間會走得飛快,生活會變得充實,不論讓你專注的是恐慌、期待、希望或者其他。這種感覺其實我們都有過。比如說,大學聯考。在高三的大環境裡,每個人的世界充斥著與大學聯考相關的資訊,你時刻被灌輸著一個觀念,這一年的生活就是為了大學聯考。大學聯考必然帶來擔憂與煎熬,你一再想著要把它趕出生活,可又不得不一再接受與之共生的現實,久而久之,你便習以為常,甚至會試著享受這段痛並快樂著的人生歷程。終於在那個六月,你擺脫了它,再也不見。可就是這個萬夫所指、人皆唾之的大學聯考,在告別後卻成為心中最懷念的老友。這不就是派和理查德的故事嗎?

之前寫到片中的唯美畫面讓我聯想起《小王子》,那麼,派與大海、與猛獸搏鬥的激烈場面不由讓人想到另一部文學經典,《老人與海》。《少年派》可謂是青年版的《老人與海》,派即聖地亞哥。《老人與海》最經典的.話當屬“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我卻一直覺得,“毀滅”與“打敗”兩個詞在中文的環境裡解釋正好與英文的意思相反,因而這句話必然是原版表述更為有力,“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李安鏡頭裡的少年,都親身實踐著這個真理,且把這份人類生存的勇者氣概傳遞給每一個人與其交流的人。

篇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800]

在我眼裡,李安向來是東方紳士的典範。學貫中西、謙遜有禮,操一口好聽的臺腔及流利的英語,臉上是習慣性的淺笑,總感覺在說:哪裡哪裡。長久以來,李安的電影都介於商業片與文藝片之間,且一如其人,表面溫柔、內涵厚重,總能在不經意間激起人的探索慾望,比如說《斷背山》處處伏筆的潛臺詞,若是細究,真可謂別有洞天。

不曾刻意關注李安,卻常有意無意地接收他的訊息,繼而為其折服。看《臥虎藏龍》是因主題曲《月光愛人》,李玟是我少時的女神;看《色戒》是因其尺度爭議挑逗了我的好奇心,可縱觀全片,印象最深的不是激情戲,而是湯唯的眼神。事後好幾次翻閱張愛玲的原著,一度認為電影與小說是割裂的,直至最近一次重讀小說,忽地覺得兩者是如此貼合,好像一個個鉛字集體從紙張叛逃,先排列成王佳芝(湯唯)的樣子,再是易先生(梁朝偉),然後是……通常說來,優秀的導演都有雌雄同體的功力,即女導演有一副陽剛奔放的男兒魂,男導演有一顆細膩柔軟的女人心。這一說法之於李安,極為貼切。

其實在對《色戒》“頓悟”之前,我早已對李安產生堅實的崇拜了,因《斷背山》。看《斷背山》是在李安拿小金人幾年後的事了,想來應該是在男主角死訊傳出後才起興看的。當影片定格在壯美蒼鬱的斷背山,輔之以鄉村氣息的《He Was A Friend Of Mine》,我不自覺地流起了眼淚。我對這部電影確有強烈的相見恨晚之感。不過,若是早些年觀看,可能就不會有如此感觸了,思想與年歲是共同成長的。

自那時起,我眼中的李安便不是柔弱書生的定位,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內心世界豐滿而強大的智者形象。因而,這次《少年派》的上映,我並不為其他噱頭,單純衝著導演而去。事實證明,我的殷勤物超所值,我再一次認識了李安。

印度與李安,在《少年派》之前,這個組合幾乎沒有想象餘地。可“不安分”的李安卻選擇以印度為背景的故事來拍攝,並耗費了四五年的心血與之架構起聯絡。地球上有四大人種,李安已細緻刻畫過黃種人及白種人,現在又去到棕色人種的領域,難道他的下一部作品會為黑色人種而生嗎?李安的藝術野心可見一斑。或許常人根本無法揣摩這個看似平靜如水實則波濤洶湧的電影奇才,或者說,儒雅的瘋子。

印度所處的南亞次大陸從地理概念上看是一塊獨立的土地,它既不屬於東方,也不屬於西方,亦不歸屬為阿拉伯世界,在文化層面同樣如此。正因其源於各方的複雜性,印度歷來就蒙著神祕的面紗。而李安的《少年派》多少解密了這個迷幻的國度,且這部分的文化隱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從某些角度看,本土導演或者說東方人顯然更易參透與捕捉印度人血液裡的謙卑及體內樸質而堅韌的決心。這也是為何我一直堅持《三傻大鬧寶萊塢》優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