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200字>

魯迅作品吶喊讀後感200字

文思屋 人氣:1.27W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魯迅作品吶喊讀後感200字,歡迎閱讀。

魯迅作品吶喊讀後感200字

篇一:《吶喊》讀後感

在讀《吶喊》這本書之前,我爸爸告訴我:在那個年代,中國很落後,擁有強烈愛國情懷的魯迅認為中國人落後時因為技術不發達,於是到日本留學學醫。但是他後來發現,中國當時的迂腐和落後不是因為技術,而是因為中國人的獨立人格、個性和思想的喪失。所有魯迅棄醫從文,想通過文章來喚醒中國人心中那份沉睡的拼搏、向上的精神。

在《吶喊》這本書中,他主要描寫了孔乙己、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陳士成、祥林嫂、愛姑這些普通人的悲劇命運。在對這些人和生活細緻入微的描寫即入木三分的刻畫都使他的文章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篇二:《吶喊》讀後感

今天,我讀完了《朝花夕拾》,而我買書時正好買的就是《朝花夕拾》和《吶喊》的合訂本。

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反映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

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作為改變民國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片對於瞭解作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寫作上,本片自序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慾罷不能。其語言風格充溢著魯迅獨特的個性,就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篇三:《吶喊》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吶喊》的書。就是魯迅先生很有名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看《狂人日記》了!

《狂人日記》主要講了在五四時期的吃人事件。剛開始,我還很驚奇,那個時候竟然吃人!但當我問媽媽就是時才知道。原來吃人並非吃人,而是反映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和封建制度及陳腐的傳統概念。“吃人”無非就是揭露了當時官員者剝削民主,燒殺搶奪的情景。聽完媽媽的話後,我才覺得,原來當時的社會這麼黑暗,官員還得搶人民的食物,錢財,這就是多麼的可恥呀!原來“吃人”就是指當時的官員“吞吃”民主的金財及食物呀!

讀完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當時的事情,都是因為民敗,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能被人欺負。

篇四:《吶喊》讀後感

《阿Q正傳》中明顯反映了“精神安慰法”的效為,運用阿Q的典型例子,描繪了被人壓迫卻自幹墮落知恥而無後勇的一類人。反過來看這種“精神勝利法”也有可取之處。舊時的中國人民敗在“精神勝利”上,我們則應取其精華,適時適地的運用。

當今市場經濟時代,實則該要更多的“時代阿Q”的存在。競爭的激烈使人人的精神世界變得敏感,人人都堤防著自己成為阿Q,強者才使人心的嚮往,於是乎,別人罵我一句我得雙倍奉還,形成了“寧叫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的悲慘下場。誠然不該提倡“精神勝利法”嗎?

篇五:《吶喊》讀後感

精神勝利是有底線的,例如墮落是不可取的。假如你就是一個奴隸,首先因該不要抱怨你就是一個奴隸,而引以高尚的行為舉止保自己提高到奴隸水平之上。在你想別人抱怨你就是一個奴隸之前,要在思想上肯定自己不是努力,這便就是精神勝利的宗旨。但絕不忘細細改掉自己身上存在的努力行為習慣,你自然而然地克服了所有不利的條件,所有的困難

都回響你低頭。

現實更是這樣,市裡層出不窮。過去的.奴隸相當於現在的保姆,不要抱怨夫人壓迫你,你能保證在你有錢之後不去壓迫別人嗎?記住那是永恆的規律!這條規律結對公正,那就是:今天你就是別人壓迫的,明天你可能在壓迫別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但在這晴間有個過渡期“精神勝利法”。

篇六:《吶喊》讀後感

最近才讀完《吶喊》,感觸很深。

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就是《狂人日記》。

我的理由是,《狂人日記》表達出了不妥協的反封建精神,文章通過狂人的自我反省,把封建綱常名教“吃人”的含義引向了深廣:狂人也被綱常名教毒害而成了吃人者。尤其是狂人所說的“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顯然不僅是狂人自身,而且是代指處在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控制之下的“中國人”,作品由此完成了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最深層次的揭露和批判。

我從中讀出了,魯迅明寫的是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都是讀者思考時代、社會、人生真諦的心絃。狂人並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我們從狂人的日記中,感受到的是充滿著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戰取的一首氣魄巨集大、熱情奔放的時代思潮交響樂。

篇七:《吶喊》讀後感

老實說,《吶喊》這本書不太好理解,因此,讀起來有點費勁,但讀完後,我還是有了很多的感悟。

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狂人日記》了。書裡說在魯迅那樣的年代,沒有糧食,人們飢餓到了恐懼,便開始有人吃人這樣可怕的行為。還從魯迅先生的描寫“青面獠牙”、“滿眼凶光”和周邊的環境描寫,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黑暗,人就是多麼可惡、多麼殘暴。更可惡的是連自己的親兄妹都吃,何況他妹妹才五歲,可愛可憐的樣子還在眼前…… ……

看這些人多沒有良知,竟然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而去吃親生妹妹呀!還偷偷讓好人也吃人肉。唉!這些人真是些大惡人。他們還披著“仁義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和封建禮數,其實是吃人。同時,作者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呼籲大家覺悟起來,推翻封建制度。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以前生活的艱苦,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魯迅先生對封建黑暗社會的憎恨。

篇八:《吶喊》讀後感

在拜讀了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後,我對其中的《狂人日記》印象十分深刻。

《狂人日記》就是中國史上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這本書是由一個狂人自身的角度看著這個世界,透過狂人的嘴,魯迅講述了他對中國幾千年封建禮教的想法。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吃人“兩個字!”

這是狂人日記裡面最廣為人知,也是最能體現魯迅心中想法的一句。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禮教不可以說完全沒有可取之處,但無可否認,它殘害了許許多多人民,是他們麻木服從封建統治者的思想源頭。

《狂人日記》將徹底的反封建精神與嶄新而完美的藝術形式相結合,深刻地體現了思想革命和文學革命的實績,對其也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