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600字>

《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600字(精選8篇)

文思屋 人氣:1.26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600字(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600字(精選8篇)

《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600字1

《相約星期二》講的是一位患有重病的老人,同時也是一位執掌教壇一輩子的大學教授,在自己為數不多的歲月中,不是在感慨命運不幸,不是在惋惜自己的一生,而是思考人生,將自己的感悟以每星期二相約的形式,講給一位曾經教授過的學生,那裡沒有繁瑣的公式,有的只是對生活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對人性的解剖……

老人的情況一天天變遭,但他仍然關注外界,他會為遠在他國的難民的困難而憂慮,而傷心落淚,那時他不是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而是一位有憐憫之心的老者;他從不自怨自艾,他會因為由於他的開導使他人舒展眉頭而快樂,從而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他愛他的家人,愛他的朋友,愛他身邊的所有人,當大家都陰沉著臉給他舉行葬禮時,他會說:到時不要燒過頭了哦。他就是這麼一位樂觀,豁達,超脫的老人。我認為的超脫是遊離於生活之外,超然脫俗的感覺,其實呢,不然,是經歷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後看淡所謂的挫折,困難,有種“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的怡然心境。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還沒來得及反應,它已經從身邊悄然而逝。有時老是感慨:時間都去哪了?時間從指間溜走,從髮絲間飛過,增加了我們的年輪,親吻了我們的臉頰,觸碰了我們的額頭,豐富了我們的思想……有時總是回憶那美好的青蔥歲月,不想讓時間在臉上留下痕跡,可是在回憶的過程中時間已飛馳而過,要做的是珍惜當下,關愛親人。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未來還未出現,唯有今天掌握在手中,是上天的恩賜……

在未來的道路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保持花開靜好的心境,追求樂觀、開朗、豁達的人生態度,學習愛和對生活的不懈追求。

《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600字2

我不喜歡莫里,儘管他那樣的人很難得,如果碰到的話我肯定也會為那樣的人所觸動、引發各樣的情緒,被他的魅力所折服。還好書籍給了“離他很遠”這種理所當然的心理距離。他看似完美,因為他正是非常邪惡,他的真誠為目的服務:永生。一個終生的教師,這看起來很感人,我在其中看到的卻是“一個總是試圖教化他人的人”,這是很危險的。人必然會受自己的經歷所限,也總有與主流追求的價值觀相悖的時刻,“沉迷物慾”與“追求情感”並不總是主流,甚至“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幸福的人”也不總是主流。人們在現實裡多有掩飾,一個追求精神的人也可能表現出沉迷物慾的樣子,說到底用語言將行為道德化分類本就是不合理的,那意味著總有人被否定。

這本書讓人不安的也在於此:看似你無法否認的真理,又時常顯示出對另一些的壓迫。而作為擁有話語權的人,他的聲音必然使另一些聲音被淹沒,即便另一些聲音並不主流,甚至卑劣,那也是人類的情感,並且某個時刻表現出不被主流認可的卑劣的人,並不是那個人的全部,他也不應該因為那樣的時刻而被予以一種俯視的同情。舉個例子大概是:你覺得嫉妒不好,為了幸福我應該避免將它看得太重。而我理解的是:你覺得嫉妒不好,我也覺得,但為了幸福我不會選擇避免與它接觸,而是為擁有這份人類的情感而感到一絲甜蜜,不幸是人的一部分,不幸的情感也是,究竟是承認它更容易達到幸福還是否定它更容易,就像“為什麼非得追求幸福”一樣,如果將語言用於純粹分類,而與道德分割開來,一切會不會變得更加容易呢?

《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600字3

這本書講了美國的一名社會學教授——莫里,他已年邁,患了絕症,受一家電視臺的“夜線”節目採訪,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學生——當今的作家,記者米奇.阿爾博姆偶爾看到。學生匆匆趕來看望即將離世的老師,而老師則宣佈要給這位學生上最後一門課,每星期一次,時間是星期二。這樣的課程沒有一位學生會拒絕,於是,每星期二,這位學生坐飛機飛行七百英里,趕到病床前去上課。

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最後一堂則是藏禮。老師謝世時,這位學生把聽課筆記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題目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了全美國的轟動,同樣也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開始思考人生,並從中反省自己,學會正確面對生活,面對生命。

在莫里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時刻,給這位學生上了十四節課,課的內容是:

第一個星期二——談論世界;

第二個星期二——談論自憐;

第三個星期二——談論遺憾;第

四個星期二——談論死亡;

第五個星期二——談論家庭;

第六個星期二——談論感情;

第七個星期二——談論對衰老的.恐懼;

第八個星期二——談論金錢;

第九個星期二——談論愛的永恆;

第十個星期二——談論婚姻;

第十一個星期二——談論我們的文化;

第十二個星期二——談論原諒;

第十三個星期二——談論完美的一天;

第十四個星期二——道別。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目睹了疾病帶給莫里的一切痛苦,但深深震撼我的是莫里的——樂觀、豁達、對事業的摯愛、對社會的奉獻、對生命的詮釋,對後人的人生指引。這不愧是一位終生的教師。

《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600字4

我還沒有把整本書讀完,所以只能就已經讀過的部分寫一點感想(在我的書中,莫里正在給米奇教授"愛的永恆"這一課)(那麼,如果讀完了,你一定還有更深的思考!)

俗話說:人老多情.莫里教授,也到了這個時刻,人一生最輝煌的時刻,他現在該做的就是站在人生之巔,回憶往昔,俯瞰人世。

此時,他的雙眼前所未有的明亮,他看破了世間紅塵,看穿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世態炎涼,他超越了空間與時間,他的心已經不是他那病懨懨的身軀所能束縛的,他的心也許早已在宇宙的盡頭翱翔.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莫里死前14個星期中給米奇講的話字字珠玉,因為這些都是從死神那一點一滴地搶過來的,他談到了生命的價值,金錢,權利等等,我比較關心的是生命的價值這一部分.我國從古至今也有不少關於生命的名言,"生命或輕與鴻毛,或重於泰山."這樣的絕句層出不窮.朱子清(朱自清)說的好:我赤裸裸的來,又赤裸裸的去.人死了,不能帶走塵世的任何東西,金錢也就不那麼重要了,但人究竟為什麼而活卻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就我而言,我認為,人的一生就是努力的做好現在的事,並且爭取做好更多的事,讓更多的果實留給後代,我並不同意別人講的演好自己的角色,這畢竟有消極的一面,試想,如果所有人都努力地做好當前的事卻只會安與現狀,那麼當疾病或者災難來臨時,我們何去何從?

我想,人的一生,只為了一個信念:不做第二給(個)誰,做第一個自己.這樣才能活得精彩,活出自我,雖然這是個沒有英雄的年代,但是,只要心中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主角,一定能讓世界矚目,讓世界為你讚歎,而不白費了人一生!

《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600字5

《相約星期二》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翁是一個叫莫里的老教授,年邁之時得了絕症後,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對生命即將離去的恐懼,而是希望把自己許多年來思考的一些東西傳播給更多的人將這輩子最後的一堂課教給了自己的得意門生--米奇。米奇是一個體育專欄的主持人,在大學畢業十五年後的一天,在電視上偶爾得知自己在大學時期最要好的教授得了絕症後,米奇匆匆趕去看望了這位十多年沒聯絡過的老師,而老師卻決定將自己人生最後一堂課教給自己的得意門生,二人相約每個星期二上一堂課。於是,每星期二,這位學生坐飛機飛行七百英里,趕到病床前上課,這門課教授一共講了十四個星期。在這十四個星期裡,他們聊到了人生的許多組成部份,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愛,如何面對恐懼,如何面對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錢與文化,衰老與死亡,最後一堂課便是莫里老人的葬禮,整個事情的過程,以及這十四堂課的筆記便構成了這本《相約星期二》。而這本書在美國一經出版便轟動一時,曾經連續四十週被列入圖書銷售排行榜。

書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莫里老教授所呼籲要擯棄的東西,正是我們社會所追求的,包括作者米奇,他畢業後努力追求的正是老教授宣佈要擯棄的。莫里老教授告訴米奇要建立自己的小文化,真的很佩服這樣一位老人,在這個人人都在追求物質,權位,虛名的社會,他能在遵循文化的一般性生活準則上建立自己的文化,而且在臨死之前還能為呼籲阻斷這種文化灌輸而努力。當然,此書裡面莫里老教授還提到很多值得讓你深思生活的意義的話題。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老師,將了一輩子課,把最後一堂課留給了後人,深思人生的意義…

《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600字6

《相約星期二》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老人,或者說一個老學者,臨終前的14堂人生課。

米奇是一個幸運兒,他在短短的14個星期裡學到了這一生都適用的東西;莫里也是一個幸運兒,他在人生的最後14個星期裡讓所有人成為了他的學生,聽到了他的思想;我們更是幸運兒,在遙遠的這兒聽到了莫里教授的諄諄教誨。(是呀!我們都因此成為幸運者!)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輪椅,那笑容,那臺錄音機,我聽見他在說:“我不像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生了什麼,接受它,進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後離去。?”這本書裡,莫里說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

這是一種對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難免經歷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對,無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當然,莫里教授的話值得珍藏的還有很多。比如,“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不幸的活著也同樣令人悲哀。”“人們把我視為一座橋樑。我不像以前那麼活著,但我又沒有死……我類似於……介於兩者之間。”“知道嗎?我死了以後,你說,我聽。”“……”很多很多,這些話語,這些真誠的話語,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種悲哀。這位終身的教師,在人生的最後14個星期2裡,滿足了自己的願望,也滿足了所有人的願望。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震撼了。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覺悟,莫里的話無疑在告訴我們:“這就是!”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沒有人像莫里那麼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麼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讓我們,向他肅然起敬!

《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600字7

曾經在讀者上看到過這篇文章,文章講述的是一個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絕症後,在生命最後的一段時間裡,他與他的學生米奇約定每週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課,然後在他過世後,學生把他的筆記整理出了一本書,就是《相約星期二》。曾想過要看看這本書,不過不久就淡忘了……

寒假有時間整理我的書櫃時,因為爸爸的書和我是放在一起的,所以一眼就瞄到了爸爸以前買的書。“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映入眼簾,這句話雖然精練卻引起我的注意,記憶被回憶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既然當初沒有看成這本書,那就趁寒假好好讀讀吧!

在書中我面對了一個很樂觀,親切,談吐幽默的一個老人。他竟然為自己辦了一場葬禮,並且隨著每個人給他寫的詩而又哭又笑。每天他都要面對他自己的萎縮,今天到哪裡,明天到哪裡?這幾乎比死亡更痛苦,看著自己的身體不斷萎縮,自理能力越來越差。但是這位社會學老教授卻享受著死亡,並經常和米奇笑談他彷彿又回到了嬰兒期,有人幫他上廁所,有人幫他擦屁股……

在不同階段都要享受著這個階段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而不是年輕時浪費青春時間,老了之後才開始後悔曾經。我欣賞莫里教授的欣然接受,他不羨慕健康人的身體,他只是努力地把這段時間過著充實,享受即使病痛中的美好的事。既然一天天都要過去,那麼為什麼不能利用我們能享受快樂和幸福的權利?而不是害怕並恐慌死亡,衰老的到來。

不過:“一旦你學會怎麼去死,你就學會了怎麼去活。”這句話好深奧的……

《相約星期二》的讀後感600字8

曾聽說,有一本叫做《相約星期二》的書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我慕名看了這本書。沒想到,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其實很簡單,作者米奇,像許許多多有事業心的人一樣,努力工作,拼命賺錢,逐漸在對金錢的慾望中迷失了自己,直到他遇見了大學裡的教師,已身患絕症的莫里,兩人相約於星期二,共同繼續從前的課程。

莫里老人用瀕臨死亡者的內心體驗,指導著人們如何面對生活。他說,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與生活講和;愛是人類一生都該追求的最高感情;最完美的一天並不要怎樣的奇異、奢華,而是簡單、輕鬆和快樂;他還告訴人們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真實感情

我不知道怎樣形容我的感受,我只是覺得在看多了江湖中的恩愛情仇,催淚彈似的偶像書籍後,這本書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我開始明白了這本書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因為現實社會有時候太浮躁了,人們都在忙碌、彷徨,為功名利祿而奔波,忽略了內心深處真正的感受,所以內心空虛卻又不知道為什麼,而莫里的生活恰巧填補了他內心的空擋,所以莫里與他的人生觀,就開始被人們接受和喜愛了。

而且,莫里也給我們帶來了對生命的反思,真正的智者不僅僅勇往直前,還要不時停下腳步,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反思一下從前的生活。莫里也說,很多人在忙著工作,他們有了錢、房子、車,可是他們在精神上卻一貧如洗。

書的高潮以莫里的去世而結束,人雖然已去,而話語猶存,這本書讓我知道怎樣在平凡中尋找快樂,讓我知道如何在繽紛的世界裡永遠保持一顆純潔而寧靜的心。

莫里已去,但我知道他的生命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我想,我會用自己的一生去學習、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