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6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600字

文思屋 人氣:1.39W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震驚世界的名著,你們看過之後,得到了什麼樣的啟發呢?接下來小編本站給你們帶來《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6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一

讀《少有人走的路》一書,看到一段話,主要意思是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自我的意願,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滿足自我的需求。我們生孩子,是因為自己想要孩子;我們對人好,是因為想被人認為是好人;我們去愛別人,是因為自己需要去愛人;我們愛孩子,是因為自己想成為充滿愛心的父母……。真正的愛能使人發生改變,在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擴充套件,而非純粹的自我犧牲。如果我們常常對人說,你看看我對你多好、看看我有多愛你,那麼,說明我們並不真正愛這個人,我們愛的只是自己,我們不停地提醒他人:看,我這個人有多好!我這樣還不值得你來愛我嗎?!

現在,我已經不再對學生說,我這樣是為了你好,因為我現在覺得這句話是世界上最假的一句話。因為,絕大多數時候,當我們自以為對學生“好”的時候,其實是想通過這種“好”,讓學生考得更好、做得更優秀,然後我們也會被認為是優秀的。因此這種所謂的“好”,其實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想被人認為是“優秀”的需求。讓我們逆向思考一下,如果沒有任何人來評價你的教學,你還會對學生“付出”那麼多嗎?你還會對學生那麼“好”嗎?發自內心、對學生無條件的好才是真的好,這種好,不用我們多說,學生也是能感受到的。

我研究教學,只是因為覺得地理教學還有點意思,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不研究教學,不研究如何將一節課上得更精彩,學生會不願意聽課、會搗亂,會沒人聽課,我的心情就會很差,我在課堂上就會度日如年。所以,我不斷研究教學,想盡一切辦法將課上得更精彩,是為了讓自己更開心,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難道不是嗎?當我上完一節精彩的課回到辦公室,我的心情不是很愉快嗎?當我照顧好了自己的`感受,學生也能從中獲益。一個自己都不快樂、不幸福的老師,是很難教出一群快樂、幸福的學生的。

所以,親愛的同行們,別再說“我怎麼怎麼努力,是為了你們”這樣虛偽的話了。說實話,現在的我再聽到這樣的話,會臉紅。

對兒子,我也要慢慢進化成絕不說這句話。是為他好、還是為我自己舒服,不用說出來,孩子天生就可以感受得到。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二

《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國心理醫師M·斯科特·派克所著的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在這本著作中,沒有生澀難懂的心理學術語,沒有刻板僵化的做人道理,僅僅以平凡的語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瑣事,向我們講述一個又一個心理學道理,從中我們似乎也讀到了自己的影子,生活中的另一個自己。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當然,心靈成長的旅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時候它都是伴隨著當事人的痛苦。回想一下,當你第一次踏入校園,身邊沒有了家人的保護,都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你的心中都是對新環境的害怕和無助。但是也有興奮和期待,認識新的人,和他們交流,使自己更適應新的環境。在這種時候,只要你順利度過了剛開始的不適應期,努力改變自己,你的心靈就在新的環境中獲得了成長,你終於明白,傷別離是人生“一苦”。

心靈成長的目的其實是讓我們找回幸福或逝去的幸福。我們曾經都很單純,以為世界上都是好人,以為我們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們好。但當我們受到傷害後,我們就比誰都害怕,比誰都提防,終日生活在恐懼中,這不是真正的心靈成長,真正的心靈成長是我知道世界和我們自己都是不理想的,我只能做好自己,只能耕耘好現在,別人對你怎樣和結果如何都是你所無法掌控的,只有這樣你才能釋然,從而回歸幸福。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扉頁中所說:現代社會人類最大的病痛是“心靈的淪喪”。心靈淪喪的我們物質越來越豐富,卻越來越感覺不到幸福;相處的技巧越學越多,婚姻關係卻越來越難搞;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感動卻越來越少,針對這些問題,本書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式,它無需高深的哲理,更與醫學技術無涉,你只需重新審視日常生活,就能找到久違的快樂與滿足。

願心靈不再迷途!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三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心智成熟的旅程,開篇即說,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

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文章還說,“勇氣,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面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勇氣不是忽視內心的恐懼,而是承認恐懼仍能勇敢前進。

這並不是一本容易讀懂的書,對於心理學門外漢來說,書中提及的很多心理問題並不容易理解,但是面對和勇氣是每個人都能獲得資訊。面對是開啟心智成熟旅程的鑰匙,勇氣是前進的動力。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