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500字>

外國名著讀後感1500字6篇

文思屋 人氣:2.75W

外國名著讀後感1500字1

12月裡,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誇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外國名著讀後感1500字6篇

遊記中小人國、大人國裡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裡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格列佛在慧因國裡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於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裡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的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身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我不知道十八世紀美國的輝格、託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係,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

我錯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後來的斯威夫特也漸漸變得可以理解了,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正義。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髒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遊記》之後,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典:以誇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後,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樸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遊記中竟蘊含著這麼深邃的內涵。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與我一道,從自己做起,從現在開始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外國名著讀後感1500字2

一本散發著油墨香的《呼嘯山莊》很快就讀完了。看著它靜靜地躺在我面前,竟欲罷不能。再重讀,卻又是滿懷遺憾地合上了書本,不論我再讀多少遍,卻都是同樣遺憾地合上書本,恨不得自己為主人公鋪設一條完美的幸福之路。

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的愛情是起於平淡之中,又在瘋狂中謝幕。可是,一曲終了,站在一旁謝幕的只有希斯克利夫一個。當舞臺上顯示全劇終的時侯,希斯克利夫在縈繞著凱瑟琳氣息的環境中合上了他的雙眼,而一對小的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甜蜜愛情又再一次上演。

也許,只是在狂風暴雨中的愛情才夠激烈,才真正令人難以忘懷,可是平淡中的甜蜜又何嘗不夾雜著淡淡的哀愁與彷徨?身份的懸殊,主人的阻撓,希斯克利夫難以與自己相愛的人過自由和無拘無束的生活。如果不是變故,如果不是愛情的挫傷,如果不是這仇恨的力量,希斯克利夫又怎麼會生長到這般強大?

也許是上天的造化弄人,讓這對熱戀中的情侶因誤會而分開,卻又在近似痴狂的愛與恨中艱難地找尋著對方愛的痕跡。希斯克利夫用自己自私的愛毀了凱瑟琳,毀了自己至愛的尤物,也毀了自己苦苦想要找尋的愛的足跡,毀了他用愛構築起的仇恨而堅定的信念。他想向凱瑟琳復仇,但是,當凱瑟琳的軀體漸漸冰冷的時候,在他的心裡,是寧願她痛苦地醒來。他驀然回首,愛人已悄然遠去,儘管明知生也不能在一起,因為她已是別人的妻子,但卻遠比天人永隔來的更好些。活著的時候,像刺蝟一樣豎起了全身的刺想要傷害對方,卻在天人永隔的那一剎那選擇原諒。對將死的人來說,死是一種多麼大的解脫,死了,所有的愛和誤會都不存在了。可是她有沒有想過,死是對對方的一種最大的自私。而他啊,在她死了之後,沒有頑強的'抗擊,永遠只能寂寞地品嚐著相思的味道,卻永遠無法觸到自己的愛人。

這愛情啊,究竟是誰犯了錯,當一切阻隔都黯然退去的時候,又不敢相信,這才是真正的愛情的結局。愛像狂風來襲,湧入心底;恨卻像驟雨,把夢擊碎了一地。愛情,不在乎誰是誰非,誰對誰錯,一切,都像是上天的安排。再強烈的抗擊也無法撼動既定的事實,歲月是最好的磨合劑,能夠漸漸撫平人內心的憂傷,癒合傷口,但卻永遠消不了心中的那塊疤,到恰當的時候,它還是會慢慢地裂開,給人以徹骨的痛。

可是,這都是為愛情所受的傷。儘管受傷,希斯克利夫還是不能放下對凱瑟琳的愛,可能這就是沉醉入迷的愛吧,唯有真愛才能做到如此。有人說,為愛情所受的傷都是甜蜜而難以忘卻的,可能這就是希斯克利夫不斷想著凱瑟琳,尋找著凱瑟琳,深受著它的折磨卻始終不肯也不捨得放手的原因吧。

呼嘯中,愛與恨交織,卻,緊拉著不肯放手。

外國名著讀後感1500字3

老人與海讀後感假期閒來無事,又重新潛心拜讀了一遍《老人與海》,讀時卻不禁感想頗深,彷彿不是在閱讀一本枯燥的書,而是在閱讀一顆生動的心,一顆赤紅的心,一顆跳動的充滿激情的心。那是數年前我體會不到的。我的感懷也由此開始。

簡練,或者說精煉的文字,配上扣人心絃的敘述,即使不長的小說,也能成功,而牽動讀者的心。《老人與海》在海明威的思緒中流轉,充滿熾熱的液體,不曾冷卻。

王勃筆下流淌出的千古傳唱的《滕王閣序》,其間曾說,“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不僅是一個人的志向,也是老人聖地亞哥的真實寫照,是他的靈魂的最恰當描述,是一種生命意義,是一種悲劇一般的壯麗,還是一種對人生的洞悉。當這個世界的天平不向每個人傾斜時,總用人會被象徵倒黴的另一端所高高抬起,沒有信心,厄運會輕易吞噬空虛的心靈。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動物,為何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有勇氣面對失敗呢?難道失敗真的如此可怕嗎?冷冷的海風裡夾雜著一股血腥,也許這才是人真正害怕的。唯有不羈的靈魂,才是與大海的對抗,與自然的對抗,與世界的對抗,與命運的對抗,這樣的靈魂才能做到,真正的偉大,即使他不曾成功過。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故事,一位聖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同行看成失敗者,可是他堅持不懈,終於鉤到一條大魚,大魚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最終被老人殺死了,綁在船的另一邊。老人在歸途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但他仍然鬥志昂揚,像一個角鬥士在大海這殘酷的角鬥場是頑強地展開搏鬥,歷經了重重艱難險阻。雖然老人捕的魚,在歸航的途中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但絲毫沒有減退老人的堅強意志。

遠涉千里,深入大海。為的只是一條魚麼?說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感動,才使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為他的悲壯落淚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一方面倒下,恰恰是另一方面的站起,在一個宛如夢境的場景中,必定會出現勝利的結局,這是聖地亞哥的魂,也是他無論如何都不會倒下的精神層面。我認為,這,才是偉大的定義。

老人,外表的醜陋,內心的壯麗,和奮勇。無論如何,都沒有人敢說他不是英雄。

英雄或許要有強大的肉體,令人稱頌的作為,四方流傳的美譽,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說可有可無。一個英雄,擁有的,便是精神力量的巨人。所謂英雄者,敢為人之所不敢為,敢當人之所不敢當。所謂英雄者,堅強剛毅,屢敗屢戰。他左右自己,成為一個永不會被擊倒的人,他在精神領域,沒有失敗的記錄,也沒有失敗的預兆,甚至沒有失敗的概念。自信,堅持,不懈,拼搏,一個老人的故事,一個英雄的啟迪。

那我呢?或許我覺得,所謂英雄離我太遙遠,但是距離產生美。而美又是在我們身邊的。我不是英雄,也許永遠不會是。但是沒關係,我有英雄之志,這就足夠了。它告訴我的,並不是事蹟,而是精神和品質。它的存在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或許我正碌碌無為,但我不會讓我邁向成功的步伐停滯,也不會讓我追夢的鳳凰墜落。不屈服於困境,不低頭於失敗,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把不值得變成值得,把不可能化作可能。這就是我要做的,我該做的。若是這樣,我才告訴自己,自己是強大的,是成功的,向老人一樣,永不言棄亦永不言敗。

浮想聯翩之間,才領悟到,所謂老當益壯,壯的意義,我想就是一個英雄的努力,他在現實中失敗,卻在精神上達到了巔峰。

外國名著讀後感1500字4

每個人都擁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這部小說裡的主人公—冉阿讓,他的愛卻是給了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那是怎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在冉阿讓25歲的時候,就因為他為了填飽家人的肚子,打破一塊玻璃偷拿了一個麵包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而當他經歷長期牢獄之苦,終於獲得自由時,卻由於他曾經是個苦役犯而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在他揹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他人歧視而走投無路的時候,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的冉阿讓,他不介意冉阿讓是個苦役犯,不計較他偷了銀器,反將一對珍貴的銀燭臺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裡,居然也會有這樣一個世外聖人,正是這位主教無限的包容和仁慈,深深的感化了冉阿讓,使他重新激起了生活的信心與希望,開始了新的生活。他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他一個苦役犯的偉大!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奉獻給了貧窮的人,可憐的人,長長出門時口袋還是鼓鼓的塞滿了錢,回來意識身無分文,他給所有的窮人帶來了溫暖。

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對芳汀與珂賽特母女的關愛。為了實現芳汀臨死前能見女兒最後一面的願望,冉阿讓不惜再次越獄,付出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那是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一對母女,可他卻始終堅守對芳汀的諾言,付出極大的努力就出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並精心地將它撫養長大。

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後又猶豫了,因為真正的冉阿讓是他,不過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結果他最後的決定竟是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有一次就下了以為和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看到這裡,我被深深的震撼了。與當時的黑暗、醜惡的社會相對應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麼高尚的道德品質。她是那麼喜愛珂賽特,但還是為了珂賽特與馬利尤斯的幸福,為他們付出一切。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事情,為了使一些與他毫不相干的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一次地鋌而走險,甚至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這是要付出多麼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啊!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靈魂的高尚!

小說中還刻畫了其他一些人,比如貪婪、自私、卑鄙的德納第夫婦,冷漠頑固的警長沙威。正是這些人,造就了當時黑暗社會的悲劇,因此,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更凸現出冉阿讓的英雄本色。由此,我想到了當今的社會,應該有不少人也是像德納第夫婦那樣具有醜惡的靈魂,我們現在提倡造就美好和平的社會,但是現在的社會真的是那樣嗎?我們這一代的人還是相當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面對他人的求助,我們不但不伸出援手,還避之唯恐不及,騎車撞傷他人不但不揹負責任,卻逃之夭夭……這些是多麼醜惡的行為!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和整個社會都應當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整個社會將會變得更美好,我希望社會上多多出現像冉阿讓一樣,將自己無限的愛奉獻給身邊每一個這樣的人,那樣,我們的社會不是會變得更加美好嗎?作文

外國名著讀後感1500字5

凡卡·茹科夫,一個只有九歲的小男孩,沒有快樂的童年,卻只能整日被打罵,受捉弄,沒有親人的陪伴與關愛,只能孤獨一人在莫斯科做學徒,他悲慘的遭遇令所有人為之落淚……。前幾天,我讀了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凡卡》,文中主人公凡卡的生活令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課文講述了凡卡在聖誕節前夜,給鄉下爺爺康斯坦丁·瑪卡里奇寫了一封長信。在信中,他向爺爺哭訴了他在莫斯科的生活:稍有過錯就挨打受罵、被夥計們捉弄、吃不飽飯、睡不好覺,有幹不完的活計,甚至連只狗都不如!他在信中哀求爺爺,求爺爺帶他回鄉下去,雖然鄉下生活也很貧苦,可起碼還有疼愛他,與他相依為命的爺爺,他用包含淚水的筆寫完了這封信後興奮地投進了郵筒,懷著甜蜜的希望睡著了,做了一個美美的夢,但這注定了永遠是個夢,他沒有寫清收信人的地址,爺爺不會收到這封信了,待美夢過去,迎接他的只是更加殘酷的現實……

凡卡才九歲,比我們還要小,可他受的苦卻是我們的幾百倍。夜深了,人們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凡卡只有為老闆的孩子不停搖搖籃的份,他可能已經瞌睡得睜不開眼睛,極度勞累,可這一切又有什麼用呢?他敢睡覺嗎?不敢,要是他睡了,又會遭到一頓毒打,儘管渴望睡眠已到了極致。白天,豐盛的一日三餐補充了人們的能量,讓人們能夠精力充沛地開始更好的工作,凡卡只能吃著極少的食物去幹繁重的活計,他何嘗不想品味美味佳餚,填飽咕咕叫的肚子,可他又怎敢去偷吃大魚大肉?只好忍受飢餓,繼續幹活。鄉下的生活是貧苦的,大城市的生活讓多少人為之嚮往,可凡卡在大城市中感受到的只能有冷漠、無情、不公平!他多麼懷念在鄉下的生活,雖也有不公、痛苦,但是充滿了快樂、滿足!

凡卡的生活令人憐憫,他的童年與我們有天壤之別,我們多麼幸福,穿暖吃飽,被人寵愛,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凡卡來到我們的身邊,我情願將我快樂與幸福分他一大半,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

一手拿筆,一手按住紙,正聚精會神地在光亮下寫信,眼睛是那樣專注,語文課本上《凡卡》一課的插圖,讓我的眼睛再次溼潤了……

外國名著讀後感1500字6

《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描述了主人公魯濱遜漂流海島,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沒有食物,沒有房子,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條,不是被野獸吃掉,就是被野人所嚼……

但是,慢慢的,他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不再整天唉聲嘆氣了,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了自己的生活,他建起了房子;做了小桌子、小匣子;用從船上找到的槍來捕捉了山羊;在房子周圍種了小麥、稻子;魯濱遜還獲得了一隻小狗和一隻鸚鵡,做他的夥伴……就這樣,魯濱遜用自己智慧的腦子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王國。

魯濱遜不僅是一個智慧,勤勞的人,他更是一位有堅強毅力的人。他曾經說過:“我的脾氣是要決定做一件事,不成功絕不放手”因為他沒有助手,缺乏做事經驗,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花費很大的力量,很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板都要四十幾天。並且,他做的許多東西都不成樣子,但他從來都沒有灰心過,而是總結失敗的經驗又從新開始做。

魯濱遜用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他欣慰的回報。最後,他變得非常“富有”:有小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使用,還有植物園、牧場、兩處“豪華”小屋,並且還有了一個忠誠的奴隸——星期五。這些都是魯濱遜不知花了多少力氣,克服了多少困難才得來的!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認真的讀完最後一個字時,我的心被震撼了,一個個問號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假如我是魯濱遜,獨自一人在荒島上,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可以做什麼?劈柴?打獵?我會像他一樣鎮定自若嗎?對生活充滿信心嗎?我的回答肯定是“不”,再說了,一個人孤零零的在荒島上,我一定會得憂鬱症憋死的。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自力更生的,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魯濱遜不怕困難,面對困難永不低頭的樂觀向上的精神,不管遇上多大的困難,都要勇敢的去面對,勇敢的活下來。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要爭取堅決不能放棄!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動腦子想辦法克服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

我會像他一樣鎮定自若嗎?對生活充滿信心嗎?我的回答肯定是“不”,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自力更生的,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