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500字>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00字(通用6篇)

文思屋 人氣:1.34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00字(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00字(通用6篇)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00字1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世界名著,講述一位遇險的航海商人獨自一人飄流到一座荒島。他克服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靠頑強的意志和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在島上生活了28年,終於遇救返回故鄉。

這本書的主人公魯濱遜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整整28年,多麼驚人的數字。要是我在這個荒島上生活,恐怕一個小時,我也熬不過去,何況他還在荒島上憑著自己的雙手雙腳做出所有的生活用具。這樣一比較,我是多麼懦弱,而他卻多麼堅強。想到這裡,我就決定要以魯濱遜為榜樣,要學他那樣堅強,不能懦弱。我不是要像他那樣在荒島上生活,而是要在生活中向他學習。例如:做人要堅強不要常常哭,遇到緊急關頭不能懦弱要鎮定的解決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在生活中堅強的表現。

魯濱遜的堅強不僅讓我佩服,他的樂觀精神也很讓我佩服。初到荒島,魯濱遜因為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板都要四十二天。他做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的。看到這裡,我不禁反省以前,我做事一旦不成功,就會氣餒,然後就不做了。這樣是不對的,應該像魯濱遜那樣,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後,我受益匪淺。

命運多磨難,在一次沉船事件中,魯濱遜流落到了一座荒島上,他與大自然做著艱苦的鬥爭,在荒島建立了自己的住所。雖然,他很不幸,也曾想過放棄,但悲慘的命運使他活了下來,成為一個堅強的人。20多年後他離開孤島,重返故鄉。

一個多麼傳奇的故事啊!它激勵過無數陷入困境的人振作起來,它使多少人迷途知返,魯濱遜以他超乎常人的毅力成為人們心中敬佩的人物。與其說讀者迷戀這書當中的離奇遭遇,倒不如說主人公魯濱遜的精神感動了我們。

即使是一棵小草,它也會懂得如何在困境中頑強地活下來,那麼在這世上有多少人具備了其它生物所沒有的智慧,而在挫折面前投降的呢?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享有歡樂,而是忍受痛苦。逆境是最好的大學,我們要在逆境中不斷成長,在逆境中更好地生活下來。成功者的祕訣是“在哪裡跌到,就在哪裡爬起來。”不要為了一時的失利而放棄重新站起來的機會。

困難並不可怕,命運不是天定,只要通過努力,困難將變成你人生中的一塊墊腳石,命運就掌握你自己的手裡。現在所處的境況並不是絕對的。惰性會使你所擁有的消失,勤勞的雙手會使你得到生活中的財富。

魯濱遜在島上生活了20多年,雖然環境如此惡劣,但他抱著堅定的信念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創造了一個個奇蹟,這足以說明不幸有時並不是對我們不利的,有的人會因為不幸而變成一個大寫的人,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堅強,為今後的成功之路打下紮實的基礎。

我們要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挑戰不幸,偉大的人因為受到不幸的磨練而顯得更偉大,懦弱的人因為受到不幸折磨使他變得更懦弱。

當我們面對殘酷的現實時,要坦然接受,不要逃避,更不能放棄。每個人的成長曆程中都會經過挫折的難關,有人在困難的大門前倒下,有人卻走進了挫折之城,經過幾番搏鬥,他們終於風光地出了城。即使倒下也備受人們尊重。

風雨中,有人不曾哭泣,不曾抱怨,終於雨過天晴見彩虹,撥開雲霧見天明,他們是成功的人,像魯濱遜那樣偉大。未來不是靠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建設的,雖然途中遇到荊棘地,但他們會用鐮刀開闢出一條道路來,在風沙中他們勇往直前,到達成功的彼岸,在岸上觀看日出照耀自己培養的燦爛之花。

在漫漫人生路上困難何其之多,雖然有失敗的痛苦,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悅,相信自己能夠擊敗困難,更重要的是要懷著一顆勇敢、堅強的心在自己的生命中刻上戰勝挫折後的輝煌之頁!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00字2

知識的確是天空中偉大的太陽,它那萬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

——題記

慢慢地翻過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的心情早已是打翻了五味瓶——苦辣酸甜鹹樣樣全。二十八年!魯濱孫在一個連人都沒有的'荒島上呆了二十八年!我不禁想到,若是我也被流落荒島,我會怎樣。

《魯濱孫漂流記》通過17世紀一個航海冒險家的自述,以一種生動風趣的筆調,講述了主人公魯濱孫運用人類的智慧,通過辛勤的勞動和不斷探索創造,在一個荒蕪人煙的孤島上頑強度過了一段漫長而又艱難的歲月的故事。故事裡充滿驚險和傳奇,展示了人與自然的鬥爭,表現了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人性以及人類智慧的巨大創造力。

人是群居動物,魯濱孫也是人,但他卻獨自一人生活了二十多年,直到好朋友“星期五”的到來。大部分人遇到這麼不順的事情,不自殺也會瘋。但魯濱孫卻不是呆坐在地上,等待死神的到來,而是感謝上帝令他絕處逢生。他冷靜下來,思考自己所處的環境是怎樣的,對他有什麼好處。他認為,在船上所有人中,只有他一個倖免是不幸中的萬幸。至少他還活著。

生命是人最寶貴的財富,人都怕死。魯濱孫在荒島上害怕自己得之不易的生命消逝,第一步就是找隱祕的住所。他沒有助手,沒有工具,就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製作了籬笆。若魯濱孫沒有智慧,就算有雙手也沒有什麼用。這讓我領悟到了“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並且讓我感嘆到了生命的偉大。金錢並不是在所有環境下都是有用的,至少在那個荒島它是一無所用,除了佔位置還會發黴。在荒島上,所有的財富都得靠自己一點一點地創造出來。魯濱孫在荒島上所進行的種種努力和嘗試,作者都把細節交代得非常清楚。比如,寫魯濱遜如何做籬笆,“我插了兩排結實的木樁,兩排木樁之間的距離不到六英寸;木樁打入泥土,彷彿像木橛子,大頭朝下,高約五尺半,頂上都削得尖尖的”,一步步描寫地非常詳實,甚至連木樁的具體尺寸都描繪出來了。這啟示我要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魯濱孫是一個不為現實束縛的人。他本可以在父親安排下的平靜的中產階級生活,做一個平安健康的人。這是當時社會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啊!但他卻把遨遊四海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儘管出海遇到了那麼多的挫折,但他仍不畏艱險,大膽地追求理想和自由,以致後來自己獨自在荒島生活的事件發生。但他的這種敢於追求自由和冒險、不隨波逐流、不安於現狀、敢於奮鬥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魯濱孫還是堅毅的人。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的。

每個人都有信仰,每個人的信仰都不同。身為一個處在荒島沒有人同自己交談的情況下,魯濱孫更是有了信仰。魯濱孫原本是不相信上帝的,但他所經歷的事情卻讓他信仰上帝。在沒有同伴的日子裡,魯濱孫經常思考自己的一生,他同上帝交談,他不抱怨,感謝上帝賦予他的一切,並明白一切都是因果。這種積極樂觀的精神真是使人佩服。二十多年的荒島生活磨平了當年稚嫩的臉龐。魯濱孫已經不再是那個整天只想著要出去外面闖蕩的孩子,他在經歷過豐富人生歷練後對之前種種思想和行為的反思,讓我同他一起經歷這些心理的變化,陪伴他一起成長。

我不禁反省自己:若是我被留在了荒島,無人傾訴,即使有比魯濱孫當時還要好的生活條件,估計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觀察地勢都不會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肯定會瘋掉的!可見魯濱孫是多麼聰明啊!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挫折,都不會輕易放棄生的希望。“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00字3

《魯濱遜飄流記》中的好詞好句好段:

1、我完全不顧父願,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我的這種天性,似乎註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

2、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麼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麼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們保護自己的種種辦法,一旦恐懼心佔了上風,他們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辦法了。

4、尤其是,在這種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認識他,乞求他的祝福,這給了我莫大的安慰。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餘。

都是我打的,希望能幫助你!

好詞摘錄:

擱淺、兜底、吞噬、煙波瀰漫、泅水、山坳、恭順、驚魂甫定、斑斑印記

好句摘錄:

我簡直嚇壞了,呆呆地佔在那裡,就象捱了一個晴天霹靂。

看到這情景,我怒不可遏,早把恐懼置之度外。我在心裡發誓:下次再看到這種暴行,一定不放過他們!

好段摘錄:

這裡地上結滿了許多瓜類,樹上掛滿了一串串的葡萄,有數有大,還有黃燦燦的檸檬。我順著果園的斜坡望去,到處是一片清新翠綠的美景,這是我心裡充滿了喜悅,頓時感到自己成了這塊富饒的土地的無可爭辯的主人。

不料忽然有一個聲音叫我的名字:“魯賓遜,可憐的,魯賓遜,你到什麼地方去啦?”我從萬分驚疑中醒來,定眼一看,原來是“波兒”在叫我,使我分外高興。“波兒”嘴裡那些帶點憂傷調子的話都是我平時教它的。現在我劫後餘生,它又飛到我手上,親切地重複著那些它並不太懂的話語,使人倍感親切和溫暖。

你們要是看到我用飯的情景,一定會羨慕不已:我儼然是全島的君王,一個人高高坐在上面。“波兒”彷彿是我的寵臣,只有它才有權跟我說話,我那隻狗彷彿是一位又老又忠實的臣子,而那些貓呢,則像順民一樣分坐在兩邊。儘管我在島上有無上的權威,可是實際上我那一身穿戴已經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有時我把自己打量一下,也不禁會啞然失笑。

1、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若不是預先計算一下需要多少代價,若不是預先對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正確的估計,那真是太愚蠢了。

2、我經常懷著感激之心坐下來吃飯,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為他竟在荒野中賜以我豐富德沒事。我已經懂得去注意我的處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卻缺乏的。這種態度有時使我心裡感到一種衷心的安慰,簡直無法用言語表白。……我覺得,我們對於所需要得東西感到不滿組,都是由於人們對於已經得到得東西缺乏感激之心。

3、……可見,我們一般人,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境,就無法理解原有環境的好處;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

4、我在海上漂流了這麼多天,實在夠了,正好安安靜靜地休息幾天,把過去的危險回味一下。

5、一個人時時期待著禍事,比遭遇到禍事還要苦些,尤其是當一個人無法擺脫這種期待,這種擔驚受怕的心情的時候。

6、在人類的感情裡,經常存在著一種隱祕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一旦被某種看得見得目標吸引,禍事被某種雖然看不見,卻想象得出來的目標所吸引,就會以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動著我們的靈魂向那目標撲過去,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會叫我們痛苦得受不了。

7、一般人往往有一種通病,就是對於上帝和大自然替他們安排得生活環境經常不滿。照我看來,他們的種種苦難,至少有一半是這種通病造成的。

8、造物主在統治人類的時候,把人類的認識和知識侷限於狹隘的範圍,實在是無上的好事。

以上是我讀這本書時摘下的讀書筆記。大多出現在書的後半部分。即魯賓孫到了荒島之後的故事。以上的多是他的感悟。其實書的前部分也有不少好句子,只是我一開始的沒有摘下來而已。

我個人以為,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它教人獲得了一種勇往直前的對生活的勇氣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00字4

星期天,我在圖書館看了《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看完之後,我被魯濱孫樂觀頑強的精神所震撼。

《魯濱孫漂流記》主要講了英國的魯濱孫十分喜愛航海,但在一次風暴中,船被海浪打翻了,只有魯濱孫一人倖存下來,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並在那個荒島上生活了二十餘年,最終成功返回英國的故事。魯濱孫的獨立生存的能力讓我為之震撼。他的不畏艱險,積極樂觀,機智勇敢值得我們學習。我也要向魯濱孫那樣學會生存,要做環境的主人,我們要主宰自己的命運。現在,我們這個社會不需要只有高學歷,而連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都不會的人。

在社會中會頑強生存的人很多。正如美國18歲的湯姆森,他在農場操作機器時,一不小心他的手卷了進去,被機器切斷了,當時周圍沒有一個人,湯姆森強忍著劇痛跑了四百米到了農場的辦公室,他用嘴咬開了門栓,憑著湯姆森超強的毅力,他終於進了那間小屋,他用嘴咬著鉛筆頭,一下一下的撥動號碼,並打通了湯姆森表哥的電話,他成功求救。湯姆森在等待救援人員來的時候,他又把斷臂放在接滿水的浴池裡,以防血的大量流失。當醫護人員趕到時,他們把湯姆森抬上單架,臨行前湯姆森冷靜的對醫生說:“不要忘了帶上我的手。”經搶救,醫生成功為湯姆森進行了斷肢再植手術。則是一個真實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出湯姆森身上像魯賓遜那樣所具有的剛毅、沉著、堅強。這是我們普通人在遇到險境時所沒有的,他在臨行前也不忘說一句帶上他的手,這樣可以方便醫生給他做再植手術,他在危險面前還是那樣的沉著,湯姆森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生存之道。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魯濱遜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戰勝種種困難,頑強生存下來,他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學會生存,具備自我保護的本領,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著名小說家笛福在59歲時寫的,書中描寫魯濱孫不聽父親勸戒,出海經商,在海上遇險,流落荒島28年。在島上他與自然鬥爭,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變船隻的船長,終於回到英國。

魯濱孫是一個血氣方剛、魯莽衝動的小夥子,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千方百計擺脫家人的束縛,執意到海上冒險。雖然也遭受了一些挫折和失敗,但他不為所動。

魯濱孫生活的荒島沒有名字,沒有人居住,到處是亂石野草。魯濱孫孤獨無助,面臨的是嚴酷的生存問題。這不是一般的困難,而是驚心動魄、生死攸關的困難。不僅如此,“難”中還處處透著“險”,有天災,也有人禍。要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怎樣的意志和創造力!

書中敘述了魯濱孫如何在荒島上選擇合適的容身之處;尋找有水源、有樹陰、能防野獸的地方,然後蓋起簡陋的房屋,解決了生存的重要條件——住所;把捉到的活山羊蓄養起來,用一點麥種反覆播種、收割,解決了生存的必要條件——食物;自己摸索著製作陶器、編織籃筐、打造傢俱,為更好的生存不斷進行創造。如果是我被衝到了那個無人小島我是不會有那樣的毅力和精神去做那些事。我覺得魯濱孫他能有這樣餓毅力去尋找房屋和食物,使自己不會那麼快死去,而在這個荒島上生存了28年,我真得很佩服他。

魯濱孫在荒島上生活,必須要面對被野人屠宰的恐懼。在發現野人的腳印後,他表現的恐懼萬分、十分不安,這並不是說他貪生怕死、膽小懦弱,而是突出了遭受野人宰割的恐怖,突出了孤獨無援的恐窘。在恐懼中,魯濱孫依然能聽從理性的指揮,採取種種防範措施,不斷的地壯大自己的隊伍,直至後來面對人數眾多的野人奮勇出擊,充分表現出他的勇敢和機智。我認為魯濱孫能在發現野人的腳印後還能展現出那獨有的勇敢,如果是我,我是不會那麼勇敢的,我寧願走的越遠越好。

魯濱孫在荒島為生存所做的種種努力,不外乎解決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獨著4個最基本的問題。而在與世隔絕、荒蕪人煙的海島上,一個人要解決這4大難題,無疑是一種極其嚴酷的挑戰。魯濱孫面對困難毫不畏懼,自己想辦法,利用周圍可以利用的一切,積極改善生存環境。這種生存的勇氣和經驗,對於現代社會中面臨著日聚激烈的生存競爭的人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00字5

這篇小說情節曲折,跌宕起伏。他講述了主人公神奇的航海經歷。年輕的主人公魯濱孫不滿足於殷實、安穩的家庭生活,自小便有遨遊世界的遠大志向。在一次出海中,魯濱孫的船途中遇到風暴,船上所有人都遭遇不幸,唯獨他一人倖存。他被漂到一個孤島上,在島上開始了他與世隔絕的野人生活。二十四年後,魯濱孫拯救了野人“星期五”。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頑強的生存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建立了自己的王園樂園。最後,他幫助英國船長平定了叛亂的水手,並如願以償搭船長的船返回故土。

讀了這本書,我心潮澎湃,一個平凡的人,怎能在離開了社會,沒有生活必需品,也沒有儲備糧食而在絕望島上僅用幾支槍、一些數得清的大米小麥,甚至一些必需品都沒有而生存二十八年呢!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可事實證明,魯濱孫不僅辦到了,而且有滋有味的擁有自己的王國。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卻直”魯濱遜身上有一種精神,那就是無論多大困難,他對任何事情都不輕言放棄。1659年9月30日,他第一天上岸,可憐的是他衣食既無著落又無處安身,沒有武器,沒有獲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路一條,不是被野獸吃掉,被野人飽腹,就是被餓死。當夜幕降臨,他更擔心被野獸吃掉,只好睡在一棵樹上……當時他一想到自己被困在沒有人煙的孤島上,就像被判處無期徒刑一樣,他便悲痛欲絕。但他本身的那股不服輸的韌勁有不斷告訴他不要輕言說不。他僅僅為自己的悲慘遭遇難過了一整天,就吹起了他的戰鬥號角。他從當年的10月1日到24日幾乎每天都要上到被衝到岸邊的大船,搬下他能搬動的所有東西。當然,他也有脆弱的時候,他曾在無藥而發高燒時充滿恐懼和痛苦;這時,他沒有絕望,也沒有一味地等待上帝拯救自己,而是積極的開始自救。他利用簡單的菸葉、水和少量的甘蔗酒等食品,做成了一種可以吃的東西。他一連幾天四肢無力,但他堅持到底,反覆嘗試,他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他的病慢慢的好了……我想,他沒有在雅茅斯港外的錨地中淹死。沒有在非洲海岸被野獸吃掉。沒有…。這些都與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密不可分。

名師點評:

我們從這篇習作中不僅可以看到作者從《魯濱孫漂流記》中獲得的感受,而對魯濱遜細緻的內心活動描寫,文章巧妙的前後照應,也證明作者在寫作方面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巧。

他的耐心與勤勞也非常人能媲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以樂觀的態度開始了第三年的生活。這一年他過著充實而又有規律的生活。耐心和勞動使他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他先是靠幾支鳥槍打獵度日,後來他沒有偷懶。為了能生活得更好。不但自己馴養禽獸,種植小麥、稻穀、葡萄……還自己製作衣服,自己治病。甚至還自己做出了木桌。罈子,碗碟等大量生活用品。就這樣他在島上不僅擁有養牧場,種植園,而且擁有一件鄉間別墅和一棟海邊洋房。他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來滋潤了生活,使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加絢麗多彩。我不由得想起我自己了,對我而言,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遇到一點困境就退縮,更別說什麼長遠打算,平時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就從來不去想到為了明天多點預習,多點涉獵。到如今,才深深地感到自己都是如此的拙劣、渺小。

一個人不親身經歷更惡略的環境,就永遠不知道自己原來所處的環境是多麼優越;不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知道自己原有的一切是多麼的寶貴。今天,我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來自本性深處的不屈和鬥志被喚醒了,我終於懂得這一切都體現著生命的價值。我們生活的道路還很長很長,以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並且克服重重困難,是魯濱孫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回答:無論處於何等惡劣的環境,面對困難只要有耐心、肯努力的勇敢迎戰,最後終將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的心海猶如璀璨的星空,豁然開朗。不知不覺,我的嘴角漾起了一絲微笑。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00字6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魯濱遜漂流記》,很好看,現在我就來講講這本書的好看之處。

《魯濱遜漂流記》講的是英國一個叫魯濱遜的人,一心想出去航海,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離家出走並來到赫爾市,在一個朋友的慫恿下,他決定乘船去英國倫敦。但是,船不幸遇上了大風暴,後來看見了一艘輕量級的船,立刻鳴槍求救,最後終於得救了。這個葡萄牙船長讓大家選擇會赫爾或者是去倫敦,魯濱遜最後和小男孩佐立駕著一艘長舢板出海,遇到了一艘葡萄牙商船,就拿出旗幟求救,並鳴槍求救。過了三個小時,魯濱遜才靠上他們的大船。他們用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法語來問魯濱遜是那裡的人魯濱遜都聽不懂。後來,一個蘇格蘭水手來問魯濱遜,魯濱遜回答說是英格蘭人,從赫爾來。然後,葡萄牙船長把魯濱遜送到巴西海岸,並把他介紹給一個種植園主,魯濱遜看到那些種植園主都在短時間內發財致富,就用葡萄牙船長買下小船、小船上所有值錢的東西以及小男孩佐立的兩百四十西班牙銀幣買了一些土地,經營種植園。一開始,魯濱遜只種些糧食,然後又種了一些菸草,同時再預備一些地,準備種甘蔗。這時,那位葡萄牙船長停在這裡裝貨,魯濱遜告訴船長他在倫敦有一筆積蓄,準備動用。於是船長建議用一半積蓄(一百英鎊)委託船長帶一些貨物,假如船失事了,還可以用剩下的一半接濟自己。於是魯濱遜寫信給保管這筆錢的英國船長遺孀,然後遺孀就把錢如數交來。船長回來了,他帶來了經營種植園的各種有用的東西,還用五個英鎊買了一個傭人給魯濱遜。魯濱遜拿了貨裡面在巴西特別貴重和需要的物品設法高價出售,賺了四倍的利潤,買了一個黑奴和傭人。但是魯濱遜又不安現狀,想做暴發戶。有一天上午,三個人來找魯濱遜,他們想去幾內亞去販運黑奴,問他願不願意掌管交易的貨物,好處是不用出錢,但黑奴有一份。他經不起這種誘惑,答應了。魯濱遜踏上了去幾內亞的船,航行了一會兒,遇到了一次暴風,船底開始漏水,大家都下船抽水。這時,看到了一艘船駛過,船長鳴槍求救,那個船放下一艘小艇駛過來,但是已經不可能駛回那艘大船了,這時,這艘小艇遇到了第二次暴風,比上次的威力不減。魯濱遜因為這次暴風到了荒島上,但活了下來,他在海邊的一個山洞裡搭了個帳篷,然後每天到那艘奇蹟般飄到海邊的大船上撿一些有用的東西並且每天用槍打一些鳥或者野山羊。到了十一、十二月,他發現懸崖下有一些成熟了的大麥和稻子,原來魯濱遜曾把一些雞飼料都到了懸崖下,這雞飼料便發了芽。魯濱遜把這些麥子收起來,有播種了一大半,剩下一小半留下來。他還發現了一些葡萄,吃了許多後拿了一部分晒成葡萄乾,又用袋子裝了一部分回去準備釀葡萄酒和吃,可惜被擠爛了。就這樣,到了第二年,魯濱遜收穫完麥子,就開始計劃製作麵包了。他先開始製作陶器,但是總是在晒的時候出問題,魯濱遜有一次看見一個陶器碎片在火中燒的很硬,魯濱遜於是拿來陶器在火裡燒,結果得到了幾隻很好的陶鍋其中一直還有一層釉。於是他做好一個爐子,放在火裡燒的很硬後,再把幾個木頭塊塞進去,等到燒成熱碳的時候再拿出來,蓋滿整個爐子,再拿出製作好的陶碗扣在爐口上,再蓋滿熱碳。用這種方法,魯濱遜製作了非常好吃的大麥麵包。就這樣,魯賓遜在島上呆了二十三年,就在這一年,他發現了吃人的野人。兩個野人部落打仗,魯濱遜開槍打死了兩個追趕的野人,從而救了那個被追趕的野人,得到了一個僕人。到了魯濱遜來到島上的第二十七年,一艘船發生了叛亂,逃到了這個荒島。魯濱遜解開了被綁的那艘船的船長、大副、旅客,於是魯濱遜和他的那個僕人以及船長等人和叛亂的人開始了戰鬥,最終魯賓遜贏了,奪到了大船,俘虜們自願選擇留在島上,因為回到英國一定會上絞刑架,於是魯濱遜便坐著大船回到了英國。

魯濱遜在這島上的二十七年創下了許多奇蹟,這件事將傳頌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