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000字>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範文1000字(精選5篇)

文思屋 人氣:2.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範文1000字(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範文1000字(精選5篇)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1000字1

今日我讀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書裡講了好多“我”和祖父趣味的故事,如果想明白就往下看吧。

我記得有一段異常趣味,講了“我”在後園裡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明白,還說:“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祖父十分幽默,十分疼愛我。

我為蕭紅筆下的人物感到悲哀。他們每一天忙忙碌碌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沒有色彩和花樣,僅有脆弱和枯槁。那裡的人是如此的冷漠,應對他們好比應對一堵厚牆。他們一生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可那樣忙碌,到底是為了什麼?

蕭紅的童年是灰暗的,她身邊的人一個個像被抽去靈魂的木偶,早已對生活麻木了。他們固執而又愚昧,唯一不一樣的僅有蕭紅的祖父。祖父是一個樂觀的人,他從來沒有絕望過,成天開開心心的,並且他還保留了一顆童心,蕭紅每次調皮地做“惡作劇”,祖父發現了不但不生氣,反而和蕭紅一齊哈哈大笑。如果換作別人,恐怕早已把蕭紅教訓一頓了。所以,蕭紅算是幸運的,她有一個令她驕傲的爺爺,關於祖父的記憶是她極少有的幸福回憶。

比起蕭紅,我們不知要幸福多少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喝玩樂無一不全,時常還能得到零花錢,城市裡有好多公園,裡面娛樂設施一應俱全,五花八門、妙趣橫生,和那灰頭土臉、死氣沉沉的呼蘭河沒法比。此刻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作者出生時祖父都已經六十多少了,作者三、四歲時,祖父快七十了,七十歲的祖父十分愛作者,他們爺倆在後園笑個不停。祖父的後園就是小作者的天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樣樣,就怎樣樣,一切都是自由的。

書裡講到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在那個大坑裡淹死過人、豬、狗、貓、馬,那個大坑家家戶戶都明白,有的人說拆牆,有的人說種樹,就是沒有說把這個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歡樂的,也是寂寞的。她從小在後園裡長大的,作者和祖父在後園裡一齊玩,一齊幹活,作者和祖父時時刻刻在一齊,童年充滿了歡樂。

文章中寫到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才十二,本該是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她卻早早的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是多麼的可憐!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用知識變得智慧,用自我的雙手去創造自我完美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沒有可怕的戰爭。

啊!我真想永久地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的心好好珍惜,感受這完美的時光吧!

《呼蘭河傳》我讀完了,可我的思想還停在那灰色的境界裡。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1000字2

讀完這本書,在我腦子裡一幅極為簡單的畫作:在一片茫茫的灰色之中,有兩道極為鮮豔的色彩:一道是溫暖的橙色,一道是充滿希望的綠色;一個是慈祥的祖父,一個是樂觀向上的馮歪嘴子。他們的出現、陪伴,使作者懂得了許多,也使她在這麻木、沉悶的氣氛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祖父”似乎在蕭紅的童年生活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年時,她經常與祖父一起在後院玩耍。有一次,她故意把一些玫瑰花插在了祖父的帽子上。祖父發覺後,並沒有因摘花以及惡作劇而不高興,反而與“我”一起哈哈大笑。這時,另一個形象與祖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就是——祖母。書中描繪出了一箇舊社會時期的刻薄的老婆婆。有一次,因為蕭紅的淘氣,婆婆用針往蕭紅的指甲裡扎。她有潔癖,不許蕭紅摸自己屋裡的任何東西……蕭紅一直懷恨在心,她十分討厭祖母。而祖父卻恰好是一個老頑童、老小孩,能與任何孩子玩在一起。祖母的刻薄反而襯托出了祖父與其它大人的不同之處。童年時,祖父教蕭紅唸詩,她對詩很有興趣,因為覺得詩寫得很美,當時只注重讀音,並不知道意思。而又大了一些後,祖父才慢慢教導她,讓她知道了每一首詩表達的情感和意義。可以看出,祖父的教導十分有方。注重事情的本質,而不是表面華麗的一層。這最初的啟蒙教育,在蕭紅以後的生活中有著深遠的影響。

祖父,就是這樣一個“老小孩”,他用一顆溫暖的心呵護著蕭紅,用淳淳的教導啟迪著她。他正是蕭紅生命中那一抹最溫暖、最重要的橙色。

“馮歪嘴子”在本書中最後一個出現。作者把他描寫得看似是一個被時代折磨得悲涼、不幸的人。他的妻子備受爭議,且在剛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就不幸死去,留下了一個哺乳期的嬰兒和一個一歲多的小孩。他們出生在草窩裡,生下來也沒有好飯吃,一年瘦似一年,還不太會說話……但在馮歪嘴子的眼裡,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他得病的小驢可以去拉水了;大兒子可以牽著毛驢了;小兒子可以拍手、接東西了……正是他這種樂觀的精神,使長大後的蕭紅回想起來,仍為之感動、敬佩。

“馮歪嘴子”的精神像一盞燈,在蕭紅的內心晝夜長明。他也不愧是那一道最亮麗,最充滿活力的綠色。

除這兩條主色彩之外,還有一些小人物反映出來的色彩也很突出。比如有二伯——紫色。作者認為他的行為很古怪:偷東西,自言自語,夜裡哭著、罵著……作者當時只是覺得奇怪,並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她終於懂了,有二伯其實是她身邊最悲涼不幸的人之一——被時代扭曲的人,帶著一點複雜的紫色。

《呼蘭河傳》的畫作中,雖然背景是一大片灰,但每個人都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顏色。這豐富的七彩斑斕的色裝點了蕭紅如夢一般的童年。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1000字3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茅盾

讀了《呼蘭河傳》後,感觸頗深。作者蕭紅以平淡的語言、真摯的情感,用童年的視角將我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

在那個小城裡,“人與城”“少女與老人”“生者與逝者”“愚昧與人性”交織在一起。讀著它,會感受到一條悠悠的小河,緩緩地從容地流淌著,時而濺起幾朵機智的幽默的浪花。如此平緩的語言,就像一個純樸的女孩兒正向她的小朋友講敘她所迷戀的地方,真切直率,卻令人神往。就是用這樣的文字,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諳世事的“我”、慈祥和藹的祖父、性情古怪的有二伯、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和淳樸善良的馮歪嘴子。

小團圓媳婦,剛被接到胡家的時候,臉龐是黑黑的,眼睛是笑笑的,可是不久,因為婆婆的毒打,人們的愚昧無知,封建迷信社會的壓迫,這麼活潑可愛的小人兒死去了。

“他們的父母生他們下來,沒有什麼希望,就是希望他們吃飽穿暖,但他們吃不飽穿不暖,逆來了,順受了,順來的事卻一輩子都沒有。”蕭紅道。這樣話看似隨口道來,卻寫出了窮人唏噓世道不濟,沒有憤怒的控訴,字裡行間卻在鞭撻著當時社會,勾略出了窮人淒涼麻木的生活狀態。

小團圓媳婦的故事寒冷、悲愴、寂寞、蒼涼,但有些人和事,在這迷信封建的社會中不被包括,仍透露出些許的溫暖。例如,馮歪嘴子。

在馮歪嘴子成親後,他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鄰人們的羨慕和嫉妒,謠言層出不窮,他受盡了奚落和嘲諷。然而他的妻子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後不久死去,當大家又準備看他笑話時,他卻鎮定下來,他覺得在這世界上一定要生根,要將兩個孩子撫養大。在他看到大兒子已會拉驢飲水,小兒子也會拍手笑時,他看到了活著的希望。馮歪嘴子是生活的強者,是抗爭者。他的身上閃耀著戰鬥的韌性。

蕭紅描繪了一個童話的王國,雖然語言仍不失其質樸,卻著了重濃的色彩,色調斑斕,生機躍動,彩蝶飛舞,金光閃耀。而我也正漫步其間,接受靈魂的陶冶。正是這美麗的花園,組成了作者童年的快樂,自由的生活、造就了作者的熱情奔放,而又堅強剛毅的性格。

《呼蘭河傳》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歷經百媚世俗的滄桑感,是在艱苦環境中敢於拼搏的鬥爭精神。同時警示我們遠離封建迷信、摒棄封建習俗。

這是一部散文敘事大作,也像一首敘事詩。有的故事是那麼的辛酸幽怨,苦不堪言,有的故事帶給我們希望與光明。書中精彩光亮之處比比皆是,層出不窮。

“就像太陽照在瞎子身上,瞎子看不見陽光,但瞎子卻感到實在的溫暖了。”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1000字4

早就知道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蕭紅,看過她的傳記片。前幾天與在濟南上九年級的外甥聊天,他說老師要求讀蕭紅的《呼蘭河傳》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還要求寫讀後感與書評。

星期六和兒子到書店,一眼就瞥見了印刷精美的《呼蘭河傳》,毫不猶豫地抽出翻閱。第一章是東北小城呼蘭河的概況,冷的出奇的冬天,賣豆腐的、賣饅頭的、拉車的,還有各種小店,拔牙的、賣火燒的等等。作者彷彿站在空中向小城俯瞰,用冷靜、超然的筆描繪出小城的四季輪迴、生老病死,人物換了一茬兒又一茬兒,但小城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同是描繪城市風情,呼蘭河不像《清明上河圖》中汴京的繁華,不似《城南舊事》中老北京的婉約,更比不上鄧麗君《小城故事》中的多情,似乎冷颯颯的一股肅殺、一絲無情。

直到爺爺與小蕭紅的出現,才打破了這冷寂。溫暖的後花園,小女孩頑皮地為爺爺插了滿草帽的鮮花,香噴噴的烤乳豬、烤肥鴨,藏寶洞似的儲藏室,好脾氣的爺爺、潔癖嚴厲的奶奶,小孩子喜歡誰一目瞭然。換位思考,我立即明白了孩子的心理……

眨眼就翻了小半本,蕭紅用力透紙背的筆力讓我瞭解了豐富的東北民俗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娘娘廟大會,還有東二道街上泥濘不堪、無人管理、總是吞沒牲畜的大泥坑,重要的悲劇人物小團圓媳婦還未出場,兒子便提議要走,我遏制住購書的慾望,把書輕輕地放回原處。

星期天依舊下雨,和兒子來到書店再次拿起《呼蘭河傳》,直接看《小團圓媳婦》、《有二伯》等章節。我吃驚了,為那個沒有一點尊嚴、任人擺佈的小童養媳,12歲的女孩子,在惜物如命的婆婆眼裡,不如一隻雞、一條狗、一件傢俱,婆婆認為只有這個媳婦是打不壞、罵不死的。健康活潑的小女孩不多久便病倒了。為了讓她好病,各種土方、偏方、雜方,各路巫婆、神漢、道士紛紛出場,打著“治病”的旗號,花樣百出的摧殘這條生命,其實最有效的藥是“愛”,但沒人給她!最恐怖、最悲催的是那麼大個兒的姑娘被剝光了衣服用開水“燙”澡!眾目睽睽,指指點點,暈過去再潑醒,反反覆覆,滿足了街坊鄰居、方圓數里人們看熱鬧的好奇心,滿足了愚昧人們無知無情的試驗!當晚,她便如風捲落葉,了無痕跡的去了!

在有二伯身上,彷彿窺見了阿Q的影子,也彷彿窺見了魯迅先生冷竣的目光……揭示國民的劣根性,探究生命的意義,蕭紅用年僅31歲的生命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書更瞭解了蕭紅、她的身世、她的傳奇、她的悲苦的一生。

《呼蘭河傳》讓我想到了所居住的小城,小城的人、事、物、景、情,似曾相識,但又大不相同……這就是此書的魅力吧,蕭紅的經歷似乎成了我的,我感到了她所描繪的人生舞臺的各種角色,能夠與她情感相通,悲喜與共……

蕭紅《呼蘭河傳》優秀讀後感1000字5

作者蕭紅帶著沉重的寂寞與懷念用細膩的手法寫出了她童年的回憶,心靈的家——呼蘭河傳。

呼蘭河這個小城裡,天空是灰的,大地是灰的,道路是灰的,房屋是是灰的,人也是灰的,平淡的像一灘死水,不起一絲波瀾。在這個灰色的城市裡,人們身處於一個不動盪不安的社會,擁有著百害無一利的舊思想,愚昧、無知又保守的狀態。

呼蘭河的東二道街上有一個泥坑。這個泥坑很大,又很危險,還在路上。這難道不應該填了它嗎?但迷信就像一個快速傳播的病毒,深深地植入在了呼蘭河人們的腦海裡。封建、動盪的社會,使他們不重視別人的性命,一個小孩子掉入了這個泥坑裡,但人們的反應令人失望,愚昧的思想,使他們認為是“龍王”的報應,人們認為這個學堂有龍王在報復,便不讓小孩上學了,想走道,不說填坑,淨說拆牆,種樹,思想永遠不往正道想。聰明的只有孩子了,只有孩子才會說出肉是瘟豬肉,人們永遠在逃避,為自己找藉口,說服自己這是泥坑裡的肉,只有孩子才知道真正的事實,人們總是苦悶與寂寞的,這裡到處都是無知。

小團圓媳婦是一個12歲的女孩兒,愛笑,活潑。倘若她出生在這個時代——21世紀,那麼她可能是一個天真爛漫,正在坐在學校的桌椅上耐心的聽著老師講課吧!是一個對未來生活有著無限嚮往,期望的女孩兒吧!可惜她出生在那封建貧苦的社會。可憐的她,被賣到了老胡家做童養媳,母愛如水,哪呢?父愛如山,沒了!小小年紀,只因長得太高,怕別人不相信她是一個12歲的女孩兒,便將她的年齡謊報成了14歲。12歲的女孩兒啊,如今可能是手捧著的珍寶,可是在那個時代的人怎麼了?婆婆為了一個下馬威,打著教導的名頭,天天毆打小團圓媳婦兒,直到打出病來了,居然不請醫生,而認為是大神請她走,硬生生的折磨到死。一個12歲的女孩兒死去時,人們都來圍觀,看得津津有味,一個人死去人們把它當做飯後的談資,在場的人們,沒有一個人制止,沒有一個人幫助那個生來苦命的女孩兒。

難道,世界沒有了色彩,生活就是麻木的嗎,人也就是麻木的嗎?連人的良知、善心也不復存在了嗎?

我認為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寂寞的、苦悶的。生活在一個看似輕鬆自在,無憂無慮,實際上是個封建、愚昧,保守又灰暗的小城中,身邊還圍繞著人性的麻木。這——難道不是童年的生活苦悶、悲慘嗎?估計只有慈祥仁愛的祖父是她童年生活中溫暖的陽光吧!可能是作者蕭紅童年的生活中最值得回憶與不捨的地方。

與蕭紅童年生活的呼蘭河這個小城,這個小城的人們相比,如今的生活是足夠好的了,不管是學習設施,人們的舉止,生活環境……不知好上多少倍,沒有比較,就沒有感激,我們該把不服嚥下,心懷感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