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000字>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

文思屋 人氣:1.74W

不知道你們讀過《萬曆十五年》沒有呢?很多人對這本書評價不一,下面小編整理了兩篇《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範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000字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一】

作者視角獨特

讀書就好比走路,有些書你不讀根本就不知道作者的思想及表達方式,正如有些路你不走一走就不知道哪裡有泥濘(當然了實時導航只達到了告訴你堵不堵的階段)。

公元1587年,年號萬曆,作者黃仁宇先生通過這一年的分析來剖析整個明朝帝國的歷史,這樣獨特的寫作方式我第一次讀到。作為理工科的畢業生我把作者這樣的文法成為斷面分析,通過橫切一刀明朝歷史來剖析明王朝失敗的原因很有新意。

制度流程的作用遠超越道德

本書給我的最深刻的感想是,帝制中國用道德來代替法律阻礙了商業的發展,也就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反過來說沒有法律的保障,皇帝只是一個牌位而已,首輔也不能光靠四書五經來輔佐皇帝,武將也只能靠自己的能力來創造並訓練出適應當時環境的隊伍,稍微的創新就會給文官制度以創傷,皇上和輔佐他想要被提拔的一幫人盡力維護著看似穩定,實則腐朽不堪的時政。所以說需要建立規章制度流程來管理和保障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對於一個王朝,一個企業,一個組織或個人同樣適用。這一點對於現代的企業組織來說非常有借鑑意義,體系的力量是生存及勝利的保證。世界汽車巨頭豐田汽車公司在管理上發現的問題,首先要考慮是不是制度流程上的問題,而不會輕易去追究那個個體的責任,可見該公司的文化已經充分認識到了制度和流程的重要作用,所以才總結出著名的問題解決法。

精確、亮化管理

作者在本書中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是明朝的管理缺乏“數目字管理”,單從字面上理解以為是數字化管理,但仔細讀了附錄後才發現作者表達的意思是精確化管理,意指當時的財政記錄不夠精確。這與作者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相對當時明朝來說國外的經濟發展基本都是可精確衡量對比的。凡事只有量化了才有可比性,才能發現差距,就好比組織或個人制定目標一樣,沒有量化的目標到頭來是沒法衡量是否實現了,或者根本沒法實施下去。尤其是在當今大資料時代,沒有精確化的資料分析,對趨勢的把握就會跑偏。

行動計劃

1.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勢,歷史可以像作者黃先生這樣來讀,當然是得熟讀史料為前提的;

2.多看國外或外籍華人的著作,改變自己在課本上學到的歷史觀;

3.繼續多遍閱讀《萬曆十五年》,讀透這本書,學習作者的大歷史觀,通過反覆閱讀來體會曾文祺先生說的: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當我們觀察身邊周遭組織裡的這些人,從他們日常的做法、想法、看法當中,可以看到企業未來的興衰,從而培養出一種對未來的洞察力。讀透這本書,我用了二十年時間,讀了五遍。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二】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史即是一面鏡子、一部電影、一段故事,鏡子上、電影中、故事裡呈現的人物和事既是過往的,也是現在的,還是未來的。讀一段歷史,瞭解的不僅是過往,更是對當下和未來的一種審視和把握。近日拜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感觸頗深。

一、對歷史的體會

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來看,《萬曆十五年》最突出的特點是作者獨特的歷史研究視角。通常一般的作家,不管是哪類作家寫歷史總要從整個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來找這個朝代的衰落過程,然後再從這些研究結果來證明這個朝代的.各式人物或成或敗的原因。但是黃仁宇老先生卻不同,他是反著來。他是從各式的人物命運的起落中梳理出當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脈絡,是以是一種以小見大的研究方法。並且以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各式人物的悲劇結局來推匯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各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從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來講,《萬曆十五年》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從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展現特定時期的社會狀況,從社會存在的具體情境中透析社會意識。與大多數的歷史書籍相比,它不完全是政治宣傳的一部分,而是突破了以往歷史研究的固有模式。每一位閱讀這本書的大陸人都會震驚,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寫,原來歷史是如此的有趣、複雜、豐富。

二、對人性的理解

《萬曆十五年》分七個章節,敘及六個了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大學士張居正和申時行、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薊州總兵官戚繼光,以知府身分掛冠而去的名士李贄。他們有的身敗,有的名裂,有的身敗兼名裂。這種情形實不是某個人性情能力導致的成敗得失,而是當日的制度已至山窮水盡,上自天子,下至庶民,都成為了其的犧牲品。文末,作者總結道:“1587年,是為萬曆15年,歲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晏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階將領的富於創造或者習於苟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因此我們的故事只好在這裡作悲劇性的結束。萬曆丁亥年的年鑑,是為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人是生活在自己所處的社會關係當中的,因此,無論人性之善惡,都難以評說。說某人是好人或是壞人,都是片面的。只有將人置於當時所處的環境之中,歷史的、發展的、全面的去看待,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評價。

三、對發展的認識

自漢代儒家思想上升成為意識形態之後,歷來統治者的目標都是一致的:用道德來保障鄉土社會基本秩序,而不去顧及經濟技術上的進步。黃仁宇指出在這樣的社會中,法律極端落後,但並不表明國家的執行是無序的,相反,它依照道德和“禮”的秩序執行。明朝到萬曆年代所面臨的問題在於表面上倡導的道德與人們實際上的行為已經嚴重脫節,這個矛盾已經嚴重到人們對道德和“禮”喪失信心並且無法維持下去。

作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皇帝曾幾何時也想勵精圖治,甚至願意努力去實踐“禮”來建立人們對道德的信心,當他看穿了所有人的陰陽兩面之後首先對道德喪失了信心。有些史學家,粗鄙地認為萬曆皇帝是慵懶的。其實,他是睿智的,看透了體制的本質。他是優柔的,放棄了對體制束縛的抗爭。

四、對工作的啟示

作為一名鐵路戰線上的教育工作人員,我從《萬曆十五年》這一著作的閱讀中同樣也獲得了很多工作上的啟發。這些體會和啟示對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首先,對工作崗位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每個人都處於特定的歷史階段,都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當中,自然會受到周圍環境和條件的制約,但仍然可以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為工作、為單位作出更大成績,發揮更大作用。其次,對法律制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推行依法治國,法制是社會執行的重要保障。萬曆年間從興到衰的發展歷史給後人的最大警示便是制度建設的重要性。與道德相比,制度的穩定性和規範性無論是對於國家發展,還是個人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後,對工作方法的創新有了新的啟發。幹工作和做學問、寫著作是一樣的,都需要創新。創新需要的是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可能是一個角度轉變,一個細節的發現。要想將工作做出新意,獲得新的進步,必須多研究,多思考,多探索,多實踐。鐵路事業的快速發展也是自己創新工作,提升自我的重要契機,在這一重要的歷史時期,我一定要把握機會,從歷史中汲取營養,重視人的作用,奮力而為,積極進取,為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