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000字>

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1000字

文思屋 人氣:7.56K

《麥田守望者》是捷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它客觀又深刻地指出了青少年在成長過成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下面小編給你們帶來《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1000字,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1000字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1000字一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裡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題記

《麥田裡的守望者》中,一個少年形象浮現在我的腦海裡,他就是大人眼裡所謂的壞孩子,他的一切都是那麼的不像話,他也就是本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

霍爾頓討厭周圍骯髒的世界,他討厭那些虛偽的事物,卻又不得不去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又不得不在無所事事時去那裡消磨時光。霍爾頓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髒透了的“阿克萊”、表裡不一的斯拉德萊塔等室友。他討厭卻又無奈,他不想與他們同流合汙,他看不慣周圍的世界,成績自然很差,所以他苦悶、躊躇、彷徨。他的不用功,種種表現就是對資產階級現行教育制度的反抗。

霍爾頓一直希望變得勇敢、強大,被人欺負了不敢還手,被學校開除不敢回家,靜靜地躲避著父母親,他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有意義的叛逆。霍爾頓是青春期少年的代表,他的理想只是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站在懸崖邊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們總認為他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是霍爾頓漸漸成熟的心中還存留著點點的夢想,即使它在那汙濁的世道里變得那樣細微渺小,他心甘情願地幫助每一個孩子避開風雨,陽光就會在此刻撫摸你的臉龐。

霍爾頓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很普通卻非常善良,雖然他的思想還很稚嫩,他有著很多的不足之處,但他勇敢地反抗現實,嚮往著美好的世界,一直在追尋著。

霍爾頓無論是在風雨中還是在麥田裡,他都會繼續守望著。守望著那沒有被虛偽溺死的真摯、沒有被虛榮殺死的樸實、沒有被金錢名利包裹著的夢想、守望著所有孩子純潔的生活。

我喜歡霍爾頓的理由很簡單:他擁有一顆純潔、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對那些熱衷於談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對校長的虛偽勢利非常厭惡,看到牆上的下流字眼便憤憤擦去,遇到修女為受難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對妹妹菲芯真誠愛護、百般照顧。這些舉動都讓人感到十分欣慰,更難得的是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他們掉下懸崖,他甘願渴望終生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

一切的一切似乎成了定式。也許我們本可以去做自己喜歡,但在別人看來是不切實際的虛度光陰的事。但自己真的不想被本和自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人拋在後頭。沒辦法,只有堅持下去,進而漸漸地竟然也希望過這樣的生活。很難想象自己拋開一切競爭、一切虛假的事物,像故事主人公一樣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根本不現實。因此,霍爾頓最終還是屈服於現實。“他不願做英雄,只希望自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要知道一個平平常常的人想要擺脫別人給自己套上的枷鎖是一件多麼不易的事。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人,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人都在逐漸長大,所以會經歷很多事,遇到挫折,我們不要氣餒,也不要自暴自棄,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相信自己,只要你的心中還有理想,所有的苦難都會過去的,一切都會好的。

站在麥田裡守望屬於我們的未來。我們青少年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在人生的道路上,縱然生活中有許多令我們迷惘和彷徨的,但是隻要我們牢記心中的夢想,做自己心靈的主人,守望著自己的未來,那希望就是美好的明天。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1000字二

“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道出了夢想與現實的衝突,道出了人世間的滄桑與無奈。

在談論霍爾頓的夢想前,我想先談談他所處的現實世界。

二戰後,發了戰爭財的美國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老大,自然是財大氣粗。在五十年代的政治、經濟背景下,人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了,可是在精神層面則是空虛和懦弱。

我隨著書,遊歷了一次紐約。帶我深入那個年代、那個世界的,便是這個叛逆的小男孩——霍爾頓。於是,我看到了一個為大部分人粉飾太平的世界,那裡不缺吃、不缺穿,有著看起來相當不錯的學校,那些學校雖然不至於叫貴族學校,但能進去也代表了一種身份,有著一種高素質教育的光環。而在那光環底下,校長乃至老師們已沒有了“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聖使命,而是向現實低頭,甚至還教導這些孩子們一種資產階級利己主義信條:“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可以感受到,整個社會是認同並充斥著這樣的論調,導致很多很多的人,他的心裡只裝載自己。如那個帥氣自戀的斯特拉德萊塔,他只關注自己的頭髮有沒有凌亂,甚至他連自己正在追求的女孩也缺乏半點了解,因為他所代表的那一種“假模假式”的人就是風度翩翩、卻極其自私自利的人,有著光鮮的外表,卻藏著一顆冷漠的心,在社會上看起來混得不錯,卻實際上在渾渾噩噩過日子,不敢追問或已喪失追問的人們。包括那些看起來很迷人的美女、學養很高的學者,他們都只是在一種集體無意識下奉行著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而沒有人願意聆聽一個孩子內心真實的聲音。我不知道,在那個背景下,是不是不允許有人發出和社會不一樣的聲音?一旦發出,就馬上被擠壓。

我在想,這是不是人性?無論哪個時代、哪個地域,總能看到這種情況。大家都希望身邊的人跟自己一樣,尤其庸碌者最受不了身邊有人想追求不平凡。多少本來有夢想的人在一開始就被這種群體圍攻,被他們的唾沫給澆滅了夢想,最終被庸碌同化。那些成年人對霍爾頓苦口婆心的勸導,無非就是用愛的名義來要求霍爾頓能成為和自己一樣,被這個主流社會所認同的一種人,而不是希望霍爾頓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或成為他自己。(當今國內的父母、教育體系是否也這樣殘害著青少年呢?)我相信,霍爾頓就是作者本身。

面對這樣的一個大環境,我理解,哪怕是作者本身也不能改變什麼,個人太渺小。但至少,他在奮力保護自己的精神領地。

記得十幾年前隨便翻了幾頁《麥田裡的守望者》,發現裡面並沒有麥田,於是我便丟下了它。也許看書啊,還得要有因緣。今天,因緣成熟了,我才知道那麥田在作者的心裡。霍爾頓在混沌世界裡苦苦尋覓一片清新的理想世界,那個理想世界裡有小孩子的純真與良善。

“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霍爾頓

這就是霍爾頓的夢想,有人看了覺得幼稚可笑,今天,我看了後非常感動。他不僅想堅守自己內心的小孩,還想救更多的小孩。瞬間,我彷彿看到了菩薩的光灑在了這片麥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