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000字>

《論語.里仁篇》第六章的讀後感1000字

文思屋 人氣:3.22W

第六章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論語.里仁篇》第六章的讀後感1000字

本章主旨在於勸人好仁,行仁道,成為真正的君子。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第二層次是“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第三層次是“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第一層次是陳述句,孔夫子講了一個事實即他沒有看到自我標榜好仁、惡不仁的人。這裡的好和惡是動詞,表示喜歡和討厭。其實自我標榜某某某某的人,往往不是某某某某的人,往往那些不標榜什麼的.人才是什麼樣的人,這就是生活的辯證法。這句話就是說“我沒有看見過喜好仁道,厭惡不仁的人。”現實中人人都是平常,人們也無法直觀地看見這個人人格高尚,那個人人品低下。事實上判斷一個人關鍵在於這個人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判斷者的價值標準。儒家的價值標準就是仁義禮智信等等諸方面的儒家精神。儒家在承認現實存在的前提下,高揚人的主體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身體力行地為民服務。所以在第二層次上,夫子就說好仁者,沒有什麼能比這個更高尚的了,沒有什麼比好仁更好了。君子成仁這是人的最高境界,而惡不仁就是為仁,不要使不仁的一些做法發生在自己身上。這個層次說明了儒家的價值訴求在於日常的行動,以仁道指導人生實踐。第三個層次是孔子的諄諄教誨,耐心的鼓勵。意思是說:有朝一日人們決心致力於仁道的生活,我還沒見到沒有足夠的力量的人的。也許有力量不夠的吧,但是我沒有見到過啊。還有一種說法是說,顏回三月不違仁,普通人如果一日不違仁,還是可以做得到吧!

孔子的兩個“未見”解釋了仁者如眾,長於生活,不離生活,提升生活的個人努力。仁者愛人是需要身心功夫的。今天為人者、為官者如能守仁如即,愛仁如身,社會的公平正義不就容易實現了嗎?

所以,朱熹說:“夫子自言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蓋好仁者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無以加之。惡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惡,故其所以為仁者,必能絕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於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難得而見之也。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言好仁惡不仁者,雖不可見,然或有人果能一旦奮然用力於仁,則我又未見其力有不足者。蓋為仁在己,欲之則是,而志之所至,氣必至焉。故仁雖難能,而至之亦易也。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蓋,疑辭。有之,謂有用力而力不足者。蓋人之氣質不同,故疑亦容或有此昏弱之甚,欲進而不能者,但我偶未之見耳。蓋不敢終以為易,而又嘆人之莫肯用力於仁也。此章言仁之成德,雖難其人,然學者苟能實用其力,則亦無不可至之理。但用力而不至者,今亦未見其人焉,此夫子所以反覆而嘆惜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