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000字>

《耶路撒冷》讀後感1000字

文思屋 人氣:3.3W

所謂“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概總未擺脫“鄉土中國”的桎梏,中國文學似乎總脫不了沉重的鄉土傳統,哪怕我們早已處在城市化的洪流中,也還是容易掉入城鄉對立的思維定式,我們對於城市生活的認知和想象甚至不如七八十年前的老舍先生來得透徹,寫出的作品不是假模假式,就是隔靴搔癢,總難有《駱駝祥子》那樣的質樸妥帖和刻骨銘心。尤為重要的,或許還是我們對現代生活的把握能力,對現代人的體恤和理解。

《耶路撒冷》讀後感1000字

最近讀了徐則臣的長篇小說《耶路撒冷》,忽又覺得他敏銳地擴張了當代文學的書寫維度,更深一層寫出了眾生的世界,寫出了撕扯不清的現代生活。回頭看徐則臣寫於2006年的《跑步穿過中關村》,以賣盜版碟維生的敦煌,自行車被盜,被假警察訛詐,跟夏小容、七寶的曖昧關係,這個幹著違法營生的'主人公,隨遇而安,得過且過,幾乎就是步駱駝祥子的後塵,甚至比祥子更慘,祥子尚且拿北平全個的城當作自己的家,敦煌則“一直擔心一轉身北京就變了”,北京不屬於他,他也不屬於北京,他只是北京的不安定因素。作為一部中篇小說,《跑步穿過中關村》或也只能到此為止。

《耶路撒冷》延續並擴充套件了徐則臣的北京故事,只是它採取了迂迴的方式,將北京處理成了人物的背景,把初平陽、易長安幾個主要人物的活動地點放在了他們故鄉花街。初平陽返鄉處理老宅的情節很容易讓人想到魯迅的《故鄉》,只是魯迅小說的姿態是居高臨下的,重在表現在對故鄉的悼惜,他的離鄉意味著開始“新的生活”。《耶路撒冷》則不然。此前,離開魯鎮意味著新生活,去北京意味著新的生活,可是現在,似乎回到花街才有新生活,離開北京才有新生活,“到世界去”才有新生活。所以,這裡的初平陽的還鄉之旅有了不同於魯迅老舍時代的現代意味,魯迅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擁有確鑿的故鄉,而今,幾乎所有人都成了無根無由的“氓”。就此而言,《耶路撒冷》的人物設計也大有用意,有要到耶路撒冷求學(或說尋求信仰)的社會學博士初平陽,有實力雄厚的企業家楊傑,有“假證製造業”頭號人物易長安,有流浪過大江南北的打工者秦福小,有曾跟從初平陽“北漂”過的前女友舒袖,以及花街本地的各路人等,僅從這樣的人物網路即可看出作者無意專寫某一類特定的人,而是儘量寫出種種人,寫同一個世界的“我們”,這樣當然要比單純寫一祥子、寫一許三觀更具繁複感,可以讓我們發現世界的浩渺虛無。

《耶路撒冷》無疑具有須彌於一芥的架構意識,作者並未以對立的方式處理北京與花街的關係,當然也沒有把初平陽、易長安們簡單處理成“長安居大不易”的牢騷分子,他只是抱著“他們是我,我是他們”的態度,讓他們“各從其類”,各有其心思,各有其裁奪。徐則臣寫出了“小民”的大千世界,以及“我們”的萬種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