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000字>

學記讀後感1000字

文思屋 人氣:1.33W

很早就明白玉不琢,不成器、學,然後知不足等說法,但從未探尋過它們的來源,直到讀到了《學記》才恍然大悟,原先這些說法的根源在那裡。隨著閱讀的深入,才發現這些只是《學記》給予人的豹之一斑。

學記讀後感1000字

《學記》以微言寫大義,千字略略有餘的文章論述了教育原理、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教育的大問題,每一點都能夠與實際相結合衍生出許多供人思考的資料。目前自己有些資料讀得還不夠通透,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國小語文課怎樣上?此刻有很多爭議。我選取與自己的教學關聯緊密、感觸最深的兩點來淺談我個人的讀後感。

《學記》第三則: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是的,教學相長,是學生在促我們長,學生即我們身邊最可寶貴的資源。

學生是鮮活的、富有新意、永遠不能完全預期、充滿張力的資源。從某種好處上講,他們是我們的老師。

一、學生的質疑時時衝擊著老師已有的知識儲備,是促進老師不斷學習的外部力量。

古人云:學貴有思,思起於疑。學貴有疑,疑者,覺悟之機也。學生質疑約有三種狀況:一是有疑而問。二是意見分歧。學生中常有不盲從者,這十分可貴。如果對問題的認識從一開始就整齊劃一,恐怕是一種悲哀。即便大家最終達成的是共識,那由異到同的爭辯之路也是最美的。

二、學生的獨到理解為教師大腦吹進一股清風,啟發著教師思維。

有時,我們常常以為對某個問題思考得比較全面了,已成定論,無可質疑。但學生以小朋友的敏銳、獨具的慧眼還是會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視角。比如,上課時間,我經常會問國小生們,最欣賞陳友玲老師教育方式的哪一點?結合文章語句說明一下。學生們常常打破常規看問題。有時,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雖不必須正確,但因其觀點不同,能夠啟發一些不同的思考。

三、學生習作為育人工作帶給了寶貴的素材,使以課堂為載體的育人活動更為有效。

說教,為學生所不願理解,但又是教育學生時最常用的方式。說教本身無過,流於刻板則無效。有時,學生習作帶給了以學生之言教育學生的契機。

家長會上,應對家長和學生,我從一則週記說起: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父母為生活打拼已經很累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讓他們為我們的學習分心?應對父母疲憊的面容,我常常感到自責。

跟幾個紀律不好的學生交流時,我也拿出了學生的週記本:我多想坐下來靜心學習,自習課上說話的同學,難道你們不明白己所不語,勿施於人?

這樣,便實現了取之於生,用之於生。

凡此種種,幾年的教學實踐令我常常深思。教與學雙向的付出與收穫,使自己受益頗豐。所謂教學相長教中知困學解困,師生互動師亦獲長生補長。

讀《學記》,常讀常新,永讀永獲。《學記》值得所有從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讀。有人說,中國教育理論在世界教育理論空間中群眾失語,只有西方教育理論在獨白,這令人感慨。以我淺見的視野,不明白《學記》是否已經成為世界教育的通用讀本,但我相信,它必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