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作文>

滄浪之水的讀後感

文思屋 人氣:3.15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滄浪之水的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滄浪之水的讀後感

滄浪之水的讀後感1

應屆畢業生讀後感網帶來一篇讀後感銘文,請參考閱讀;本站

空懷壯志入官場,觀世態炎涼。

人情冷暖,侯門趨攀,戚入愁腸。

馬廳彈冠,同袍按劍,遷升披猖。

官途堪笑,功名半紙,想感魂傷。

責任編輯:本站

滄浪之水的讀後感2

《滄浪之水》是一本當代不可多得的官場小說,是一同學送給我的書,看完此書,卻有了許多難以言說的意義。

稱之為“官潮,實在恰如其分。我雖未當官,“職潮之於學校便是官場,隔行如隔山,箇中蹊蹺,祕而不宣而已。對我而言,紛紛擾擾的上課、競賽已讓我不堪其擾,還要應付難以勝數或突如其來的雜事,就更讓我苦不堪言,要是以前,我能安分而靜靜的坐一上午,捧一本書慢慢咀嚼細細品味,現在恐怕是隻能囫圇吞棗淺嘗輒止了,加上記性遠不如前,當時稱讚激動不已,頃刻之後卻只剩夢裡朦朧了,慚愧慚愧!今天興趣來了,就想聊聊這本書及其他。

這本小說寫盡人性世情百態,揭露官場波詭雲譎,情節往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讓人大呼過癮,這類書因注重情節環環相扣敘事九曲迴環,令人慾罷不能不能自拔,只是我多年前情有獨鍾的書籍罷了。如今時過境遷,今非昔比,閱歷與年俱增,心境大有不同,已不復當年熱血沸騰孜孜以求的那股較真的“死勁”、“牛勁”,亦不會天真爛漫的對所謂是非曲直真真假假信以為真。人類在進化,我呢?人類是進化或蛻化,這之中形體與靈魂究竟有著怎樣的相對意義和真實內涵,恐怕沒有人能說清楚,就如同滄浪之水有清有濁,自有其用,我們又何必過分在意呢?

來說說這本書吧。這本書夥同《國畫》,在我看來,最大的亮點就是筆下的人物顯示出了活生生的人類,顯現出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普通人的特質,一次次彰顯的是作為平凡“萬物之靈”所謂酸甜苦辣適者生存的心靈“蛻變”史,這種草根氣息和人本情懷體現出的是作家的高度洞察力和敏銳分析力,在娓娓道來之中讓我們讀者看到的是嚴嚴實實、驚心動魄、原原本本的當下真實,一切虛擬和掩飾便顯得不值一提和荒誕可笑。書中對人性百態、世情炎涼庖丁解牛式的殘酷而真實的剖析和解讀,至今仍有振聾發聵歷久彌新的意義。總而言之,這呈獻給大家的是世間百態熙熙攘攘無處遁形的一部現代版的“官場現形記”。

我無意於追尋該文中細枝末節的虛虛實實,也不想執拗於作者時而痛徹心扉時而振臂疾呼的對對錯錯,作者對所謂事實、真相、思索、現實、幻想等一系列悖論的抽絲剝繭式挖掘和思考,是值得讓芸芸眾生都始料不及而該默然思之的。

書中提到,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是過程,於是享受現實抓住自我者便是抓住了本質守住了永恆,成為了勝利的失敗者和失敗的勝利者,看來人類在反覆不停的輪番做著同一個猜謎遊戲,結束之後是開始。

可怕的真實,殘酷的現狀,令人生畏,當人類完全沉沒在社會的大染缸之後究竟還會留下些什麼?由遠及近,我呢?我不敢想。而這,是該書留給我們人類的又一個永恆課題了。

滄浪之水的讀後感3

閻真的《滄浪之水》中,並沒有對社會現實做出直接的批評,而是把它剖開了血淋淋地放在陽光下曝晒,殘忍的近乎真實。

小說講述了醫學院研究生池大為的官場歷程,同時也是他的心路蛻變歷程。由一個懷抱美好理想的正直青年,逐漸變得阿諛奉承,學會了勾心鬥角,最終成為了幹練狡黠的官場一把手。

在堅守醫德的父親的教導下,同時也在學校“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教育下,面對官場的一些黑暗,池大為首先是採取對抗的態度。衛生廳派他去調查下面鄉鎮血吸蟲病的複發率,他堅持實事求是。對於廳裡公車資源的浪費現象,他勇於提出問題。但得到的卻是被下調到一個閒職上。事實上,池大為不是不清楚應該四處鑽營,他也相信自己能夠比任何人都做得更好,然而知識分子的清高和自己的良知都阻止他屈服於現實。他就是在這種痛苦的“生存還是毀滅”的鬥爭中,渾渾噩噩地渡過了五年。沒錢,沒車,沒房子,一開始他還能以自尊為藉口維繫著這種生活,但隨著妻子日漸的責罵和不滿,看著老同學的“意氣風發”,樣樣都不如自己,只會弄虛作假,溜鬚拍馬的舊同事卻得到升職後,內心開始產生了動搖。兒子的燙傷事件最終讓他堅定了信念。他意識到這時他的名利不再是自己一個人的了,他有沒有這些所謂的“虛名”是關乎全家的,所以……為了生活,他改變了,無奈地選擇了自己以前所不齒甚至憎惡的處事方式。

為了贏得自尊,首先必須放棄自尊。後來的池大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逢迎,出賣,討好,無所不為,短短几年,他幾乎什麼都得到了。但當池大為坐上權利的最高位,想要運用手中的權利真正去做一些事時,他才最終發現,在幾千年來形成的的官場價值體系面前,他是如此的渺小,小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而他能做的,只是承認現實並按照現實的遊戲規則去生存,因為那意味著權和利。

小說中池大為的轉變是令人痛惜同時也是能夠接受的,每個人在面對仕途,責任,感情的時候,內心的掙扎都是如此地心酸。正如池大為一樣,他不是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只是他也無可奈何。

滄浪之水的讀後感4

《滄浪之水》是由作家閻真於20xx年出版的一本小說,該小說描寫了一位醫藥研究生池大為的人生經歷。本書名來源於屈原的《漁父》,其核心思想也正是對《漁父》的爭議觀點的再現。“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本書講述了一個有志青年在生活中面對困難如何奮發圖強的故事。該小說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小說寫出來了池大為空懷壯志、無知無權的苦;時來運轉,有名有利的難。小說主人公池大為和屈原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而不同的是,屈原選擇了堅持自我,而主人公最終選擇的漁父的價值方式,令人唏噓不已。或許這也正是屈原成為歷史名人,而池大為僅僅成為昨天小說主人公的原因吧!

從小說滄浪之水中,我讀到了池大為的責任和擔當。就像我們的工作一樣,要有很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崗位上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以苦為樂,以苦為榮,甘於奉獻。

從小說滄浪之水中,我也讀到了董柳的隱忍與堅守。有一種品格,叫擔當;有一種情義,叫堅守。董柳在其丈夫池大為清貧潦倒的時候,不離不棄,毫無怨言的操持著“只有一間房”的家。董柳的堅守也最終換來了丈夫的專一,池大為最終在受到外來誘惑時,選擇了剋制和對妻子的底線。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即使如此,我們也應在現實中保留那份豐滿的理想,不忘初心。或許我們暫時無法實現,但只要你付出努力,永不放棄,總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方面,我看到了丈夫池大為責任和擔當、妻子董柳的隱忍與堅守。另一方面,小說傳遞出來的消極價值觀卻讓我們警醒。正如作者閻真所言,《滄浪之水》是他對與他一樣的知識分子生存狀態的深刻剖析和思考,是對“知識分子死了”的抗拒。我們應批判性的閱讀與吸收,而不是去學習和模仿消極的行為和觀點。

本書有很多消極的世界觀,既是作者小說情節設定的需要,也是作者對此類價值觀的一種批判,如,“一個人在精神上再堅挺,也不能創造一套價值來對抗潮流,而只能像浮萍一樣被裹挾著,隨波逐流。”

同時,書中也有很多爭議的觀點,關乎不同人的不同選擇。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書中反覆出現的關於“看星星“的劇情與對白。

“看星星有什麼用?你又不能把它搬家裡來煮著吃了。”

追求意義,又有什麼意義,很經典的一個問句。

反覆咀嚼,會發現這竟然是一個形而上學的終極問題。到底有什麼意義?我想,這個意義在於牛頓發現了地球引力,曹雪芹創作了紅樓夢,這個意義也正是范仲淹之流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士大夫精神,這個意義是推動人類文明程序的意義,是人區別於其他物種的意義。

滄浪之水的讀後感5

《滄浪之水》,一部名滿天下的官場小說,《滄浪之水》讀後感。表面上看來,它與法律並無關聯,但仔細分析,卻可以發現,它所描繪的由權力、異化與潛規則等諸多元素所彙集而成的現實圖景。

中醫藥學研究生畢業的主人公池大為畢業分到衛生廳後,先是作為人才被一把手馬局長看好,但他心性高傲,不習慣做奴才狀,又壓抑不住心中的正義感和使命感,書呆子氣地公然在民主生活會上給局長提意見,終於不可救藥地被踢到一個備受冷落的部門,一掛就是六七年。沒有職位,沒有權力,在機關裡就等於零。房子、車、錢,一樣都沒有。開始時他還能繼續維繫自尊,但當孩子出生後,在妻子董柳無限的埋怨和鄙視中,在老同學們志得意滿的對比中,在目睹著樣樣不如自己的同僚升遷後小人得志的樣子後,在孩子燙傷心急如焚但無人關心、無人探望後的恥辱後,他丟棄了清高,做出了選擇--向權力低頭。

後來的一切發展得出人意料的順利,池大為虛擲了六七年時間,但在下一個六七年裡完成了從科員到正廳級的嬗變,他抓住了各種時機:妻子給馬局長的孫女扎針救命、打小報告出賣他人、揭發密謀推倒馬局長的小群體…迅速變成了馬局長的心腹,一步一個臺階地攀爬了上去。房子從筒子樓的單身宿舍變成兩室一廳、三室一廳,再變成最顯赫的庭長樓,永遠告別了和岳母、妻子、兒子同住一間房的尷尬與屈辱,刷洗了調動工作不成與求人辦事遭遇的種種恥辱。權力的滋味原來這麼好。

進入了仕途的軌道,主人公也經受了另一種心靈拷問。除了貪腐受會之外,領導幹部該犯的錯誤他都犯了,領導幹部該享受的他也都享受了。之所以能夠拒收60萬元的賄金,能夠拒絕接受心儀的妙齡女子孟曉敏做情人的誘惑,並不是因為他的思想境界高,而是他捨不得權力,擔心被人抓住把柄丟了官位。直至自己終於榮登廳長的寶座之後,他內心深處還想著做一些實事,改變一些現狀,但很快他就發現行不通。官場上的慣性太大了,就像一股洪流推著他往前走,根本停不下來。熙熙攘攘,皆為利來,人來人往,皆為利往。說穿了,無非是利益二字在作怪!既得利益階層怎麼可能放棄自己的種種好處,又怎能容許新任廳長獨享清譽,損害自己的利益?於是乎,當池大民想搞改革時,遭受到了巨大的阻力,終於不了了之。

六七年的時間,池大為完成了性格上的脫胎換骨,坐什麼位子思考什麼問題。當手下的小青年小龔說出一些不好聽的真話時,他毫不猶豫地象當年的馬局長那樣把他撥拉到中醫學會那個死角去,美其名曰"熬一熬他的性子"。坐在廳長的位子上,他忘記了自己當初受到的種種委屈,而是將其視之為理所當然,而把說真話當成不剎不可的歪風邪氣來對待。

權力真能如此徹底地改變一個人,能夠讓一個人醉心權勢並樂此不疲。一任任幹部們都在作著同樣的事,在位時拼命揮霍權力,享受權力帶來的尊榮和利益,退位後倍感失落,心理失衡。該省最年輕的廳長池大為也不會例外。

在面對深山裡父親的墳墓時,池大為失去了勇氣。他的父親池永旭在文革中被錯劃為右派,實際上他不過是為善意提意見的人作證,但當他被打倒後,他給作證的那個人反倒踩了他一腳。池永旭被髮配到深山裡做鄉間醫生直至終老。那是一位受人尊重的知識分子,他從不後悔自己說真話,不抱怨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獨善其身,生活的艱苦與命運的多桀並不曾動搖過他的原則和信念,池大為在父親墳前懺悔自己不能堅守,但轉過身,他仍是名利場裡那義無反顧的鬥士。宦海遨遊的時間越長,他心中的掙扎與痛苦就越少。

這部小說對權力的刻畫達到了一個相當的深度。以前,只是常識性的知道,權力是有力的,權力是強大的,但是卻從未清晰的瞭解,權力所擁有的力量原來可以如此的寬廣深厚,如此的可懼可畏。握有權力的人的一句話,甚至是一個念頭,就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這種改變,可以囊括一切,超越時間。

閻真所想要著力揭示的,也許就是他多次提及的"某些無法抗拒的力量"。我想,這種力量從大的方面說,就是身處世紀末的中國(實際上也適合於當今的中國),所存在的政治體制、社會文化、人際倫理等不以人意為轉移的'客觀因素。而從小的方面來說,這種力量又具體的體現為官場圈子裡的遊戲規則。這一規則是不正式的,也是不成文的,但又是無比真實、實際起支配作用的,因而也可以說是一種"潛規則"。進入圈子裡的人,都毫無例外的要受遊戲規則的統治,否則就會被排除出局。遊戲規則決定了身處每一等級之上的人所扮演的角色,而角色又決定了他的想法與行為。也就是說,規則規定著屁股,屁股又規定著腦袋。每個圈裡人,都是被如此地被規定著。

其實,這是一部悲劇。這部悲劇所訴說的,就是上個世紀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所帶來的物質主義與拜金主義的泛濫,與傳統政治中權力規則的流毒相勾連之後,對置身其中的知識分子的精神與信仰的迫害。這種迫害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整部書的敘事脈絡,就是作為具有理想主義情懷的知識分子代表的池大為,被現實的無形力量刺痛、殘害並最終征服的過程。

閻真所展現出來的理論景象,同時也可以說是一種權力與金錢對人的同化與統治,也即馬克思所謂的"異化"。如今,不是人控制著權力與財富,而是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之中成了權力與金錢的奴隸。這種異化,讓人痛苦,但又令人極度無奈,無法掙脫。正如閻真所說的那樣,人,在一生的旅途中,變得只追求過程,而不問或者無法過問最後的結果--目標與意義,而這就同時也決定了,在面對每一件事情時,人們又會變得不擇手段,只求功利結果的獲取。現實取代了意義,"位子"、"房子"、"票子"才是實在的意義。而圈子裡的人,想要獲得"尊嚴"就得過一種沒有尊嚴的生活。知識分子想要保有的尊嚴,卻需要犧牲它自己才能獲得,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反諷。而這種最後所獲得的"尊嚴",已經是異化了的尊嚴,它象徵著物質主義的勝利。

掩卷而思,自認為此書最大的可取之處,也許就在於,藉由它,我們也許可以獲得一種必要的理解力。因為,任何在一般人看來極不合理的事物或許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與根據。對於真正身處其間的人來說,他所作出的看似匪夷所思的行動或許都有其現實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其實,黑格爾的這句名言本意並非如此,我們對它有著誤解,其本意是一切不具有合理性的東西都是不應當存在的。但是,誤解有時也是有意義的。"誤解"背後所折射出的是一種強大的現實合理性。一旦誤解與現實相結合,那麼該理論也就變成了一種現實,而誤解也就獲得了某種正當性。

但是,承認某些現實的合理性並不意味著就要保留它、肯定它或者任由它擺佈。"憤青"的精神仍然需要,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捉摸不透、亟待修整的歷史時期,思辨與創新理應內化為時代的精神。但光有這種精神又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加需要的是對現實的深刻探知。就好像閻真一樣,穿透表層的迷霧,發掘出孕於不合理之中的合理性。因為只有把握並理解了這些現象的內在生成機理,才不至於對一個問題走向極端,才能真正進行理性的思考。所以,理解,並不意味著認同;理解,也並不意味著接受;理解,是為了獲得思考的素材,是為了收穫去偽存真的力量。

如今,民主與法治已然成為時代的最強音,邁向法治國家的腳步變得前所未有的堅強有力,我們與法治理想的距離也正在逐漸縮短。但是,傳統政治的弊垢並未滌清,相反在某些地方,還有愈演愈烈之勢。中央集權的體制,在帶來強大的號召能力與調控能力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渲染了個人崇拜主義與英雄主義,這就更加刺激了人們對權力的追崇。民主機制與官僚考評系統的不完善,使得官員們往往是在對自己的上司而非作為人民政府主人的民眾負責。如此,權力成為"領導"的私權,散發著神奇的光芒,讓人仰視,給人誘惑。這正如王亞南先生在《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一書中所說,"官僚政治,像斬了頭隨即又新生起來的九頭蛇似的怪物,許久以來就以其不絕的'復活'而在人們心目中、特別在官僚意向中,顯示其'永生'。"

這個世界,黑與白似乎已成了兩個極端,而且這兩個極端本身也正變得模糊不清,介於二者之間的灰色地帶則越來越廣闊。而承載著公平、正義與秩序價值的法律,有能力向這一灰色地帶開炮嗎?現實誠然可悲,但我們不能因失望就陷入了歷史的不變論與迴圈論之中(這也是閻真一再強調要反對的,但他限於寫作的主題與目的,並未明確指出前進的方向)。人活著,就要懷有一點希望,追求一點意義,做一點實事,這樣才好。縱然我們是布衣韋帶之士,也應為之努力,並心存期待。

MSN(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