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作文>

風箏讀後感200

文思屋 人氣:2.16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風箏讀後感200,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風箏讀後感200

風箏讀後感2001

作者描寫童年時放風箏這件事,讀後讓我倐地回到了我的童年時代,感覺那麼親切·自然,彷彿又回到兒時與小夥伴在一起追逐·打鬧還有一起放風箏的場景。

記得那時不像現在一樣富裕,有好吃的,好玩的新的衣服穿。上學只要穿的乾乾淨淨就行,教室門窗課桌都十分陳舊,前後兩塊大黑板,一塊是老師上課用的,一塊是做班級報刊用的。

那時我們非常喜歡戶外遊戲活動,比如跳繩·捉迷藏·玻璃球好多好多,有的已經記不起來了。每逢春天的時候,大家最喜歡還是放風箏。看誰的飛得又高又遠,家家都自己做風箏,記得我家鄰居的老爺爺特別會做風箏,像知了·蜈蚣還有蝴蝶人物造型等等好讓我羨慕啊!班裡搞比賽,我再三的懇求下,老爺爺給我做了一個,還拿了一等獎了。

現在放風箏的機會少了,應該說到戶外鍛鍊的次數少了。現在的孩子不想我們那時一樣了,和大自然接觸太少,得不到鍛鍊。身體和心靈受不到田野的薰陶,讓我們竭盡所能幫孩子們到大自然懷抱裡,去擁抱綠色感受清新的空氣,也讓孩子們找到放風箏的快樂。

風箏讀後感2002

阿米爾的朋友拉辛汗對他說“那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是幸運的,他幸得拉辛汗這樣的明燈為他指路,走向成為好人的路。為人在世,我們也許都曾犯下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錯誤。因此,我們長大、成長的時候,都需要有改正的機會和完成自我救贖的靈魂。幼時,我們說話直白,害怕承擔,害怕孤獨。當我們漸漸長大,我們開始體諒別人,開始正視自己,開始獨立承擔,也漸漸的明白有些錯誤需要一生去彌補,懂得了我們存於這個世界上,並不單單為了自己。

那一隻風箏象徵著世界一切的美好,漸行漸遠,我們窮盡一生去追逐它,這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

風箏讀後感2003

爸爸用善行救贖了罪惡,阿米爾追尋完整的人格,哈桑追尋的是忠誠。在最深的友誼和情感裡,一種複雜、深沉和深入骨子的呼吸在阿米爾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的最後一次風箏畫上句點。

哈桑從不會抬頭看風箏在空中的軌跡,也不會低頭追風箏的影子,但他從來都知道風箏在什麼地方,就如同我們知道自己的心願在哪。重要的是勇敢去追,不論代價什麼,不論是否遍體鱗傷,不論將來是否獻出自己的生命。它或許是理想、自由、救贖、和愛,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風箏讀後感2004

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說,看完後也讓我有很多感想,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它可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小說開頭和結尾重疊在一起,成為兩幅相似的畫面:廣漠的天空,雪花飄落,空氣寒冷而清澈,追風箏的孩子們歡笑著奔跑,追逐飛逝的光影。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兩代人之間反覆地上演著,但每一次的重複之間,生活都發生著劇烈的變化,這幅畫面也隨著主人公命運的變化被不斷染上新的顏色,從孩童天真的視野墮入世事變遷的悲哀之中。

風箏讀後感2005

人性與人性的救贖是現代人面臨的共同話題。我們總是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以救贖。

對於我們來說,風箏不管代表著什麼美好的東西,不管多麼艱難,我們都應該努力去追,任何時候都不晚,都不要放棄,因為我們還有機會,還有時間,還有精力。只有在默默等待中去改變,去爆發,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和想要的人生。

風箏讀後感2006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並沒有很華麗的文筆,她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卻給我以震撼。

故事的最後,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才會不知覺的笑起來……

真是可悲可嘆!

而《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體會是,構成人生挫折或釀成人生悲劇的原因是多樣的,除去無法違背的客觀現實外,人性的弱點是不可否認和迴避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在書中對種種苦難和暴行毫不諱言,對阿米爾的懦弱、自私、軟弱、逃避心理進行了毫不掩飾的描述,昭示了人性存在的弱點。

最後,還是引用書中一句話,作為正能量的結尾: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為我們那時心中的風箏,我們奔跑著,一直向前,眼中心裡想的都是它。

風箏讀後感2007

《追風箏的人》筆觸清淡,表達感情溫婉含蓄,敘述筆調沉靜中暗含憂傷。它關注了親情、友情與愛情,感恩與救贖,真相與謊言……在複雜變動的歷史大背景下,以一種從容平和的靜美心態講述了一個枝節複雜而情節動人的故事。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很平淡,可能沒有那樣的事情讓你來面對與阿米爾類似的困境。也沒有人太多的人回象小說裡的阿米爾那樣,在自己犯了錯的多年以後,還能有重新贖罪的機會。現實中並沒有太多機會去體會,也不會有太多的人願意有這種機會來體會。

人們往往會忽視那個永遠躲在角落,但是卻是永遠對你最親的'人。我們就是這樣對待那些對自己全心全意而又別無他求的人的嗎?

風箏讀後感2008

《追風箏的人》更多的描述了人性的懦弱、羞恥、負疚、後悔、愛情、友誼、寬宥、贖罪。

哈桑這個擁有兔脣的男孩,對阿米爾絕對的忠心耿耿,伺候著阿米爾的生活起居,為他受傷,為他撒謊……他一直當阿米爾為朋友,而阿米爾只不過拿他當無人陪伴時的消遣工具,他看哈桑出醜,嘲笑哈桑的無知,善良。騙他,拿他取樂,只因為阿米爾是少爺,哈桑是僕人,社會地位、金錢的地位不同,朋友只是一個名詞。而哈桑就是這樣,他真是純潔的該死,跟他在一起,你永遠覺得自己是個騙子。他追隨著他,追隨著那一份友誼,那一份忠誠。

每每拿起書本,心跟著阿米爾和哈桑的命運跌宕起伏,自己很感性,替哈桑感到心痛,替阿米爾感到可憐。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那隻風箏或許是親情、友情、愛情、事業、夢想……而我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勇敢的追。

風箏讀後感2009

《追風箏的人》作者(美)卡勒德 胡賽尼 著,書中主要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來吧,這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很是值得推薦一部好書。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都應該勇敢地去追。在此明白無論生活在哪裡,無論在哪個國家,人性的本質是一樣的,追求真善美是人類永遠不變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