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書筆記>

掌控習慣讀書筆記

文思屋 人氣:3.1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掌控習慣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掌控習慣讀書筆記

掌控習慣讀書筆記1

1、自己不喜歡的習慣說出來!

2、通過說出你的行動,指差確認將你的意識程度從下意識的習慣狀態提升到警覺的水平。

3、即使是你只想提醒自己該辦哪些事,這種方法也很有用。只需大聲說出“明天午飯後,我要去郵局”,就能提高你去的可能性。

4、喜好繫結是讓習慣更具吸引力的一種方式。具體做法就是將你喜好的高頻動作與你需要做的低頻動作搭配在一起。

5、一開始,他戴上耳機,播放一些他喜歡的音樂,並專注於工作。就這樣做過五次、十次、二十次之後,戴上耳機的舉動就自動成了他聯想到注意力集中的提示,對戴耳機的渴望自然隨之而來。

6、試圖找到最佳轉變方案的努力,比如試圖尋找減肥捷徑、強身健體的最優方案,以及開展副業的好點子等,很容易陷入困境。我們一門心思地要找到做事的最佳方式,卻從來也不付諸行動。對此伏爾泰這樣寫道:“因追求最佳而丟掉了足夠好。”

7、想畫更多的畫嗎?把你的鉛筆、鋼筆、筆記本和繪圖工具放在桌面上,觸手可及。

8、想鍛鍊身體嗎?提前準備好你的健身裝、運動鞋、運動包和水瓶。

9、想改善你的飲食嗎?週末清洗並切好一堆水果和蔬菜,分裝在容器裡,這樣你就可以在整個星期內隨時吃到健康食品。

10、每當我想減少卡路里的時候,我都會讓服務員在給我上飯菜之前就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打包帶走。如果我一直等到飯菜端上來之後,再告誡自己“只吃一半”的話,那就太晚了。

11、我的一位讀者和他妻子就是這麼做的。他們想減少去外面吃飯的次數,開始在家一起做飯。他們把開立的儲蓄賬戶標為“歐洲之旅”。每當他們放棄一次在外就餐的機會,他們就往這個賬戶裡轉入50美元。到了年底,他們就把這筆錢花在度假上。

12、每當我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試著提醒自己嚴格遵守一條簡單的規則:絕不錯過兩次。

13、做力所能及、難易適中的事,似乎是保持激勵水平居高不下的關鍵所在。要達到心流狀態,你要完成的任務難度必須比你目前的能力高出大約4%。如果你本來就對某個習慣感興趣,那麼應對難易程度適中的挑戰是保持事物趣味不減的好方法。

14、“有些時候,歸根結底這取決於誰能應付每天枯燥乏味的訓練,一遍又一遍地反覆做同樣的舉重動作。”

15、每當喜劇演員克里斯·洛克(ChrisRock)嘗試新笑料時,他都會先去幾十次小夜總會,測試數百個笑話。他在臺上會隨時記下哪些段子比較成功,哪些需要修改,精挑細選後的幾條重磅笑話將成為他新節目的骨幹。

掌控習慣讀書筆記2

兩週前,閱讀完《掌控習慣》之後,我針對自己的需求設定了6個新習慣。這兩週,我用App“小日常”進行打卡、追蹤,到今天,其中5個習慣都堅持了下來。

這對我來說是個新奇的體驗,因為我以往養成好習慣的意圖大都半途而廢。這次獲得階段性的成功,有賴於作者JamesClear在《掌控習慣》中分享的真知灼見。我將嘗試結合自己的經歷,談一談為什麼書中的建議非常實用。

書的第一章提到,想要改變習慣,先關注“你想成為誰”,從這個身份出發打造習慣,因為“行為是對身份的投票”。我想成為創作者、成為活力滿滿的人,因此我設定的六個習慣是:

1.我將於晚上八點在客廳鋪瑜伽墊練習10分鐘瑜伽。

2.我將於起床後用App“Forest”鎖定手機25分鐘,並用紙筆寫晨間日記。

3.我將於睡前在手機上記錄5件感恩的事。

4.每週週四、週日,我在網路上各發布一篇文章。

5.我將在從廚房取水後做20個深蹲。

6.在我開始碎片化閱讀之前(刷微博、刷知乎等),我將設定一個十五分鐘的定時器,並先做2-3分鐘冥想,再碎片化閱讀鈴聲響後。

上述習慣應用了書中介紹的習慣公式。作者根據習慣的生理、心理基礎,將其拆成四個環節,提示、渴望、反應、獎勵(Cue,craving,respond,reward),針對每個環節都提出了有助於習慣養成的建議,並把它們總結為幾個公式。

公式一:我將於[時間]在[地點][行為]。

其原理為強化提示,讓提示變得非常明確。1-4都應用了這個公式。其中,第一條還用了“小步子原理”,設定僅10分鐘,減輕心理壓力。大多數時候我都在做keep上一個25分鐘的熱汗瑜伽練習,但中間有一天很疲憊,如果此時看到目標是瑜伽半小時,很容易打不起精神放棄,但10分鐘的壓力很小,於是也堅持著做了一個17分鐘的練習,練完瑜伽後狀態反而變好了。

公式二:繼[當前習慣]之後,我將[新習慣]。

公式原理是習慣疊加,用當前的習慣作為線索,提示自己新習慣。習慣5應用了這個公式,這是在家辦公時覺得每天的活動量不夠而設定的習慣,每天大概去廚房取三次水,就能把60次深蹲分散到每天的各個時間裡。(後來因為回公司復工把這個習慣中斷了。)

公式三:繼[我需要的習慣]之後,我將做我渴望做的事。

這個公司在習慣疊加的基礎上,又綁定了喜好。習慣6運用這個公司,用於增加自己冥想的次數,用定時的方式減少無覺察、無節制碎片化閱讀。

書中提到,“習慣是重複了足夠多次後變得自動化的行為”。這次我觀察到了這種自動化的發展。比如瑜伽,最開始時到了8點要給自己做做心理建才能投入行動,這兩天則是如行雲流水一般,到了8點直接鋪墊子去完成,不需要更多的考慮。

我計劃不斷更新這篇筆記,記錄自己在本書的指導下養成的習慣,以及實踐後對書中論述的進一步理解。

以上只提及了書中一小部分內容,非常推薦直接閱讀這本旁徵博引又簡潔實用的《掌控習慣》。

掌控習慣讀書筆記3

好習慣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好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掌控習慣》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詹姆斯.克利爾,核心內容是有關培養習慣的四步模型,以及從中演化出來的'行為轉變四大定律,對於我們的習慣養成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培養良好習慣的四步法

整本書都倡導微小習慣的培養,認為小習慣會帶來大變化。書中提到這樣一個計算公式:如果一年內每天都能進步1%,到完成時,將會進步37倍。相反,如果一年中每天以1%的速度退步,現有的任何東西會降到幾乎為零。在最初開始的幾天的時間裡,我們可能覺不出任何不同,但在數月和數年後,它們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雖然人們都知道好習慣的重要性,但人們似乎很難養成持久的習慣,書中揭露其核心原因之一是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有相當長時間是感受不到它的影響的,稱之為潛能積蓄期。只有最終突破潛能積蓄期,才能取得質的飛躍。這點確實也是感觸頗深,因為感受不到,所以很難堅持下來。壞習慣也是如此,因為不能很快感知它的不良影響,也會延續很長時間。如何才能突破潛能積蓄期,書中提到了構建體系的重要性。只有解決體系層面上的問題,才能真正達成目標。要關注整個體系,而不是單一目標。

我們平常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要達到的目標上,正確的做法是培養基於身份的習慣,著眼點是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單一的目標。因為如果一旦涉及自豪感,我們就會盡心盡力地保持習慣。真正的行為上的改變源於身份的改變。書中提到我們可能會出於某種動機而培養一種習慣,但讓我們長期保持這種習慣的唯一原因是它已經與自己的身份融為一體。相反,如果某種想法或行為與自己的身份貼合得越緊密,就越難改變它。讀到這裡,我也想到了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寫作業比較磨蹭,我經常說:“你怎麼這麼磨蹭,就不能快一些嗎?”總是這樣說孩子,也相當於給他貼上了一個身份的標籤,反而不容易改掉。

習慣是重複了足夠多的次數後而變得自動化的行為。習慣形成的過程始於反覆嘗試。養成習慣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也就是培養良好習慣的四步法:提示、渴求、反應和獎勵。第一步是提示,提示觸發大腦啟動某種行為舉止,是預測回報的零碎資訊。第二步是渴求,也是每個習慣背後的動力。第三步是迴應。迴應是實際習慣,可分為思想上的和行動上的。第四步是獎勵。獲得獎勵是每個習慣的最終目標。

二、行為轉變的四大定律

書中總結了行為轉變的四大定律。

第一定律:讓它顯而易見。我們在改變習慣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一直能保持警覺,知道我們實際上在做什麼。有很多時候人們認為自己缺乏做事的動力,但實際上真正缺乏的是明確的計劃,將計劃清晰化,具體化。培養新習慣,可以充分利用行為的關聯性。建立新習慣的最佳方法之一是確定已有的習慣,然後把新行為疊加在上面,書中稱之為習慣疊加。另外,書中還提到了環境的重要性。如果想讓習慣成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注意環境的設計,使每個情境都會與特定的習慣和思維方式相關聯。在所有的事物都各安其位,各具用途的穩定環境中,習慣很容易形成。

第二定律:讓它有吸引力。如果想提高某種行為的發生率,就需要讓它具備吸引力,也就是讓習慣變得更加誘人。假如在做一件事的同時得以做另一件喜愛的事情,那麼前者可能會對自己產生一定的吸引力。喜好繫結是應用心理學理論普雷馬克原理的途徑之一。這個方法,我嘗試應用了一下,要求自己每天中午在跑步機上鍛鍊,但這未免有些枯燥,也不好堅持,我帶上了平板電腦,在快走40分鐘的同時,剛好可以看一集熱播的電視連續劇,確實更容易堅持下來,有時候覺得支撐自己的並不是鍛鍊本身,而是可以邊鍛鍊邊看電視。社會規範也具有吸引力,我們傾向於模仿三個社會群體的習慣:親近的人、所在的群體和有權勢的人。如果一個行為能為我們贏得認可、尊重和讚揚,我們就會認為它很有吸引力。當我們將習慣與積極的情感聯絡起來時,習慣就有了吸引力。學會將高難度的習慣與積極的內心體驗聯絡起來,就能使它們具備吸引力,有時候,需要稍微改變一下心態。把“不得不”做的事情,改成“想”做的事情,只需要換個詞,就可以改變看待每個事件的方式,從將這些行為視為負擔轉變為視它們為機遇。這個方法,也應用了一下,孩子爸爸今年去新疆援疆了,每天給孩子做飯成為了一件讓我比較不願意做的事情。轉變了一下想法,把“不得不”給孩子做飯,變成我“想”做飯,的確,想法變了,心情不一樣,完成起來也不同了。

第三定律:讓它簡便易行。如果想掌握一種習慣,關鍵是從重複開始,無須力求完美。因此,開始的時候不必描畫出新習慣的每一個特徵。只需要不斷反覆練習,關注練習次數。習慣的形成是一種行為通過重複變得越來越自動化的過程,重複活動得越多,大腦結構變化得也就越多,從而能更高效地進行那項行動。神經學家稱之為“長時間增強”現象,重複一個動作會導致大腦明顯的變化。每重複一個動作,就相當於激活了一個與這個習慣相關的特定神經迴路。這就意味著,養成新習慣的最關鍵步驟之一就是不斷地重複。行為轉變的一個重要事實是,習慣是基於頻率而不是時長形成的,因此要養成習慣,就需要練習。人的精力是寶貴的,而大腦的設定就是盡一切可能儲存精力。人類的天性就是遵循最省力法則。當在兩種相似的選項之間做決定時,人們自然會傾向於需要最小工作量的那一個,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喜歡躺在床上看手機,而不願意出去鍛鍊,因為躺在床上消耗最小。佔據生活大部分時間的行為,都簡單易行,不需要有多大激勵。讓好習慣簡便易行,才越有可能堅持下去。一種方法是預備好環境,以便隨時起用,也就是提前做好相關準備,讓最重要的事成為最容易做的事情。當開始培養一種新習慣時,所有的時間不應超過兩分鐘,任何習慣都可以縮減為兩分鐘的版本。這樣做的思路是讓習慣儘可能容易開始。書中認為這是一個強大的戰略,因為一旦開始做正確的事情,繼續做下去會容易得多。一旦養成了習慣,並且每天都有所變現,就可以將要培養的習慣向最終目標擴充套件。除了讓好習慣簡便易行外,還要讓壞習慣難以延續。

第四定律:讓它令人愉悅。每個習慣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多種結果。這些結果往往前後不一致,就不良習慣而言,即時結果通常感覺良好,但最終結果卻不好。就好習慣而言,情況正好相反,即時結果令人不愉快,但最終結果的感覺卻很好。所以在訓練延遲滿足的過程中,凡是長遠地看能帶來回報的事,可以新增一點即時快樂;凡是不能的,可以新增一點即時痛苦。保持習慣的關鍵是要有成就感,哪怕只是細微的感受,習慣本身充滿樂趣才能持續下去,為好習慣製造即時快樂,只有當轉變充滿樂趣的時候,才會變得更容易。習慣的堅持非常重要,不要中斷培養習慣的程序,要堅持不懈。

書中的最後幾章介紹了高階戰術。

之一:因為基因決定,每個人都是生而不同的,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不同,所以應該養成適合自己個性的習慣。

之二: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充沛動力。沒有一種習慣會有無窮無盡的樂趣。在某個時刻,每個人在自我提升的旅程中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因此必須與厭倦結緣。

之三:培養好習慣的負面影響。習慣帶來了很多好處,但缺點是也會讓我們陷入以前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所以需要定期檢查一下。

之四:書中提到了獲得持久成功的祕訣。獲得持久成功的祕訣是不斷進步,永不停歇。微小的變化會帶來顯著的結果。這也是書中反覆強調的。

雖然進入不惑之年,但覺得一些好習慣很多年都未曾養成,特別是現在還面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任務,因此培養習慣顯得越發重要,需要不斷改進,不斷實踐。